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高上玉清隐書經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洞真高上玉清隐書經。
簡稱《玉清隐書》。
撰人不詳,約出於東晉。
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經典。
原本有四卷八篇,後分作四種。
即:《上清太上玉清隐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三篇;《上清高上滅魔玉帝神慧玉清隐書》三篇;《上清高上滅魔洞景金元玉清隐書經》一篇;《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書經》一篇。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上清太上玉清隐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 神經出自高上大洞口訣,隐書天地萬精之音,以傳玉清消魔王神霄玉清王,制魔召真,匡檢萬靈。
太上以上宮玉女、金仙玉童各二百七十人,典香拂塵,侍衛神文,秘於太上三元紫房之内,六合宮中。
玉清帝君逍遙洞清之上,晏景龍山,時引高聖玉清之賓,消魔大神神霄玉清王,曲寝瓊瑤之内,金花之房,清齋三年,披誦高上高玄真丈,神奇出於自然,妙旨朗於十方,高韻落落,玉翰瑛瑛,神秀華庭,煥耀太空,八帝齊景,五老翼真,玄始映朗,天元敷陳,伏獸攘據,猛馬奔驚,大帥仗旛,羅騎億千,檢魔攝邪,檄落萬靈,山海靜波,三光合明。
於是帝君乃自彈景龍雲璈,百和合唱,瓊響太虛,蕭條流清,玉音激炁,八風交真於中天,五華羅仙於四嵎,神嘯啟於琳琅之關,妙韻發於大洞之機。
爾乃命北寒金台龍華玉女,郁蕭明、定雲敷、安延昌、飛四渠等,合歌高上洞神之詩,滅魔招真之曲#1,其詞曰: 偶景策飛蓋,迅辔浮八清。
整控啟丹衢,流盻宴雲營。
協神飄津波,褰趾步寒庭。
龍翰躍玉質,羽服翠紫軿。
超淩六領台,紛紛落鳳城。
攜提神霄王,高會太上京。
仰披三素房,長煙灑八溟。
至道趣蘭阙,缥缈虛上生。
絕峰通妙觀,太晖朗玉清。
積勤感太素,誰測形與名。
待劫未終旦,倏欻肇萬齡。
冥運自有會,安知天地傾。
乘我自生運,策景涉北元。
流霄随我回,飛蓋蔭綠轅。
高登四明阙,華瓊秀金門。
神晖洞蘭峰,三景煥已分。
結朗始生炁,八會坦幽源。
落落玄漢初,太陽協朝晨。
靈化四蓋庭,妙暢法亦全。
運理自然道,郁若高上文。
千祆無賈生,檢制天魔群。
玄會大洞野,采精掇日魂。
含精煉丹房,長保無終樁。
回辇寝丹房,默想念高玄。
閑寂無塵累,盼目霄中賓。
凝神标九領,連更續長煙。
三燭朗太晖,絕空中生真。
秀景曜玉州,協神整華年。
幽遘應冥會,眇眇逐景遷。
萬感自啟運,良謀亦有津。
玉帝理靈襟,蕭蕭九重天。
獨步冥領峰,從懷在無間。
自無高仙韻,蹑彼亦何綠。
道藏金極章,寶我玉清篇。
太虛洞玄清,清中生玄微。
碧雲繞丹房,絕宇曜紫晖。
抗足萬津波,玄步登玉扉。
八風鼓高峰,雲萬何凄凄。
龍鳳嗚九霄,禽籁唱何悲。
靈境無崖際,四顧皆空垂。
莽莽天漢塗,飄飄上清畿。
冥據應感會,玄寂真人懷。
