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修真略儀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正一修真略儀。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正一修真略儀 《真經解》雲:箓,錄也。
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攝天地靈祇,制魔伏鬼,随其功業,列品仙階,出有入無,長生度世,與道玄合。
故能濟度死厄,救拔生靈,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三洞真經、金書寶箓,為之津要也。
箓者,太上神真之靈文,九天衆聖之秘言,将以檢劫三界官屬,禦運元元,統握群品,鑒隐罪福,考明功過善惡輕重,紀于簡籍校誡宣示之文,掌覽靈圖,推定陽九百六天元劫數。
又當诏令天地萬靈,随功役使,分别仙品,衆官吏兵,億乘萬騎,仙童玉女,列職主事,驅策給侍之數目,浩劫無窮。
太上十方,至真衆聖,皆互禀師資,結盟受授,從俗登真,永保生道,漸位于極。
必使依科次第,明曉階秩,詳審義目,解其要旨,然後終行一一,宜依箓文,明科禁誡,安可率易,乃罪福得失之驗,如其文也。
且夫神符寶箓,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渾茫之際,空中自結飛玄妙氣,成龍篆之章,乃元始神尊化靈應氣然也。
是以生天立地,萬化明分,皆因道氣與靈文也。
經雲:未始無道,未始無氣,未始無文。
由是而言,萬靈相資,與化齊有者也。
故知天地萬靈不死,皆由我心,非我心知之,即天地萬靈變化之道,其誰是哉?故雲:天地萬物最靈者,人也。
可不察欤。
但悲夫禀性暗愚,或生傲土,而典法莫化,五常莫知,安可聞上聖之言、三清妙法,斯天罰也。
嗟乎,慧福兼全,生逢聖運,靈文備世,大法可傳,而封滞俗情,不能信受,亦與夫愚繳同矣。
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箓文,縱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而況親行之乎?功用淺深,不離於己,不可預說。
今且聊解三洞箓文修行大旨,将知至聖神真宣诏法教,其文其軌,成謂符會于玄玄之道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箓二十四階 太,最尊也。
太也,極也,通也。
三界獨尊,衆聖之極,即所謂道君也。
於理,即天尊、道君、老君一也,以三清應化之階,即有方品之異矣。
今於此箓而言老君也,授正一盟威箓於三天法師,以傳于世,使過度衆災,落除黑簿,召鬼役靈,進品仙職,故曰三五正一盟威寶箓。
三者,三才各備。
五者,黃中總數,統禦生死,以攝萬靈,安鎮人身,元精固守也。
又以三、五為日月之數,戊己配於坎離也。
人禀陰陽正氣,三元五運萬象,必全由心而正,心正則神精不虧,與我為一,然後全日月之明,合五靈之本,故能死生無變,於己何邪異之所能幹。
由是煥照群陰,威伏六賊,是謂正一盟威學道之士。
用此天真靈文赤章雲篆,保守正真,永為身寶,故曰寶箓。
然後可以随功舉遷,役靈召鬼,玉女給侍,仙廚備供,乘虛蹑煙,亦不待諸法,但緣俗閑紛擾,心不能精,故應驗不至耳。
昔張天師所受傳示,所以随其修用,臨事制禦,階級不同,名目甚衆。
至於修身度厄,以保真正者,師師相傳二十四階,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也。
箓生必先受持七十五仙官将軍、七十五靈官将軍,是為百五十将軍,所以先正人身,二具内外神靈品數,仙靈二品,各有符一,通太上神文也。
凡在箓,諸符篆亦不可備識,但當按法而行。
其解釋符篆,别具三洞符解,然亦有未詳者,自非得道合神,不能備悉。
又不宜曲以俗解,深悮聖旨也。
其仙靈二官、百五十将軍箓一階中,仙童玉、女、功曹吏兵,皆應氣而有,雖約以位數,若變化無窮,固不可勝紀,今且聊釋陰陽大數雲。
太上三五正-盟威仙靈百五十将軍箓 仙官三陽之氣,其數七十五者,卯、辰、巳,為三陽,卯數六,辰數五,巳數四,而以三五乘之得也。
所以用五乘之者,五為中央戊巳終始之大紀也。
以五乘六,五六三十;以五乘五,五五二十五;以五乘四,四五二十,故得七十五也。
仙官主治内,以保髒府、關竅、筋骨、氣血,一身之事也。
人不犯衆惡,不逆三陽,則仙官佑人,血氣和平,五髒納靈,神室明正,通真契道也。
佩受寶箓,深宜保之。
靈官三陰之氣,其數七十五者,酉、戌、亥,為三陰,酉數六,戌數五,亥數四,而以三五乘之,如三陽數,均得七十五也。
靈官主治外,以守衛人身形、舍宇、治邑,四墟所至也。
人不犯衆惡,不逆三陰,保守中和之道,幽明成暢,天地同德。
佩受靈文,以時齋醮,祈請靈官吏兵、神童玉女,應人軀使,可往八海之外,求取妙藥,與己同飛洞府諸靈山,功德圓滿,得具上帝任為正一真人之秩。
受道佩箓,可不勉欤。
已前仙靈二官、百五十将軍箓,具如數解,是陰陽六氣之正神。
然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仙靈亦有靈官,靈官亦有仙靈,不可一緻,但陰陽各以所治為師長也。
