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晉江縣學司訓粵人李一楫纂
師匪莪何喬遠
友邦(王□)韋國賢
申甫鄭維嶽
叔賢唐時興
仲先陳文進
季弢黃文照
舅悌何九雲同校閱
春季總叙
何謂春。
春者陽氣始上。
其道生。
故萬物榮。
尚書大傳曰。
東方為春。
蓋春乃生物之方。
鬥柄指東。
則天下皆春。
漢律曆志曰。
東動也。
陽氣動物。
于時曰春。
春。
蠢也。
萬物蠢然。
未動而将動也。
又出也。
物始出。
而發生也。
春三月。
日行東陸青道。
曰星德。
其氣曰風。
風生木。
立春木相。
春分木旺。
盛德在木。
萬物以榮。
謂之發陳。
又謂之敷和。
故春為生物之府。
配以聖人之易。
而三皇之世如之。
其天曰蒼。
其時之總名曰青陽。
曰青春。
曰芳春。
曰陽春。
曰三春。
曰九春。
曰熙春。
曰發生。
時曰歡時。
曰蘭時。
曰良時。
曰嘉時。
曰芳時。
景曰春景。
曰媚景。
曰韶景。
曰和景。
辰曰良辰。
曰嘉辰。
曰芳辰。
節曰華節。
曰芳節。
曰良節。
曰嘉節。
曰韶節。
曰淑節。
風曰陽風。
春風。
暖風。
柔風。
光風。
草曰弱草。
曰芳草。
曰卉草。
曰芳卉。
木曰華木。
曰嘉木。
曰芳木。
曰陽木。
樹曰華樹。
曰芳樹。
曰陽樹。
林曰芳林。
曰茂林。
禽曰候禽。
曰陽禽。
曰好禽。
曰時禽。
鳥曰陽鳥。
曰好鳥。
曰時鳥。
曰候鳥。
風曰陽風。
曰春風。
曰暄風。
曰條風。
曰柔風。
曰惠風。
其日幹曰甲乙。
支曰寅卯。
其帝太皞。
執規司春。
其神勾芒。
乘震宣化。
其(上?下蟲)鱗。
其數八。
其性仁。
其事貌其情喜其味酸。
其臭膻。
祀先戶。
祭先脾。
五音角。
其色青。
正二三月同也。
當此時。
明王禁無殺伐。
無割大陵。
伐大木。
斬大山。
行大火。
誅大臣。
收谷賦錢。
春不禁。
則五谷不成。
春季木旺。
肝屬木。
肝。
幹也。
為青帝神。
為腎之子。
為心之母。
中藏三魂。
曰爽靈。
胎光。
幽精。
肝木味酸。
木能克土。
脾屬土。
味甘。
故春三月。
味宜少酸而食甘。
所以調肝氣而養脾氣也。
金匮要略曰。
春季不宜食肝。
肝氣旺。
恐以死氣入旰而傷魂也。
春三月。
六氣一十八候。
皆正發生之令。
故養生者。
必謹奉天時。
正二月。
宜夜卧蚤起。
三月宜蚤卧蚤起。
卧頭宜向東方。
乘生氣也。
逄甲乙日幹。
忌夫婦容止。
此季禁辛辣勿食小蒜及百草心芽。
肝病。
宜食麻子。
養生論曰。
春三月。
每朝梳頭一百二十下。
至夜卧時。
用熱湯。
下鹽一撮。
洗膝。
下至足方卧。
以洩風毒腳氣。
勿令壅塞。
五行統論生旺 孟春。
金絕木臨官。
火生。
水土病。
仲春金胎木旺。
火沐浴。
水土死季春金養木衰。
火冠帶。
水土墓。
五行分陰陽折論生旺 孟春。
庚金絕。
辛金胎。
甲木臨官。
乙木帝旺。
丙火戊土生。
丁火己土死。
壬水病。
癸水沐浴。
仲春。
庚金胎。
辛金絕。
甲木旺。
乙木臨官。
丙火戊土沐浴。
丁火己土病。
壬水死。
癸水生。
季春。
庚金養。
辛金墓。
甲木衰。
乙木冠帶。
丙火戊土冠帶。
