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癰(附臀蛆瘡) 便毒 路岐 懸癰(附谷道中瘡) 痔漏 陰瘡 陰囊癰(附小兒陰囊
關燈
小
中
大
。
先以蛇床子煎湯,洗淨拭幹,後用梓樹皮焙幹為末,入枯礬四分之一,麝香少許,敷之立效。
陰戶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物湯入乳香末,同搗成餅,安陰中立效。
陰腫痛極,便秘欲死者,枳橘熨;但腫痛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栀、牡丹皮、龍膽草。
如時常陰痛者,四物湯加本、防風。
陰戶腫痛不閉者,逍遙散、十全大補湯;腫消不閉者,補中益氣湯,腫墜者加山栀、牡丹皮。
濕癢出水又痛者,憂思過也,歸脾湯加柴胡、山栀、牡丹、芍藥、生甘草。
潰爛者,逍遙散。
内證熱倦經不調,食少胸滿尿澀滞; 陰戶腫痛不閉,寒熱溺澀,體倦少食者,補中益氣湯加升麻、柴胡至一錢,量入茯苓、山栀。
陰戶不閉,小便淋瀝,腹中一物攻動。
脹痛者,逍遙散加柴胡、山栀、車前子。
又有交接血即來,涼藥局勞當禁忌。
交接出血,乃房室有傷肝脾,虛不藏血,補中益氣湯;外用熱艾帛裹,入陰中,或用亂發、青皮燒灰敷之。
若出血過多,見雜證者,調補肝脾自愈。
附骨疽毒深着骨,賊風石緩不可忽;賊風得熱痛少寬, 賊風因風邪搏于骨髓,故其痛亦徹骨,遇寒則甚。
外證惡寒有汗,痛處常欲熱熨。
失治變為攣曲、偏枯,宜越婢湯主之。
緩慢色黯石硬?。
緩疽、石疽,皆寒氣伏于骨髓。
但緩疽其熱緩慢,色紫黯,久則皮肉俱爛;石疽腫與皮肉相似,疼痛堅硬如石。
二者初起,便宜溫熱托裡補虛,次乃随證調治。
附疽内痛真如錐,外肉全無赤腫突;粗人多因冷露侵,濕熱痰火虛家發。
外感因露卧風冷,寒濕襲深者,初起痛不能轉,寒熱無汗,經久寒郁為熱,便秘者,漏蘆飲子主之。
有不敢下者,須分經内托、汗散。
在尻臀者,内托羌活湯;腿内近膝股漫腫木硬者,内托柴湯;腿外者,内托酒煎湯;左腿外側,漫腫長闊,行步作痛,以手按至骨大痛者,黃連消毒散。
通用槟蘇散、敗毒散。
内傷濃味及勞役與酒後乘涼浴水,邪入髀樞、環跳穴左右,積痰瘀血搏成,宜青草蒼柏湯微汗。
服此不愈,恐疽将成者,急掘地坑,用火燒紅,沃以小便,令患者赤體坐其上,以被席圍抱下截,使熱氣熏蒸,腠理開、氣血暢而愈。
内傷生冷凍飲料食、寒涼藥物,血凝于内,飲食如常,活命飲;食少體倦者,六君子湯加當歸、藿香。
如因勞役傷食,右腿偏腫者,補中益氣湯。
内傷郁怒,腫痛如錐,赤暈散漫,先用活命飲,次用八物湯加柴胡、牡丹皮、山栀。
内傷勞役,兩腿腫痛,寒熱食少,此濕痰下注也,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芍藥。
内傷房室,兩臀腫硬,二便不通者,腎氣丸料加車前子、牛膝煎服,兼用十全大補湯;有寒熱者,逍遙散。
抑考附疽初起,宜青皮、甘草節二味煎服,以行其氣,或灸熨患處。
若膿已成,即用火針,使毒不得内潰;帶生,用亦無妨,且不痛,又易斂口。
附骨疽漫腫光色者,用蜂房、蛇蛻、頭發灰各等分為末,每三錢,酒調服;或神應膏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溫酒下,外仍貼之。
已潰者,用平肌散,或狗頭骨燒煙熏之,魚眼瘡亦妙。
腿上一切寒濕瘡,用鴿子糞過為末,幹糁;如燥痛,加黃丹少許,桐油調敷。
凡癰疽生伏兔穴者,不治。
杖瘡破瘀止其疼,定心補益是後節。
杖瘡于法本不當治。
據古方破瘀去血為先,一杖畢,即飲童便和酒,不可吃茶,免血攻心。
待神氣定後,體盛者,用雞鳴散下之;體薄者,瘡攻寒熱,惡心少食,宜當歸須散加柴胡、羌活。
氣郁加木香:心腹脹痛,加童便,心下脹滿,氣不通暢,加木香、槟榔。
外用熱豆腐,鋪在杖處,其氣如蒸,其腐即紫,複以熱豆腐鋪之,以紫肉散盡,淡紅為度。
出膿血潰爛者亦宜。
甚者内服乳香定痛散,随以熱酒盡量而飲。
虛者,潰後宜大補氣血脾胃,兼吞紫河車丹,最易平複,外貼黃蠟膏、馬齒膏。
