第2回 丢欽差失而複見 捉秦尤大鬧台灣(三)
關燈
小
中
大
第2回 丢欽差失而複見 捉秦尤大鬧台灣(三)
少爺蕭銀龍三國的典故未曾說完,忽聽迎頭正北一聲号炮響,驚天震地,東北、西北又響了兩聲,前邊樹林中燈光好似繡球一般,來回亂搖。
号炮不響時,人不喧嘩,馬撤銮鈴;号炮一響時,人喊馬号,地動山搖,燈籠火把,喊殺連天。
蕭三俠擡頭一看,迎面撞出三匹座骥。
頭一匹馬,金鞍玉佩,杏黃缰繩,馬上乃是一省之主、王子張奇善,馬鞍鞘得勝鈎,挂着紅毛銅的攪鋼槍。
馬後邊有黑白二骥,白馬上石大元帥,黑馬上三千歲金錘無敵将曹士彪,迎頭撞來。
三匹馬後,步下百餘人,全都是二十萬人馬之中挑選的能打之人,各執應用的刀矛器皿。
看正北、西北、東北,三面兵将不計其數,約四千餘人。
蕭三俠勒住座騎,在馬上将身站起,繃住了镫繩,這才擡頭一看:兵似兵山,将似将海,實在難以闖出台灣。
聽後面說道:王子親統大軍阻攔,老當家的,咱們趕緊回蕭家鎮吧。
”三十六位獵戶全都吓得膽破魂飛,一個個不敢前進。
列位,像打獵,這三十餘人,乃是本村的字号,一看王子張奇善親統馬步三軍,實在害怕了。
蕭三爺說道:“咱若回去,那關口此時也亮出隊伍了。
衆位随我前進,無論出了什麼事,全都有我調停。
再說又有大帥在場。
”三俠遂抖嚼環,直撞王子的艾葉青發豹。
二馬相隔三丈來往,老英雄心中思索:張奇善乃是一省之主,我乃是百姓,禮法要緊。
老英雄棄了座骥,脫了鬥篷,挂在馬鞍鞘上。
張奇善乃是便服,頭戴鴨尾巾,身披英雄氅。
蕭三俠提着大氅,磕膝點地施禮,口中叫道:“王駕千歲虎駕在此,小民不知,冒犯虎威。
千歲統領馬步全軍去向哪裡征伐?”張奇善說道:“老當家的不要多問。
足下等五十餘人,出台灣奔大清國,人數是五十名,早有五次探馬飛報孤家。
孤家請問一言,你父子不必隐瞞,那四十八位之中,有黃三太十二個人沒有?要叫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紙裡頭包不住火。
你可得對得起你三俠的名譽。
你這大年紀,一世英名,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物皆以信義為本,你老當家的年過花甲,口可要與心同。
就憑一句話,你這四十八位之中,倒是有黃三太沒有?”蕭三爺聞聽,雙眉緊皺,說道:“王家千歲,你老人家問的是三太、香五、茂龍、李煜、高恒、賈明等,他十二位俱在其内,還是一個不少。
”張奇善聞聽,笑道:“老當家的,你将他十二人俱都獻出來吧。
孤家将他十二人拿住,在台灣省、大清國兩交界地方,埋十二根杆子,将他十二人号令。
孤家因何這樣對待此十二人呢?擾鬧我王府,情尚可恕,不該盜去孤家寶刀、玉杯。
我豁出我的台灣十萬大兵,三年糧草,我鬥一鬥十三省總镖頭勝英。
”蕭三俠說道:“王駕千歲,黃三太等十二人中,我勝三哥的門徒甚多,餘下有民子的盟侄。
有蕭傑的命在,你動三太、香五一根毛發都不成,我們是自家爺們。
”張奇善說道:“ 老當家的。
”蕭三爺說道:“ 王駕千歲。
”張奇善說道:“老義士。
”蕭三爺說道:“千千歲。
”張奇善說道:“蕭傑。
”蕭三爺用手點指叫道:“張奇善!”張奇善說道:“老當家的,你打算出得了我這台灣麼?”蕭三俠說道:“有民子三寸氣在,不能叫王爺你将我侄兒三太、香五等綁去。
”張奇善說道:“我孤家還不依仗人多勢衆,我孤家與你單打獨鬥。
馬上步下,短打長拳,你若赢得了孤家,孤家放三太他們回歸大清國。
”肅三俠說道:“王駕千歲,你說一刀一刀刺,我都不含糊。
”張奇善說道:“我孤家若用紅毛銅攪鋼槍赢你,不算孤家的本事。
因為你是短兵器,孤家不能用長兵器赢你。
”又叫道:“石賢弟!将銀妝锏借與孤家一用。
”石大帥将锏撤下,雙手遞與張奇善。
張奇善接過,遂套挽手。
蕭三俠壓金背折鐵寶刀,二人就要比試輸赢。
石元帥因見黃三太等乃是福壽綿長之相,不由得心中愛惜。
倘若張奇善與三俠動起手來,後面這四十餘位必然命喪于此。
因為張奇善背後有三千歲在那裡帶隊,倘若動起手來,三千歲乃是性烈之輩,無論勝負,一時火起,大喝一聲,隊伍齊上,蕭三俠等五十位焉能是大衆的敵手?無論有多大本事,也打不出台灣去。
