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用藥賦(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以木蓋之;又用面包入火内,煨熟去面,取硫附同搗丸,梧子大。
每七分或五分,量虛實大小,溫酒送下。
治虛風癱瘓神效。
加味烏荊丸荊芥二兩,天麻、附子、白附子、烏藥、當歸、川芎各一兩,為末,蜜丸彈子大,朱砂為衣。
食後細嚼一丸,茶下。
治因形寒傷内頭疼,鼻塞聲重;或老人頭風宿疾,發而又感風寒;一切虛風上攻,頭目咽膈不利。
風熱宜上清,四神至寶曝日。
上清丸百藥煎、薄荷各四兩,砂仁一兩,片腦一錢,玄明粉、甘松、桔梗、诃子、硼砂各五錢,寒水石三錢,日幹為末,用甘草煎膏為丸,梧子大。
每噙化一丸,或三五丸,茶湯下。
治虛火上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煩熱;又能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爽氣甯神。
四神丹天麻、南星、防風各一兩,薄荷五錢,為末,酒糊丸,綠豆大。
每二十丸,荊芥、生姜煎湯下。
治手足頑麻,痰涎壅盛,頭目昏眩,肩背拘急。
至寶丹:即防風通聖散加熟地、天麻、人參、羌活、黃連、黃柏、全蠍,為末,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臨卧細嚼茶酒任下。
治風邪中髒,痰涎昏冒及諸風熱。
愈風丹即防風通聖散合四物湯、解毒湯各一料,加羌活、何首烏、細辛、菊花、天麻、獨活、薄荷各一兩,為末,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細嚼茶酒任下。
治諸般風證,偏正頭痛,常宜服此調理。
羌活丸甘菊花、羌活、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茯苓、蔓荊子各一兩,朱砂一兩半為衣。
為末,水糊丸,梧子大。
每四十丸,食後姜湯下。
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痛,鼻塞聲重,痰涎壅滞,遍身拘急,骨節煩疼,天陰先覺不安。
風旋頭眩,君白芷而為散為丸; 單白芷散凡風痰上攻者宜。
有汗者用蘿蔔搗汁浸曬,為末,食後沸湯調服;或以少許吹入鼻,左吹右,右吹左,治頭面諸風。
單白芷丸為末,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細嚼,荊芥湯下。
治風證頭目昏眩,腦痛及血證産後傷風,眩暈頭痛。
氣厥頭疼,用川芎而兼烏兼術。
古芎烏散川芎、烏藥各等分為末。
每二錢,茶清調服。
治因氣觸頭疼,如人氣盛頭疼及産後頭疼,并宜服之。
芎術湯川芎、白術、半夏各二錢,甘草五分,姜七片,煎服。
治冒雨中濕,眩暈頭重,嘔逆不食。
芎術除眩湯川芎、白術、生附子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姜七片,棗一枚,水煎服。
治感寒濕,眩暈頭重痛極。
芎辛湯川芎二錢,細辛、白術各一錢,甘草五分,生姜五片,細茶少許,水煎溫服。
治風寒在腦,或感濕邪,頭重痛,眩暈嘔吐不定。
頭風清上瀉火,青空玉液,半夏白術天麻湯,或搐鼻以吐其涎; 清上瀉火湯柴胡一錢,羌活八分,酒黃芩、酒知母各七分,酒黃柏、炙甘草、黃各五分,酒黃連、生地、本各四分,升麻、防風各三分半,歸身、蒼術各三分,荊芥穗、蔓荊子、川芎、生甘草、細辛各二分,酒紅花少許,水煎熱服。
治少時灸火過多,至老所熱厥頭痛,雖冬月亦喜風寒,畏暖。
青空膏酒黃芩三兩(半生半炒),甘草一兩半,防風、羌活、黃連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為末,第二錢,茶清調成膏,臨卧白湯下。
治年久偏正頭痛,及風濕熱上壅頭目,腦痛不止,惟血虛者不宜。
苦頭痛加細辛少許;痰厥頭痛,去羌、防、芎、甘、加半夏曲一兩半;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防、芎一半,加柴胡一倍。
徹清膏本一兩,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薄荷、川芎各三錢,蔓荊子、細辛各一錢,為末,每二錢,茶清調服。
治諸風上攻,頭目不清。
玉液湯半夏四錢,生姜十片,水煎,入沉香水一呷溫服。
治七情氣郁,生痰上逆,頭目眩暈,心嘈怔悸,眉棱骨痛。
葫蘆芭散葫蘆芭、三棱、幹姜各等分為末。
每二錢,生姜湯或酒調服。
治氣攻頭痛及瘴瘧瘥後,頭痛如破。
三生丸半夏、南星、白附子各等分為末,姜汁蒸餅為丸,綠豆大。
每四十丸,姜湯下。
治痰厥頭痛。