丁火己土衰。
壬水墓。
癸水養。
正月令 玉衡六問曰。
大寒後。
十五日。
鬥指艮。
為立春。
立。
始建也。
春氣始至。
故謂之立也。
太陽尚在子。
躔玄枵之次。
表影長一丈五寸二分。
後十五日。
鬥柄指寅。
為雨水。
言雪散而為水矣。
太陽始過亥。
躔娵訾之次。
表影長五尺九寸二分。
雨水。
乃正月中氣。
鬥指寅。
故月建寅。
從月之中氣而定建也。
寅者何。
樂志曰。
寅。
津也。
謂生萬物之津途。
七十二候之初度。
三十六旬之發程也。
漢律曆志雲。
引達于寅。
史雲。
寅者。
萬物始生。
螾然也。
說文雲。
寅。
髌也。
陽氣動。
去黃泉。
欲上出。
陰尚強而陽尚未達。
髌寅于下也命曰春王正月。
乃我夫子尊周之朔。
又曰孟春。
曰孟陽。
曰孟陬。
曰攝提。
曰上春。
曰初春。
曰開春。
曰發春。
曰獻春。
曰首春。
曰開歲。
曰首歲。
曰獻歲。
曰芳歲。
曰歲首。
曰歲始。
曰歲朝。
曰發歲。
曰初歲。
曰肇歲。
曰歲華。
曰方歲。
曰端月。
曰初月。
曰陬月。
曰上時。
曰監德。
又曰三微月。
曰一止月。
言陽氣始施黃泉。
萬物微動而未着也。
是月也。
氣屬三陽。
天氣下降。
地氣上騰。
天地和同。
二氣交感。
萬物皆生。
草木萌動。
月卦名泰。
言陰陽交而為泰也。
氣卦名艮。
律應太簇太。
大同。
簇。
奏也。
言萬物始大。
奏地而出也。
八音匏。
八風條。
日躔營室。
北方之宿。
衛之分野。
昏參中。
旦尾中。
中者。
南方之中也。
立春日。
謂之啟。
乃正月節。
是日東風解凍。
次五日蟄蟲始振。
後五日魚上冰。
雨水氣。
獺祭魚次五日。
候雁北。
後五日。
草木萌動。
天子居青陽左個。
乘鸾路。
駕蒼龍。
載青旗。
衣青衣。
服青玉。
飲八風水。
食麥與羊。
器疏以達。
象陽氣之射出也。
當立春日。
農祥之星晨正。
日月底于天廟。
土乃發脈。
夜漏未盡五刻。
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
下至鬥食令史。
皆服青帻。
立青旛。
以迎春于東郊。
祭青帝勾芒。
出土牛以示勸農。
樂正歌青陽。
舞雲翹。
八佾。
群臣稱賀進棷柏酒。
還乃行賞。
命相布德和令。
行慶施惠。
下逮兆民。
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擇元辰。
親載耒耜。
躬耕籍田。
行三推五推九推禮。
命田正舍東郊。
殖五谷。
修祀典。
命樂正入學習舞。
犧牲無用牝。
禁止伐木。
無覆巢。
無殺孩蟲胎夭飛鳥。
無麛無卵。
母聚大衆。
無置城郭。
揜骼霾髊。
無稱兵。
無變天之道。
絕地之理。
亂人之紀。
天地交泰。
後以裁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
遒人以木铎循于道路。
龜人釁龜。
退貪殘。
進柔良。
給孤幼。
赈不足。
求隐士。
又于立春之日。
下寬大書曰。
方春東作。
敬始慎微。
罪殊死。
且勿案驗。
皆須麥秋。
又祭風師于東北郊。
傥行夏令。
則雨水不時。
草木蚤落。
