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腹痛、洩瀉
關燈
小
中
大
男,15歲
洩瀉一月不止,渴,能食,肢軟神疲,脈澀腹脹,舌見黃褐,斷有積濕,方用
西莊二錢,樸硝一錢,枳實一錢,山楂錢半,廣香八分
服一劑,大下雜物,腹脹大減,兩劑瀉止。因患者不願服藥,自此而愈。此通因通用法也。
男,43歲
腹痛,滿腹哇哇如雷鳴,面色慘淡,舌色灰白,脈象沉滑,食欲、大便如常。此由飲食不節,緻水蓄三焦,處方五苓散加味
澤瀉、豬苓、雲苓、白術、吳茱萸各二錢,桂枝錢半,川姜一錢。服下一劑,腹中無響聲,痛亦減輕。改方:
扁豆、焦楂、澤瀉、雲苓、豬苓、白術、吳茱萸各二錢,上桂八分,川姜一錢。服兩劑,獲全愈。
男,12歲
腹痛、洩瀉、口渴,面色微紅,舌無厚滞,中心黃色。此宿食停滞中焦,緻痛時捧腹大叫,不宜攻下,以消導為主。
麥芽二錢,川樸錢半,山楂錢半,半夏曲錢半,大白一錢,蒼術錢半、廣香二錢,黃連炒吳茱萸二錢,金鈴子錢半,一服而安。
男,年未詳
食王瓜後,洩瀉不止,血似射箭狀,煩躁坐卧不安,脈見數滑,乃熱迫下注,與濕相搏,緻成飧洩。以地漿水煎服:于門檻内挖一坑,深尺許,用新汲水傾入,手■(攪?)百下,取出,貯罐中澄清溫服,瀉稍減,疏方:
黃芩錢半,黃連錢半,伏龍肝一塊,益元散三錢,炙草一錢,烏梅兩個金钗石斛二錢,楂肉一錢
此黃土與黃連進退湯合用,服後得全功。
男,36歲
常患腹痛洩瀉。此次發病,乃食生冷油膩而地,日下利數十行,體漸不支,起坐不穩。其腹鳴如雷,稍覺疼痛,舌苔厚滞不渴,亦不惡寒,脈見沉滑。初投五苓散,無效。
複診改方:
附子二錢,補骨脂、煨肉叩、炙黨參、益智仁、焦術各二錢,川姜一錢,東波叩錢半,烏梅二個。
服兩劑,日下利僅二、三次,于前方加:
五味子錢半,赤石脂炒當歸二錢,兩劑痊可。
男,25歲
一貫身體強壯,無疾病。某晚攀魚,被橫木撞傷臍下,并摔了一跤,比即疼痛難忍。另日人事昏沉,痛苦難言,脈浮數互見,面紅而亮,目合眉蹙,翻來覆去。其父疑是房勞成痛,餘問其陰jing痛否?答曰不痛,但小腹氣往上沖。因疑是奔豚,然細察之,不咳不喘,何來奔豚?必乃跌仆受涼,激動肝氣,緻令小腹作痛,肝性急,宜緩之。疏方逍遙散:
柴胡、黃芩、生地各二錢,川芎錢半,甘草(炙)一錢,炒白芍三錢
服一劑,當晚較安靜。另日微熱蒸蒸烙手,面朝裡睡,透大氣,知熱從外解,不能補腎,于原方加:
絲瓜絡三錢,鳳尾草錢半同煎,另用左金丸一錢,随藥吞服。
服二劑,熱退痛減,患者能起床,小腹無氣上沖現象,喜按。改以養氣安腎法,以防水不濟木,緻動肝風。
荔枝核二錢,生地、杭芍、肉苁蓉、菟絲子、覆盆子、安痛藤、當歸、絲瓜絡各二錢,桑螵蛸十個(炙),川芎錢半。兩劑而痊。
洩瀉一月不止,渴,能食,肢軟神疲,脈澀腹脹,舌見黃褐,斷有積濕,方用
西莊二錢,樸硝一錢,枳實一錢,山楂錢半,廣香八分
服一劑,大下雜物,腹脹大減,兩劑瀉止。因患者不願服藥,自此而愈。此通因通用法也。
男,43歲
腹痛,滿腹哇哇如雷鳴,面色慘淡,舌色灰白,脈象沉滑,食欲、大便如常。此由飲食不節,緻水蓄三焦,處方五苓散加味
澤瀉、豬苓、雲苓、白術、吳茱萸各二錢,桂枝錢半,川姜一錢。服下一劑,腹中無響聲,痛亦減輕。改方:
扁豆、焦楂、澤瀉、雲苓、豬苓、白術、吳茱萸各二錢,上桂八分,川姜一錢。服兩劑,獲全愈。
男,12歲
腹痛、洩瀉、口渴,面色微紅,舌無厚滞,中心黃色。此宿食停滞中焦,緻痛時捧腹大叫,不宜攻下,以消導為主。
麥芽二錢,川樸錢半,山楂錢半,半夏曲錢半,大白一錢,蒼術錢半、廣香二錢,黃連炒吳茱萸二錢,金鈴子錢半,一服而安。
男,年未詳
食王瓜後,洩瀉不止,血似射箭狀,煩躁坐卧不安,脈見數滑,乃熱迫下注,與濕相搏,緻成飧洩。以地漿水煎服:于門檻内挖一坑,深尺許,用新汲水傾入,手■(攪?)百下,取出,貯罐中澄清溫服,瀉稍減,疏方:
黃芩錢半,黃連錢半,伏龍肝一塊,益元散三錢,炙草一錢,烏梅兩個金钗石斛二錢,楂肉一錢
此黃土與黃連進退湯合用,服後得全功。
男,36歲
常患腹痛洩瀉。此次發病,乃食生冷油膩而地,日下利數十行,體漸不支,起坐不穩。其腹鳴如雷,稍覺疼痛,舌苔厚滞不渴,亦不惡寒,脈見沉滑。初投五苓散,無效。
複診改方:
附子二錢,補骨脂、煨肉叩、炙黨參、益智仁、焦術各二錢,川姜一錢,東波叩錢半,烏梅二個。
服兩劑,日下利僅二、三次,于前方加:
五味子錢半,赤石脂炒當歸二錢,兩劑痊可。
男,25歲
一貫身體強壯,無疾病。某晚攀魚,被橫木撞傷臍下,并摔了一跤,比即疼痛難忍。另日人事昏沉,痛苦難言,脈浮數互見,面紅而亮,目合眉蹙,翻來覆去。其父疑是房勞成痛,餘問其陰jing痛否?答曰不痛,但小腹氣往上沖。因疑是奔豚,然細察之,不咳不喘,何來奔豚?必乃跌仆受涼,激動肝氣,緻令小腹作痛,肝性急,宜緩之。疏方逍遙散:
柴胡、黃芩、生地各二錢,川芎錢半,甘草(炙)一錢,炒白芍三錢
服一劑,當晚較安靜。另日微熱蒸蒸烙手,面朝裡睡,透大氣,知熱從外解,不能補腎,于原方加:
絲瓜絡三錢,鳳尾草錢半同煎,另用左金丸一錢,随藥吞服。
服二劑,熱退痛減,患者能起床,小腹無氣上沖現象,喜按。改以養氣安腎法,以防水不濟木,緻動肝風。
荔枝核二錢,生地、杭芍、肉苁蓉、菟絲子、覆盆子、安痛藤、當歸、絲瓜絡各二錢,桑螵蛸十個(炙),川芎錢半。兩劑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