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婦人小兒外科總方
關燈
小
中
大
氣類
四君子湯扶胃降火,補虛固本,氣虛有熱,用之性緩不暴,不助虛陽,故稱君子。
治男子一切内傷外感及小兒脾胃不調等證,若女子氣虛亦宜用之,惟血虛者不宜,單服耗血。
一切大病後最宜服之,以調脾胃。
人參一錢,補中益氣。
白術二錢扶胃健脾。
茯苓二錢,養心利水,氣弱腎無邪水者去之。
甘草六分,和中降火。
生姜三片,有汗去之。
棗子一枚,水煎,不拘時溫服。
痰加陳皮、半夏、竹瀝、姜汁;虛勞有熱合四物湯;内傷停飲目眩去參,加官桂,減甘草;吐瀉加藿香、黃、扁豆,洩瀉不止加诃子、豆蔻;陽虛加附子;脾胃虛弱加官桂、當歸、黃;胃冷加附子、丁香、砂仁;脾困氣短加木香、砂仁、人參;腹脹不思食加白豆蔻、枳實、砂仁;胸膈喘急加枳實、半夏、枳殼;咳嗽加桑白皮、五味子,杏仁;心煩口渴倍參,加黃;心煩不安加辰砂、酸棗仁、遠志;心熱加麥門冬、茯苓、蓮肉;氣痛加玄胡索、小茴、當歸;氣塊加三棱、莪術、茴香、附子;腹痛加幹姜、赤芍、官桂;遍身疼痛加赤芍、官桂;氣虛成痿加蒼術、黃柏、黃芩;外感寒熱,冬加麻黃、桂枝,三時加防風、羌活;風熱邪加荊芥、黃芩、薄荷;潮熱往來加前胡、川芎;口渴加木瓜、幹葛、烏梅;小便不通加澤瀉、木通、豬苓;大便不通加槟榔、大黃;小兒風疾加全蠍、白附子、細辛;疹痘已出未成加升麻、幹葛;婦人産難加麝香、白芷、百草霜。
凡病後調理加陳皮,病後虛熱加柴胡、當歸、升麻,餘可類推。
量病根據藥性,百般加減由人。
又有變方之法,如三白湯、六君子湯、觀音散、異功散、補中益氣湯及烏藥順氣散、木香勻氣散、七氣湯,凡溫氣、快氣、行氣、散氣、降氣、破氣、消氣、補氣、清氣,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六君子湯治脾髒不和,嘔吐少食,頭目不清,上燥下寒,用熱藥不得者。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各等分,甘草減半,姜棗煎服。
凡人參養胃湯、四獸飲、衛生湯、托裡清中湯之類,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血類 四物湯調益榮衛,滋養氣血。
治沖任月事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将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産後乘虛,風寒内搏,惡露不下,小腹堅痛,時發寒熱等症;若男子精血虛損發熱,亦宜用之。
蓋女子以血為主,而氣為之本,氣順則血活,氣滞則血死,故欲治血,當先理氣;男子以精為主,而血為之本,血盛則精強,血衰則精憊,故欲益精,當先補血。
故二方為男女通用也。
白芍二錢半,緩中破血,腹痛非此不除,心經藥也,夏月倍用之。
當歸二錢,潤中和血刺痛如刀,非此不除,腎經藥也,冬倍用之。
熟地二錢半,滋陰生血,臍痛非此不除,肺經藥也,秋月宜倍用之,男子加此。
川芎二錢,清陽和血行血,頭痛非此不除,肝經藥也,春倍用之,女人亦倍,水煎溫服。
常服順四時之氣,而有對症不愈者,失其輔耳。
風加羌活、防風;熱加黃芩;燥加天門冬;寒加桂心;陰虛火動加知母、黃柏;有嗽加二陳湯少許;老人性急作勞,兩腿痛加桃仁、陳皮、牛膝,生甘草,入生姜研,潛行散熱,飲三四帖而安;貧勞人秋深渾身發熱、手足皆疼如,晝輕夜重,倍芎、芍,加人參、五味子;如喘,手足仍疼,加牛膝、人參、白術、桃仁、陳皮、甘草、槟榔、生姜,五十帖而安;如性急人味濃,常服熱燥之藥,左脅紅點痛,必有膿在内,加桔梗、香附、生姜,煎、服十餘帖,痛處腫,針出膿,再用數帖調理而安;如貧婦性急血如注,倦甚,加香附、側柏,四服覺渴,單服十餘帖而安;如懷孕喑啞不能言,加硝、黃各一錢,蜜少許,沉冷時時呷之,心火下降,肺金自清,則能言矣。
