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面圖形十二症(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服。
肚腹癰 肚腹癰,生于肚臍之側,乃太陰脾經所司也。
因脾有熱,心火太盛,初起根腳如盤,寒熱發戰,宜用艾灸,可使重變輕也。
宜内服外敷後藥,後上生肌散,切勿勾割。
二十一味内托流氣飲 人參、黃、白術、木香、川樸、甘草、幹葛、柴胡、蘇葉、黃連、桔梗、枳殼、肉桂、槟榔、當歸、白芍、白芷、川芎、防風、二花、牛子。
空心服。
七味敷方 龍膽草、乳香、沒藥、熊膽、黃連、牛膝、二花。
共研細末,用槟榔磨水,好酒調藥,敷毒四圍,即愈。
腎氣遊毒 腎氣遊毒,生于大胯之側,陰頭盡處之地,乃足少陰經之所司也。
男或由行房而為風熱所傷,女由行經而為風熱所搏。
初覺宜神仙敷毒失笑餅(方見前),如痛,起用定痛流氣飲、槟榔墜毒丸,外用萬靈膏,徹盡膿水,可愈。
十三味定痛流氣飲 木香、紫蘇、桔根、枳殼、濃樸、連翹、槟榔、香附、木瓜、防風、牛膝、大腹皮、二花。
空心服。
五味槟榔墜毒丸 枳殼(麸炒)一兩,大黃(半生半熟)一兩半,木瓜一兩,防風五錢,槟榔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用五、六十丸,長流水送下,服六、七次為度,其毒可盡。
又方 仙人掌、土牛膝。
以酒捶細,敷之。
痔漏 痔漏,生于肛門之邊,乃下焦之所司也。
好酒色之人,多有之。
因火氣下流腸胃蓄熱。
其名有七,治法則一,曰牝、曰牡、曰雞冠、曰羊奶、曰通腸、曰翻花、曰脈痔。
惟有通腸、翻花難療。
治外痔之法,始生用艾隔蒜灸三、四壯,去蒜貼肉灸三、四壯,可不勞而愈。
或用過天絲結斷痔頭,然後用敷藥。
又須用黃連四物湯、皮丸、涼血地黃湯、葛根湯。
治内痔之法,宜涼血、解毒、升提其墜氣,可愈。
若漏痔或因附骨之症,或因痔窟之開,而不與生肌長肉,直至内潰,膿血淋漓。
宜蠟礬針,以納其穴,服上湯丸,以拔其毒。
仍貼萬靈膏,徹盡膿血,再上生肌散可愈。
至若通腸翻花,須内消加敷方。
上方均可服而愈。
五味黃連四物湯 當歸(酒洗)一錢,黃連七分,川芎、白芍、生地各二錢。
空心服。
二味皮丸 皮(酒浸過焙幹)四兩,槐角(經霜者焙幹)一斤。
将此二味為末和勻,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淡酒空心送下每早百丸。
外洗蒸法 黎擊子(即算盤子)十股,桑白皮一股。
煎水蒸洗,不過三、四次而愈矣。
五味槐角丸 槐角(制)半斤,槐花(制)半斤,槟榔四個,皮(酒浸焙幹)一兩,黃芩二兩。
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或酒或水送下。
十味涼血地黃湯 生地、赤芍、丹皮、槐角、紅花、枳殼、栀子、黃柏、連翹、黃連。
空心服。
二味結痔法 用過天絲與蠶絲合成,纏痔頭上六、七轉,上貼不濃不薄蒜一片,着艾灸于蒜上三壯,後上生肌散,可愈。
二味蠟礬針 用黃蠟溶化枯礬末少許,搓成長條,納入漏竅中,膿血盡,上生肌散。
二味洗痔湯 用馬齒苋煎水洗之,又以白花菜煎水洗之。
鞋帶癰 鞋帶癰,生于腳胫彎之上,龍骨之下,乃濕氣流積于此而生。
宜内服槟榔定痛飲,外貼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可愈。
五味槟榔定痛飲 槟榔、木瓜、牛膝、乳香、黃柏。
空心服。
腳心癰 腳心癰生于腳掌心中湧泉穴,乃至陰所生也。
因伏熱于内,濕熱下流,或遠行履濕地,或沾惹毒氣,或被物所傷而生。
初覺宜艾灸,内服牛膝湯,外貼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不然恐成漏腳,即是神仙,不能治矣。
八味牛膝湯 王瓜根、土茯苓、牛膝、黃柏、蒼術、羌活、黃連、當歸。
燈心引。
空心服。