言将軍所以主領群使,以齊禦備衛也。
餘一一依箓文,而行不複具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正一修真略儀 《真經解》雲:箓,錄也。
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攝天地靈祇,制魔伏鬼,随其功業,列品仙階,出有入無,長生度世,與道玄合。
故能濟度死厄,救拔生靈,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三洞真經、金書寶箓,為之津要也。
箓者,太上神真之靈文,九天衆聖之秘言,将以檢劫三界官屬,禦運元元,統握群品,鑒隐罪福,考明功過善惡輕重,紀于簡籍校誡宣示之文,掌覽靈圖,推定陽九百六天元劫數。
又當诏令天地萬靈,随功役使,分别仙品,衆官吏兵,億乘萬騎,仙童玉女,列職主事,驅策給侍之數目,浩劫無窮。
太上十方,至真衆聖,皆互禀師資,結盟受授,從俗登真,永保生道,漸位于極。
必使依科次第,明曉階秩,詳審義目,解其要旨,然後終行一一,宜依箓文,明科禁誡,安可率易,乃罪福得失之驗,如其文也。
且夫神符寶箓,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渾茫之際,空中自結飛玄妙氣,成龍篆之章,乃元始神尊化靈應氣然也。
是以生天立地,萬化明分,皆因道氣與靈文也。
經雲:未始無道,未始無氣,未始無文。
由是而言,萬靈相資,與化齊有者也。
故知天地萬靈不死,皆由我心,非我心知之,即天地萬靈變化之道,其誰是哉?故雲:天地萬物最靈者,人也。
可不察欤。
但悲夫禀性暗愚,或生傲土,而典法莫化,五常莫知,安可聞上聖之言、三清妙法,斯天罰也。
嗟乎,慧福兼全,生逢聖運,靈文備世,大法可傳,而封滞俗情,不能信受,亦與夫愚繳同矣。
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箓文,縱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而況親行之乎?功用淺深,不離於己,不可預說。
今且聊解三洞箓文修行大旨,将知至聖神真宣诏法教,其文其軌,成謂符會于玄玄之道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箓二十四階 太,最尊也。
太也,極也,通也。
三界獨尊,衆聖之極,即所謂道君也。
於理,即天尊、道君、老君一也,以三清應化之階,即有方品之異矣。
今於此箓而言老君也,授正一盟威箓於三天法師,以傳于世,使過度衆災,落除黑簿,召鬼役靈,進品仙職,故曰三五正一盟威寶箓。
三者,三才各備。
五者,黃中總數,統禦生死,以攝萬靈,安鎮人身,元精固守也。
又以三、五為日月之數,戊己配於坎離也。
人禀陰陽正氣,三元五運萬象,必全由心而正,心正則神精不虧,與我為一,然後全日月之明,合五靈之本,故能死生無變,於己何邪異之所能幹。
由是煥照群陰,威伏六賊,是謂正一盟威學道之士。
用此天真靈文赤章雲篆,保守正真,永為身寶,故曰寶箓。
然後可以随功舉遷,役靈召鬼,玉女給侍,仙廚備供,乘虛蹑煙,亦不待諸法,但緣俗閑紛擾,心不能精,故應驗不至耳。
昔張天師所受傳示,所以随其修用,臨事制禦,階級不同,名目甚衆。
至於修身度厄,以保真正者,師師相傳二十四階,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也。
箓生必先受持七十五仙官将軍、七十五靈官将軍,是為百五十将軍,所以先正人身,二具内外神靈品數,仙靈二品,各有符一,通太上神文也。
凡在箓,諸符篆亦不可備識,但當按法而行。
其解釋符篆,别具三洞符解,然亦有未詳者,自非得道合神,不能備悉。
又不宜曲以俗解,深悮聖旨也。
其仙靈二官、百五十将軍箓一階中,仙童玉、女、功曹吏兵,皆應氣而有,雖約以位數,若變化無窮,固不可勝紀,今且聊釋陰陽大數雲。
太上三五正-盟威仙靈百五十将軍箓 仙官三陽之氣,其數七十五者,卯、辰、巳,為三陽,卯數六,辰數五,巳數四,而以三五乘之得也。
所以用五乘之者,五為中央戊巳終始之大紀也。
以五乘六,五六三十;以五乘五,五五二十五;以五乘四,四五二十,故得七十五也。
仙官主治内,以保髒府、關竅、筋骨、氣血,一身之事也。
人不犯衆惡,不逆三陽,則仙官佑人,血氣和平,五髒納靈,神室明正,通真契道也。
佩受寶箓,深宜保之。
靈官三陰之氣,其數七十五者,酉、戌、亥,為三陰,酉數六,戌數五,亥數四,而以三五乘之,如三陽數,均得七十五也。
靈官主治外,以守衛人身形、舍宇、治邑,四墟所至也。
人不犯衆惡,不逆三陰,保守中和之道,幽明成暢,天地同德。
佩受靈文,以時齋醮,祈請靈官吏兵、神童玉女,應人軀使,可往八海之外,求取妙藥,與己同飛洞府諸靈山,功德圓滿,得具上帝任為正一真人之秩。
受道佩箓,可不勉欤。
已前仙靈二官、百五十将軍箓,具如數解,是陰陽六氣之正神。
然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仙靈亦有靈官,靈官亦有仙靈,不可一緻,但陰陽各以所治為師長也。
言将軍所以主領群使,以齊禦備衛也。
餘一一依箓文,而行不複具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