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
關燈
小
中
大
,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賜兆神仙之藥也。
兆欲制青帝之魔,當以白書青木九寸闆上,着東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秘而修行,七年飛仙,白日升天。
此四元豁落太白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雌黃書白素,佩身。
兆欲緻西嶽真人仙官,當以黃書白紙,西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賜兆真書,與兆共言。
兆欲制白帝之魔,當以朱書白木九寸闆上,向西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度世,白日升天。
此五元豁落熒惑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雌黃書生紫,佩身。
兆欲緻南嶽真人仙官,當以青書赤紙,南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賜兆神芝寶文,與兆共言。
兆欲制赤帝之魔,當以黑書赤木九寸闆上,向南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度世,白日升天。
此六元豁落辰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黑書黃素,佩身。
兆欲緻北嶽真人仙官,當以白書黑紙,向北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緻,真人詣房,賜兆神仙之藥,與兆共言。
兆欲制黑帝之魔,當以黃書黑木九寸闆上,向北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飛行,白日升天。
此七元豁落鎮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朱書青碧,佩身。
兆欲緻中嶽真人仙官,當以朱書黃紙,向太歲上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授兆神仙之藥,五老真書。
兆欲制黃帝之魔,當以青書黃木九寸闆上,置於太歲之上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飛行,白日升天。
此高上玉帝元皇道君,受九天丈人豁落七元之符,主緻上真飛仙之官,通靈徹視,與神交言,制魔伏靈,威攝十方,流火萬裡,坐在立亡,行之九年,得乘玄輿,飛行上清。
施行上道,修行求仙,攝魔禦精,書符如法,北向叩左齒三十六通,存日月五星精光,洞映兆身;微祝曰: 七元煥落,流威吐精,擲光萬裡,神耀五靈,上攝北酆,檢錄鬼名,天帝命章,剪戮賈生,我備豁落,流金火鈴,内保六府,外引流精,飛仙真人,與我齋并,洞睹空洞,三道合明,得禦玄雲,骖駕綠軿,攜率五嶽,運我升清。
畢,随位施用七年,克有真人來降,授兆上真寶文也。
夫有金骨玉名,紫字上清,得佩招靈緻真攝魔之符、豁落七元之符,則九天記名,帝告萬真四司靈官,右别兆身,出入行來,登陟五嶽,仙官衛迎,萬魔伏首,群兇喪精。
修行百日,與神通靈,真人下降,授兆真經也。
七年之中,得乘飛軿,遊戲五嶽,出入三清。
洩語三人,傳不得真,七祖父母,下及兆身,并充刀山,三徒之中,萬劫不原。
得者保秘,慎如#10四明。
凡上學之士,道成飛升,而無此文,亦九天玉司不遣兆仙,天關之門亦不可得前,五嶽之官亦不衛兆之身。
故九天之信,帝皇之章,施於已成真人,不行於世。
得者便仙,其有左輔執節,仙都右置,侍仙玉郎,五方靈官,典衛此文,不可輕慢,洩露上真,有犯其禁,死滅兆身。
上古之科,萬劫一傳,今有其人,七百年中聽得三傳。
依明科之法,師弟子對齋九十日,赍金龍、玉魚各一枚,紫紋百尺,上金三兩,以奉有經之師,誓於九天之信。
無盟而傳,身被風刀之考,受而無信,輕道賤真,身沒鬼官,愆連七玄。
故四極明科有三分之信,師受不依科文,以營他用,死沒三官,長充地獄,萬不得仙。
趙伯玄,昔師萬始先生,受書道成,當登金阙,而無招靈緻真、豁落七元二符,於俯仰之格,方退還戎山,七百年後,詣清真小童,依盟受之,誓於委羽之山,今升為上清左司君。
王君以經於陽洛山,十一月上午子時,盟九天以傳南嶽夫人,今封於陽洛山中。
南嶽松子,以陽朔之年,於太華山傳經於谷希子,令封一通於鳥鼠山中。
桐栢真人,以六月二十九日,以此文授許遠遊。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竟 #1按敦煌本卷末題曰:『如意元年(692)閏五月十三日經生邬忠寫』。
可知為唐武後時抄本。
以下僅校補《道藏》本錯漏字,異體字不校。
#2敦煌本無『非』字。
疑『非』字當作『於』。
#3『元始天王啟之於空玄之上,以傳九天丈人、太真太上大道君』,敦煌本作『九天丈人受之於空玄,以傳元始天王、廣生太真太上大道君』。
#4『者身』,敦煌本作『之身』。
#5『經』字原本作『聖』,據敦煌本改。
#6『萬遍』,敦煌本作『一遍』。
#7『念』字原作『合』,據敦煌本改。
#8『五華結鮮』,敦煌本作『五藏潔鮮』。
#9『西面』原作『西南』,據敦煌本改。
