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古方詩括 雜病(一)
關燈
小
中
大
生地熟地芎歸芍,黑附香附陳半皮,茯神參術防風桂,烏藥川烏姜黃。
防風通聖将軍芍,薄荷芎歸草樸硝,栀翹芩梗并白術,麻黃荊芥滑石膏。
(見三卷) 川芎茶調散薄荷,白芷防風甘草和,更有細辛羌活等,荊芥同煎用者多。
川芎、荊芥各四兩,薄荷、白芷、甘草、羌活各二兩,防風一兩半,細辛一兩,為末,每二錢,茶清調服。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疼,鼻塞聲重。
消風散用荊芥參,甘草陳皮白茯苓,僵蠶芎防風藿,蟬蛻濃樸羌活停。
荊芥、甘草各二兩,人參、茯苓、僵蠶、川芎、防風、藿香、蟬蛻、羌活各一兩,陳皮、濃樸各五錢,為末。
每二錢,感風頭痛,鼻流清涕,荊芥煎湯下,瘡癬溫酒下。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塞聲重耳鳴及皮膚頑麻疹癢,婦人血風,頭皮腫癢;又治眼胞皮肉有似膠凝,腫如桃李,時出熱淚及偏風牽引兩睑赤爛,經年不安,風眼要藥也。
三五七散山茱萸,姜附細辛防茯咀,每服二錢溫酒下,風寒入腦緻陽虛。
附子、細辛各三兩,山茱萸、炮幹姜各五兩,防風、茯苓各七兩(一方無茯苓,有山藥五兩),為末,每二錢,酒調服。
治陽虛風寒入腦,頭痛目眩運轉,耳内蟬鳴,一切風寒濕痹腳氣緩弱及八風五痹,肢體不仁等症。
山茱萸散甘菊花,人參山藥茯神遮,小芎六味各五錢,治眩暈轉實堪誇。
山茱萸一兩,甘菊、人參、山藥、茯神、小芎各五錢,為末。
每二錢,茶清或酒調服。
治風眩頭暈有效。
羌吳湯麻升,黃柏芩連與芎歸,細蔓紅花蒼術半,頭頂項痛實時移。
黃芩、黃柏各二錢,蒼術一錢、羌活、麻黃、吳萸四分,本,升麻、黃各二分,當歸、川芎、蔓荊子、細辛、黃連、半夏、紅花各一分,水煎溫服。
治厥陰頭頂項痛或痰涎厥冷,脈浮而緩。
升麻胃風葛芷蒼,柴蔓歸草蔻羌,甘柏麻黃姜棗煮,能消面腫與牙眶。
明日流氣飲大黃,芎辛牛蒡菊花防,芥蔓蒺玄甘木賊,決明栀子與芩蒼。
大黃、川芎、細辛、牛蒡子、甘菊、防風、白蒺藜、荊芥、蔓荊子、玄參、甘草、木賊、黃芩、山栀各一兩,草決明一兩半,蒼術二兩,為末,每二錢,臨卧冷酒調服。
治肝經不足,風熱上攻,視物不明,常見黑花,當風多淚,隐澀難開;或生翳膜,婦人血風,時行暴赤,一切眼疾,并宜服之。
洗心散用麻大黃,白術當歸芍藥涼,荊芥穗同甘草等,姜薄加上水煎湯。
麻黃、大黃、當歸、芍藥、荊芥、甘草各八分,白術六分,加生姜、薄荷各少許,水煎服。
治風痰壅滞,心經積熱,口苦咽幹,二便秘澀,眼睛腫痛,多淚羞明,并皆治之。
洗肝散用薄荷葉,當歸羌活山栀仁,大黃防風甘草等,川芎治眼效如神。
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熱水調服。
治風毒上攻,暴赤腫痛,隐澀眵淚等症。
川芎石膏散歸術,芩栀大黃寒水石,滑菊荊參草梗砂,防翹薄荷葉煎熟。
