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婦人四症
關燈
小
中
大
二分,麻油調搽,如濕幹敷效。
又方 白松香一兩,灌紅一兩,生熟石膏各五錢,枯礬一錢,共研細末,桐油調,青布攤膏貼之。
先用松枝、蔥根、花椒煎水洗淨,後貼此藥。
又方 川松香末一兩,苦參末調搽之,效。
血風瘡癬方 百合、百草霜,捶膏貼之。
木香槟榔保和丸 最能和脾胃,除飽脹,避穢氣,可常用,妙。
大小男婦宜服之。
在廣東、廣西者必當吃之。
公槟榔、木香、半夏、杏仁、郁李仁(去殼)、陳皮(去白)、連翹各二兩,神曲四兩,大腹皮(酒洗)四兩。
俱為細末,煎水攪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用二錢,滾水下。
牙痛方 蔥五根,黑黃豆一撮,艾焙熟三錢,煎水噙愈。
下疳楊梅瘡一慨具效方 防風、荊芥、栀子、連翹、桔根、生地、歸尾、蟬蛻(七個)、黃芩、土茯苓(五錢)、天花粉、槐花各五錢,川連五分,大黃三錢。
姜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
食飽服,忌生冷發物。
腫毒托裡方 歸尾、栀子、連翹、川柏各二錢,二花三錢,桔根一錢,皂刺二錢,乳香五錢,甘草三錢,黃、赤芍、牡蛎各二錢。
水煎服。
按上下分飲,或食前後服。
再托裡方 羌活連翹枳殼,烏藥甘草麻黃,茯苓地丁最高強,漏蘆當歸為上。
哪管發背癰疽,不論惡毒疔瘡,一貼汗透便安康,勝似黃金萬兩。
接骨方 楊樹根四兩,包術根四兩,花椒樹根四兩,地骨皮四兩,望腫消根四兩。
上藥共搗爛為餅,餅上量加糯米飯一碗,飯上又加酒酹一丸。
碎糁飯上酒酹上,又用地虱婆七個,捶碎放酒酹上,然後将酹這一面貼在患處,外用布緊緊卷好,俟至将一對晝時,便須作急解去,恐久則皮上起泡也,此後便愈。
腫毒并流痰方(此方作末藥先服) 沉香一錢五分,木香五分,槟榔五分,沒藥七分五厘,乳香六分五厘,大黃二錢五分,穿甲一個半,二花五分,皂刺一個半。
(如瘡未潰頭,用此藥則去其尖)。
共為細末,生酒化服。
次服藥方 濃樸、歸尾、荊芥、羌活、防風、青藤、赤芍、草烏、前胡、柴胡、陳皮、白芷、蒺藜、麻黃、甘草。
以上俱要三七錢,惟麝香隻用三、二分。
用黑豆一歲一粒為引;病在頭加茯苓引;病在右加柴胡引;病在左加前胡引;病在足加牛膝、麝香引;在腰加杜仲引。
要用生酒煎服出汗。
治漏管方 用九齒鼈甲一個燒灰,以玉簪花根末調點上。
又用藥線取管,白砒二錢,薄荷三錢,入瓦罐内炭火燒紅,候煙盡加明礬末六錢(枯),上加乳香、沒藥各一錢,亦候煙盡,共取起打碎,如綠豆大。
複用川烏、草烏、何首烏、南星、半夏、防風各三錢,煎汁煮前所之藥,候汁幹取起,加雄黃一錢,冰片、麝香各二分,共為末,面糊,藥線入漏孔内,每日三換,上七次其管自出。
治小兒脫肛方 黃連、生地各二分,木通、連翹、栀子、薄荷各三分,甘草一分,石膏一兩,防風五分。
燈心引。
治半身不遂方 地骨皮、五加皮、羌活、故紙、黃芩、防風、牛膝、枸杞、杜仲、川芎、青皮。
以上各味,各二錢五分。
南星、靈仙、木瓜、蒼術、歸尾、本、細辛、花粉、苡仁各一錢五分,穿甲(炮灸)一錢七分,甘草節一錢五分,白術二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上藥用生酒一鬥,煮三炷香,随量飲,發汗一次。
發汗平地量病患長短,将桑柴燒地,上又用幹草鋪好,上施褥子,病患先盡量飲藥酒,後以棉被蒙頭睡于其上發汗,俟汗發後不放露頭,俟汗幹後,方可起來。