國時有恐。
行秋令。
則民大疾疫。
焱風暴雨總至。
藜莠蓬蒿并興。
行冬令。
則水潦為敗。
霜雪大摯。
首種不入。
正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曰元日。
上日。
曰履端。
履新。
曰正朔。
歲朔。
歲元。
曰三始。
正始。
七始。
四始。
五始。
曰上日。
正日。
曰三元。
三朝。
曰天臘節。
天中節。
又謂之獻壽日。
是日 彌勒尊佛誕。
又藏經雲。
是大佛會。
天地神祗朝三清玉皇。
裴玄新語。
正旦縣官殺羊。
懸其頭于門。
又磔雞以副之。
俗說以厭厲氣。
伏君曰。
是日土氣上升。
草木萌動。
羊齧百草。
雞啄五谷。
故殺之以助生氣。
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于戶上。
懸韋索于其上。
插符于其傍。
百鬼畏之。
拾遺記。
祗支國有重明鳥。
一名重精。
言其一目雙精。
狀如雞。
鳴似鳳。
有時解落羽毛。
肉翮而飛。
能搏逐猛獸虎狼。
使妖災群惡。
不能為害。
今人元日畫雞于門。
蓋重精之遺像也。
又于門上書一(上漸下耳)字。
或畫虎頭。
或挂鐘馗像。
以辟一年之邪。
又迎司命。
釘桃符。
書宜春二字。
帖門。
依山海經造桃闆于戶。
畫神荼郁壘于門。
以厭魑魅。
易通卦驗雲。
正旦五更起。
整衣冠于家庭中。
爆竹畫雞。
或镂五色土于戶上。
以厭不祥。
歲時記。
元日庭前爆竹。
以避山臊惡鬼。
又于子時。
燒糞帚令人倉庫不耗。
秘要曰。
此日取鵲巢燒灰。
着于廁。
則可辟兵。
撒于門裡。
又可辟盜。
又于雞鳴時。
以繩系木偶。
往積壤處。
以杖打糞堆。
呼如願。
雲使人富。
道經曰。
元旦酬恩。
宜齋戒焚香點燭。
拜謝天地日月星辰。
國王水土。
祖宗父母。
社稷六神。
勿興惡念。
元日進樹柏酒。
稱柏葉觞。
食五辛盤。
獻椒花頌。
故劉臻妻陳氏。
進頌曰。
璇宮周回。
三朝肇建。
青陽散輝。
澄景載渙。
美哉靈葩。
爰采爰獻。
聖容映之。
永壽于萬。
四海月令雲。
晉海西令問董勳曰。
元日飲屠蘇酒。
先從少者飲起何也。
勳曰。
少者得歲。
先以酒賀之。
而老者失歲。
飲宜在後。
故裴夷直有詩雲。
自知年紀偏應少。
先把屠蘇不讓春。
傥更數年逢此日。
還應惆怅羨他人。
文成幹詩雲。
戴星先捧祝堯觞。
鏡裡堪驚兩鬓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
屠蘇應不得先嘗。
隐訣曰。
元旦五更。
人未起時。
以火照樹則無蟲。
又以斧敲果樹而斷之曰。
要結實。
則結實多。
又雲。
栽樹用上時。
凡栽果。
上半月栽者。
多子。
月半後栽者。
子少。
南風發及火日不可栽。
大凡果樹。
于元旦五更以長竿打其樹梢。
其子應繁。
以石頭安樹乂間尤妙。
大明會典。
永樂十一年。
正月朔辛巳日食。
诏免賀宴。
先是鴻胪寺奏習正旦賀儀。
上召禮部翰林官問。
正旦日食。
百官賀禮可行乎。
尚書呂震曰。
日食與朝賀異時。
先後不妨。
侍郎儀智曰。
終是同日。
免賀為當。
楊士奇曰。