半夏白術天麻湯以二陳湯為主,半夏治痰厥頭痛,陳皮益氣調中升陽,麥芽寬中助胃,各一錢半;茯苓化痰,天麻治
每七分或五分,量虛實大小,溫酒送下。
治虛風癱瘓神效。
加味烏荊丸荊芥二兩,天麻、附子、白附子、烏藥、當歸、川芎各一兩,為末,蜜丸彈子大,朱砂為衣。
食後細嚼一丸,茶下。
治因形寒傷内頭疼,鼻塞聲重;或老人頭風宿疾,發而又感風寒;一切虛風上攻,頭目咽膈不利。
風熱宜上清,四神至寶曝日。
上清丸百藥煎、薄荷各四兩,砂仁一兩,片腦一錢,玄明粉、甘松、桔梗、诃子、硼砂各五錢,寒水石三錢,日幹為末,用甘草煎膏為丸,梧子大。
每噙化一丸,或三五丸,茶湯下。
治虛火上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煩熱;又能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爽氣甯神。
四神丹天麻、南星、防風各一兩,薄荷五錢,為末,酒糊丸,綠豆大。
每二十丸,荊芥、生姜煎湯下。
治手足頑麻,痰涎壅盛,頭目昏眩,肩背拘急。
至寶丹:即防風通聖散加熟地、天麻、人參、羌活、黃連、黃柏、全蠍,為末,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臨卧細嚼茶酒任下。
治風邪中髒,痰涎昏冒及諸風熱。
愈風丹即防風通聖散合四物湯、解毒湯各一料,加羌活、何首烏、細辛、菊花、天麻、獨活、薄荷各一兩,為末,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細嚼茶酒任下。
治諸般風證,偏正頭痛,常宜服此調理。
羌活丸甘菊花、羌活、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茯苓、蔓荊子各一兩,朱砂一兩半為衣。
為末,水糊丸,梧子大。
每四十丸,食後姜湯下。
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痛,鼻塞聲重,痰涎壅滞,遍身拘急,骨節煩疼,天陰先覺不安。
風旋頭眩,君白芷而為散為丸; 單白芷散凡風痰上攻者宜。
有汗者用蘿蔔搗汁浸曬,為末,食後沸湯調服;或以少許吹入鼻,左吹右,右吹左,治頭面諸風。
單白芷丸為末,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細嚼,荊芥湯下。
治風證頭目昏眩,腦痛及血證産後傷風,眩暈頭痛。
氣厥頭疼,用川芎而兼烏兼術。
古芎烏散川芎、烏藥各等分為末。
每二錢,茶清調服。
治因氣觸頭疼,如人氣盛頭疼及産後頭疼,并宜服之。
芎術湯川芎、白術、半夏各二錢,甘草五分,姜七片,煎服。
治冒雨中濕,眩暈頭重,嘔逆不食。
芎術除眩湯川芎、白術、生附子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姜七片,棗一枚,水煎服。
治感寒濕,眩暈頭重痛極。
芎辛湯川芎二錢,細辛、白術各一錢,甘草五分,生姜五片,細茶少許,水煎溫服。
治風寒在腦,或感濕邪,頭重痛,眩暈嘔吐不定。
頭風清上瀉火,青空玉液,半夏白術天麻湯,或搐鼻以吐其涎; 清上瀉火湯柴胡一錢,羌活八分,酒黃芩、酒知母各七分,酒黃柏、炙甘草、黃各五分,酒黃連、生地、本各四分,升麻、防風各三分半,歸身、蒼術各三分,荊芥穗、蔓荊子、川芎、生甘草、細辛各二分,酒紅花少許,水煎熱服。
治少時灸火過多,至老所熱厥頭痛,雖冬月亦喜風寒,畏暖。
青空膏酒黃芩三兩(半生半炒),甘草一兩半,防風、羌活、黃連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為末,第二錢,茶清調成膏,臨卧白湯下。
治年久偏正頭痛,及風濕熱上壅頭目,腦痛不止,惟血虛者不宜。
苦頭痛加細辛少許;痰厥頭痛,去羌、防、芎、甘、加半夏曲一兩半;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防、芎一半,加柴胡一倍。
徹清膏本一兩,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薄荷、川芎各三錢,蔓荊子、細辛各一錢,為末,每二錢,茶清調服。
治諸風上攻,頭目不清。
玉液湯半夏四錢,生姜十片,水煎,入沉香水一呷溫服。
治七情氣郁,生痰上逆,頭目眩暈,心嘈怔悸,眉棱骨痛。
葫蘆芭散葫蘆芭、三棱、幹姜各等分為末。
每二錢,生姜湯或酒調服。
治氣攻頭痛及瘴瘧瘥後,頭痛如破。
三生丸半夏、南星、白附子各等分為末,姜汁蒸餅為丸,綠豆大。
每四十丸,姜湯下。
治痰厥頭痛。
半夏白術天麻湯以二陳湯為主,半夏治痰厥頭痛,陳皮益氣調中升陽,麥芽寬中助胃,各一錢半;茯苓化痰,天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