石朗思索至此,遂心生一計。
王爺方将銀妝锏套好了挽手,石元帥遂對王爺說道:“王家千歲暫息雷霆之怒,老當家的也暫息虎狼之威。
王爺乃是一省之主,蕭三俠乃是成名的俠客,倘若動起了手來,萬一有傷損,如何是好?依臣愚見,老俠客與王爺不如遞一趟拳腳,王爺若是勝了老俠客,老俠客就将黃三太他們十二人當面獻出,任憑王爺治罪;老俠客若赢了王爺,就放三太他等過關。
俱都是練武的,遞一趟拳腳分出勝負,兩無傷損,豈不美哉?”蕭三俠聞聽,心甚是感激石朗。
蕭三俠心内明白,若是動了家夥,明知道兇多吉少,衆寡不敵,焉能是張奇善的敵手?石朗的心意,因為知道蕭三俠終日練習拳腳,鋪着把勢場子,教着徒弟;張奇善乃是一省之主,他不能當着文武官員練拳腳,他的拳腳必然生疏。
一遞上手,張奇善若是輸了,當中有石元帥說得來的人說情,必然得将黃三太他們放了。
那知道石元帥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張奇善不同着人練拳腳,他在宮内可天天練,石元帥可不知道。
王子張奇善聞聽石朗言說遞拳腳比較勝負,甚為喜悅,心中說道:“還是石賢弟偏向着我。
”遂将銀妝锏又遞給石朗,蕭三俠折鐵寶刀仍然還鞘。
二位這才亮開架勢,短打長拳,挨幫擠靠,各使平生學業。
一位是老俠客武藝超群,一位是王子張奇善上山擒猛虎,下海捉蛟龍,有萬人不當之勇。
這才是棋逢對手。
金頭虎在一旁大聲喊道:“死了也不冤啦,開了眼啦!我将沖天杵露出來吧,我還蒙着幹什麼?”且說二位戰了五六十個回合,未見勝負。
張奇善乃是少林門的武術,将蕭三俠英雄帶捋住,死不放手;蕭三俠一繞張奇善的手腕,大拇指一點張奇善寸關尺,張奇善五指俱松,三十六把左右拿,七十二手破法,一招一勢,摘、揭、撕、劈、打、抓、拿,死中求活。
二人的胳臂腿咯嘎咯嘎亂響,各無勝負。
金頭虎說道:“我的姥姥,若是我,早讓他扔到雲南去啦。
”張奇善縱出圈子外,說道:“老當家的拳法閉着,孤家遞不進去;孤家閉着,老當家的你也遞不進來。
咱們二位還是動家夥比較。
”遂叫道:“石賢弟将兵刃借與孤家,不要多言。
”石朗暗中思索:我看黃三太他們俱是長壽之相,怎麼搭救不了呢?張奇善接過兵刃,雙手左右一分。
蕭三俠套挽手壓金背折鐵寶刀,回首撚髯,往南觀看,心中暗想:黃三太等十二位,獵戶三十餘位,你們四十九個人,若是有命,蒼天見憐,老夫勝了張奇善,咱們平安出關;若是輸了張奇善,咱們爺兒五十個,休想活命。
老英雄思索至此,擡腿擦折鐵寶刀,剛要動手,西南角樹林叢中,有一棵枯樹,兩圍來粗,由樹孔之中,就聽有一人大聲呐喊,童子聲音,叫道:“呔,蕭老三你拚命,你有幾條命?老朽來也!” 蕭三俠、張奇善二人忙回頭觀看,隻見此人紮煞着背膀,在當中一站,面向南大聲說道:“後站!老三,你不就是一條命嗎?後站!”蕭三俠一看,将刀一橫,叫道:“老兄長!”那老者說道:“什麼老兄長,後退吧!”蕭三爺諾諾連聲,往後而退。
老者轉身形面向北叫道:“王駕千歲,老朽拜見。
古語雲,大将必有容人之大量,千歲爺高擡貴手,饒恕他們五十人的性命。
蕭傑學而未成,三太等武學的功夫,不過練了十年八載,實無驚人的本事,老朽拜懇,王爺可以恕過他們。
”張奇善雙锏交于左右,撚髯觀看:此老者其貌不揚,頭如麥鬥,身材三尺高,頭上短發不過三寸,長頭發起縷子,挽着髻兒,一臉的油泥,蒼白胡須紮裡紮煞;身穿藍布破棉袍,青布一塊,月白布一塊,灰布一塊,補釘層層疊疊,雅賽和尚的袖頭似的;腰間這條帶子,破布條與草繩擰的,背後背定一個草簾,三尺餘長,大概是大河洗臉,廟中睡覺,晚間打開草簾當褥子;足下穿生麻草鞋,麻梗線串紅頭繩系着,沒穿襪子,腳面肉皮與地皮顔色一樣,形如乞丐。
張奇善一看,四五千人的戰場,來了一位要飯的了事。
張奇善看罷,心中暗道:“我可别小看他。
”張奇善遂對那老頭說道:“事關重大,不必了解。
”老者說道:“天下人可了天下人的事。
我看你們雙方兵刃并舉,焉有袖手旁觀之理呢?”張奇善遂說道:“老者貴姓高名?”老者說道:“二十餘年未曾提過名姓,偶爾之間,還是真想不起來啦。