日食天變之大。
宋仁宗時。
元旦日食。
富弼請罷宴徹樂。
呂夷簡不從。
弼曰。
萬一契丹行之。
為中國羞。
後有自契丹來者。
言虜是日罷宴。
仁宗深悔。
今免賀誠當。
上從之。
○初二日萬神會。
寶勝如來生。
景陵宣宗章皇帝忌辰。
○初三日宋英宗生。
北鬥翼聖真君降。
太白金星現。
又龍神會日。
○初四日太上太道玉晨真君。
登玉霄宮。
四盻天下。
重陽全真開化真君上升。
我太祖高皇帝。
以吳王二年正月初四日。
祭天地即皇帝位。
改為大明洪武元年。
而大明會典雲。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
天氣大明。
先是壬戌以來。
連日雨雪陰冱。
至正月朔旦霁。
粵二日省牲。
雲悉斂。
日皎潔。
既行禮。
天宇廓清。
星緯昭朗。
衆皆欣悅。
遂即位于郊壇南。
以此觀之。
寔初二日也。
○初五日。
鄧伯玉。
王仲甫。
二真人飛升。
○初六日。
定光佛誕于江州白花岩。
○初七日。
天曹賞會日。
曰三會日。
曰人勝節。
宜齋。
北極玄天真武午時下降。
甘真人名精行者。
此日飛升。
太上老君乘白鹿。
張天師乘白鶴。
到成都玉局治。
太上升座。
為道陵說北鬥經而去。
此日可設齋醮。
宜食七菜羹。
宜登高。
歲時記。
此日剪彩為人。
或縷金箔。
帖屏風上。
或戴于頭鬓。
王沂公春帖子雲。
彩燕迎春入鬓飛。
輕寒未放镂金衣。
夔州人重諸葛武侯。
以人日傾城出登八陣碛。
謂之踏碛。
婦人拾小石之可穿者。
以彩索貫系钗頭。
為一歲之祥。
府帥亦以是日宴碛上。
此日不宜裁衣交易。
○初八日江東聖誕。
南無華嚴衆意甘露王。
春者陽氣始上。
其道生。
故萬物榮。
尚書大傳曰。
東方為春。
蓋春乃生物之方。
鬥柄指東。
則天下皆春。
漢律曆志曰。
東動也。
陽氣動物。
于時曰春。
春。
蠢也。
萬物蠢然。
未動而将動也。
又出也。
物始出。
而發生也。
春三月。
日行東陸青道。
曰星德。
其氣曰風。
風生木。
立春木相。
春分木旺。
盛德在木。
萬物以榮。
謂之發陳。
又謂之敷和。
故春為生物之府。
配以聖人之易。
而三皇之世如之。
其天曰蒼。
其時之總名曰青陽。
曰青春。
曰芳春。
曰陽春。
曰三春。
曰九春。
曰熙春。
曰發生。
時曰歡時。
曰蘭時。
曰良時。
曰嘉時。
曰芳時。
景曰春景。
曰媚景。
曰韶景。
曰和景。
辰曰良辰。
曰嘉辰。
曰芳辰。
節曰華節。
曰芳節。
曰良節。
曰嘉節。
曰韶節。
曰淑節。
風曰陽風。
春風。
暖風。
柔風。
光風。
草曰弱草。
曰芳草。
曰卉草。
曰芳卉。
木曰華木。
曰嘉木。
曰芳木。
曰陽木。
樹曰華樹。
曰芳樹。
曰陽樹。
林曰芳林。
曰茂林。
禽曰候禽。
曰陽禽。
曰好禽。
曰時禽。
鳥曰陽鳥。
曰好鳥。
曰時鳥。
曰候鳥。
風曰陽風。
曰春風。
曰暄風。
曰條風。
曰柔風。
曰惠風。
其日幹曰甲乙。
支曰寅卯。
其帝太皞。
執規司春。
其神勾芒。
乘震宣化。
其(上?下蟲)鱗。
其數八。
其性仁。
其事貌其情喜其味酸。
其臭膻。
祀先戶。
祭先脾。
五音角。
其色青。
正二三月同也。