川芎、芍藥、當歸、山栀、黃芩、大黃、菊花、荊芥、人參、白術各五分,滑石四錢,寒水石、桔梗各二錢,甘草三錢,石膏、防風、連翹、薄荷各一錢,砂仁二分半,水煎溫服,忌姜、醋、發熱物。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閉,眼生翳膜。
此藥清神爽志,宣通氣血,又治中風偏枯,解中外諸邪,調理諸病勞複傳染。
還睛散用白蒺藜,草決木賊與山栀,防甘蟬蛻青葙子,為末門冬湯下之。
蒺藜、甘草、木賊、防風、山栀各五錢,草決明一兩,青葙子、蟬蛻各二錢半,為末。
每二錢,麥門冬煎湯下。
治肝肺一切風熱翳膜及腎風熱,或睛忽痛如針刺,或小兒疳眼初起澀痛,久則生瘡翳腫,淚出難開,一切肝風及瀉痢後虛熱上沖,不可點者并宜服之,為眼科通用之藥。
蟬花散即還睛散,加上荊芥草龍膽,蔓蜜芎菊各均平,茶清調下昏翳展。
白蒺藜、甘草、木賊、防風、山栀、草決明、青葙子、蟬蛻、川芎、荊芥、蔓荊子、密蒙花、菊花、草龍膽各等分(一方無青葙、龍膽,有谷精草、羌活、黃芩等分)為末。
每二錢,茶清或荊芥煎湯調服。
治肝經蘊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昏翳多淚羞明,一切風毒并宜。
四物龍膽湯地黃,川芎芍藥當歸良,防風防己草龍膽,眼疼食後水煎嘗。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各一錢,防風六分,草龍膽、防己各四分,水煎溫服。
治目赤暴發雲翳,疼痛不可忍。
補陽(湯)八物除川芎,黃羌獨活防風,澤瀉陳柴知母桂,空心煎服效非常。
(見六卷) 犀角升麻湯白芷,防風川芎白附子,甘草羌活與黃芩,風熱
防風通聖将軍芍,薄荷芎歸草樸硝,栀翹芩梗并白術,麻黃荊芥滑石膏。
(見三卷) 川芎茶調散薄荷,白芷防風甘草和,更有細辛羌活等,荊芥同煎用者多。
川芎、荊芥各四兩,薄荷、白芷、甘草、羌活各二兩,防風一兩半,細辛一兩,為末,每二錢,茶清調服。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疼,鼻塞聲重。
消風散用荊芥參,甘草陳皮白茯苓,僵蠶芎防風藿,蟬蛻濃樸羌活停。
荊芥、甘草各二兩,人參、茯苓、僵蠶、川芎、防風、藿香、蟬蛻、羌活各一兩,陳皮、濃樸各五錢,為末。
每二錢,感風頭痛,鼻流清涕,荊芥煎湯下,瘡癬溫酒下。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塞聲重耳鳴及皮膚頑麻疹癢,婦人血風,頭皮腫癢;又治眼胞皮肉有似膠凝,腫如桃李,時出熱淚及偏風牽引兩睑赤爛,經年不安,風眼要藥也。
三五七散山茱萸,姜附細辛防茯咀,每服二錢溫酒下,風寒入腦緻陽虛。
附子、細辛各三兩,山茱萸、炮幹姜各五兩,防風、茯苓各七兩(一方無茯苓,有山藥五兩),為末,每二錢,酒調服。
治陽虛風寒入腦,頭痛目眩運轉,耳内蟬鳴,一切風寒濕痹腳氣緩弱及八風五痹,肢體不仁等症。
山茱萸散甘菊花,人參山藥茯神遮,小芎六味各五錢,治眩暈轉實堪誇。
山茱萸一兩,甘菊、人參、山藥、茯神、小芎各五錢,為末。
每二錢,茶清或酒調服。
治風眩頭暈有效。
羌吳湯麻升,黃柏芩連與芎歸,細蔓紅花蒼術半,頭頂項痛實時移。