”張奇善說道:“老者不要取笑,世界上哪有忘去名姓的呢?請道出尊姓大名。
”老者說道:“王駕千歲,我有幾位師弟、盟弟,他們俱都在大清國有點名氣。
老朽乃是殘年暮景,已成廢人了。
”張奇善問道:“你老人家的師弟、盟弟都是何人?”老頭答道:“大明家未沒之時,有四大镖頭是吾之盟弟。
頭一位南俠王陵;北路镖頭勝英,勝英不但是我盟弟,還是我師弟;東路镖頭石俊山;西路镖頭錢士中,這都是我之盟弟。
明末清初鎮九江屠粲、火德真君孔華陽、勝英、李剛、華謙華子遠、登山豹子楊義臣、鑽雲太保賈斌久,秦天豹八爺早故,這都是我的盟弟。
再說三俠,孟铠、蕭傑、勝英,我們師兄弟四個,我是大師兄。
諸葛山真、勝英、弼昆,我這三個師弟帶藝投師,吾之老師不欲教傳,師兄代師傳師弟武技。
他們三人與我學藝二十餘年,我這群盟弟、師弟,俱是無能之輩。
”張奇善一聽,他将大清國有名的人物,都拔出來啦,全是他的盟弟、師弟。
張奇善遂說道:“請問老義士貴姓高名?不要取笑。
”老頭答道:“王駕千歲,如若問老朽,複姓夏侯,雙名商元,人稱綽号震三山撼五嶽大頭鬼王鬼見愁。
水面有一個小小别号,叫趕浪無絲。
”大衆一聽,俱各伸舌頭。
金頭虎說道:“叫甚麼玩藝?一說一大片,我就記住一句,虎頭大王加麼六,大頭鬼嗎?”張奇善聞聽,當時一怔,說道:“原來是劍客老義士。
聽人傳說,老義士有二十宗絕藝,人不能學。
”老劍客聞聽,擺手說道:“王駕千歲,非也。
提起我的出身,唉,人生我白駒,陽世三間混水魚。
想起我之來曆,至今老朽傷心,恍然一場大夢。
我六歲之上,我那生身的養娘,拍着我的腦袋說道:‘孩子,為娘沒生下你時,你天倫盼兒盼女,盼的為娘生下你來,頭如飯碗大小,身子半尺來長。
你天倫大怒,言說為娘生下怪物,快快用土埋了吧。
’欲要将我活埋。
為娘哭泣對我天倫說道:‘他投爹投娘來了一場,有五官有四肢,就是頭大一點。
養他幾年,他若是會說會道,咱再撫養于他。
’五年的景況,為娘受了五年的折磨,你天倫見着你,他就怨恨為娘,六歲上你才學會說話,你天倫又說出絕話,他問到為娘:你是有夫妻之義,你是有母子之情?為娘問道:當家的,怎為夫妻之義?怎為母子之情?你的天倫拍着我的腦袋對我說道:你若有母子之情,你領着你的兒子去過日子去,咱夫婦離散;你若是有夫妻之情,将他活埋了,咱夫妻度日。
我那老娘親哭泣着說道:‘咱夫婦乃是嫡配,豈能半途離散呢?咱将孩子扔去還不行嗎?何必害他性命呢?’我那狠心的嚴父,将我挾至離家二十餘裡,扔在開窪。
我尋茶讨飯,誰見了我都給我錢。
一日,我在荒郊啼哭,遇着我那慈善的老恩師,他問道:‘小孩,你為何在野地啼哭呢?’我遂答道:‘我想我的父母。
’我那老恩師說道:‘ 你怎麼不回家呢?’我就将我天倫如何嫌我貌醜,我要回家,必得将我活埋,我就将不敢回家的話說了一遍。
這位道爺用手量了量我的腦袋、身子、腿,遂說道:‘你跟我當道童去好不好呢?’我說:‘你老人家要給我吃飽飯,我就跟你老人家去當道童。
’我那慈善的老師,将我帶至武昌府江夏縣,範文正公墳後松竹觀,萬松山。
我在廟中學徒五十六年,六十二歲出師,酒色财氣,抛去三個半,還好點氣,終朝每日尋茶讨飯。
我要飯倒好要,人家看我這廢人的樣子,全都給我。
我在大河内洗臉廟裡睡,吃飽了我就在廟裡學習。
今年小老兒還年輕呢,才八十四歲。
我學練了七十八年,斷子絕孫。
别位誰也舍不得這麼練功夫;别位要是舍得練功夫,俱都比我強,我乃廢人也。
老朽的軟功夫,不論茶碗飯碗擺好了,碗上排碗,我在碗上走一趟,那碗紋絲兒不動:硬工夫,兩根柱腳石,老朽一腳,可以跺碎。
老朽縱遠能縱一丈七尺,若是三丈寬的河,老朽能縱過去。
拾幾根柴禾棍,老朽将柴禾綁成,抛在水中,老朽頭一縱,腳尖一點柴禾把,第二縱就可以縱到彼岸。
黃三太他們十二人之中,有一名叫歐陽德的,他的天倫常與我開玩笑,将老朽破棉袍掀開,用手拱老朽,老朽雙股一挾,他的手就拿不出去。
老朽外腎囊,可以用石頭砸,猶如鐵的一般。
老朽練的鐵裆,油錘冠頂,兩太陽砸磚,鐵尺排肋。
王駕千歲,要學驚人藝,須下苦工夫。