當此時。
明王禁無殺伐。
無割大陵。
伐大木。
斬大山。
行大火。
誅大臣。
收谷賦錢。
春不禁。
則五谷不成。
春季木旺。
肝屬木。
肝。
幹也。
為青帝神。
為腎之子。
為心之母。
中藏三魂。
曰爽靈。
胎光。
幽精。
肝木味酸。
木能克土。
脾屬土。
味甘。
故春三月。
味宜少酸而食甘。
所以調肝氣而養脾氣也。
金匮要略曰。
春季不宜食肝。
肝氣旺。
恐以死氣入旰而傷魂也。
春三月。
六氣一十八候。
皆正發生之令。
故養生者。
必謹奉天時。
正二月。
宜夜卧蚤起。
三月宜蚤卧蚤起。
卧頭宜向東方。
乘生氣也。
逄甲乙日幹。
忌夫婦容止。
此季禁辛辣勿食小蒜及百草心芽。
肝病。
宜食麻子。
養生論曰。
春三月。
每朝梳頭一百二十下。
至夜卧時。
用熱湯。
下鹽一撮。
洗膝。
下至足方卧。
以洩風毒腳氣。
勿令壅塞。
五行統論生旺 孟春。
金絕木臨官。
火生。
水土病。
仲春金胎木旺。
火沐浴。
水土死季春金養木衰。
火冠帶。
水土墓。
五行分陰陽折論生旺 孟春。
庚金絕。
辛金胎。
甲木臨官。
乙木帝旺。
丙火戊土生。
丁火己土死。
壬水病。
癸水沐浴。
仲春。
庚金胎。
辛金絕。
甲木旺。
乙木臨官。
丙火戊土沐浴。
丁火己土病。
壬水死。
癸水生。
季春。
庚金養。
辛金墓。
甲木衰。
乙木冠帶。
丙火戊土冠帶。
丁火己土衰。
壬水墓。
癸水養。
正月令 玉衡六問曰。
大寒後。
十五日。
鬥指艮。
為立春。
立。
始建也。
春氣始至。
故謂之立也。
太陽尚在子。
躔玄枵之次。
表影長一丈五寸二分。
後十五日。
鬥柄指寅。
為雨水。
言雪散而為水矣。
太陽始過亥。
躔娵訾之次。
表影長五尺九寸二分。
雨水。
乃正月中氣。
鬥指寅。
故月建寅。
從月之中氣而定建也。
寅者何。
樂志曰。
寅。
津也。
謂生萬物之津途。
七十二候之初度。
三十六旬之發程也。
漢律曆志雲。
引達于寅。
史雲。
寅者。
萬物始生。
螾然也。
說文雲。
寅。
髌也。
陽氣動。
去黃泉。
欲上出。
陰尚強而陽尚未達。
髌寅于下也命曰春王正月。
乃我夫子尊周之朔。
又曰孟春。
曰孟陽。
曰孟陬。
曰攝提。
曰上春。
曰初春。
曰開春。
曰發春。
曰獻春。
曰首春。
曰開歲。
曰首歲。
曰獻歲。
曰芳歲。
曰歲首。
曰歲始。
曰歲朝。
曰發歲。
曰初歲。
曰肇歲。
曰歲華。
曰方歲。
曰端月。
曰初月。
曰陬月。
曰上時。
曰監德。
又曰三微月。
曰一止月。
言陽氣始施黃泉。
萬物微動而未着也。
是月也。
氣屬三陽。
天氣下降。
地氣上騰。
天地和同。
二氣交感。
萬物皆生。
草木萌動。
月卦名泰。
言陰陽交而為泰也。
氣卦名艮。
律應太簇太。
大同。
簇。
奏也。
言萬物始大。
奏地而出也。
八音匏。
八風條。
日躔營室。
北方之宿。
衛之分野。
昏參中。
旦尾中。
中者。
南方之中也。
立春日。
謂之啟。
乃正月節。
是日東風解凍。
次五日蟄蟲始振。
後五日魚上冰。
雨水氣。
獺祭魚次五日。
候雁北。
後五日。
草木萌動。
天子居青陽左個。
乘鸾路。
駕蒼龍。
載青旗。
衣青衣。
服青玉。
