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補絡補管湯

關燈
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生龍骨(一兩,搗細)生牡蛎(一兩,搗細)萸肉(一兩,去淨核)三七(二錢,研細藥汁送服) 服之血猶不止者,可加赭石細末五六錢。

     張景嶽謂:“咳嗽日久,肺中絡破,其人必咳血。

    ”西人謂:胃中血管損傷破裂,其人必吐血。

    龍骨、牡蛎、萸肉,性皆收澀,又兼具開通之力(三藥之性詳既濟湯來複湯與理郁升陷湯清帶湯下),故能補肺絡,與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而又不至有遽止之患,緻留瘀血為恙也。

    又佐以三七者,取其化腐生新,使損傷之處易愈,且其性善理血,原為治衄之妙品也。

     咳血之原由于肺,吐血之原由于胃,人之所共知也。

    而西人于吐血,論之尤詳。

    其說謂:胃中多回血管,有時潰裂一二處而血出,其故或因胃本體自生炎證,爛壞血管,或因跌打外傷,胃中血管斷裂,其血棕黑而臭穢,危險難治,但此類甚少。

    常見之證,大概血管不曾潰裂,其血亦可自管中溢出,其血多帶黑色。

    因回血管之血色原紫黑,而溢出在胃,胃中酸汁又能令血色變黑也。

    若血溢自胃中血管,實時吐出,其色亦可鮮紅。

    其病原,或因胃緻病,或因身虛弱血質稀薄,皆能溢出。

    有胃自不病,或因别經傳入于胃,如婦女倒經,是子宮之血傳入于胃。

    又如肝脾脹大,血不易通行,回血管滿溢,入胃則吐出,入大小腸則便出。

    便與吐之路不同,其理一也。

     或問:《内經》謂:陽明厥逆,則吐衄。

    西人謂:胃中血管損傷破裂出血,則吐血。

    此二說亦相通乎?答曰:陽明厥逆,胃腑氣血必有膨脹之弊,此血管之所以易破也。

    降其逆氣,血管之破者自閉。

    設有不閉,則用龍骨、牡蛎諸收澀之藥以補之,防其潰爛,佐以三七、乳香、沒藥諸生肌之品以養之。

    此拙拟補絡補管湯所以效也。

    設使陽明未嘗厥逆,胃中血管或因他故而破裂,則血在胃中,亦恒随飲食下行自大便出,不必皆吐出也。

     此方原無三七,有乳香、沒藥各錢半。

    偶與友人××談及,××謂:“餘治吐血,亦用兄補絡補管湯,以三七代乳香、沒藥,則其效更捷。

    ”愚聞之遂欣然易之。

     ××又謂:“龍骨、牡蛎能收斂上溢之熱,使之下行,而上溢之血,亦随之下行歸經。

    至萸肉為補肝之妙藥,凡因傷肝而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

    且龍骨、牡蛎之功用神妙無窮。

    即脈之虛弱已甚,日服補藥毫無起象,或病虛極不受補者,投以大劑龍骨、牡蛎,莫不立見功效,餘亦不知其何以能然也。

    ”愚曰:人身陽之精為魂,陰之精為魄。

    龍骨能安魂,牡蛎能強魄。

    魂魄安強,精神自足,虛弱自愈也。

    是龍骨、牡蛎,固為補魂魄精神之妙藥也。

     邑有吐血久不愈者,有老醫于××,重用赤石脂二兩,與諸止血藥治之,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