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勝之木,肝臟既傷,而膽腑亦病也。
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足皆病。
此金燥過甚,肺金自病,金不生水,而水臟亦病也。
反暴痛,胠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
此金盛傷肝,而木之子火以熱氣復之,金反自病也。
太衝絕者不治。
此肝脈也。
金亢則肝氣絕,堅成之紀有之。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
此言六丙陽年太羽運,水勝火,火受克,火之子土來復也。
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
此水盛火衰,心臟受邪而神氣內虛也。
上謂手,下謂足。
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
此水邪有餘,土不能制,水氣妄行,腎臟自病也。
於丙辰、丙戌天符之歲尤甚。
反腹滿,腸鳴溏洩,食不化,渴而妄冒。
此水邪侮火,而火之子土以濕氣復之。
心氣不舒也。
神門絕者不治。
此心脈也。
水亢則心氣絕。
流衍之紀有之。
歲水不及,濕乃盛行,長氣反用。
此言六辛陰年少羽運,水不及,土勝水,水之子木來復也。
民病腹滿身重,濡洩,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膕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跗腫。
此土邪傷腎,關節不利,火鬱而濕亦不行也。
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
此土濕太過,陽光不治,而大寒在下,腎氣傷也。
於辛醜、辛未寒水在泉之年尤甚。
復則面色時變,筋骨並闢,肉瞤瘈,目視??,肌肉胗發,氣並鬲中,痛於心腹。
此水衰土亢,而水之子木以風氣復之。
中土亦病也。
水不及,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
此亦水衰之病,涸流之紀有之。
歲木不及,燥乃盛行,生氣失應。
此言六丁陰年少角運,木不及,金勝木,木之子火來復也。
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
此金邪乘木,而肝虛之為病也。
腸鳴溏洩。
此清氣在中,而木不生火,脾之寒也。
於丁卯、丁酉兩年以金遇金尤甚。
復則病寒熱,瘡瘍,痱胗癰痤,咳而鼽。
此木衰土亢,而木之子火以熱氣復之。
病在肺之合也。
木不及,其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
此亦木衰之病,委和之紀有之。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
此言六壬陽年太角運,木勝土,土受克,土之子金來復也。
民病飧洩,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
此木鬱土中,脾土受病而水穀不化也。
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
此木勝肝強,厥陰之脈隨督脈會於巔,而火上逆也。
反脅痛而吐甚。
此土為木克,而土之子金以燥氣復之也。
侮反受邪,故肝病而膽亦病。
衝陽絕者不治。
此胃脈也。
木亢則胃氣絕。
發生之紀有之。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此言六戊陽年太徵運,火勝金,金受克,金之子水來復也。
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洩,注下。
此火乘肺金,其性急速,而肺與大腸又相表裡,故逼血妄行於上下也。
嗌燥耳聾。
此水不上升,則少陽之火又行身之側也。
中熱,肩背熱。
此火不下降,而燔灼於中,且遊行於上也。
甚則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
此皆手心主所行之處火盛,故包絡代君受邪而為病也。
身熱骨痛而為浸淫。
此火氣浮越於外,熱傷皮絡而為浸淫瘡也。
於子午、寅申、四戊年上臨君相二火,其熱尤甚。
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甚血溢,洩不止。
此火盛金衰,而金之子水以寒氣復之也。
復則心反受邪,故諸病同於首條而加甚。
太淵絕者不治。
此肺脈也。
火亢則肺氣絕。
赫曦之紀有之。
歲火不及,寒乃盛行,長政不用。
此言六癸陰年少徵運,火不及,水勝火,火之子土來復也。
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
此火不足,則陰邪盛而心氣傷也。
六戊歲火太過,六癸歲火不及,其病相同,而一熱一寒即分於徵運之剛柔。
鬱冒矇昧,心痛暴瘖。
此水制其火,心氣寒而不舒也。
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刖。
此火虛而水逆,陰寒凝滯,陽氣不行也。
復則病鶩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洩注腹痛。
此火衰水亢,而火之子土以濕氣復之,反侵水臟,而水之為害益甚,病在內也。
暴攣痿痹,足不任身。
此土製其水,而水氣不行,病在外也。
火不及,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
此亦火衰之病,伏明之紀有之。