老朽拜求王家開天地之恩,他們老少五十人,家中都有妻子老婆孩,何必叫他們俱都骨肉分離呢?” 張奇善聞聽,心中暗想:“前二十年前,孤家耳聞有這麼一位劍客,近二十年來,總未聽說劍客的行蹤。
看他的長像,其貌不揚,這樣大事,就憑他三言五語,就給完了?我必得要考較考較他的能為武技如何。
”張奇善遂将兵刃交于左手,口中叫道:“我們事關重大,老義士不要多管。
”張奇善口内說着好話,右手用了一個靠山掌,照定老劍客胸前打去。
張奇善武學超群,膂力過人,冷不防這一掌要是打上,就可以打出多遠去。
張奇善這一掌方伸出去,就看老劍客将手向下一順,叫道:“王駕千歲,不得無禮!”這一掌立着下去了,正打在張奇善的手背上。
老劍客乃是童子功,鷹爪力,這一掌打得張奇善直甩搭手,将手背打凸出來一條肉杠。
張奇善可就火啦,遂說道:“你這不是了事來的,你是勾串勝英,盜孤家寶刀,擾鬧孤家的台灣。
你就是劍客,無論你是何人,孤家也要武力對待,見個勝負輸赢。
”語畢,将銀妝锏雙手一分,就要與老劍客動武。
老劍客不慌不忙,叫道:“張奇善,我知道你的根底,你乃是占山為王出身,霸住了台灣省。
老朽怕你搶了我的棉袍去,你别看老朽棉袍破,還是冬暖夏涼的寶衣。
”說着話,直奔西南,一片卧牛青石去了。
到了卧牛青石旁,老劍客撤去背後背着的草簾子,脫去油棉袍,拿破棉袍将草簾一裹。
衆人一看老劍客,身上的肋骨一根一根的,全都在外面露着,肉皮向下垂着,底下破藍绉綢的褲子,一條一條的。
隻見老劍客将衣服放在一塊卧牛青石旁,将腰向下一伏,用手将那塊卧牛青石一抓,磕膝蓋一頂那塊卧牛青石,兩肩頭一用力,将那塊青石掀起,用手将棉袍填在石頭底下,用青石壓住。
那塊石頭四角見方,足有千餘斤重,老劍客鷹爪力的功夫,将石頭這一抓,看着毫不費力,就将棉衣放在石頭底下,衆人看着莫不驚奇。
四千餘名馬步三軍,老劍客這一抓石頭不要緊,可就将那些三軍們,全都給鎮住了。
老劍客也為的是先将衆人鎮住,要不然将衣服放在石頭底下,人家一個人搬不起來,還需用十個人搬呢。
老劍客放好了衣服,說道:“這回你們偷也偷不去,搶也搶不去。
”金頭虎說道:“這才是大力神呢。
我長這麼大,頭一次看見有勁頭的。
”老劍客轉身形來到張奇善面前,張奇善亮開架勢,手擎銀妝锏,就與老劍客動手。
老劍客一看,張奇善真是要拚命的樣子。
老劍客叫道:“張奇善你要與老朽動手,老朽沒有法子,老朽今年八十四歲了,我還能再活八十四歲嗎?沒有别的,老朽年邁無能,隻有跟你拚命。
你打上老朽,老朽就死。
張奇善,你可曉得七十不打,八十不罵?老朽乃是将死之人,你何必與老朽這樣呢?”張奇善道:“你了事,能了你便了;不能了,你便不了,你為什麼強要排解?你就是劍客,孤家豁出去台灣不要啦,也得與你分個上下,事是決不能了的。
”老劍客說道:“你為什麼要殺镖行十二個徒弟?老朽年暮之人,死了也沒有人管。
镖行那十二位,乃是勝英的徒弟,勝英在大清國是個人物,你若将他十二名徒弟殺了,他焉能與你善罷甘休呢?”張奇善說道:“老義士你有所不知,镖行十二人夜入王府,擾鬧孤家,情尚可原,決不該将孤家寶刀盜去。
沒有孤家的寶刀,誰要出來了解此事也辦不了。
”老劍客一聽,向張奇善笑道:“我打算王駕千歲為的是什麼呢,原來為的是一把破刀哇。
如果要是有了刀呢?”張奇善說道:“如果有了孤家的寶刀,萬事皆休。
”老劍客說道:“王駕千歲,如果有了寶刀,将黃三太他們十二人放了,你還與我三弟蕭三俠為仇不為仇呢?蕭老三乃是住居台灣,是王駕千歲的子民,倘若千歲與蕭老三再為仇作對呢?”張奇善說道:“老當家的住居台灣,奉公守法,息事甯人,排難解紛,乃是忠厚長者,我焉能與老當家為仇作對?君子一言出口,決無反悔。
”老劍客說道:“謝王駕千歲。
”語畢,轉身形夠奔青卧牛石而來。
來到青卧牛石前,用肩頭一扛石頭,一伸手将破棉袍卷取出。
這回可省力啦,那塊石頭是活動的,故用肩頭一扛,就掀起來了。
老劍客拿着破棉袍卷,來到張奇善面前,扔在地上,将棉袍打開被身上,一看裡面那個破草簾用繩捆得左一道,右一道,捆了好幾十道。
老劍客要用手一道一道的解,可就費了事啦,老劍客用手指頭豎着一打,就好似拿刀裁的一般,登時将簾打開。
