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關燈
大意 風者。

    百病之始也。

    又曰。

    百病之長也。

    善行而數變。

    (内經)大法有四。

    曰偏枯。

    半身不遂也。

    曰風痱。

    四肢不舉也。

    曰風。

    卒倒不語也。

    曰風痹。

    遍身疼痛也。

    (岐伯)四症為風家綱領。

    故首列之。

     内因 人之元氣強壯。

    榮衛和平。

    腠理緻密。

    外邪焉能為害。

    惟七情飲食。

    勞傷色欲。

    緻真元耗散。

    榮衛空疏。

    邪乘虛入。

    (用和)所以氣虛之人。

    肝木不平而内風易作。

    (彙補) 外候 為卒中昏倒。

    為竄視斜。

    為搐搦反張。

    為骨痛筋急。

    入經癱瘓。

    入絡膚頑。

    (入門)暴喑暴昧。

    語言蹇澀。

    痰涎壅盛。

    皆中風之候也。

    (醫鑒)随其經絡髒腑俞穴而調之。

    所謂虛之所在。

    邪必湊之。

    (彙補) 中髒 中髒者。

    内滞九竅。

    故昏沉不語。

    唇緩痰壅。

    耳聾鼻塞。

    目合不開。

    大小便閉。

    (機要)乃邪滞三陰裡分。

    為閉症。

     實者三生飲以疏上竅。

    三化湯以利下竅。

    虛人中髒。

    見脫症者。

    急宜大補參、附、、術之類。

    (東垣) 中腑 中腑者。

    外着四肢。

    故手足不随。

    拘急不仁。

    或中身前。

    或中身側。

    痿不能動。

    有六經形症。

    頭疼發熱。

    惡風惡寒。

    面見五色。

    脈浮而弦。

    或痰涎壅盛。

    喘聲不息。

    然目猶能視。

    口猶能言。

    大小便不閉。

    仍中腑也。

    (機要)乃邪着三陽表分。

    宜發汗以洩其邪。

    小續命湯主之。

    (東垣) 中經 中經者。

    外無六經形症。

    内無便溺阻格。

    但半身不遂。

    語言蹇澀。

    (丹溪)若兼口眼歪斜。

    痰涎不利。

    乃邪着于血脈之中。

    宜養血舒筋。

    大秦艽湯主之。

     按。

    中髒中腑中血脈。

    論病之淺深也。

    是以發明雲。

    中血脈則歪口眼。

    中腑則肢節廢。

    中髒則性命危。

    凡中腑之後。

    幸而得生。

    若不戒酒色。

    避風寒。

    病必複中。

    中必在髒。

    由淺入深。

    雖有倉扁。

    亦難措手也。

     卒倒不語 卒倒不語為風。

    即中髒症也。

    (彙補)咽中噫噫。

    舌強難言。

    俗稱急中風。

    乃其候耳。

    發汗。

    身軟者生。

    汗不出。

     身硬唇幹者死。

    視其鼻人中左右上下。

    白者可治。

    一赤一黑。

    吐沫者死。

    (醫貫)以滌痰湯、八味順氣散主之。

     大汗出。

    六君子湯加黃主之。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為偏枯。

    即中經症也。

    (彙補)因虛邪偏客于身半。

    内居榮衛。

    榮衛衰。

    真氣去。

    邪氣獨留。

    發為偏枯。

    (靈樞)在左為癱。

    在右為瘓。

    癱者。

    坦也。

    筋脈弛縱。

    坦然不收。

    瘓者。

    渙也。

    氣血渙散。

    筋骨不用。

    (醫貫)其在左者。

    屬死血少血。

    在右者。

    屬痰壅氣虛。

    (丹溪)未嘗必指于風而後能也。

    但兼風者。

    其身必痛。

    純屬虛者。

    其身不痛。

    (入門)外症。

    言不變。

    志不亂。

    病在分腠之間。

    益其不足。

    損其有餘。

    乃可複也。

    (靈樞)以理斷之。

    左半雖主血。

     非氣以通之。

    則不流。

    右半雖主氣。

    非血以麗之。

    則易散。

    氣血左右。

    不可執泥其治。

    一偏之病者。

    法當從陰引陽。

    從陽引陰。

    從左引右。

    從右引左。

    溉其未枯。

    旁枝自茂。

    大概男子在右易治。

    在左難治。

    女人在左易治。

     在右難治。

    (喻嘉言) 四肢不舉 四肢不舉為風痱。

    即中經脈也。

    (彙補)舌強不能言。

    足痿不能行。

    (河間)輕者。

    志不亂。

    言微知。

    易治。

    甚則不能言者。

    難治。

    (靈樞)分而言之。

    有濕痰内滞者。

    痰火流注者。

    有腎肝陰虛者。

    有命門火衰者。

    有血衰氣虛者。

    (病機) 遍身疼痛 遍身疼痛。

    即風痹症也。

    (彙補)外症。

    一臂不遂時。

    複轉移一臂。

    (靈樞)四肢肌肉。

    不為我用。

    似偏枯而多痛者是也。

    (三錫)因風寒濕氣錯合而成。

    寒勝則血凝而不流。

    故筋骨掣痛。

    為痛痹。

    濕勝則血濡而不和。

    故重着不行。

    為着痹。

    風勝則氣縱而不收。

    故走注疼痛。

    為行痹。

    三氣兼并。

    血滞而氣不通。

    故周身疼痛。

    為周痹。

    久風入中。

    腠理不營。

    故肌肉不仁。

    為頑痹。

    腰項不能俯仰。

    手足不能屈伸。

    (醫貫)其邪在經隧而痛者。

    易治。

    若舉動即痛者。

    是無血以養筋。

    名曰筋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