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六)
關燈
小
中
大
大射幹能升胃,三仁牡丹清芳;
大射幹湯射幹、山栀、赤茯苓、升麻各一錢,赤芍一錢半,白術五分,水煎入地黃汁一合,蜜少許,調服。
治胃脘壅熱成癰,腐爛成膿,身皮甲錯,咳嗽膿血。
如熱毒盛,加磨犀角汁以助升麻;咽痛便秘,加馬牙硝、馬勃。
三仁湯薏苡仁二錢半,冬瓜仁二錢,桃仁、牡丹皮各一錢半,水煎溫服。
治腸癰、腸中痛,煩毒不安,或脹痛不食,溺澀。
婦人産後虛熱多有此病。
縱非是癰證,疑似之間,便可服之。
牡丹散牡丹皮、人參、天麻、白茯苓、黃、薏苡仁、桃仁、白芷、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水煎服。
治腸癰冷症,腹濡而痛,時時下膿或血。
大黃湯本利腸,敗醬梅豆多寡。
大黃湯大黃、樸硝各一錢,牡丹皮、栝蒌仁、桃仁各二錢,水煎服。
治腸癰小腹堅腫,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微赤腫,小便如淋,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膿未成者,宜急服之。
敗醬散薏苡仁二錢半,敗醬一錢半,附子五分,水煎空心溫服,以小便利為度。
治腸癰脈數,身無熱,腹濡冷證。
梅豆湯烏梅一個,黑豆百粒,薏苡仁二合,水煎,入阿膠、生蒲黃各一錢,再煎服。
治腸癰冷熱證,及肺癰咳唾膿血不止。
便毒兩解,而敗瘀立消; 兩解湯辣桂、大黃、白芍、澤瀉、牽牛,桃仁各一錢,幹姜五分,甘草兩分半,水煎溫服。
治便毒内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錯,腫結疼痛。
懸癰國老,而元氣可掉。
國老膏粉草帶節一兩,用山澗水一碗,浸三時,令透,以慢火炙幹,仍投前水浸透再炙,至水幹為度,用酒三盞,煎至八分,空心服并渣,三日一服。
治懸癰不拘腫潰,兩服即愈。
痔初連魏連歸,蘇葛秦羌止痛神; 連魏散黃連、阿魏、山楂、神曲、桃仁、連翹、槐角、犀角各等分為末,以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咽下,如三分消二,即止,後服治食積痔。
連歸丸全當歸、酒黃連各四兩,防風、枳殼各二兩,為末,用前浸黃連酒打,糊丸梧子大。
每六七十丸,米飲下,忌羊、魚、雞、鵝、煎炒熱物。
治痔漏及脫肛便血。
加味連殼丸黃連一兩,枳殼、濃樸各五錢,當歸四錢,木香、黃柏各三錢,荊芥二錢,皮一個,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三十丸,溫水下。
治濕熱内甚,飽食腸,發為諸痔,久而成。
加味香蘇散陳皮、枳殼、川芎、槐花各五分,槟榔、木香、桃仁、蘇莖、香附、甘草各二分半,姜、棗煎服,治氣痔。
幹葛湯幹葛、枳殼、半夏、茯苓、生地、杏仁各五分,黃芩、甘草各二分半,黑豆百粒,姜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治遇飲酒發動,痔瘡腫痛流血。
秦羌湯秦艽、羌活各一錢二分,黃一錢,防風七分,升麻、麻黃、柴胡、炙甘草各五分,本三分,細辛、紅花各少許,水煎服。
忌風處大小便。
治痔漏成塊,下垂不任。
止痛丸羌活一兩,郁李仁一兩半,大黃八錢,槟榔、木香、桂心、川芎各五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治痔瘡痛甚。
便燥者,宜此微利之。
古雲:積氣生于脾髒傍,大腸疼痛陣難當;但令稍瀉三焦火,莫慢多方立紀綱。
三神丸枳殼、皂角、五倍子炒,各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
每二三十丸,溫水下。
