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玳瑁 入藥生用,以其性味全也。

    既經陽火即不堪用,與生熟犀角義同。

     桑螵蛸 凡使勿用諸雜樹上生者,不入藥中。

    用須桑樹畔枝上者,採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於磁鍋中熬令乾用。

    勿亂別修事,卻無效也。

    得龍骨止精。

    畏旋覆花、戴椹。

     石決明 即真珠母也。

    七九孔者良。

    先去上粗皮,用鹽並東流水,於大磁器中煮一伏時了,漉出拭乾,搗為末,研如粉,更用東流水於磁器中如此淘之三度,待乾,再研一萬匝,方入藥中用。

    凡修事五兩,以鹽半兩。

    取則服之十兩,永不得食山桃,令人喪目也。

     海蛤 此即鮮蛤子。

    雁食後糞中出有文彩者為文蛤,無文彩者為海蛤。

    鄉人多將海岸邊爛蛤殼,被風濤打磨瑩滑者,偽作之。

    凡修事一兩,於漿水中煮一伏時後,卻以地骨皮、柏葉各二兩,又煮一伏時後,於東流水中淘三遍,拭乾細搗,研如粉用。

    蜀漆為之使。

    畏狗膽、甘遂、芫花。

     文蛤 修事法同海蛤。

     蠡魚 俗名烏魚,亦名黑魚。

    諸魚中惟此膽甘可食。

     鯽魚 子不與豬肉同食。

    同砂糖食生疳蟲。

    同芥菜食成腫疾。

    同豬肝、雞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癰疽。

    同麥門冬食害人。

     蝟皮 作豬蹄者妙,鼠腳者次。

    炙脆研用。

     露蜂房 治臃腫醋水調塗,治瘡煎洗,入藥炙用。

    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蟬蛻 用沸湯洗淨泥,去土頭足翅用,攻毒全用。

     烏賊魚骨 凡使要上文順渾,用血滷作水浸,並煮一伏時了,漉出,於屋下掘一地坑,可盛得前件烏賊魚骨多少,先燒坑子,去炭灰了,盛藥一宿,至明取出用之,其效倍多。

    惡白及、白蘞、附子。

     原蠶蛾 炒,去翅足用。

     蠶退 近世醫家多用蠶退紙,而東方諸醫用蠶欲老眠起所蛻皮,雖二者之用各殊,然東人所用者為正。

    用之當微炒。

     白殭蠶 凡使除絲綿並子盡,以糯米泔浸一宿,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於水面上,然後漉出,微火焙乾,以布淨拭蠶上黃肉毛,並黑口甲了,單搗篩如粉用也。

    白而直折開如瀝青色者佳。

    惡桔梗、茯苓、茯神、萆薢、桑螵蛸。

     蛞蝓 即蜒蚰也。

    畏鹽。

     蝸牛 此即負殼蜒蚰也。

    生研服,入藥炒用。

    畏鹽。

     ?蟲 即俗名地鱉也。

    生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

    治傷寒損續絕及消瘧母,為必須之藥也。

    能行瘀血。

    畏皂莢、菖蒲、屋遊。

     青魚膽 鮮者可煮服,乾者用醋及水磨用。

     鱉甲 七九肋者良。

    醋炙透焦,研細,再拌醋,瓦上焙乾,再研如飛面。

    惡礬石、理石。

      形緊小者良。

    酒洗淨,炙乾研。

     蟾酥 端午日取蝦蟆眉脂。

    其法:取大蝦蟆,用蛤蜊殼未離帶者合蝦蟆眉上,用力一撚,則酥出於殼內,收在油明紙上,幹收貯用。

    蝦蟆放去而酥復生,乃活。

     鼠糞 牡鼠者良。

    其糞兩頭尖。

     蚺蛇膽 人多以豬膽、虎膽偽為之。

    試法:剔取粟許,著淨水中,浮遊水上,迴旋行走者為真,偽者亦走但遲耳。

    其徑沉者諸膽血也。

    勿多著,亦沉散也。

     蛇蛻 凡使勿用青、黃、蒼色者,要用白如銀色者。

    凡欲使先於屋下以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二寸,安蛇皮於中一宿,至卯時出,用醋浸一時,於火上炙乾,用之。