六味敷方 車前子、燈心草、地骨皮、二花、龍膽草、通草。
以酒糟捶爛,敷之。
肚腹癰 肚腹癰,生于肚臍之側,乃太陰脾經所司也。
因脾有熱,心火太盛,初起根腳如盤,寒熱發戰,宜用艾灸,可使重變輕也。
宜内服外敷後藥,後上生肌散,切勿勾割。
二十一味内托流氣飲 人參、黃、白術、木香、川樸、甘草、幹葛、柴胡、蘇葉、黃連、桔梗、枳殼、肉桂、槟榔、當歸、白芍、白芷、川芎、防風、二花、牛子。
空心服。
七味敷方 龍膽草、乳香、沒藥、熊膽、黃連、牛膝、二花。
共研細末,用槟榔磨水,好酒調藥,敷毒四圍,即愈。
腎氣遊毒 腎氣遊毒,生于大胯之側,陰頭盡處之地,乃足少陰經之所司也。
男或由行房而為風熱所傷,女由行經而為風熱所搏。
初覺宜神仙敷毒失笑餅(方見前),如痛,起用定痛流氣飲、槟榔墜毒丸,外用萬靈膏,徹盡膿水,可愈。
十三味定痛流氣飲 木香、紫蘇、桔根、枳殼、濃樸、連翹、槟榔、香附、木瓜、防風、牛膝、大腹皮、二花。
空心服。
五味槟榔墜毒丸 枳殼(麸炒)一兩,大黃(半生半熟)一兩半,木瓜一兩,防風五錢,槟榔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用五、六十丸,長流水送下,服六、七次為度,其毒可盡。
又方 仙人掌、土牛膝。
以酒捶細,敷之。
痔漏 痔漏,生于肛門之邊,乃下焦之所司也。
好酒色之人,多有之。
因火氣下流腸胃蓄熱。
其名有七,治法則一,曰牝、曰牡、曰雞冠、曰羊奶、曰通腸、曰翻花、曰脈痔。
惟有通腸、翻花難療。
治外痔之法,始生用艾隔蒜灸三、四壯,去蒜貼肉灸三、四壯,可不勞而愈。
或用過天絲結斷痔頭,然後用敷藥。
又須用黃連四物湯、皮丸、涼血地黃湯、葛根湯。
治内痔之法,宜涼血、解毒、升提其墜氣,可愈。
若漏痔或因附骨之症,或因痔窟之開,而不與生肌長肉,直至内潰,膿血淋漓。
宜蠟礬針,以納其穴,服上湯丸,以拔其毒。
仍貼萬靈膏,徹盡膿血,再上生肌散可愈。
至若通腸翻花,須内消加敷方。
上方均可服而愈。
五味黃連四物湯 當歸(酒洗)一錢,黃連七分,川芎、白芍、生地各二錢。
空心服。
二味皮丸 皮(酒浸過焙幹)四兩,槐角(經霜者焙幹)一斤。
将此二味為末和勻,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淡酒空心送下每早百丸。
外洗蒸法 黎擊子(即算盤子)十股,桑白皮一股。
煎水蒸洗,不過三、四次而愈矣。
五味槐角丸 槐角(制)半斤,槐花(制)半斤,槟榔四個,皮(酒浸焙幹)一兩,黃芩二兩。
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或酒或水送下。
十味涼血地黃湯 生地、赤芍、丹皮、槐角、紅花、枳殼、栀子、黃柏、連翹、黃連。
空心服。
二味結痔法 用過天絲與蠶絲合成,纏痔頭上六、七轉,上貼不濃不薄蒜一片,着艾灸于蒜上三壯,後上生肌散,可愈。
二味蠟礬針 用黃蠟溶化枯礬末少許,搓成長條,納入漏竅中,膿血盡,上生肌散。
二味洗痔湯 用馬齒苋煎水洗之,又以白花菜煎水洗之。
鞋帶癰 鞋帶癰,生于腳胫彎之上,龍骨之下,乃濕氣流積于此而生。
宜内服槟榔定痛飲,外貼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可愈。
五味槟榔定痛飲 槟榔、木瓜、牛膝、乳香、黃柏。
空心服。
腳心癰 腳心癰生于腳掌心中湧泉穴,乃至陰所生也。
因伏熱于内,濕熱下流,或遠行履濕地,或沾惹毒氣,或被物所傷而生。
初覺宜艾灸,内服牛膝湯,外貼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不然恐成漏腳,即是神仙,不能治矣。
八味牛膝湯 王瓜根、土茯苓、牛膝、黃柏、蒼術、羌活、黃連、當歸。
燈心引。
空心服。
六味敷方 車前子、燈心草、地骨皮、二花、龍膽草、通草。
以酒糟捶爛,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