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關燈
小
中
大
有視聽言動俱妄。
甚則能言平生未見聞事。
及五色神鬼。
此乃氣血虛極。
神光不足。
或挾痰火。
壅閉神明。
非真有祟也。
宜随症治之。
(彙補) 死症 癫發如狂者不治。
氣下洩者不治。
如狂不治者。
由心之陽。
不勝其陰氣之逆。
神明散亂。
陽氣暴絕。
故發如狂。
猶燈将絕而複明也。
下洩不治者。
癫本邪入于陰。
陰氣填塞于上。
則氣亦逆奔而上。
今氣下洩。
将見腎氣虛脫故也。
又神脫目瞪如愚者。
不治。
(彙補) 脈法 脈大堅實者癫狂。
脈大滑實者自已。
沉小急疾者死。
又癫狂脈虛者可治。
實則死。
用藥 狂主二陳湯。
加黃連、枳實、栝蒌、膽星、黃芩等。
如便實火盛。
加大黃下之。
痰迷心竅。
控涎丹吐之。
癫亦主二陳湯。
加當歸、生地、茯神、遠志、棗仁、黃連、膽星、天麻等。
風痰。
加全蠍、白附子。
心經蓄熱。
用牛黃清心丸。
因驚而得者。
抱膽丸。
思慮傷心者。
歸脾湯。
兼用酒服天地膏。
因七情郁痰為熱者。
用郁金七兩、明礬三兩為末。
薄荷湯泛丸。
每服二錢。
菖蒲姜湯下。
【附:中邪】 血氣者。
心之神也。
神既衰乏。
邪因而襲。
理或有之。
若悲哭呻吟。
為邪所憑者。
主以定志丸。
或燒蠶蛻故紙。
酒調下。
或用秦承祖灸鬼法。
(丹溪) 【附:心風】 心風一症。
精神恍惚。
喜怒不常。
言語或時錯亂。
有癫之意。
不如癫之甚。
亦痰氣所謂也。
宜星香散。
加菖蒲、人參、竹瀝、姜汁。
(微論) 癫狂選方 牛黃瀉心湯治心經邪實。
狂言妄語。
心神不安。
片腦(另研)牛黃(另研)朱砂(另研各一錢半)生大黃(一兩) 末之。
每服三錢。
生姜、蜜水調服。
靈苑方治癫狂失神。
宜助心氣。
朱砂(一兩)棗仁(六錢炒研)滴乳香(六錢另研) 上作一服。
溫酒下。
以醉為度。
勿令吐。
服後便令熟睡。
待其自醒。
則神魂安矣。
萬一驚觸。
不可複治。
神應丹朱砂不拘多少。
研細末飛過。
豬心血和得所。
蒸餅。
裹蒸熟。
取出。
丸如桐子大。
每服一丸。
食後臨卧。
人參湯下。
苦參丸治狂邪大叫。
苦參不拘多少。
為末。
蜜丸桐子大。
薄荷湯下。
每服五十丸。
大黃一物湯大黃四兩。
酒浸一宿。
煎分三服。
必數日後。
方可與食。
但得甯靜。
方為吉兆。
不可見其瘦弱減食。
便以飲食溫藥補之。
犯必再發。
降龍丹抑肝鎮心。
黑鉛(一兩開投水銀一兩不住手炒至成粉為度名曰銀粉)朱砂(五錢)蛇含石(五錢火)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研細。
丸如芡實大。
每服三丸。
茯神湯磨化下。
安神滾痰丸礞石(一兩)風化硝(一兩)朱砂(一兩)沉香(五錢)珍珠(五錢) 末之。
煎天麻膏為丸。
如芡實大。
每服三丸。
姜汁、竹瀝下。
抱膽丸水銀(二兩)朱砂(一兩)乳香(一兩)黑鉛(一兩半) 将鉛入铫内。
下水銀結成砂子。
次下乳香、朱砂。
乘熱研勻。
丸如芡實大。
每服一丸。
空心。
井花水下。
清魂散澤蘭葉人參(各二錢半)川芎(五錢)荊芥穗(一兩)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用溫酒熱湯各半盞。
或入童便調。
急灌之。
下咽眼即開。
氣定即醒。