複又将草簾一層層的揭開,隻見張奇善那口綠鲨魚皮鞘,金背劈水電光刀,真金飾件;真金吞口,雙垂燈籠穗,耀人眼目。
老劍客
号炮不響時,人不喧嘩,馬撤銮鈴;号炮一響時,人喊馬号,地動山搖,燈籠火把,喊殺連天。
蕭三俠擡頭一看,迎面撞出三匹座骥。
頭一匹馬,金鞍玉佩,杏黃缰繩,馬上乃是一省之主、王子張奇善,馬鞍鞘得勝鈎,挂着紅毛銅的攪鋼槍。
馬後邊有黑白二骥,白馬上石大元帥,黑馬上三千歲金錘無敵将曹士彪,迎頭撞來。
三匹馬後,步下百餘人,全都是二十萬人馬之中挑選的能打之人,各執應用的刀矛器皿。
看正北、西北、東北,三面兵将不計其數,約四千餘人。
蕭三俠勒住座騎,在馬上将身站起,繃住了镫繩,這才擡頭一看:兵似兵山,将似将海,實在難以闖出台灣。
聽後面說道:王子親統大軍阻攔,老當家的,咱們趕緊回蕭家鎮吧。
”三十六位獵戶全都吓得膽破魂飛,一個個不敢前進。
列位,像打獵,這三十餘人,乃是本村的字号,一看王子張奇善親統馬步三軍,實在害怕了。
蕭三爺說道:“咱若回去,那關口此時也亮出隊伍了。
衆位随我前進,無論出了什麼事,全都有我調停。
再說又有大帥在場。
”三俠遂抖嚼環,直撞王子的艾葉青發豹。
二馬相隔三丈來往,老英雄心中思索:張奇善乃是一省之主,我乃是百姓,禮法要緊。
老英雄棄了座骥,脫了鬥篷,挂在馬鞍鞘上。
張奇善乃是便服,頭戴鴨尾巾,身披英雄氅。
蕭三俠提着大氅,磕膝點地施禮,口中叫道:“王駕千歲虎駕在此,小民不知,冒犯虎威。
千歲統領馬步全軍去向哪裡征伐?”張奇善說道:“老當家的不要多問。
足下等五十餘人,出台灣奔大清國,人數是五十名,早有五次探馬飛報孤家。
孤家請問一言,你父子不必隐瞞,那四十八位之中,有黃三太十二個人沒有?要叫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紙裡頭包不住火。
你可得對得起你三俠的名譽。
你這大年紀,一世英名,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物皆以信義為本,你老當家的年過花甲,口可要與心同。
就憑一句話,你這四十八位之中,倒是有黃三太沒有?”蕭三爺聞聽,雙眉緊皺,說道:“王家千歲,你老人家問的是三太、香五、茂龍、李煜、高恒、賈明等,他十二位俱在其内,還是一個不少。
”張奇善聞聽,笑道:“老當家的,你将他十二人俱都獻出來吧。
孤家将他十二人拿住,在台灣省、大清國兩交界地方,埋十二根杆子,将他十二人号令。
孤家因何這樣對待此十二人呢?擾鬧我王府,情尚可恕,不該盜去孤家寶刀、玉杯。
我豁出我的台灣十萬大兵,三年糧草,我鬥一鬥十三省總镖頭勝英。
”蕭三俠說道:“王駕千歲,黃三太等十二人中,我勝三哥的門徒甚多,餘下有民子的盟侄。
有蕭傑的命在,你動三太、香五一根毛發都不成,我們是自家爺們。
”張奇善說道:“ 老當家的。
”蕭三爺說道:“ 王駕千歲。
”張奇善說道:“老義士。
”蕭三爺說道:“千千歲。
”張奇善說道:“蕭傑。
”蕭三爺用手點指叫道:“張奇善!”張奇善說道:“老當家的,你打算出得了我這台灣麼?”蕭三俠說道:“有民子三寸氣在,不能叫王爺你将我侄兒三太、香五等綁去。
”張奇善說道:“我孤家還不依仗人多勢衆,我孤家與你單打獨鬥。
馬上步下,短打長拳,你若赢得了孤家,孤家放三太他們回歸大清國。
”肅三俠說道:“王駕千歲,你說一刀一刀刺,我都不含糊。
”張奇善說道:“我孤家若用紅毛銅攪鋼槍赢你,不算孤家的本事。
因為你是短兵器,孤家不能用長兵器赢你。
”又叫道:“石賢弟!将銀妝锏借與孤家一用。
”石大帥将锏撤下,雙手遞與張奇善。
張奇善接過,遂套挽手。
蕭三俠壓金背折鐵寶刀,二人就要比試輸赢。
石元帥因見黃三太等乃是福壽綿長之相,不由得心中愛惜。
倘若張奇善與三俠動起手來,後面這四十餘位必然命喪于此。
因為張奇善背後有三千歲在那裡帶隊,倘若動起手來,三千歲乃是性烈之輩,無論勝負,一時火起,大喝一聲,隊伍齊上,蕭三俠等五十位焉能是大衆的敵手?無論有多大本事,也打不出台灣去。
石朗思索至此,遂心生一計。
王爺方将銀妝锏套好了挽手,石元帥遂對王爺說道:“王家千歲暫息雷霆之怒,老當家的也暫息虎狼之威。