飲八風水。
食麥與羊。
器疏以達。
象陽氣之射出也。
當立春日。
農祥之星晨正。
日月底于天廟。
土乃發脈。
夜漏未盡五刻。
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
下至鬥食令史。
皆服青帻。
立青旛。
以迎春于東郊。
祭青帝勾芒。
出土牛以示勸農。
樂正歌青陽。
舞雲翹。
八佾。
群臣稱賀進棷柏酒。
還乃行賞。
命相布德和令。
行慶施惠。
下逮兆民。
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擇元辰。
親載耒耜。
躬耕籍田。
行三推五推九推禮。
命田正舍東郊。
殖五谷。
修祀典。
命樂正入學習舞。
犧牲無用牝。
禁止伐木。
無覆巢。
無殺孩蟲胎夭飛鳥。
無麛無卵。
母聚大衆。
無置城郭。
揜骼霾髊。
無稱兵。
無變天之道。
絕地之理。
亂人之紀。
天地交泰。
後以裁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
遒人以木铎循于道路。
龜人釁龜。
退貪殘。
進柔良。
給孤幼。
赈不足。
求隐士。
又于立春之日。
下寬大書曰。
方春東作。
敬始慎微。
罪殊死。
且勿案驗。
皆須麥秋。
又祭風師于東北郊。
傥行夏令。
則雨水不時。
草木蚤落。
國時有恐。
行秋令。
則民大疾疫。
焱風暴雨總至。
藜莠蓬蒿并興。
行冬令。
則水潦為敗。
霜雪大摯。
首種不入。
正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曰元日。
上日。
曰履端。
履新。
曰正朔。
歲朔。
歲元。
曰三始。
正始。
七始。
四始。
五始。
曰上日。
正日。
曰三元。
三朝。
曰天臘節。
天中節。
又謂之獻壽日。
是日 彌勒尊佛誕。
又藏經雲。
是大佛會。
天地神祗朝三清玉皇。
裴玄新語。
正旦縣官殺羊。
懸其頭于門。
又磔雞以副之。
俗說以厭厲氣。
伏君曰。
是日土氣上升。
草木萌動。
羊齧百草。
雞啄五谷。
故殺之以助生氣。
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于戶上。
懸韋索于其上。
插符于其傍。
百鬼畏之。
拾遺記。
祗支國有重明鳥。
一名重精。
言其一目雙精。
狀如雞。
鳴似鳳。
有時解落羽毛。
肉翮而飛。
能搏逐猛獸虎狼。
使妖災群惡。
不能為害。
今人元日畫雞于門。
蓋重精之遺像也。
又于門上書一(上漸下耳)字。
或畫虎頭。
或挂鐘馗像。
以辟一年之邪。
又迎司命。
釘桃符。
書宜春二字。
帖門。
依山海經造桃闆于戶。
畫神荼郁壘于門。
以厭魑魅。
易通卦驗雲。
正旦五更起。
整衣冠于家庭中。
爆竹畫雞。
或镂五色土于戶上。
以厭不祥。
歲時記。
元日庭前爆竹。
以避山臊惡鬼。
又于子時。
燒糞帚令人倉庫不耗。
秘要曰。
此日取鵲巢燒灰。
着于廁。
則可辟兵。
撒于門裡。
又可辟盜。
又于雞鳴時。
以繩系木偶。
往積壤處。
以杖打糞堆。
呼如願。
雲使人富。
道經曰。
元旦酬恩。
宜齋戒焚香點燭。