    得火良。

    畏磁石及酒。

     白頸蚯蚓 凡使收得後,用糯米水浸一宿,至明漉出,以無灰酒浸一日,至夜漉出,曬令乾後,細切,取蜀椒並糯米及切了蚯蚓三件同熬之,待糯米熟,去米、椒了,揀淨用之。

    凡修事二兩,糯米一分,椒一分為準。

    畏蔥、鹽。

     蜈蚣 凡使勿用千足蟲,真似,隻是頭上有白肉,面並嘴尖。

    若誤用,並聞著腥臭氣入頂緻死。

    凡治蜈蚣,先以蜈蚣木末,不然,用柳蚛末於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後,去木末了,用竹刀刮去足甲後用。

    蜈蚣木不知是何木也?今人惟以火炙去頭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葉火煨用之。

    畏蛞蝓、蜘蛛、白鹽、雞屎、桑白皮。

     蛤蚧 凡使須認雄雌。

    若雄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

    雌為蚧,口尖身大,尾粗。

    男服雌,女服雄。

    凡修事服之,其毒在眼,須去眼,及去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方幹,用紙兩重,於火上緩隔紙焙炙,待兩重紙乾焦透後,去紙取蛤蚧,磁器中盛,於東舍角畔懸一宿取用,力可十倍。

    勿傷尾,效在尾也。

    一雲:隻含少許,急奔百步不喘者真。

     水蛭 極難修制,須細銼後,用微火炒令色黃,乃熟。

    不爾,入腹生子,為害。

    一法:採得以?竹筒盛,待乾,用米泔浸一夜,曝乾,展其身看,腹中有子皆去之,以冬豬脂煎令焦黃,然後用。

    畏石灰、食鹽。

     斑貓 入藥除翼足,以糯米拌,炒米黃黑色,去米取用。

    生用吐瀉人。

    一法:用麩炒過,醋煮用。

    馬刀為之使。

    畏巴豆、丹參、空青。

    惡膚青、甘草、豆花。

    斑貓、芫青、亭長、地膽之毒,靛汁、黃連、黑豆、蔥、茶,皆能解之。

     白花蛇 一雲:去頭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隻用中段。

    一雲:黔蛇長大,故頭尾可去一尺;蘄蛇止可頭尾各去三寸,亦有單用頭尾者。

    大蛇一條,隻得淨肉四兩而已,久留易蛀,惟以湯浸去頭骨,取肉炙過,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壞也。

    其骨刺須遠棄之,傷人毒與生者同也。

    凡酒浸,春秋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乾,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

    得酒良。

     烏蛇 制同上法。

     蜣螂 五月五日,取蒸藏之,臨用當炙,勿置水中,令人吐。

     五靈脂 此是寒號蟲糞也。

    此物多夾砂石,絕難修治。

    凡用研為細末,以酒淘飛,澄去砂腳,日乾,醋拌炒。

    惡人參。

     穿山甲 正名鯪鯉。

    或炮,或燒,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當各隨本方。

    未有生用者。

    仍以尾甲乃力勝。

     予見今之時師,童而習之,俱藥性隱括駢語,守為家珍,而於《神農本草》及先賢炮炙法,一切高文大牘,竟未嘗夢見。

    臨證用藥,方產之真贗類別,修事之軌則全乖。

    欲以攻病,譬如克敵緻勝,責效於不練之卒。

    至病者,甘以七尺之軀,往往聽其嘗試,良可憫也!先生曰:子言誠然,因檢目前嘗用諸藥品,悉按雷公炮炙,去其迂闊難遵者,而裁以己法;其無雷公者,則自為闡發,以益前人所未逮。

    凡諸使制解伏,並反忌惡畏等,附系其下,庶病家考用,一覽瞭然,兼可質醫師之誤,其所稗益,功豈鮮哉!舊筆記所刻止九十餘種,今廣至四百三十九種,一一皆先生口授,而予手錄之。