凡杖瘡忽幹,毒攻腹内,恍惚煩悶、嘔吐者,難治。
先以蛇床子煎湯,洗淨拭幹,後用梓樹皮焙幹為末,入枯礬四分之一,麝香少許,敷之立效。
陰戶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物湯入乳香末,同搗成餅,安陰中立效。
陰腫痛極,便秘欲死者,枳橘熨;但腫痛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栀、牡丹皮、龍膽草。
如時常陰痛者,四物湯加本、防風。
陰戶腫痛不閉者,逍遙散、十全大補湯;腫消不閉者,補中益氣湯,腫墜者加山栀、牡丹皮。
濕癢出水又痛者,憂思過也,歸脾湯加柴胡、山栀、牡丹、芍藥、生甘草。
潰爛者,逍遙散。
内證熱倦經不調,食少胸滿尿澀滞; 陰戶腫痛不閉,寒熱溺澀,體倦少食者,補中益氣湯加升麻、柴胡至一錢,量入茯苓、山栀。
陰戶不閉,小便淋瀝,腹中一物攻動。
脹痛者,逍遙散加柴胡、山栀、車前子。
又有交接血即來,涼藥局勞當禁忌。
交接出血,乃房室有傷肝脾,虛不藏血,補中益氣湯;外用熱艾帛裹,入陰中,或用亂發、青皮燒灰敷之。
若出血過多,見雜證者,調補肝脾自愈。
附骨疽毒深着骨,賊風石緩不可忽;賊風得熱痛少寬, 賊風因風邪搏于骨髓,故其痛亦徹骨,遇寒則甚。
外證惡寒有汗,痛處常欲熱熨。
失治變為攣曲、偏枯,宜越婢湯主之。
緩慢色黯石硬?。
緩疽、石疽,皆寒氣伏于骨髓。
但緩疽其熱緩慢,色紫黯,久則皮肉俱爛;石疽腫與皮肉相似,疼痛堅硬如石。
二者初起,便宜溫熱托裡補虛,次乃随證調治。
附疽内痛真如錐,外肉全無赤腫突;粗人多因冷露侵,濕熱痰火虛家發。
外感因露卧風冷,寒濕襲深者,初起痛不能轉,寒熱無汗,經久寒郁為熱,便秘者,漏蘆飲子主之。
有不敢下者,須分經内托、汗散。
在尻臀者,内托羌活湯;腿内近膝股漫腫木硬者,内托柴湯;腿外者,内托酒煎湯;左腿外側,漫腫長闊,行步作痛,以手按至骨大痛者,黃連消毒散。
通用槟蘇散、敗毒散。
内傷濃味及勞役與酒後乘涼浴水,邪入髀樞、環跳穴左右,積痰瘀血搏成,宜青草蒼柏湯微汗。
服此不愈,恐疽将成者,急掘地坑,用火燒紅,沃以小便,令患者赤體坐其上,以被席圍抱下截,使熱氣熏蒸,腠理開、氣血暢而愈。
内傷生冷凍飲料食、寒涼藥物,血凝于内,飲食如常,活命飲;食少體倦者,六君子湯加當歸、藿香。
如因勞役傷食,右腿偏腫者,補中益氣湯。
内傷郁怒,腫痛如錐,赤暈散漫,先用活命飲,次用八物湯加柴胡、牡丹皮、山栀。
内傷勞役,兩腿腫痛,寒熱食少,此濕痰下注也,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芍藥。
内傷房室,兩臀腫硬,二便不通者,腎氣丸料加車前子、牛膝煎服,兼用十全大補湯;有寒熱者,逍遙散。
抑考附疽初起,宜青皮、甘草節二味煎服,以行其氣,或灸熨患處。
若膿已成,即用火針,使毒不得内潰;帶生,用亦無妨,且不痛,又易斂口。
附骨疽漫腫光色者,用蜂房、蛇蛻、頭發灰各等分為末,每三錢,酒調服;或神應膏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溫酒下,外仍貼之。
已潰者,用平肌散,或狗頭骨燒煙熏之,魚眼瘡亦妙。
腿上一切寒濕瘡,用鴿子糞過為末,幹糁;如燥痛,加黃丹少許,桐油調敷。
凡癰疽生伏兔穴者,不治。
杖瘡破瘀止其疼,定心補益是後節。
杖瘡于法本不當治。
據古方破瘀去血為先,一杖畢,即飲童便和酒,不可吃茶,免血攻心。
待神氣定後,體盛者,用雞鳴散下之;體薄者,瘡攻寒熱,惡心少食,宜當歸須散加柴胡、羌活。
氣郁加木香:心腹脹痛,加童便,心下脹滿,氣不通暢,加木香、槟榔。
外用熱豆腐,鋪在杖處,其氣如蒸,其腐即紫,複以熱豆腐鋪之,以紫肉散盡,淡紅為度。
出膿血潰爛者亦宜。
甚者内服乳香定痛散,随以熱酒盡量而飲。
虛者,潰後宜大補氣血脾胃,兼吞紫河車丹,最易平複,外貼黃蠟膏、馬齒膏。
凡杖瘡忽幹,毒攻腹内,恍惚煩悶、嘔吐者,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