數來劫自運,理極神自歸。
明誦高上文,密求反華頹。
轉詩以招真,神慧變天威。
制命合玄符,握節征太微,妙覺無凝塻,廓然靈關開。
并景反寂轅,高超絕嶺飛。
玄栖重虛館,靜想高神回。
歌畢,於是帝君即命五老上真,請高上大洞滅魔神慧高玄真經玉清隐書,〔盛〕以雲錦之囊,封以啟天之章,付仙都左公掌錄瓊宮,以玉華之女、金晨玉童各三十七人,執巾典香,侍衛神文。
依四極明科,七百年一傳,自無玄名帝圖,刻簡來生,金骨玉髓,挺命合仙,不得參聞。
其道高妙,故曰隐書,太上所寶秘,不傳於下世。
輕洩靈文,身負風刀,萬代被殃。
高上神經,皆上表高真之秘諱,下載天地萬精之音,以招仙滅魔,通理幽關。
皆出高上口訣,以施大洞真經,上宰注筆,太一拂筵,玉郎撰目,天妃結篇,五帝集校,以成靈文。
五老監試,左仙輔真,太華典香,金晨揚煙,神奇發逸,玉慧洞明,靈化威乎天地,文翰煥乎上清,發口則聲參太微,高上遙唱。
誦之一遍,則九天駭聽,玉帝禮音,萬真監庭,群兇滅景,天魔摧傾。
行此之道,則炁達清霄,澤布九津,拔度七祖,更生上天。
以标神經之妙貴,可謂難可載勝焉。
凡修回風混合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皆當先誦高上滅魔神慧一遍,以滅試招真,通理三關,惠整形骸,令蘭炁布津,萬神定位,調暢玉聲,炁和響清,乃誦妙章,金音朗徹於高上,妙旨凄粲於十方,則皇老遙監於丹苦,三元記勒於紫房,拔七祖於幽塗,度更胎於南仙,生死享其祚福,榮美流於種親。
其道秘妙,不得妄宣,輕洩靈音,身沒河源,七祖謝責,結罪幽山,九天禁書,非真勿傳。
大洞滅魔神慧玉清隐書 玄景散天湄,清漢薄雲回。
妙炁煥三晨,丹霞曜紫微。
清天舒靈彩,流霄何霏霏。
神燈朗長更,離羅吐明晖。
四嶺帶高雲,懸精蔭八垂。
三素啟高虛,蘭阙披重扉。
金墉映玉清,靈秀表天畿。
風生八會宮,猛獸騁雲馳。
紛紛三洞府,真人互參差。
上有幹景精,冥德高巍巍。
太一務猶收,執命握神麾。
正一履昌靈,攝召萬神歸。
公子翼寂轅,洞陽衛玄機。
明初合道康,龍輿正徘徊。
七景協神王,飙輪萬杪階。
體嬌玄津上,飛步絕嶺梯。
披錦入神丘,璨璨振羽衣。
冥摅交雲會,飛景承神通。
清峰無毫荟,绮合生絕空。
金華帶靈軿,翼翼高仙翁。
萬辔承虛散,蓊藹玄上窗。
中生合景君,九帝昌上皇。
明輪映黃甯,羽珠曜玄陽。
天精元素炁,中五号養光。
結朗始生神,九真合成雙。
妙景啟冥數,順感标神蹤。
泥丸洞元光,運珠正绛宮。
元陽部命門,三神攜紫童。
拘制招上歸,夾阙侍明窗。
翳郁對啟明,圓華煥三沖。
方盈引接生,反老回嬰蒙。
飙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蕭蕭纏霭表,曲降寝華堂。
遊宴盻萬變,歸會神霄王。
仙道樂子生,鬼道樂子兇。
但聞貴生道,不聞鬼道隆。
謠歌參天炁,賈生無正章。
神慧命朱兵,五帝符寒鄉。
仗旛攝萬魔,瓊文檢北酆。
體解自然道,妖滅非爾功。
泛晨鼓長扇,含靈慶霄峰。
俯盻四謝飛,天劫永難終。
妙中生真景,回辇苦遲遲。
意合在冥感,攜提高上猗。
翔翅期妙會,洞觀情轉悲。
嘯咤咄嗟頃,倏欻曆九圍。
攝炁反交初,并景幽玄栖。