    其間刪繁舉要,補闕拾遺,句字之出入必嚴,點畫之幾微必審,稿凡四易,始付殺青。

    予竊有微勞焉! 延陵莊繼光謹識 用藥凡例 藥劑丸、散、湯、膏,各有所宜,不得違制。

     藥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可過越。

    湯者蕩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

    散者散也,研成細末是也,去急病用之。

    膏者熬成稠膏也。

    液者搗鮮藥而絞自然真汁是也。

    丸者緩也,作成圓粒也,不能速去病,舒緩而治之也。

    漬酒者,以酒浸藥也。

    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當歸、地黃、黃柏、知母,陰寒之氣味,假酒力而行氣血也。

    有用藥細銼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頻飲,以行經絡,或補或攻,漸以取效是也。

     凡諸湯用酒,臨熟加之。

     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臟腑之積,及治肺疾咳嗽為宜。

    氣味厚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

    丸藥去下部之病者,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

    麵糊丸,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斂。

    如半夏、南星欲去濕者,以生薑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

    湯泡蒸餅又易化,滴水尤易化。

    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

    蠟丸者,取其難化而遲取效也。

     凡修丸藥,用蜜隻用蜜,用餳隻用餳,勿交雜用。

    且如丸藥,用蠟取其能固護藥之氣味,勢力全備,以過關膈而作效也。

    今若投蜜相和,雖易為丸,然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臟中?若其更有毒藥,則便與人作病,豈徒無益,而又害之,全非用蠟之本意。

     凡煉蜜,皆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黃,試水不散。

    再熬二三沸。

    每用蜜一斤,加清水一酒杯,又熬一二沸。

    作丸則收潮氣,而不黏成塊也。

     冬月煉蜜成時,要加二杯水為妙。

    《衍義》雲:每蜜一斤,隻煉得十二兩,是其度數也。

    和藥末,要乘極滾蜜和之臼內,用搗千百杵,自然軟熟,容易作條,好丸也。

     凡丸散藥,亦先細切曝燥,乃搗之。

    有各搗者,有合搗者。

    其潤濕之藥,如天門冬、地黃輩,皆先切曝之獨搗,或以新瓦慢火炕燥,退冷搗之,則為細末。

    若入眾藥,隨以和之,少停回潤,則和之不均也。

    又濕藥燥,皆大蝕耗,當先增分兩,待燥稱之乃準。

    其湯酒中,不須如此。

     凡合丸藥,用密絹令細。

    若篩散藥,尤宜精細。

    若搗丸,必於臼中搗數百過,色理和同為佳。

     凡藥浸酒,皆須切細,生絹袋盛,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須待酒盡也。

    渣則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散服之。

     凡合膏,或以醋,或酒,或水,或油,須令淹浸密覆,至煮膏時,當三上三下,以洩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下之要沸靜良久,乃上之,如有韭白在中者,以兩段漸焦黃為度,如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為度。

    絞膏要以新布,若是可服之膏滓,亦可以酒煮飲之,可磨之膏渣,亦宜以傅患處,此蓋欲兼盡其藥力也。

     凡湯酒膏中用諸石藥,皆細搗之,以新絹裹之,內中。

    《衍義》雲:石藥入散,如鍾乳粉之屬,用水研乳極細,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極細方可服耳,豈但搗細以絹裹之為例耳。