王爺乃是一省之主,蕭三俠乃是成名的俠客,倘若動起了手來,萬一有傷損,如何是好?依臣愚見,老俠客與王爺不如遞一趟拳腳,王爺若是勝了老俠客,老俠客就将黃三太他們十二人當面獻出,任憑王爺治罪;老俠客若赢了王爺,就放三太他等過關。
俱都是練武的,遞一趟拳腳分出勝負,兩無傷損,豈不美哉?”蕭三俠聞聽,心甚是感激石朗。
蕭三俠心内明白,若是動了家夥,明知道兇多吉少,衆寡不敵,焉能是張奇善的敵手?石朗的心意,因為知道蕭三俠終日練習拳腳,鋪着把勢場子,教着徒弟;張奇善乃是一省之主,他不能當着文武官員練拳腳,他的拳腳必然生疏。
一遞上手,張奇善若是輸了,當中有石元帥說得來的人說情,必然得将黃三太他們放了。
那知道石元帥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張奇善不同着人練拳腳,他在宮内可天天練,石元帥可不知道。
王子張奇善聞聽石朗言說遞拳腳比較勝負,甚為喜悅,心中說道:“還是石賢弟偏向着我。
”遂将銀妝锏又遞給石朗,蕭三俠折鐵寶刀仍然還鞘。
二位這才亮開架勢,短打長拳,挨幫擠靠,各使平生學業。
一位是老俠客武藝超群,一位是王子張奇善上山擒猛虎,下海捉蛟龍,有萬人不當之勇。
這才是棋逢對手。
金頭虎在一旁大聲喊道:“死了也不冤啦,開了眼啦!我将沖天杵露出來吧,我還蒙着幹什麼?”且說二位戰了五六十個回合,未見勝負。
張奇善乃是少林門的武術,将蕭三俠英雄帶捋住,死不放手;蕭三俠一繞張奇善的手腕,大拇指一點張奇善寸關尺,張奇善五指俱松,三十六把左右拿,七十二手破法,一招一勢,摘、揭、撕、劈、打、抓、拿,死中求活。
二人的胳臂腿咯嘎咯嘎亂響,各無勝負。
金頭虎說道:“我的姥姥,若是我,早讓他扔到雲南去啦。
”張奇善縱出圈子外,說道:“老當家的拳法閉着,孤家遞不進去;孤家閉着,老當家的你也遞不進來。
咱們二位還是動家夥比較。
”遂叫道:“石賢弟将兵刃借與孤家,不要多言。
”石朗暗中思索:我看黃三太他們俱是長壽之相,怎麼搭救不了呢?張奇善接過兵刃,雙手左右一分。
蕭三俠套挽手壓金背折鐵寶刀,回首撚髯,往南觀看,心中暗想:黃三太等十二位,獵戶三十餘位,你們四十九個人,若是有命,蒼天見憐,老夫勝了張奇善,咱們平安出關;若是輸了張奇善,咱們爺兒五十個,休想活命。
老英雄思索至此,擡腿擦折鐵寶刀,剛要動手,西南角樹林叢中,有一棵枯樹,兩圍來粗,由樹孔之中,就聽有一人大聲呐喊,童子聲音,叫道:“呔,蕭老三你拚命,你有幾條命?老朽來也!” 蕭三俠、張奇善二人忙回頭觀看,隻見此人紮煞着背膀,在當中一站,面向南大聲說道:“後站!老三,你不就是一條命嗎?後站!”蕭三俠一看,将刀一橫,叫道:“老兄長!”那老者說道:“什麼老兄長,後退吧!”蕭三爺諾諾連聲,往後而退。
老者轉身形面向北叫道:“王駕千歲,老朽拜見。
古語雲,大将必有容人之大量,千歲爺高擡貴手,饒恕他們五十人的性命。
蕭傑學而未成,三太等武學的功夫,不過練了十年八載,實無驚人的本事,老朽拜懇,王爺可以恕過他們。
”張奇善雙锏交于左右,撚髯觀看:此老者其貌不揚,頭如麥鬥,身材三尺高,頭上短發不過三寸,長頭發起縷子,挽着髻兒,一臉的油泥,蒼白胡須紮裡紮煞;身穿藍布破棉袍,青布一塊,月白布一塊,灰布一塊,補釘層層疊疊,雅賽和尚的袖頭似的;腰間這條帶子,破布條與草繩擰的,背後背定一個草簾,三尺餘長,大概是大河洗臉,廟中睡覺,晚間打開草簾當褥子;足下穿生麻草鞋,麻梗線串紅頭繩系着,沒穿襪子,腳面肉皮與地皮顔色一樣,形如乞丐。
張奇善一看,四五千人的戰場,來了一位要飯的了事。
張奇善看罷,心中暗道:“我可别小看他。
”張奇善遂對那老頭說道:“事關重大,不必了解。
”老者說道:“天下人可了天下人的事。
我看你們雙方兵刃并舉,焉有袖手旁觀之理呢?”張奇善遂說道:“老者貴姓高名?”老者說道:“二十餘年未曾提過名姓,偶爾之間,還是真想不起來啦。
”張奇善說道:“老者不要取笑,世界上哪有忘去名姓的呢?請道出尊姓大名。
”老者說道:“王駕千歲,我有幾位師弟、盟弟,他們俱都在大清國有點名氣。
老朽乃是殘年暮景,已成廢人了。