於是七精停曜,重關洞開,百陽激電,五星奔移,握節命靈,是炁悉追,鐵熊羅遮,猛虎變威,六師斬妖,銅頭捕非,玃天啖毒,晶消摧,萬精滅種,六天崩頹,三道正行,何炁不回,山河為之傾倒,日月為之弇晖,靈獸為之堕領,金翅為之落飛,五帝束帶於神宇,萬靈受對於太微,高上泛蓋於丹崖,八景策駕於霄扉,觀洞源之妙化,欣我道以坦懷。
大洞高玄真人曰:欲登高座,披誦《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當先平坐,正視北向,叩齒三十二通,閉眼思己身着九色羽衣龍文之帔,頭冠玉晨之冠,手執九色之節,青龍侍左,白虎衛右,頭蔭華蓋,下坐獅子,仙童侍香,玉女散華,紫雲蓊郁,滿於堂宇,五色玄黃,羅列前後,内外分明,皆使映朗,便誦滅魔神慧隐書一篇。
誦畢,又閉眼默念,心拜四方,口引東方青陽之精青炁九咽,使充布肝腑之中;次口引南方丹靈之精赤炁三咽,使充布心腑之中;次口引西方金魂之精白炁七咽,使充布肺腑之中;次口引北方玄曜之精黑炁五咽,使充布腎腑之中;次口引中央高皇之精黃炁十二咽,使充布脾腑之中。
咽五方都畢,微祝曰: 五炁混生,玄上之精,充布五府,六管鮮明,内灌外逸,表裹俱清,滅穢招真,我飛太靈,常對高晨。
誦大洞真經畢,便振左手三過,法擲流鈴,振右手七過,法擲豁落七元。
次仰頭,次搖頸九過,法承天。
次鼓腳一過,法震靈。
搖身二七過,以歡萬神。
次拭目三過,明三光。
次撚鼻七過,通明梁。
次撚眉後兩門三過,塞邪源。
次輪身三周,開天窗。
次咽液九過,服玉津。
一身都畢,萬神皆歡,調聲正炁,乃誦玉章,微咒曰: 承天履地,出入洞門,左振流鈴,右擲七元,帶金佩玉,仙衣紛紛,八景羅列,策輿乘雲,萬徧朗達,飛入帝晨。
畢,乃平坐誦經。
此大洞之妙格,俯仰之儀,使庠序得法,則高上盻目,三元降席,萬靈朝禮,天魔降伏,五苦鹹解,七祖受福,神鳳來翔,雲龍踴躍,衆仙稱善於高虛,五老刻名於帝錄。
凡修上
簡稱《玉清隐書》。
撰人不詳,約出於東晉。
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經典。
原本有四卷八篇,後分作四種。
即:《上清太上玉清隐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三篇;《上清高上滅魔玉帝神慧玉清隐書》三篇;《上清高上滅魔洞景金元玉清隐書經》一篇;《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書經》一篇。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上清太上玉清隐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 神經出自高上大洞口訣,隐書天地萬精之音,以傳玉清消魔王神霄玉清王,制魔召真,匡檢萬靈。
太上以上宮玉女、金仙玉童各二百七十人,典香拂塵,侍衛神文,秘於太上三元紫房之内,六合宮中。
玉清帝君逍遙洞清之上,晏景龍山,時引高聖玉清之賓,消魔大神神霄玉清王,曲寝瓊瑤之内,金花之房,清齋三年,披誦高上高玄真丈,神奇出於自然,妙旨朗於十方,高韻落落,玉翰瑛瑛,神秀華庭,煥耀太空,八帝齊景,五老翼真,玄始映朗,天元敷陳,伏獸攘據,猛馬奔驚,大帥仗旛,羅騎億千,檢魔攝邪,檄落萬靈,山海靜波,三光合明。