發汗隻用一次,如二次飲酒,則不可發汗矣。
又方 白松香一兩,灌紅一兩,生熟石膏各五錢,枯礬一錢,共研細末,桐油調,青布攤膏貼之。
先用松枝、蔥根、花椒煎水洗淨,後貼此藥。
又方 川松香末一兩,苦參末調搽之,效。
血風瘡癬方 百合、百草霜,捶膏貼之。
木香槟榔保和丸 最能和脾胃,除飽脹,避穢氣,可常用,妙。
大小男婦宜服之。
在廣東、廣西者必當吃之。
公槟榔、木香、半夏、杏仁、郁李仁(去殼)、陳皮(去白)、連翹各二兩,神曲四兩,大腹皮(酒洗)四兩。
俱為細末,煎水攪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用二錢,滾水下。
牙痛方 蔥五根,黑黃豆一撮,艾焙熟三錢,煎水噙愈。
下疳楊梅瘡一慨具效方 防風、荊芥、栀子、連翹、桔根、生地、歸尾、蟬蛻(七個)、黃芩、土茯苓(五錢)、天花粉、槐花各五錢,川連五分,大黃三錢。
姜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
食飽服,忌生冷發物。
腫毒托裡方 歸尾、栀子、連翹、川柏各二錢,二花三錢,桔根一錢,皂刺二錢,乳香五錢,甘草三錢,黃、赤芍、牡蛎各二錢。
水煎服。
按上下分飲,或食前後服。
再托裡方 羌活連翹枳殼,烏藥甘草麻黃,茯苓地丁最高強,漏蘆當歸為上。
哪管發背癰疽,不論惡毒疔瘡,一貼汗透便安康,勝似黃金萬兩。
接骨方 楊樹根四兩,包術根四兩,花椒樹根四兩,地骨皮四兩,望腫消根四兩。
上藥共搗爛為餅,餅上量加糯米飯一碗,飯上又加酒酹一丸。
碎糁飯上酒酹上,又用地虱婆七個,捶碎放酒酹上,然後将酹這一面貼在患處,外用布緊緊卷好,俟至将一對晝時,便須作急解去,恐久則皮上起泡也,此後便愈。
腫毒并流痰方(此方作末藥先服) 沉香一錢五分,木香五分,槟榔五分,沒藥七分五厘,乳香六分五厘,大黃二錢五分,穿甲一個半,二花五分,皂刺一個半。
(如瘡未潰頭,用此藥則去其尖)。
共為細末,生酒化服。
次服藥方 濃樸、歸尾、荊芥、羌活、防風、青藤、赤芍、草烏、前胡、柴胡、陳皮、白芷、蒺藜、麻黃、甘草。
以上俱要三七錢,惟麝香隻用三、二分。
用黑豆一歲一粒為引;病在頭加茯苓引;病在右加柴胡引;病在左加前胡引;病在足加牛膝、麝香引;在腰加杜仲引。
要用生酒煎服出汗。
治漏管方 用九齒鼈甲一個燒灰,以玉簪花根末調點上。
又用藥線取管,白砒二錢,薄荷三錢,入瓦罐内炭火燒紅,候煙盡加明礬末六錢(枯),上加乳香、沒藥各一錢,亦候煙盡,共取起打碎,如綠豆大。
複用川烏、草烏、何首烏、南星、半夏、防風各三錢,煎汁煮前所之藥,候汁幹取起,加雄黃一錢,冰片、麝香各二分,共為末,面糊,藥線入漏孔内,每日三換,上七次其管自出。
治小兒脫肛方 黃連、生地各二分,木通、連翹、栀子、薄荷各三分,甘草一分,石膏一兩,防風五分。
燈心引。
治半身不遂方 地骨皮、五加皮、羌活、故紙、黃芩、防風、牛膝、枸杞、杜仲、川芎、青皮。
以上各味,各二錢五分。
南星、靈仙、木瓜、蒼術、歸尾、本、細辛、花粉、苡仁各一錢五分,穿甲(炮灸)一錢七分,甘草節一錢五分,白術二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上藥用生酒一鬥,煮三炷香,随量飲,發汗一次。
發汗平地量病患長短,将桑柴燒地,上又用幹草鋪好,上施褥子,病患先盡量飲藥酒,後以棉被蒙頭睡于其上發汗,俟汗發後不放露頭,俟汗幹後,方可起來。
發汗隻用一次,如二次飲酒,則不可發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