     凡煎膏中有脂,先須揭去革膜子,方可用之。

    如豬脂勿令經水。

    臘月者尤佳。

     凡膏中有雄黃、硃砂輩,皆當令研如面,俟膏畢,乃投入,以物杖攪之;不爾,沉聚在下不勻也。

     凡草藥燒灰為末,如荷葉、柏、茅根、薊根,十灰散之類,必燒焦枯,用器蓋覆以存性。

    若如燒燃柴薪,煅成死灰,性亦不存而罔效矣。

     凡諸膏膩藥,如桃仁、麻仁輩,皆另搗如膏,乃以內成散中,旋次下臼,合研令消散。

     煎藥則例 凡煎湯劑,必先以主治之為君藥,先煮數沸,然後下餘藥,文火緩緩熬之得所,勿揭蓋,連罐取起坐涼水中,候溫熱服之,庶氣味不洩。

    若據乘熱揭封傾出,則氣洩而性不全矣。

    煎時不宜烈火,其湯騰沸,耗蝕而速涸,藥性未盡出,而氣味不純。

    人家多有此病,而反責藥不效,咎將誰歸? 發汗藥,先煎麻黃二三沸,後入餘藥同煎。

     止汗藥,先煎桂枝二三沸,後下眾藥同煎。

     和解藥,先煎柴胡,後下眾藥。

    至於溫藥先煎乾姜,行血藥先煎桃仁,利水藥先煎豬苓,止瀉藥先煎白朮、茯苓,止渴藥先煎天花粉、乾葛,去濕藥先煎蒼朮、防己,去黃藥先煎茵陳,嘔吐藥先煎半夏、生薑,風藥先煎防風、羌活,暑藥先煎香薷,熱藥先煎黃連。

    凡諸治劑,必有主治為君之藥,俱宜先煎,則效自奏也。

     凡湯中用麻黃,先另煮二三沸,掠去上沫,更益水如本數,乃內餘劑;不爾,令人煩。

     凡用大黃,不須細銼,先以酒浸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日煮湯,臨熟乃內湯中,煮二三沸便起,則勢力猛,易得快利。

    丸藥中微蒸之,恐寒傷胃也。

     凡湯中用阿膠、飴糖、芒硝,皆須待湯熟,起去渣,隻內淨汁中煮二三沸,熔化盡,仍傾盞內服。

     凡湯中用完物,如幹棗、蓮子、烏梅仁、決明子、青葙、蔓荊、蘿蔔、芥、蘇、韭等子,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雖煮之終日,米豈能出哉?至若桃、杏等仁,皆用湯泡去皮尖及雙仁者,或搗如泥,或炒黃色用,或生用,俱可。

     凡用砂仁、豆蔻、丁香之類,皆須打碎,遲後入藥,煎數沸即起;不爾,久久煎之,其香氣消散也,是以效少。

     凡湯中用犀角、羚羊角,一概末如粉,臨服內湯中,後入藥。

    一法:生磨汁入藥,亦通。

     凡用沉香、木香、乳、沒一切香末藥味,須研極細,待湯熟,先傾汁小盞調香末,服訖,然後盡飲湯藥。

     凡煎湯藥,初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

    大略藥二十兩,用水一鬥,煮四升,以此為準。

    然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

    服湯宜小沸,熱則易下,冷則嘔湧。

     凡湯液,一切宜用山泉之甘冽者,次則長流河水,井水不用。

     服藥次序 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後服藥。

    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藥而後食。

    病在四肢血脈及下部者,宜空腹而在旦。

    在頭目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雖食前、食後,亦停少頃,然後服藥,食不宜與藥並行,則藥力稍為混滯故也。

    《湯液》雲: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稍消則服藥,藥氣稍消則進食,所謂食先食後,蓋有義在其中也。

    又有酒服者,飲服者,冷服者,暖服者。

    服湯有疏有數者,煮湯有生有熟者,各有次第,並宜詳審而勿略焉! 清熱湯宜涼服,如三黃湯之類。

    消暑藥宜冷服,如香薷飲之類。

    散寒藥宜熱服,如麻黃湯之類。

    溫中藥宜熟而熱,補中藥皆然。

    利下藥宜生而溫,如承氣湯之類。

     病在上者,不厭頻而少。

    病在下者,不厭頓而多。

    少服則滋榮於上,多服則峻補於下。

     凡雲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勢力相及,並視人之強弱羸瘦,病之輕重,為之進退增減,不必局於方說,則活潑潑地也。