於是帝君乃自彈景龍雲璈,百和合唱,瓊響太虛,蕭條流清,玉音激炁,八風交真於中天,五華羅仙於四嵎,神嘯啟於琳琅之關,妙韻發於大洞之機。
爾乃命北寒金台龍華玉女,郁蕭明、定雲敷、安延昌、飛四渠等,合歌高上洞神之詩,滅魔招真之曲#1,其詞曰: 偶景策飛蓋,迅辔浮八清。
整控啟丹衢,流盻宴雲營。
協神飄津波,褰趾步寒庭。
龍翰躍玉質,羽服翠紫軿。
超淩六領台,紛紛落鳳城。
攜提神霄王,高會太上京。
仰披三素房,長煙灑八溟。
至道趣蘭阙,缥缈虛上生。
絕峰通妙觀,太晖朗玉清。
積勤感太素,誰測形與名。
待劫未終旦,倏欻肇萬齡。
冥運自有會,安知天地傾。
乘我自生運,策景涉北元。
流霄随我回,飛蓋蔭綠轅。
高登四明阙,華瓊秀金門。
神晖洞蘭峰,三景煥已分。
結朗始生炁,八會坦幽源。
落落玄漢初,太陽協朝晨。
靈化四蓋庭,妙暢法亦全。
運理自然道,郁若高上文。
千祆無賈生,檢制天魔群。
玄會大洞野,采精掇日魂。
含精煉丹房,長保無終樁。
回辇寝丹房,默想念高玄。
閑寂無塵累,盼目霄中賓。
凝神标九領,連更續長煙。
三燭朗太晖,絕空中生真。
秀景曜玉州,協神整華年。
幽遘應冥會,眇眇逐景遷。
萬感自啟運,良謀亦有津。
玉帝理靈襟,蕭蕭九重天。
獨步冥領峰,從懷在無間。
自無高仙韻,蹑彼亦何綠。
道藏金極章,寶我玉清篇。
太虛洞玄清,清中生玄微。
碧雲繞丹房,絕宇曜紫晖。
抗足萬津波,玄步登玉扉。
八風鼓高峰,雲萬何凄凄。
龍鳳嗚九霄,禽籁唱何悲。
靈境無崖際,四顧皆空垂。
莽莽天漢塗,飄飄上清畿。
冥據應感會,玄寂真人懷。
數來劫自運,理極神自歸。
明誦高上文,密求反華頹。
轉詩以招真,神慧變天威。
制命合玄符,握節征太微,妙覺無凝塻,廓然靈關開。
并景反寂轅,高超絕嶺飛。
玄栖重虛館,靜想高神回。
歌畢,於是帝君即命五老上真,請高上大洞滅魔神慧高玄真經玉清隐書,〔盛〕以雲錦之囊,封以啟天之章,付仙都左公掌錄瓊宮,以玉華之女、金晨玉童各三十七人,執巾典香,侍衛神文。
依四極明科,七百年一傳,自無玄名帝圖,刻簡來生,金骨玉髓,挺命合仙,不得參聞。
其道高妙,故曰隐書,太上所寶秘,不傳於下世。
輕洩靈文,身負風刀,萬代被殃。
高上神經,皆上表高真之秘諱,下載天地萬精之音,以招仙滅魔,通理幽關。
皆出高上口訣,以施大洞真經,上宰注筆,太一拂筵,玉郎撰目,天妃結篇,五帝集校,以成靈文。
五老監試,左仙輔真,太華典香,金晨揚煙,神奇發逸,玉慧洞明,靈化威乎天地,文翰煥乎上清,發口則聲參太微,高上遙唱。
誦之一遍,則九天駭聽,玉帝禮音,萬真監庭,群兇滅景,天魔摧傾。
行此之道,則炁達清霄,澤布九津,拔度七祖,更生上天。
以标神經之妙貴,可謂難可載勝焉。
凡修回風混合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皆當先誦高上滅魔神慧一遍,以滅試招真,通理三關,惠整形骸,令蘭炁布津,萬神定位,調暢玉聲,炁和響清,乃誦妙章,金音朗徹於高上,妙旨凄粲於十方,則皇老遙監於丹苦,三元記勒於紫房,拔七祖於幽塗,度更胎於南仙,生死享其祚福,榮美流於種親。
其道秘妙,不得妄宣,輕洩靈音,身沒河源,七祖謝責,結罪幽山,九天禁書,非真勿傳。
大洞滅魔神慧玉清隐書 玄景散天湄,清漢薄雲回。
妙炁煥三晨,丹霞曜紫微。
清天舒靈彩,流霄何霏霏。
神燈朗長更,離羅吐明晖。
四嶺帶高雲,懸精蔭八垂。
三素啟高虛,蘭阙披重扉。