舉卿古拜散治婦人胎前産後中風。
荊芥穗焙燥為末。
每服一錢。
豆淋湯調服。
甚則能言平生未見聞事。
及五色神鬼。
此乃氣血虛極。
神光不足。
或挾痰火。
壅閉神明。
非真有祟也。
宜随症治之。
(彙補) 死症 癫發如狂者不治。
氣下洩者不治。
如狂不治者。
由心之陽。
不勝其陰氣之逆。
神明散亂。
陽氣暴絕。
故發如狂。
猶燈将絕而複明也。
下洩不治者。
癫本邪入于陰。
陰氣填塞于上。
則氣亦逆奔而上。
今氣下洩。
将見腎氣虛脫故也。
又神脫目瞪如愚者。
不治。
(彙補) 脈法 脈大堅實者癫狂。
脈大滑實者自已。
沉小急疾者死。
又癫狂脈虛者可治。
實則死。
用藥 狂主二陳湯。
加黃連、枳實、栝蒌、膽星、黃芩等。
如便實火盛。
加大黃下之。
痰迷心竅。
控涎丹吐之。
癫亦主二陳湯。
加當歸、生地、茯神、遠志、棗仁、黃連、膽星、天麻等。
風痰。
加全蠍、白附子。
心經蓄熱。
用牛黃清心丸。
因驚而得者。
抱膽丸。
思慮傷心者。
歸脾湯。
兼用酒服天地膏。
因七情郁痰為熱者。
用郁金七兩、明礬三兩為末。
薄荷湯泛丸。
每服二錢。
菖蒲姜湯下。
【附:中邪】 血氣者。
心之神也。
神既衰乏。
邪因而襲。
理或有之。
若悲哭呻吟。
為邪所憑者。
主以定志丸。
或燒蠶蛻故紙。
酒調下。
或用秦承祖灸鬼法。
(丹溪) 【附:心風】 心風一症。
精神恍惚。
喜怒不常。
言語或時錯亂。
有癫之意。
不如癫之甚。
亦痰氣所謂也。
宜星香散。
加菖蒲、人參、竹瀝、姜汁。
(微論) 癫狂選方 牛黃瀉心湯治心經邪實。
狂言妄語。
心神不安。
片腦(另研)牛黃(另研)朱砂(另研各一錢半)生大黃(一兩) 末之。
每服三錢。
生姜、蜜水調服。
靈苑方治癫狂失神。
宜助心氣。
朱砂(一兩)棗仁(六錢炒研)滴乳香(六錢另研) 上作一服。
溫酒下。
以醉為度。
勿令吐。
服後便令熟睡。
待其自醒。
則神魂安矣。
萬一驚觸。
不可複治。
神應丹朱砂不拘多少。
研細末飛過。
豬心血和得所。
蒸餅。
裹蒸熟。
取出。
丸如桐子大。
每服一丸。
食後臨卧。
人參湯下。
苦參丸治狂邪大叫。
苦參不拘多少。
為末。
蜜丸桐子大。
薄荷湯下。
每服五十丸。
大黃一物湯大黃四兩。
酒浸一宿。
煎分三服。
必數日後。
方可與食。
但得甯靜。
方為吉兆。
不可見其瘦弱減食。
便以飲食溫藥補之。
犯必再發。
降龍丹抑肝鎮心。
黑鉛(一兩開投水銀一兩不住手炒至成粉為度名曰銀粉)朱砂(五錢)蛇含石(五錢火)金箔銀箔(各五十片)研細。
丸如芡實大。
每服三丸。
茯神湯磨化下。
安神滾痰丸礞石(一兩)風化硝(一兩)朱砂(一兩)沉香(五錢)珍珠(五錢) 末之。
煎天麻膏為丸。
如芡實大。
每服三丸。
姜汁、竹瀝下。
抱膽丸水銀(二兩)朱砂(一兩)乳香(一兩)黑鉛(一兩半) 将鉛入铫内。
下水銀結成砂子。
次下乳香、朱砂。
乘熱研勻。
丸如芡實大。
每服一丸。
空心。
井花水下。
清魂散澤蘭葉人參(各二錢半)川芎(五錢)荊芥穗(一兩)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用溫酒熱湯各半盞。
或入童便調。
急灌之。
下咽眼即開。
氣定即醒。
舉卿古拜散治婦人胎前産後中風。
荊芥穗焙燥為末。
每服一錢。
豆淋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