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元陽經卷十(品名不詳1
關燈
小
中
大
樂,自我宮商,乃至笫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勝千億萬倍,不如我許。
假使笫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我界衆仙上品。
吾有無量七寶樹一種,音聲千種,億萬倍9勝于下方。
笫六天宮亦有自然萬種伎樂,有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揚和雅,其音哀亮,十方世界音聲之中,仙品最上,妙樂笫一。
有種種講堂淨室、宮殿樓觀仙台,皆以七寶莊嚴自然化成,複以真珠明月、摩尼衆寶,以交露覆蓋其上,内外左右諸香浴池,或十由旬,廿卅〔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卅萬丈,直東南流八十六百萬億。
諸所經曆衆仙界土,功德之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
黃金池者,底有白銀沙。
白銀池者,底有黃金沙。
水精池者,底有琉璃沙。
瑠璃池者,底有水精沙。
珊瑚池者,底有虎碧沙。
虎碧池者,底有珊瑚沙。
車璟池者,底有馬瑙沙。
瑪瑙池者,底有紫金沙。
紫金池者,底有白玉沙。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
岸上有梅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薰10。
天仙妙香、葉林昙雲日香、未咤甘香、紫珠熏香等,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彼諸仙人,乃大仙都伯,清信男女等,若入寶池,彼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項,水即至項;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複,水辄還複。
調和冷暖,自然随意,開神仙曆11悅體,蕩除穢污,漱洗垢膩,去清明涕澄漢淨若無人頂12,視之無形,寶眇映徹,無深不照,微瀾回流,轉相還住,安詳除折不遲不務不疾13。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聲〕随所應,莫不聞者。
或 〔聞〕仙人妙聲歌欲14,或聞赤松子法聲清淨,或聞男女歌聲俗響。
或為〔清〕淨玄中之音,空無我聲。
我有大慈悲想,聲振大千世界,下至卅八地獄,上至大竟太清無極天宮。
或十方世界15無畏天下,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畏〕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衆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者,辄得歡喜無際,随順清淨離欲寂滅無言真實之義,随順元陽仙亭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元陽為師,随順通慧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是故元陽仙境,名曰最勝安樂。
諸仙神人百千萬億,皆當往生妙樂世界,具足三明,學道六通。
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盈飲食,衆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笫六天自然之物。
若欲食時,匕寶盤器自然在前,諸仙玉女雲随送觞,金銀、瑠璃、車玮、馬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如是諸器,随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足。
雖有此食,實無食者。
但見色女行香供養,神以為食,自然飽滿,身心柔濡,無所味着。
事以化去,時至複現。
元陽國土,清淨安隐,微妙快樂,次于無為長樂我淨神通之道。
其靈壇廣衆仙宅,諸天仙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大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
故有天人之類,〔形〕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常〕。
天人皆受自然虛空之身、無極之體,與道氣合成天地也。
太上元陽經卷第十 1此卷原抄本卷首殘損,尾題《太上元陽經》卷第十。
其内容與《道藏》本卷十截然不同,亦不見于《道藏》本其餘各卷。
本卷中兩次提及“赤松子”。
按唐釋法琳《辯正論》第八引《元陽經》雲:“赤松子遊仙,觀元陽宮宅中變化事,其中備有華嚴善才童子求善知識,入法界及現神通”等語。
當即本卷佚文。
2“五”字疑當作“吾”。
3超絶:原誤作“起絶”,據文義改。
4天下:原誤作“無下”,據文義改。
5惠城:疑當作“慧成”。
6或有:原作“或為”,據後文例改。
7原漏“國”字,據文義補。
以下凡括号中文,均系疑補。
8氣六:疑當做六氣。
9億萬倍:原作“億萬億”,據文義改。
10薰,原誤作“勳”,據文意改。
11“仙曆”二字當系衍文。
12此句文字有訛誤,疑當作“清明潔澄,淨若無人”。