黃芩、黃柏各二錢,蒼術一錢、羌活、麻黃、吳萸四分,本,升麻、黃各二分,當歸、川芎、蔓荊子、細辛、黃連、半夏、紅花各一分,水煎溫服。
治厥陰頭頂項痛或痰涎厥冷,脈浮而緩。
升麻胃風葛芷蒼,柴蔓歸草蔻羌,甘柏麻黃姜棗煮,能消面腫與牙眶。
明日流氣飲大黃,芎辛牛蒡菊花防,芥蔓蒺玄甘木賊,決明栀子與芩蒼。
大黃、川芎、細辛、牛蒡子、甘菊、防風、白蒺藜、荊芥、蔓荊子、玄參、甘草、木賊、黃芩、山栀各一兩,草決明一兩半,蒼術二兩,為末,每二錢,臨卧冷酒調服。
治肝經不足,風熱上攻,視物不明,常見黑花,當風多淚,隐澀難開;或生翳膜,婦人血風,時行暴赤,一切眼疾,并宜服之。
洗心散用麻大黃,白術當歸芍藥涼,荊芥穗同甘草等,姜薄加上水煎湯。
麻黃、大黃、當歸、芍藥、荊芥、甘草各八分,白術六分,加生姜、薄荷各少許,水煎服。
治風痰壅滞,心經積熱,口苦咽幹,二便秘澀,眼睛腫痛,多淚羞明,并皆治之。
洗肝散用薄荷葉,當歸羌活山栀仁,大黃防風甘草等,川芎治眼效如神。
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熱水調服。
治風毒上攻,暴赤腫痛,隐澀眵淚等症。
川芎石膏散歸術,芩栀大黃寒水石,滑菊荊參草梗砂,防翹薄荷葉煎熟。
川芎、芍藥、當歸、山栀、黃芩、大黃、菊花、荊芥、人參、白術各五分,滑石四錢,寒水石、桔梗各二錢,甘草三錢,石膏、防風、連翹、薄荷各一錢,砂仁二分半,水煎溫服,忌姜、醋、發熱物。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痛悶,風痰喘嗽,鼻塞口瘡,煩渴淋閉,眼生翳膜。
此藥清神爽志,宣通氣血,又治中風偏枯,解中外諸邪,調理諸病勞複傳染。
還睛散用白蒺藜,草決木賊與山栀,防甘蟬蛻青葙子,為末門冬湯下之。
蒺藜、甘草、木賊、防風、山栀各五錢,草決明一兩,青葙子、蟬蛻各二錢半,為末。
每二錢,麥門冬煎湯下。
治肝肺一切風熱翳膜及腎風熱,或睛忽痛如針刺,或小兒疳眼初起澀痛,久則生瘡翳腫,淚出難開,一切肝風及瀉痢後虛熱上沖,不可點者并宜服之,為眼科通用之藥。
蟬花散即還睛散,加上荊芥草龍膽,蔓蜜芎菊各均平,茶清調下昏翳展。
白蒺藜、甘草、木賊、防風、山栀、草決明、青葙子、蟬蛻、川芎、荊芥、蔓荊子、密蒙花、菊花、草龍膽各等分(一方無青葙、龍膽,有谷精草、羌活、黃芩等分)為末。
每二錢,茶清或荊芥煎湯調服。
治肝經蘊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昏翳多淚羞明,一切風毒并宜。
四物龍膽湯地黃,川芎芍藥當歸良,防風防己草龍膽,眼疼食後水煎嘗。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各一錢,防風六分,草龍膽、防己各四分,水煎溫服。
治目赤暴發雲翳,疼痛不可忍。
補陽(湯)八物除川芎,黃羌獨活防風,澤瀉陳柴知母桂,空心煎服效非常。
(見六卷) 犀角升麻湯白芷,防風川芎白附子,甘草羌活與黃芩,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