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用藥賦(八)
關燈
小
中
大
曲一兩,留半煮丸梧子大。
每二三十丸,白湯下。
治痰積瀉。
已寒歸樸味萸,升陰香茸補虛。
大已寒丸荜茇、肉桂各四兩,幹姜、良姜各六兩,為末,面糊丸梧子大。
每三十丸,米飲下。
治沉寒痼冷,髒腑虛憊,心腹痛,脅肋脹滿,腸鳴洩瀉,自利自汗。
當歸濃樸湯良姜二錢,官桂一錢二分,當歸、濃樸各八分,水煎服,治肝經受寒,面色青慘,厥而下利。
小白術湯白術二錢,當歸、濃樸各一錢,龍骨、艾葉各五分,姜五片,煎服。
治飧瀉腹痛,此風入中也。
古味萸散五味子四兩,吳茱萸一兩,同炒香熟,為末。
每二錢,陳米飲下。
治腎虛五鼓洞瀉。
一方加故紙、肉豆蔻,搗蒜膏為丸,服之亦妙。
升陰丸熟地黃五錢,白芍、知母各三錢,升麻,幹姜各二錢,甘草一錢,為末,粥丸服。
治久病大腸氣瀉。
香茸丸乳香三錢,鹿茸五錢,肉豆蔻一兩,每個切作兩片,入乳香在内,面包煨,麝香少許;為末,陳米飯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米飲下。
治日久冷瀉及酒洩。
吞酸清痰降火,九味四味萸連; 清痰丸蒼術二兩,香附一兩半,栝蒌仁、半夏各一兩,黃連、黃芩各五錢,為末,面糊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食遠茶清下。
治吞酸嘈雜。
九味萸連丸吳茱萸、陳皮、蒼術、黃連土炒、黃芩土炒、桔梗、茯苓、半夏各一兩,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
每二三十丸,時時津液下。
治郁積酸證。
四味萸連丸黃連一兩,吳萸一錢,桃仁二十四枚,陳皮五錢,半夏一兩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
每百丸,姜湯下。
治痰火挾瘀。
吐酸消食透膈,曲術芒黃殊别。
透膈湯木香、白豆蔻、槟榔、砂仁、枳殼、濃樸、半夏、青皮、陳皮、甘草、大黃、芒硝各八分,姜棗煎,食後通口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滞,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痛,嘔逆痰涎,飲水不下。
曲術丸神曲三兩,蒼術一兩半,陳皮一兩,為末,姜汁煮神曲糊丸,梧子大。
每七十丸,姜湯下。
治中脘宿食留飲,酸蜇心痛,牙齒亦酸,或吐清水。
五疸有汗桂,無汗礬石硝石頗靈; 桂枝苦酒湯黃三錢,芍藥、桂心各八分,水煎,入苦酒三匙,初服當心煩,以苦酒阻故也,至六七日稍愈。
治黃汗身腫發熱。
如經久腰以下無汗,強痛不食,煩躁小便不利者,本方用桂枝,加甘草四分,姜煎微汗,未汗再服。
陳湯黃、赤芍、茵陳各一錢,石膏二錢,麥門冬、豆豉各五分,姜煎溫服。
治黃汗。
古礬硝散礬石、硝石各一錢,為末。
大麥粥飲調服,取汗。
治女勞疸。
或去硝換滑石,治濕疸。
葛術湯葛根、白術、桂心各一錢,豆豉、杏仁,甘草各五分,枳實三分,水煎服。
熱者,去桂、術,加山栀一錢。
治酒疸及脾經肉疸、癖疸、勞役疸、腎經黑疸。
谷疸丸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為末,牛膽汁和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空心麥飲下。
一方加山栀五錢,人參七錢半,豬膽汁入蜜丸服,兼治勞役疸。
瘴疸丸茵陳、山栀、大黃、芒硝各一兩,杏仁六錢,常山、鼈甲、巴豆各四錢,豆豉二錢,為末,蒸餅為丸梧子大。
每三丸,米飲下。