13此句文字有訛誤,疑當作“安詳徐折,不遲不急”。
14歌欲:疑當作“所欲”。
15世界:原誤作“世唯”,據文義改。
假使笫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我界衆仙上品。
吾有無量七寶樹一種,音聲千種,億萬倍9勝于下方。
笫六天宮亦有自然萬種伎樂,有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揚和雅,其音哀亮,十方世界音聲之中,仙品最上,妙樂笫一。
有種種講堂淨室、宮殿樓觀仙台,皆以七寶莊嚴自然化成,複以真珠明月、摩尼衆寶,以交露覆蓋其上,内外左右諸香浴池,或十由旬,廿卅〔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卅萬丈,直東南流八十六百萬億。
諸所經曆衆仙界土,功德之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
黃金池者,底有白銀沙。
白銀池者,底有黃金沙。
水精池者,底有琉璃沙。
瑠璃池者,底有水精沙。
珊瑚池者,底有虎碧沙。
虎碧池者,底有珊瑚沙。
車璟池者,底有馬瑙沙。
瑪瑙池者,底有紫金沙。
紫金池者,底有白玉沙。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
岸上有梅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薰10。
天仙妙香、葉林昙雲日香、未咤甘香、紫珠熏香等,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彼諸仙人,乃大仙都伯,清信男女等,若入寶池,彼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項,水即至項;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複,水辄還複。
調和冷暖,自然随意,開神仙曆11悅體,蕩除穢污,漱洗垢膩,去清明涕澄漢淨若無人頂12,視之無形,寶眇映徹,無深不照,微瀾回流,轉相還住,安詳除折不遲不務不疾13。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聲〕随所應,莫不聞者。
或 〔聞〕仙人妙聲歌欲14,或聞赤松子法聲清淨,或聞男女歌聲俗響。
或為〔清〕淨玄中之音,空無我聲。
我有大慈悲想,聲振大千世界,下至卅八地獄,上至大竟太清無極天宮。
或十方世界15無畏天下,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畏〕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衆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者,辄得歡喜無際,随順清淨離欲寂滅無言真實之義,随順元陽仙亭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元陽為師,随順通慧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
是故元陽仙境,名曰最勝安樂。
諸仙神人百千萬億,皆當往生妙樂世界,具足三明,學道六通。
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盈飲食,衆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笫六天自然之物。
若欲食時,匕寶盤器自然在前,諸仙玉女雲随送觞,金銀、瑠璃、車玮、馬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如是諸器,随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足。
雖有此食,實無食者。
但見色女行香供養,神以為食,自然飽滿,身心柔濡,無所味着。
事以化去,時至複現。
元陽國土,清淨安隐,微妙快樂,次于無為長樂我淨神通之道。
其靈壇廣衆仙宅,諸天仙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大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
故有天人之類,〔形〕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常〕。
天人皆受自然虛空之身、無極之體,與道氣合成天地也。
太上元陽經卷第十 1此卷原抄本卷首殘損,尾題《太上元陽經》卷第十。
其内容與《道藏》本卷十截然不同,亦不見于《道藏》本其餘各卷。
本卷中兩次提及“赤松子”。
按唐釋法琳《辯正論》第八引《元陽經》雲:“赤松子遊仙,觀元陽宮宅中變化事,其中備有華嚴善才童子求善知識,入法界及現神通”等語。
當即本卷佚文。
2“五”字疑當作“吾”。
3超絶:原誤作“起絶”,據文義改。
4天下:原誤作“無下”,據文義改。
5惠城:疑當作“慧成”。
6或有:原作“或為”,據後文例改。
7原漏“國”字,據文義補。
以下凡括号中文,均系疑補。
8氣六:疑當做六氣。
9億萬倍:原作“億萬億”,據文義改。
10薰,原誤作“勳”,據文意改。
11“仙曆”二字當系衍文。
12此句文字有訛誤,疑當作“清明潔澄,淨若無人”。
13此句文字有訛誤,疑當作“安詳徐折,不遲不急”。
14歌欲:疑當作“所欲”。
15世界:原誤作“世唯”,據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