其餘照根據藥性類推及婦人門加減。
又如犀角地黃湯、當
治男子一切内傷外感及小兒脾胃不調等證,若女子氣虛亦宜用之,惟血虛者不宜,單服耗血。
一切大病後最宜服之,以調脾胃。
人參一錢,補中益氣。
白術二錢扶胃健脾。
茯苓二錢,養心利水,氣弱腎無邪水者去之。
甘草六分,和中降火。
生姜三片,有汗去之。
棗子一枚,水煎,不拘時溫服。
痰加陳皮、半夏、竹瀝、姜汁;虛勞有熱合四物湯;内傷停飲目眩去參,加官桂,減甘草;吐瀉加藿香、黃、扁豆,洩瀉不止加诃子、豆蔻;陽虛加附子;脾胃虛弱加官桂、當歸、黃;胃冷加附子、丁香、砂仁;脾困氣短加木香、砂仁、人參;腹脹不思食加白豆蔻、枳實、砂仁;胸膈喘急加枳實、半夏、枳殼;咳嗽加桑白皮、五味子,杏仁;心煩口渴倍參,加黃;心煩不安加辰砂、酸棗仁、遠志;心熱加麥門冬、茯苓、蓮肉;氣痛加玄胡索、小茴、當歸;氣塊加三棱、莪術、茴香、附子;腹痛加幹姜、赤芍、官桂;遍身疼痛加赤芍、官桂;氣虛成痿加蒼術、黃柏、黃芩;外感寒熱,冬加麻黃、桂枝,三時加防風、羌活;風熱邪加荊芥、黃芩、薄荷;潮熱往來加前胡、川芎;口渴加木瓜、幹葛、烏梅;小便不通加澤瀉、木通、豬苓;大便不通加槟榔、大黃;小兒風疾加全蠍、白附子、細辛;疹痘已出未成加升麻、幹葛;婦人産難加麝香、白芷、百草霜。
凡病後調理加陳皮,病後虛熱加柴胡、當歸、升麻,餘可類推。
量病根據藥性,百般加減由人。
又有變方之法,如三白湯、六君子湯、觀音散、異功散、補中益氣湯及烏藥順氣散、木香勻氣散、七氣湯,凡溫氣、快氣、行氣、散氣、降氣、破氣、消氣、補氣、清氣,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六君子湯治脾髒不和,嘔吐少食,頭目不清,上燥下寒,用熱藥不得者。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各等分,甘草減半,姜棗煎服。
凡人參養胃湯、四獸飲、衛生湯、托裡清中湯之類,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血類 四物湯調益榮衛,滋養氣血。
治沖任月事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将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産後乘虛,風寒内搏,惡露不下,小腹堅痛,時發寒熱等症;若男子精血虛損發熱,亦宜用之。
蓋女子以血為主,而氣為之本,氣順則血活,氣滞則血死,故欲治血,當先理氣;男子以精為主,而血為之本,血盛則精強,血衰則精憊,故欲益精,當先補血。
故二方為男女通用也。
白芍二錢半,緩中破血,腹痛非此不除,心經藥也,夏月倍用之。
當歸二錢,潤中和血刺痛如刀,非此不除,腎經藥也,冬倍用之。
熟地二錢半,滋陰生血,臍痛非此不除,肺經藥也,秋月宜倍用之,男子加此。
川芎二錢,清陽和血行血,頭痛非此不除,肝經藥也,春倍用之,女人亦倍,水煎溫服。
常服順四時之氣,而有對症不愈者,失其輔耳。
風加羌活、防風;熱加黃芩;燥加天門冬;寒加桂心;陰虛火動加知母、黃柏;有嗽加二陳湯少許;老人性急作勞,兩腿痛加桃仁、陳皮、牛膝,生甘草,入生姜研,潛行散熱,飲三四帖而安;貧勞人秋深渾身發熱、手足皆疼如,晝輕夜重,倍芎、芍,加人參、五味子;如喘,手足仍疼,加牛膝、人參、白術、桃仁、陳皮、甘草、槟榔、生姜,五十帖而安;如性急人味濃,常服熱燥之藥,左脅紅點痛,必有膿在内,加桔梗、香附、生姜,煎、服十餘帖,痛處腫,針出膿,再用數帖調理而安;如貧婦性急血如注,倦甚,加香附、側柏,四服覺渴,單服十餘帖而安;如懷孕喑啞不能言,加硝、黃各一錢,蜜少許,沉冷時時呷之,心火下降,肺金自清,則能言矣。
其餘照根據藥性類推及婦人門加減。
又如犀角地黃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