”張奇善問道:“你老人家的師弟、盟弟都是何人?”老頭答道:“大明家未沒之時,有四大镖頭是吾之盟弟。
頭一位南俠王陵;北路镖頭勝英,勝英不但是我盟弟,還是我師弟;東路镖頭石俊山;西路镖頭錢士中,這都是我之盟弟。
明末清初鎮九江屠粲、火德真君孔華陽、勝英、李剛、華謙華子遠、登山豹子楊義臣、鑽雲太保賈斌久,秦天豹八爺早故,這都是我的盟弟。
再說三俠,孟铠、蕭傑、勝英,我們師兄弟四個,我是大師兄。
諸葛山真、勝英、弼昆,我這三個師弟帶藝投師,吾之老師不欲教傳,師兄代師傳師弟武技。
他們三人與我學藝二十餘年,我這群盟弟、師弟,俱是無能之輩。
”張奇善一聽,他将大清國有名的人物,都拔出來啦,全是他的盟弟、師弟。
張奇善遂說道:“請問老義士貴姓高名?不要取笑。
”老頭答道:“王駕千歲,如若問老朽,複姓夏侯,雙名商元,人稱綽号震三山撼五嶽大頭鬼王鬼見愁。
水面有一個小小别号,叫趕浪無絲。
”大衆一聽,俱各伸舌頭。
金頭虎說道:“叫甚麼玩藝?一說一大片,我就記住一句,虎頭大王加麼六,大頭鬼嗎?”張奇善聞聽,當時一怔,說道:“原來是劍客老義士。
聽人傳說,老義士有二十宗絕藝,人不能學。
”老劍客聞聽,擺手說道:“王駕千歲,非也。
提起我的出身,唉,人生我白駒,陽世三間混水魚。
想起我之來曆,至今老朽傷心,恍然一場大夢。
我六歲之上,我那生身的養娘,拍着我的腦袋說道:‘孩子,為娘沒生下你時,你天倫盼兒盼女,盼的為娘生下你來,頭如飯碗大小,身子半尺來長。
你天倫大怒,言說為娘生下怪物,快快用土埋了吧。
’欲要将我活埋。
為娘哭泣對我天倫說道:‘他投爹投娘來了一場,有五官有四肢,就是頭大一點。
養他幾年,他若是會說會道,咱再撫養于他。
’五年的景況,為娘受了五年的折磨,你天倫見着你,他就怨恨為娘,六歲上你才學會說話,你天倫又說出絕話,他問到為娘:你是有夫妻之義,你是有母子之情?為娘問道:當家的,怎為夫妻之義?怎為母子之情?你的天倫拍着我的腦袋對我說道:你若有母子之情,你領着你的兒子去過日子去,咱夫婦離散;你若是有夫妻之情,将他活埋了,咱夫妻度日。
我那老娘親哭泣着說道:‘咱夫婦乃是嫡配,豈能半途離散呢?咱将孩子扔去還不行嗎?何必害他性命呢?’我那狠心的嚴父,将我挾至離家二十餘裡,扔在開窪。
我尋茶讨飯,誰見了我都給我錢。
一日,我在荒郊啼哭,遇着我那慈善的老恩師,他問道:‘小孩,你為何在野地啼哭呢?’我遂答道:‘我想我的父母。
’我那老恩師說道:‘ 你怎麼不回家呢?’我就将我天倫如何嫌我貌醜,我要回家,必得将我活埋,我就将不敢回家的話說了一遍。
這位道爺用手量了量我的腦袋、身子、腿,遂說道:‘你跟我當道童去好不好呢?’我說:‘你老人家要給我吃飽飯,我就跟你老人家去當道童。
’我那慈善的老師,将我帶至武昌府江夏縣,範文正公墳後松竹觀,萬松山。
我在廟中學徒五十六年,六十二歲出師,酒色财氣,抛去三個半,還好點氣,終朝每日尋茶讨飯。
我要飯倒好要,人家看我這廢人的樣子,全都給我。
我在大河内洗臉廟裡睡,吃飽了我就在廟裡學習。
今年小老兒還年輕呢,才八十四歲。
我學練了七十八年,斷子絕孫。
别位誰也舍不得這麼練功夫;别位要是舍得練功夫,俱都比我強,我乃廢人也。
老朽的軟功夫,不論茶碗飯碗擺好了,碗上排碗,我在碗上走一趟,那碗紋絲兒不動:硬工夫,兩根柱腳石,老朽一腳,可以跺碎。
老朽縱遠能縱一丈七尺,若是三丈寬的河,老朽能縱過去。
拾幾根柴禾棍,老朽将柴禾綁成,抛在水中,老朽頭一縱,腳尖一點柴禾把,第二縱就可以縱到彼岸。
黃三太他們十二人之中,有一名叫歐陽德的,他的天倫常與我開玩笑,将老朽破棉袍掀開,用手拱老朽,老朽雙股一挾,他的手就拿不出去。
老朽外腎囊,可以用石頭砸,猶如鐵的一般。
老朽練的鐵裆,油錘冠頂,兩太陽砸磚,鐵尺排肋。
王駕千歲,要學驚人藝,須下苦工夫。
老朽拜求王家開天地之恩,他們老少五十人,家中都有妻子老婆孩,何必叫他們俱都骨肉分離呢?” 張奇善聞聽,心中暗想:“前二十年前,孤家耳聞有這麼一位劍客,近二十年來,總未聽說劍客的行蹤。
看他的長像,其貌不揚,這樣大事,就憑他三言五語,就給完了?我必得要考較考較他的能為武技如何。
