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燮理湯
關燈
小
中
大
治下痢服前藥未全愈者。
若下痢已數日,亦可迳服此湯。
又治噤口痢。
生山藥(八錢)金銀花(五錢)生杭芍(六錢)牛蒡子(二錢,炒搗)甘草(二錢)黃連(錢半)肉桂(一錢半,去粗皮将藥煎至數十沸再入) 單赤痢加生地榆二錢,單白痢加生姜二錢,血痢加鴨蛋子二十粒(去皮),藥汁送服。
痢證古稱滞下。
所謂滞下者,誠以寒火凝結下焦,瘀為膿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戰之力又逼迫之,以使之下也。
故方中黃連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藥等分并用,陰陽燮理于頃刻矣。
用白芍者,《傷寒論》諸方,腹疼必加芍藥協同甘草,亦燮理陰陽之妙品。
且痢證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膽火逆沖胃口,後重裡急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腸,白芍能瀉肝膽之火,故能治之。
矧肝主藏血,肝膽火戢,則膿血自斂也。
用山藥者,滞下久則陰分必虧,山藥之多液,可滋髒腑之真陰。
且滞下久,則氣化不固,山藥之收澀,更能固下焦之氣化也。
又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以瀉寒火之凝結。
牛蒡能通大便,自大便以瀉寒火之凝結。
金銀花與甘草同用,善解熱毒,可預防腸中之潰爛。
單白痢則病在氣分,故加生姜以行氣。
單赤痢則病在血分,故加生地榆以涼血。
至痢中多帶鮮血,其血分為尤熱矣,故加鴨蛋子,以大清血分之熱。
拙拟此方以來,歲遇患痢者不知凡幾,投以此湯,即至劇者,連服數劑亦必見效。
痢證,多因先有積熱,後又感涼而得。
或飲食貪涼,或寝處貪涼,熱為涼迫,熱轉不散。
迨曆日既多,又浸至有熱無涼,猶傷于寒者之轉病熱也。
所以此方雖黃連、肉桂等分并用,而肉桂之熱,究不敵黃連之寒。
況重用白芍,以為黃連之佐使,是此湯為燮理陰陽之劑,而實則清火之劑也。
或問:以此湯治痢,雖在數日之後,或服化滞湯之後,而此時痢邪猶盛,遽重用山藥補之,獨無留邪之患乎?答曰:山藥雖饒有補力,而性略遲鈍,與參、之迅速者不同。
在此方中,雖與諸藥同服,約必俟諸藥之涼者、熱者、通者、利者,将痢邪消融殆盡,而後大發其補性,以從容培養于諸藥之後,俾邪去而正已複,此乃完全之策,又何至留邪乎?且山藥與芍藥并用,大能瀉上焦之虛熱,與痢之噤口者尤宜。
是以愚用此湯,遇痢之挾虛與年邁者,山藥恒用至一兩,或至一兩強也。
或問:地榆方書多炒炭用之,取其黑能勝紅,以制血之妄行。
此方治單赤痢加地榆,何以獨生用乎?答曰: 地榆之性,涼而且澀,能涼血兼能止血,若炒之則無斯效矣,此方治赤痢所以必加生地榆也。
且赤痢之證,其劇者,或因腸中潰爛。
林屋山人治湯火傷,皮膚潰爛,用生地榆末和香油敷之甚效。
夫外敷能治皮膚因熱潰爛,而内服亦當有此效可知也。
鴨蛋子一名鴉膽子,苦參所結之子也。
不但善治血痢,凡諸痢證皆可用之。
即純白之痢,用之亦有效驗,而以治噤口痢、煙後痢、尤多奇
若下痢已數日,亦可迳服此湯。
又治噤口痢。
生山藥(八錢)金銀花(五錢)生杭芍(六錢)牛蒡子(二錢,炒搗)甘草(二錢)黃連(錢半)肉桂(一錢半,去粗皮将藥煎至數十沸再入) 單赤痢加生地榆二錢,單白痢加生姜二錢,血痢加鴨蛋子二十粒(去皮),藥汁送服。
痢證古稱滞下。
所謂滞下者,誠以寒火凝結下焦,瘀為膿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戰之力又逼迫之,以使之下也。
故方中黃連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藥等分并用,陰陽燮理于頃刻矣。
用白芍者,《傷寒論》諸方,腹疼必加芍藥協同甘草,亦燮理陰陽之妙品。
且痢證之噤口不食者,必是膽火逆沖胃口,後重裡急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腸,白芍能瀉肝膽之火,故能治之。
矧肝主藏血,肝膽火戢,則膿血自斂也。
用山藥者,滞下久則陰分必虧,山藥之多液,可滋髒腑之真陰。
且滞下久,則氣化不固,山藥之收澀,更能固下焦之氣化也。
又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以瀉寒火之凝結。
牛蒡能通大便,自大便以瀉寒火之凝結。
金銀花與甘草同用,善解熱毒,可預防腸中之潰爛。
單白痢則病在氣分,故加生姜以行氣。
單赤痢則病在血分,故加生地榆以涼血。
至痢中多帶鮮血,其血分為尤熱矣,故加鴨蛋子,以大清血分之熱。
拙拟此方以來,歲遇患痢者不知凡幾,投以此湯,即至劇者,連服數劑亦必見效。
痢證,多因先有積熱,後又感涼而得。
或飲食貪涼,或寝處貪涼,熱為涼迫,熱轉不散。
迨曆日既多,又浸至有熱無涼,猶傷于寒者之轉病熱也。
所以此方雖黃連、肉桂等分并用,而肉桂之熱,究不敵黃連之寒。
況重用白芍,以為黃連之佐使,是此湯為燮理陰陽之劑,而實則清火之劑也。
或問:以此湯治痢,雖在數日之後,或服化滞湯之後,而此時痢邪猶盛,遽重用山藥補之,獨無留邪之患乎?答曰:山藥雖饒有補力,而性略遲鈍,與參、之迅速者不同。
在此方中,雖與諸藥同服,約必俟諸藥之涼者、熱者、通者、利者,将痢邪消融殆盡,而後大發其補性,以從容培養于諸藥之後,俾邪去而正已複,此乃完全之策,又何至留邪乎?且山藥與芍藥并用,大能瀉上焦之虛熱,與痢之噤口者尤宜。
是以愚用此湯,遇痢之挾虛與年邁者,山藥恒用至一兩,或至一兩強也。
或問:地榆方書多炒炭用之,取其黑能勝紅,以制血之妄行。
此方治單赤痢加地榆,何以獨生用乎?答曰: 地榆之性,涼而且澀,能涼血兼能止血,若炒之則無斯效矣,此方治赤痢所以必加生地榆也。
且赤痢之證,其劇者,或因腸中潰爛。
林屋山人治湯火傷,皮膚潰爛,用生地榆末和香油敷之甚效。
夫外敷能治皮膚因熱潰爛,而内服亦當有此效可知也。
鴨蛋子一名鴉膽子,苦參所結之子也。
不但善治血痢,凡諸痢證皆可用之。
即純白之痢,用之亦有效驗,而以治噤口痢、煙後痢、尤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