凡此氣交所變之病,以甲巳、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年為序者,所以明合化之義。
而中運五音之太少,亦因此而見也。
甚則喘咳逆氣,肩背痛,尻、陰、股、膝、髀、腨、?、足皆病。
此金燥過甚,肺金自病,金不生水,而水臟亦病也。
反暴痛,胠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
此金盛傷肝,而木之子火以熱氣復之,金反自病也。
太衝絕者不治。
此肝脈也。
金亢則肝氣絕,堅成之紀有之。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
此言六丙陽年太羽運,水勝火,火受克,火之子土來復也。
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
此水盛火衰,心臟受邪而神氣內虛也。
上謂手,下謂足。
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
此水邪有餘,土不能制,水氣妄行,腎臟自病也。
於丙辰、丙戌天符之歲尤甚。
反腹滿,腸鳴溏洩,食不化,渴而妄冒。
此水邪侮火,而火之子土以濕氣復之。
心氣不舒也。
神門絕者不治。
此心脈也。
水亢則心氣絕。
流衍之紀有之。
歲水不及,濕乃盛行,長氣反用。
此言六辛陰年少羽運,水不及,土勝水,水之子木來復也。
民病腹滿身重,濡洩,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膕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跗腫。
此土邪傷腎,關節不利,火鬱而濕亦不行也。
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
此土濕太過,陽光不治,而大寒在下,腎氣傷也。
於辛醜、辛未寒水在泉之年尤甚。
復則面色時變,筋骨並闢,肉瞤瘈,目視??,肌肉胗發,氣並鬲中,痛於心腹。
此水衰土亢,而水之子木以風氣復之。
中土亦病也。
水不及,其病內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
此亦水衰之病,涸流之紀有之。
歲木不及,燥乃盛行,生氣失應。
此言六丁陰年少角運,木不及,金勝木,木之子火來復也。
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
此金邪乘木,而肝虛之為病也。
腸鳴溏洩。
此清氣在中,而木不生火,脾之寒也。
於丁卯、丁酉兩年以金遇金尤甚。
復則病寒熱,瘡瘍,痱胗癰痤,咳而鼽。
此木衰土亢,而木之子火以熱氣復之。
病在肺之合也。
木不及,其病內舍胠脅,外在關節。
此亦木衰之病,委和之紀有之。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
此言六壬陽年太角運,木勝土,土受克,土之子金來復也。
民病飧洩,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
此木鬱土中,脾土受病而水穀不化也。
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
此木勝肝強,厥陰之脈隨督脈會於巔,而火上逆也。
反脅痛而吐甚。
此土為木克,而土之子金以燥氣復之也。
侮反受邪,故肝病而膽亦病。
衝陽絕者不治。
此胃脈也。
木亢則胃氣絕。
發生之紀有之。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此言六戊陽年太徵運,火勝金,金受克,金之子水來復也。
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洩,注下。
此火乘肺金,其性急速,而肺與大腸又相表裡,故逼血妄行於上下也。
嗌燥耳聾。
此水不上升,則少陽之火又行身之側也。
中熱,肩背熱。
此火不下降,而燔灼於中,且遊行於上也。
甚則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
此皆手心主所行之處火盛,故包絡代君受邪而為病也。
身熱骨痛而為浸淫。
此火氣浮越於外,熱傷皮絡而為浸淫瘡也。
於子午、寅申、四戊年上臨君相二火,其熱尤甚。
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甚血溢,洩不止。
此火盛金衰,而金之子水以寒氣復之也。
復則心反受邪,故諸病同於首條而加甚。
太淵絕者不治。
此肺脈也。
火亢則肺氣絕。
赫曦之紀有之。
歲火不及,寒乃盛行,長政不用。
此言六癸陰年少徵運,火不及,水勝火,火之子土來復也。
民病胸中痛,脅支滿,兩脅痛,膺背肩胛間及兩臂內痛。
此火不足,則陰邪盛而心氣傷也。
六戊歲火太過,六癸歲火不及,其病相同,而一熱一寒即分於徵運之剛柔。
鬱冒矇昧,心痛暴瘖。
此水制其火,心氣寒而不舒也。
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屈不能伸,髖髀如刖。
此火虛而水逆,陰寒凝滯,陽氣不行也。
復則病鶩溏腹滿,食飲不下,寒中腸鳴,洩注腹痛。
此火衰水亢,而火之子土以濕氣復之,反侵水臟,而水之為害益甚,病在內也。
暴攣痿痹,足不任身。
此土製其水,而水氣不行,病在外也。
火不及,其病內舍膺脅,外在經絡。
此亦火衰之病,伏明之紀有之。
凡此氣交所變之病,以甲巳、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年為序者,所以明合化之義。
而中運五音之太少,亦因此而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