    又雲晬時,周時也,從今旦至明旦。

    亦有止一宿者。

     服藥禁忌 服柴胡,忌牛肉。

     服茯苓,忌醋。

     服黃連、桔梗,忌豬肉。

     服乳石,忌參、術。

    犯者死。

     服丹石,不可食蛤蜊,腹中結痛。

     服大黃、巴豆同劑,反不瀉人。

     服皂礬,忌蕎麥麵。

     服天門冬,忌鯉魚。

     服牡丹皮,忌胡荽。

     服常山,忌蔥。

     服半夏、菖蒲,忌飴糖、羊肉。

     服白朮、蒼朮,忌雀、蛤肉、青魚、鮓、胡荽、大蒜、桃、李。

     服鱉甲,忌莧菜,馬齒莧尤甚。

     服商陸,忌犬肉。

     服地黃,忌蘿蔔。

     服細辛,忌生菜。

     服甘草,忌菘菜。

     服粟殼,忌醋。

     服芫花、甘遂,忌鹽,忌甘草。

     服荊芥,忌驢馬肉。

    黃顙魚。

     服柿蒂,忌蟹。

    犯者木香湯能解。

     服巴豆,忌蘆筍。

     服牛膝,忌牛肉、牛乳。

     服蜜及蜜煎果食,忌魚鮓。

     服藜蘆,忌狐貍肉。

     若瘡毒未愈,不可食生薑、雞子。

    犯之則肉長突出作塊而白。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膾、腥臊、陳臭諸物。

     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

     凡服藥,不可見死屍、產婦、淹穢等事。

     妊娠服禁 蜆班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葛根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稜代赭芫花射,大戟蛇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硇砂乾漆蟹甲瓜,地膽茅根都不中。

     妊娠禁忌前歌所列藥品未盡,特為拈附。

     烏喙 側子 藜蘆 薇? 厚樸 槐實 欓根 藺茹 茜根 赤箭 ?草 鬼箭 紅花 蘇木麥蘖 葵子 常山 錫粉 硇砂 砒石 硫黃 石蠶 芫青 班蝥 蜘蛛 螻蛄 衣魚 蜥蠍 飛生 ?蟲 樗雞 蚱蟬 蠐螬 蝟皮 牛黃 兔肉 犬肉 馬肉 驢肉 羊肝 鯉魚 蝦膜 羊躑躅 葛上亭長 鰍 鱓 龜 鱉 生薑 小蒜 雀肉 馬刀 六陳 枳殼陳皮並半夏,茱萸狼毒及麻黃,六般之藥宜陳久,入用方知功效良。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逐一從頭說與君。

    人參芍藥與沙參,細辛玄參與紫參,苦參丹參並前藥,一見藜蘆便殺人。

    白及白蘞並半夏,瓜蔞貝母五般真,莫見烏頭與烏喙,逢之一反疾如神。

    大戟芫花並海藻,甘遂已上反甘草,若還吐蠱用翻腸,尋常犯之都不好。

    蜜蠟莫與蔥相睹,石決明休見雲母,黎蘆莫使酒來浸,人若犯之都是苦。

     當禁不禁犯禁必死 張子和雲:病腫脹既平,當節飲食,忌鹽、血、房室。

    犯禁者病再作,乃死不救。

     病癆嗽,忌房室、膏粱。

    犯者死。

     傷寒之後,忌葷肉、房事,犯之者不救。

     水腫之後,忌油鹽。

     病脾胃傷者,節飲食。

     滑瀉之後,忌油膩。

    此數者決不可輕犯也。

     時病新差,食蒜、鱠者,病發必緻大困。

     時病新愈,食犬,羊肉者,必作骨蒸熱。

     時病新愈,食生棗及羊肉,必作膈上熱蒸。

     時病新愈,食生菜,令人顏色終身不平復。

     病人新愈,飲酒、食韭,病必復作。

     不必忌而忌之過 張子和曰:臟毒、酒毒、下血、嘔血等症,如婦人三十已下血閉,及六七月間血痢,婦初得孕擇食者,已上皆不禁口。

     凡久病之人,胃氣虛弱者,忽思葷茹,亦當少少與之,圖引漿水穀氣入胃,此權變之道也。

    若專以淡粥責之,則病不悅而食減不進,胃氣所以難復,病所以難痊。

    此忌之之過也。

    智者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