拜謝天地日月星辰。
國王水土。
祖宗父母。
社稷六神。
勿興惡念。
元日進樹柏酒。
稱柏葉觞。
食五辛盤。
獻椒花頌。
故劉臻妻陳氏。
進頌曰。
璇宮周回。
三朝肇建。
青陽散輝。
澄景載渙。
美哉靈葩。
爰采爰獻。
聖容映之。
永壽于萬。
四海月令雲。
晉海西令問董勳曰。
元日飲屠蘇酒。
先從少者飲起何也。
勳曰。
少者得歲。
先以酒賀之。
而老者失歲。
飲宜在後。
故裴夷直有詩雲。
自知年紀偏應少。
先把屠蘇不讓春。
傥更數年逢此日。
還應惆怅羨他人。
文成幹詩雲。
戴星先捧祝堯觞。
鏡裡堪驚兩鬓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
屠蘇應不得先嘗。
隐訣曰。
元旦五更。
人未起時。
以火照樹則無蟲。
又以斧敲果樹而斷之曰。
要結實。
則結實多。
又雲。
栽樹用上時。
凡栽果。
上半月栽者。
多子。
月半後栽者。
子少。
南風發及火日不可栽。
大凡果樹。
于元旦五更以長竿打其樹梢。
其子應繁。
以石頭安樹乂間尤妙。
大明會典。
永樂十一年。
正月朔辛巳日食。
诏免賀宴。
先是鴻胪寺奏習正旦賀儀。
上召禮部翰林官問。
正旦日食。
百官賀禮可行乎。
尚書呂震曰。
日食與朝賀異時。
先後不妨。
侍郎儀智曰。
終是同日。
免賀為當。
楊士奇曰。
日食天變之大。
宋仁宗時。
元旦日食。
富弼請罷宴徹樂。
呂夷簡不從。
弼曰。
萬一契丹行之。
為中國羞。
後有自契丹來者。
言虜是日罷宴。
仁宗深悔。
今免賀誠當。
上從之。
○初二日萬神會。
寶勝如來生。
景陵宣宗章皇帝忌辰。
○初三日宋英宗生。
北鬥翼聖真君降。
太白金星現。
又龍神會日。
○初四日太上太道玉晨真君。
登玉霄宮。
四盻天下。
重陽全真開化真君上升。
我太祖高皇帝。
以吳王二年正月初四日。
祭天地即皇帝位。
改為大明洪武元年。
而大明會典雲。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
天氣大明。
先是壬戌以來。
連日雨雪陰冱。
至正月朔旦霁。
粵二日省牲。
雲悉斂。
日皎潔。
既行禮。
天宇廓清。
星緯昭朗。
衆皆欣悅。
遂即位于郊壇南。
以此觀之。
寔初二日也。
○初五日。
鄧伯玉。
王仲甫。
二真人飛升。
○初六日。
定光佛誕于江州白花岩。
○初七日。
天曹賞會日。
曰三會日。
曰人勝節。
宜齋。
北極玄天真武午時下降。
甘真人名精行者。
此日飛升。
太上老君乘白鹿。
張天師乘白鶴。
到成都玉局治。
太上升座。
為道陵說北鬥經而去。
此日可設齋醮。
宜食七菜羹。
宜登高。
歲時記。
此日剪彩為人。
或縷金箔。
帖屏風上。
或戴于頭鬓。
王沂公春帖子雲。
彩燕迎春入鬓飛。
輕寒未放镂金衣。
夔州人重諸葛武侯。
以人日傾城出登八陣碛。
謂之踏碛。
婦人拾小石之可穿者。
以彩索貫系钗頭。
為一歲之祥。
府帥亦以是日宴碛上。
此日不宜裁衣交易。
○初八日江東聖誕。
南無華嚴衆意甘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