治無酒色,但飽食、久坐成痔,初期、經久皆效。
痔久槐角槐膽,地黃皮釣腸妙。
治胃脘壅熱成癰,腐爛成膿,身皮甲錯,咳嗽膿血。
如熱毒盛,加磨犀角汁以助升麻;咽痛便秘,加馬牙硝、馬勃。
三仁湯薏苡仁二錢半,冬瓜仁二錢,桃仁、牡丹皮各一錢半,水煎溫服。
治腸癰、腸中痛,煩毒不安,或脹痛不食,溺澀。
婦人産後虛熱多有此病。
縱非是癰證,疑似之間,便可服之。
牡丹散牡丹皮、人參、天麻、白茯苓、黃、薏苡仁、桃仁、白芷、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水煎服。
治腸癰冷症,腹濡而痛,時時下膿或血。
大黃湯本利腸,敗醬梅豆多寡。
大黃湯大黃、樸硝各一錢,牡丹皮、栝蒌仁、桃仁各二錢,水煎服。
治腸癰小腹堅腫,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微赤腫,小便如淋,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膿未成者,宜急服之。
敗醬散薏苡仁二錢半,敗醬一錢半,附子五分,水煎空心溫服,以小便利為度。
治腸癰脈數,身無熱,腹濡冷證。
梅豆湯烏梅一個,黑豆百粒,薏苡仁二合,水煎,入阿膠、生蒲黃各一錢,再煎服。
治腸癰冷熱證,及肺癰咳唾膿血不止。
便毒兩解,而敗瘀立消; 兩解湯辣桂、大黃、白芍、澤瀉、牽牛,桃仁各一錢,幹姜五分,甘草兩分半,水煎溫服。
治便毒内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錯,腫結疼痛。
懸癰國老,而元氣可掉。
國老膏粉草帶節一兩,用山澗水一碗,浸三時,令透,以慢火炙幹,仍投前水浸透再炙,至水幹為度,用酒三盞,煎至八分,空心服并渣,三日一服。
治懸癰不拘腫潰,兩服即愈。
痔初連魏連歸,蘇葛秦羌止痛神; 連魏散黃連、阿魏、山楂、神曲、桃仁、連翹、槐角、犀角各等分為末,以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咽下,如三分消二,即止,後服治食積痔。
連歸丸全當歸、酒黃連各四兩,防風、枳殼各二兩,為末,用前浸黃連酒打,糊丸梧子大。
每六七十丸,米飲下,忌羊、魚、雞、鵝、煎炒熱物。
治痔漏及脫肛便血。
加味連殼丸黃連一兩,枳殼、濃樸各五錢,當歸四錢,木香、黃柏各三錢,荊芥二錢,皮一個,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三十丸,溫水下。
治濕熱内甚,飽食腸,發為諸痔,久而成。
加味香蘇散陳皮、枳殼、川芎、槐花各五分,槟榔、木香、桃仁、蘇莖、香附、甘草各二分半,姜、棗煎服,治氣痔。
幹葛湯幹葛、枳殼、半夏、茯苓、生地、杏仁各五分,黃芩、甘草各二分半,黑豆百粒,姜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治遇飲酒發動,痔瘡腫痛流血。
秦羌湯秦艽、羌活各一錢二分,黃一錢,防風七分,升麻、麻黃、柴胡、炙甘草各五分,本三分,細辛、紅花各少許,水煎服。
忌風處大小便。
治痔漏成塊,下垂不任。
止痛丸羌活一兩,郁李仁一兩半,大黃八錢,槟榔、木香、桂心、川芎各五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治痔瘡痛甚。
便燥者,宜此微利之。
古雲:積氣生于脾髒傍,大腸疼痛陣難當;但令稍瀉三焦火,莫慢多方立紀綱。
三神丸枳殼、皂角、五倍子炒,各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
每二三十丸,溫水下。
治無酒色,但飽食、久坐成痔,初期、經久皆效。
痔久槐角槐膽,地黃皮釣腸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