金墉映玉清,靈秀表天畿。
風生八會宮,猛獸騁雲馳。
紛紛三洞府,真人互參差。
上有幹景精,冥德高巍巍。
太一務猶收,執命握神麾。
正一履昌靈,攝召萬神歸。
公子翼寂轅,洞陽衛玄機。
明初合道康,龍輿正徘徊。
七景協神王,飙輪萬杪階。
體嬌玄津上,飛步絕嶺梯。
披錦入神丘,璨璨振羽衣。
冥摅交雲會,飛景承神通。
清峰無毫荟,绮合生絕空。
金華帶靈軿,翼翼高仙翁。
萬辔承虛散,蓊藹玄上窗。
中生合景君,九帝昌上皇。
明輪映黃甯,羽珠曜玄陽。
天精元素炁,中五号養光。
結朗始生神,九真合成雙。
妙景啟冥數,順感标神蹤。
泥丸洞元光,運珠正绛宮。
元陽部命門,三神攜紫童。
拘制招上歸,夾阙侍明窗。
翳郁對啟明,圓華煥三沖。
方盈引接生,反老回嬰蒙。
飙粲麗九天,天綠繞丹房。
蕭蕭纏霭表,曲降寝華堂。
遊宴盻萬變,歸會神霄王。
仙道樂子生,鬼道樂子兇。
但聞貴生道,不聞鬼道隆。
謠歌參天炁,賈生無正章。
神慧命朱兵,五帝符寒鄉。
仗旛攝萬魔,瓊文檢北酆。
體解自然道,妖滅非爾功。
泛晨鼓長扇,含靈慶霄峰。
俯盻四謝飛,天劫永難終。
妙中生真景,回辇苦遲遲。
意合在冥感,攜提高上猗。
翔翅期妙會,洞觀情轉悲。
嘯咤咄嗟頃,倏欻曆九圍。
攝炁反交初,并景幽玄栖。
於是七精停曜,重關洞開,百陽激電,五星奔移,握節命靈,是炁悉追,鐵熊羅遮,猛虎變威,六師斬妖,銅頭捕非,玃天啖毒,晶消摧,萬精滅種,六天崩頹,三道正行,何炁不回,山河為之傾倒,日月為之弇晖,靈獸為之堕領,金翅為之落飛,五帝束帶於神宇,萬靈受對於太微,高上泛蓋於丹崖,八景策駕於霄扉,觀洞源之妙化,欣我道以坦懷。
大洞高玄真人曰:欲登高座,披誦《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當先平坐,正視北向,叩齒三十二通,閉眼思己身着九色羽衣龍文之帔,頭冠玉晨之冠,手執九色之節,青龍侍左,白虎衛右,頭蔭華蓋,下坐獅子,仙童侍香,玉女散華,紫雲蓊郁,滿於堂宇,五色玄黃,羅列前後,内外分明,皆使映朗,便誦滅魔神慧隐書一篇。
誦畢,又閉眼默念,心拜四方,口引東方青陽之精青炁九咽,使充布肝腑之中;次口引南方丹靈之精赤炁三咽,使充布心腑之中;次口引西方金魂之精白炁七咽,使充布肺腑之中;次口引北方玄曜之精黑炁五咽,使充布腎腑之中;次口引中央高皇之精黃炁十二咽,使充布脾腑之中。
咽五方都畢,微祝曰: 五炁混生,玄上之精,充布五府,六管鮮明,内灌外逸,表裹俱清,滅穢招真,我飛太靈,常對高晨。
誦大洞真經畢,便振左手三過,法擲流鈴,振右手七過,法擲豁落七元。
次仰頭,次搖頸九過,法承天。
次鼓腳一過,法震靈。
搖身二七過,以歡萬神。
次拭目三過,明三光。
次撚鼻七過,通明梁。
次撚眉後兩門三過,塞邪源。
次輪身三周,開天窗。
次咽液九過,服玉津。
一身都畢,萬神皆歡,調聲正炁,乃誦玉章,微咒曰: 承天履地,出入洞門,左振流鈴,右擲七元,帶金佩玉,仙衣紛紛,八景羅列,策輿乘雲,萬徧朗達,飛入帝晨。
畢,乃平坐誦經。
此大洞之妙格,俯仰之儀,使庠序得法,則高上盻目,三元降席,萬靈朝禮,天魔降伏,五苦鹹解,七祖受福,神鳳來翔,雲龍踴躍,衆仙稱善於高虛,五老刻名於帝錄。
凡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