吐利為效,未效加一丸。
治時行及瘴瘧疫疠,忽發黃,殺人最急。
如覺體
每二三十丸,白湯下。
治痰積瀉。
已寒歸樸味萸,升陰香茸補虛。
大已寒丸荜茇、肉桂各四兩,幹姜、良姜各六兩,為末,面糊丸梧子大。
每三十丸,米飲下。
治沉寒痼冷,髒腑虛憊,心腹痛,脅肋脹滿,腸鳴洩瀉,自利自汗。
當歸濃樸湯良姜二錢,官桂一錢二分,當歸、濃樸各八分,水煎服,治肝經受寒,面色青慘,厥而下利。
小白術湯白術二錢,當歸、濃樸各一錢,龍骨、艾葉各五分,姜五片,煎服。
治飧瀉腹痛,此風入中也。
古味萸散五味子四兩,吳茱萸一兩,同炒香熟,為末。
每二錢,陳米飲下。
治腎虛五鼓洞瀉。
一方加故紙、肉豆蔻,搗蒜膏為丸,服之亦妙。
升陰丸熟地黃五錢,白芍、知母各三錢,升麻,幹姜各二錢,甘草一錢,為末,粥丸服。
治久病大腸氣瀉。
香茸丸乳香三錢,鹿茸五錢,肉豆蔻一兩,每個切作兩片,入乳香在内,面包煨,麝香少許;為末,陳米飯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米飲下。
治日久冷瀉及酒洩。
吞酸清痰降火,九味四味萸連; 清痰丸蒼術二兩,香附一兩半,栝蒌仁、半夏各一兩,黃連、黃芩各五錢,為末,面糊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食遠茶清下。
治吞酸嘈雜。
九味萸連丸吳茱萸、陳皮、蒼術、黃連土炒、黃芩土炒、桔梗、茯苓、半夏各一兩,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
每二三十丸,時時津液下。
治郁積酸證。
四味萸連丸黃連一兩,吳萸一錢,桃仁二十四枚,陳皮五錢,半夏一兩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
每百丸,姜湯下。
治痰火挾瘀。
吐酸消食透膈,曲術芒黃殊别。
透膈湯木香、白豆蔻、槟榔、砂仁、枳殼、濃樸、半夏、青皮、陳皮、甘草、大黃、芒硝各八分,姜棗煎,食後通口服。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滞,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痛,嘔逆痰涎,飲水不下。
曲術丸神曲三兩,蒼術一兩半,陳皮一兩,為末,姜汁煮神曲糊丸,梧子大。
每七十丸,姜湯下。
治中脘宿食留飲,酸蜇心痛,牙齒亦酸,或吐清水。
五疸有汗桂,無汗礬石硝石頗靈; 桂枝苦酒湯黃三錢,芍藥、桂心各八分,水煎,入苦酒三匙,初服當心煩,以苦酒阻故也,至六七日稍愈。
治黃汗身腫發熱。
如經久腰以下無汗,強痛不食,煩躁小便不利者,本方用桂枝,加甘草四分,姜煎微汗,未汗再服。
陳湯黃、赤芍、茵陳各一錢,石膏二錢,麥門冬、豆豉各五分,姜煎溫服。
治黃汗。
古礬硝散礬石、硝石各一錢,為末。
大麥粥飲調服,取汗。
治女勞疸。
或去硝換滑石,治濕疸。
葛術湯葛根、白術、桂心各一錢,豆豉、杏仁,甘草各五分,枳實三分,水煎服。
熱者,去桂、術,加山栀一錢。
治酒疸及脾經肉疸、癖疸、勞役疸、腎經黑疸。
谷疸丸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為末,牛膽汁和丸梧子大。
每五十丸,空心麥飲下。
一方加山栀五錢,人參七錢半,豬膽汁入蜜丸服,兼治勞役疸。
瘴疸丸茵陳、山栀、大黃、芒硝各一兩,杏仁六錢,常山、鼈甲、巴豆各四錢,豆豉二錢,為末,蒸餅為丸梧子大。
每三丸,米飲下。
吐利為效,未效加一丸。
治時行及瘴瘧疫疠,忽發黃,殺人最急。
如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