”張奇善遂将兵刃交于左手,口中叫道:“我們事關重大,老義士不要多管。
”張奇善口内說着好話,右手用了一個靠山掌,照定老劍客胸前打去。
張奇善武學超群,膂力過人,冷不防這一掌要是打上,就可以打出多遠去。
張奇善這一掌方伸出去,就看老劍客将手向下一順,叫道:“王駕千歲,不得無禮!”這一掌立着下去了,正打在張奇善的手背上。
老劍客乃是童子功,鷹爪力,這一掌打得張奇善直甩搭手,将手背打凸出來一條肉杠。
張奇善可就火啦,遂說道:“你這不是了事來的,你是勾串勝英,盜孤家寶刀,擾鬧孤家的台灣。
你就是劍客,無論你是何人,孤家也要武力對待,見個勝負輸赢。
”語畢,将銀妝锏雙手一分,就要與老劍客動武。
老劍客不慌不忙,叫道:“張奇善,我知道你的根底,你乃是占山為王出身,霸住了台灣省。
老朽怕你搶了我的棉袍去,你别看老朽棉袍破,還是冬暖夏涼的寶衣。
”說着話,直奔西南,一片卧牛青石去了。
到了卧牛青石旁,老劍客撤去背後背着的草簾子,脫去油棉袍,拿破棉袍将草簾一裹。
衆人一看老劍客,身上的肋骨一根一根的,全都在外面露着,肉皮向下垂着,底下破藍绉綢的褲子,一條一條的。
隻見老劍客将衣服放在一塊卧牛青石旁,将腰向下一伏,用手将那塊卧牛青石一抓,磕膝蓋一頂那塊卧牛青石,兩肩頭一用力,将那塊青石掀起,用手将棉袍填在石頭底下,用青石壓住。
那塊石頭四角見方,足有千餘斤重,老劍客鷹爪力的功夫,将石頭這一抓,看着毫不費力,就将棉衣放在石頭底下,衆人看着莫不驚奇。
四千餘名馬步三軍,老劍客這一抓石頭不要緊,可就将那些三軍們,全都給鎮住了。
老劍客也為的是先将衆人鎮住,要不然将衣服放在石頭底下,人家一個人搬不起來,還需用十個人搬呢。
老劍客放好了衣服,說道:“這回你們偷也偷不去,搶也搶不去。
”金頭虎說道:“這才是大力神呢。
我長這麼大,頭一次看見有勁頭的。
”老劍客轉身形來到張奇善面前,張奇善亮開架勢,手擎銀妝锏,就與老劍客動手。
老劍客一看,張奇善真是要拚命的樣子。
老劍客叫道:“張奇善你要與老朽動手,老朽沒有法子,老朽今年八十四歲了,我還能再活八十四歲嗎?沒有别的,老朽年邁無能,隻有跟你拚命。
你打上老朽,老朽就死。
張奇善,你可曉得七十不打,八十不罵?老朽乃是将死之人,你何必與老朽這樣呢?”張奇善道:“你了事,能了你便了;不能了,你便不了,你為什麼強要排解?你就是劍客,孤家豁出去台灣不要啦,也得與你分個上下,事是決不能了的。
”老劍客說道:“你為什麼要殺镖行十二個徒弟?老朽年暮之人,死了也沒有人管。
镖行那十二位,乃是勝英的徒弟,勝英在大清國是個人物,你若将他十二名徒弟殺了,他焉能與你善罷甘休呢?”張奇善說道:“老義士你有所不知,镖行十二人夜入王府,擾鬧孤家,情尚可原,決不該将孤家寶刀盜去。
沒有孤家的寶刀,誰要出來了解此事也辦不了。
”老劍客一聽,向張奇善笑道:“我打算王駕千歲為的是什麼呢,原來為的是一把破刀哇。
如果要是有了刀呢?”張奇善說道:“如果有了孤家的寶刀,萬事皆休。
”老劍客說道:“王駕千歲,如果有了寶刀,将黃三太他們十二人放了,你還與我三弟蕭三俠為仇不為仇呢?蕭老三乃是住居台灣,是王駕千歲的子民,倘若千歲與蕭老三再為仇作對呢?”張奇善說道:“老當家的住居台灣,奉公守法,息事甯人,排難解紛,乃是忠厚長者,我焉能與老當家為仇作對?君子一言出口,決無反悔。
”老劍客說道:“謝王駕千歲。
”語畢,轉身形夠奔青卧牛石而來。
來到青卧牛石前,用肩頭一扛石頭,一伸手将破棉袍卷取出。
這回可省力啦,那塊石頭是活動的,故用肩頭一扛,就掀起來了。
老劍客拿着破棉袍卷,來到張奇善面前,扔在地上,将棉袍打開被身上,一看裡面那個破草簾用繩捆得左一道,右一道,捆了好幾十道。
老劍客要用手一道一道的解,可就費了事啦,老劍客用手指頭豎着一打,就好似拿刀裁的一般,登時将簾打開。
複又将草簾一層層的揭開,隻見張奇善那口綠鲨魚皮鞘,金背劈水電光刀,真金飾件;真金吞口,雙垂燈籠穗,耀人眼目。
老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