#10『如』字原作『負』,據敦煌本改。
兆欲制青帝之魔,當以白書青木九寸闆上,着東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秘而修行,七年飛仙,白日升天。
此四元豁落太白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雌黃書白素,佩身。
兆欲緻西嶽真人仙官,當以黃書白紙,西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賜兆真書,與兆共言。
兆欲制白帝之魔,當以朱書白木九寸闆上,向西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度世,白日升天。
此五元豁落熒惑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雌黃書生紫,佩身。
兆欲緻南嶽真人仙官,當以青書赤紙,南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賜兆神芝寶文,與兆共言。
兆欲制赤帝之魔,當以黑書赤木九寸闆上,向南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度世,白日升天。
此六元豁落辰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黑書黃素,佩身。
兆欲緻北嶽真人仙官,當以白書黑紙,向北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緻,真人詣房,賜兆神仙之藥,與兆共言。
兆欲制黑帝之魔,當以黃書黑木九寸闆上,向北面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飛行,白日升天。
此七元豁落鎮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當以朱書青碧,佩身。
兆欲緻中嶽真人仙官,當以朱書黃紙,向太歲上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詣房,授兆神仙之藥,五老真書。
兆欲制黃帝之魔,當以青書黃木九寸闆上,置於太歲之上百日,天魔束形,萬精自喪。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飛行,白日升天。
此高上玉帝元皇道君,受九天丈人豁落七元之符,主緻上真飛仙之官,通靈徹視,與神交言,制魔伏靈,威攝十方,流火萬裡,坐在立亡,行之九年,得乘玄輿,飛行上清。
施行上道,修行求仙,攝魔禦精,書符如法,北向叩左齒三十六通,存日月五星精光,洞映兆身;微祝曰: 七元煥落,流威吐精,擲光萬裡,神耀五靈,上攝北酆,檢錄鬼名,天帝命章,剪戮賈生,我備豁落,流金火鈴,内保六府,外引流精,飛仙真人,與我齋并,洞睹空洞,三道合明,得禦玄雲,骖駕綠軿,攜率五嶽,運我升清。
畢,随位施用七年,克有真人來降,授兆上真寶文也。
夫有金骨玉名,紫字上清,得佩招靈緻真攝魔之符、豁落七元之符,則九天記名,帝告萬真四司靈官,右别兆身,出入行來,登陟五嶽,仙官衛迎,萬魔伏首,群兇喪精。
修行百日,與神通靈,真人下降,授兆真經也。
七年之中,得乘飛軿,遊戲五嶽,出入三清。
洩語三人,傳不得真,七祖父母,下及兆身,并充刀山,三徒之中,萬劫不原。
得者保秘,慎如#10四明。
凡上學之士,道成飛升,而無此文,亦九天玉司不遣兆仙,天關之門亦不可得前,五嶽之官亦不衛兆之身。
故九天之信,帝皇之章,施於已成真人,不行於世。
得者便仙,其有左輔執節,仙都右置,侍仙玉郎,五方靈官,典衛此文,不可輕慢,洩露上真,有犯其禁,死滅兆身。
上古之科,萬劫一傳,今有其人,七百年中聽得三傳。
依明科之法,師弟子對齋九十日,赍金龍、玉魚各一枚,紫紋百尺,上金三兩,以奉有經之師,誓於九天之信。
無盟而傳,身被風刀之考,受而無信,輕道賤真,身沒鬼官,愆連七玄。
故四極明科有三分之信,師受不依科文,以營他用,死沒三官,長充地獄,萬不得仙。
趙伯玄,昔師萬始先生,受書道成,當登金阙,而無招靈緻真、豁落七元二符,於俯仰之格,方退還戎山,七百年後,詣清真小童,依盟受之,誓於委羽之山,今升為上清左司君。
王君以經於陽洛山,十一月上午子時,盟九天以傳南嶽夫人,今封於陽洛山中。
南嶽松子,以陽朔之年,於太華山傳經於谷希子,令封一通於鳥鼠山中。
桐栢真人,以六月二十九日,以此文授許遠遊。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竟 #1按敦煌本卷末題曰:『如意元年(692)閏五月十三日經生邬忠寫』。
可知為唐武後時抄本。
以下僅校補《道藏》本錯漏字,異體字不校。
#2敦煌本無『非』字。
疑『非』字當作『於』。
#3『元始天王啟之於空玄之上,以傳九天丈人、太真太上大道君』,敦煌本作『九天丈人受之於空玄,以傳元始天王、廣生太真太上大道君』。
#4『者身』,敦煌本作『之身』。
#5『經』字原本作『聖』,據敦煌本改。
#6『萬遍』,敦煌本作『一遍』。
#7『念』字原作『合』,據敦煌本改。
#8『五華結鮮』,敦煌本作『五藏潔鮮』。
#9『西面』原作『西南』,據敦煌本改。
#10『如』字原作『負』,據敦煌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