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卯
關燈
小
中
大
《太昊.卯甲》
病者,臟腑諸經俞穴,皆可病之也。
其狀一,其病異。
其病異,其痛一也。
故言:類類也,類不類之類者。
弗類以治之,不已。
複類以為之,非良工也。
此良工之所不為也,聖人所棄之。
足太陽之脈,令人腰痛者,引項脊(屍兀兀)背如重狀。
刺其郤中,腰骶脊間。
冷水擂郤中絡露,出其血。
或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足少陽脈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
循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顧。
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
成骨者,膝外廉之高骨也,夏無見血。
足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
顧則脘如冰置,如有所見,善悲。
刺陽明於(骨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和無見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
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複也。
足厥陰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
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
值之累累然,乃刺之。
其有病令人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太陽之絡病,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
目(目巟)(目巟)然,晦遺溲。
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郤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為止。
九陽之絡病,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
善恐怒,刺九陽之絡俞。
郤中結絡如黍米,刺出黑血令赤平而已。
六陰之絡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沸沸然。
刺六陰之脈俞,在外踝上絕骨之端三痏。
陽維之絡令人腰痛,痛處上,怫然腫。
刺陽維脈,脈與大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六陰併沖衡絡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
仰則恐僕。
得之舉重傷腰,沖衡絡絕,乃惡血歸之。
刺郤陽筋之間,上郤數寸。
委陽殷門之陽二痏出血。
此即六陰沖合,六陰衡沖之會也。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
汗幹令人欲飲,飲已欲走。
刺蹺陽之申脈上三痏。
在蹺上郤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陰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
刺陰維之脈會,在內踝上五寸。
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三痏。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目巟)(目巟)然。
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
刺內筋交信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
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
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
絡外亷束脈為三痏。
少陽絡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沖急。
刺少陽絡俞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目巟)(目巟)欲僵僕。
刺足太陽陽明郤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
上熱,刺足厥陰。
不可俛仰,刺足少陽。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郤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
陽明絡病大便難,刺足少陰。
六陰絡阻少腹滿,刺足厥陰。
少陰絡病腰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舉,刺足太陽。
少陽之絡病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六陰陽明絡縱,腰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刺腰(屍兀兀)交者,兩髁胂上。
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針立已。
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痛有無名,不中經絡溪穀,非髒非腑筋骨血髓之疾者;何謂也?乃氣病也。
氣病者,即非臟腑經絡,亦非溪穀筋骨血髓者有之。
其氣怒也,處肌肉膜隟間。
刺其痛處,暨七以下肋突間。
其乃陽明之絡也,刺則已。
《太昊.卯乙》 夫欬者,熱也,風也,病(病水火)也,邪也。
其為禍也,龠肺橐心,敗膈壞胸。
故久欬也,積邪及水禍,伏火病(病水火)涎之患也。
刺之以膽肺之絡者,已矣。
且肺之令人欬者,皮毛之所以合矣。
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
肺寒則外與內合。
邪因而客之,則為肺欬。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則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其治。
時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為欬,甚者,為洩為痛。
其邪之乘秋,則肺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春,則肝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夏,則心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長夏,陰,則脾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冬,則腎先受其邪也。
故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欬之狀,欬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欬之狀,欬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刻涎。
夫五臟之久欬也,乃移之於六腑。
故脾欬不已,則胃受之。
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長蟲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
膽欬之狀,欬嘔苦汁。
口苦舌青,鼓睛而面若腐銅狀。
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
大腸之欬狀,欬而遺矢。
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
小腸之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
膀胱之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
三焦之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飲食。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
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故《下經、欬》曰:治髒者,治其俞。
治腑者,治其合。
浮腫者,治其經。
上逆者,治其下。
下遺者,治其上。
《太昊.卯丙》 《上經.類熱》曰:“夫風鬱,溫熱,寒痹,陰陽寒溫毒者,皆寒變也”。
'故熱病者,其皆傷寒之類也’。
何謂也?因'其外感風寒,或髒或腑之氣冒冒,是以蒸蒸而熱也。
傷於風者,先竅塞而悶悶憬憬。
傷於寒者,先僳僳而息風涕漓’。
是以凣屬病熱者,皆傷寒之類也。
其狀一,其病異。
其病異,其痛一也。
故言:類類也,類不類之類者。
弗類以治之,不已。
複類以為之,非良工也。
此良工之所不為也,聖人所棄之。
足太陽之脈,令人腰痛者,引項脊(屍兀兀)背如重狀。
刺其郤中,腰骶脊間。
冷水擂郤中絡露,出其血。
或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足少陽脈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
循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顧。
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
成骨者,膝外廉之高骨也,夏無見血。
足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
顧則脘如冰置,如有所見,善悲。
刺陽明於(骨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和無見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
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複也。
足厥陰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
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
值之累累然,乃刺之。
其有病令人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太陽之絡病,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
目(目巟)(目巟)然,晦遺溲。
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郤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為止。
九陽之絡病,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
善恐怒,刺九陽之絡俞。
郤中結絡如黍米,刺出黑血令赤平而已。
六陰之絡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沸沸然。
刺六陰之脈俞,在外踝上絕骨之端三痏。
陽維之絡令人腰痛,痛處上,怫然腫。
刺陽維脈,脈與大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六陰併沖衡絡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
仰則恐僕。
得之舉重傷腰,沖衡絡絕,乃惡血歸之。
刺郤陽筋之間,上郤數寸。
委陽殷門之陽二痏出血。
此即六陰沖合,六陰衡沖之會也。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
汗幹令人欲飲,飲已欲走。
刺蹺陽之申脈上三痏。
在蹺上郤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陰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
刺陰維之脈會,在內踝上五寸。
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三痏。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目巟)(目巟)然。
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
刺內筋交信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
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
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
絡外亷束脈為三痏。
少陽絡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沖急。
刺少陽絡俞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目巟)(目巟)欲僵僕。
刺足太陽陽明郤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
上熱,刺足厥陰。
不可俛仰,刺足少陽。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郤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
陽明絡病大便難,刺足少陰。
六陰絡阻少腹滿,刺足厥陰。
少陰絡病腰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舉,刺足太陽。
少陽之絡病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六陰陽明絡縱,腰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刺腰(屍兀兀)交者,兩髁胂上。
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針立已。
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痛有無名,不中經絡溪穀,非髒非腑筋骨血髓之疾者;何謂也?乃氣病也。
氣病者,即非臟腑經絡,亦非溪穀筋骨血髓者有之。
其氣怒也,處肌肉膜隟間。
刺其痛處,暨七以下肋突間。
其乃陽明之絡也,刺則已。
《太昊.卯乙》 夫欬者,熱也,風也,病(病水火)也,邪也。
其為禍也,龠肺橐心,敗膈壞胸。
故久欬也,積邪及水禍,伏火病(病水火)涎之患也。
刺之以膽肺之絡者,已矣。
且肺之令人欬者,皮毛之所以合矣。
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
肺寒則外與內合。
邪因而客之,則為肺欬。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則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其治。
時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為欬,甚者,為洩為痛。
其邪之乘秋,則肺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春,則肝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夏,則心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長夏,陰,則脾先受其邪。
其邪之乘冬,則腎先受其邪也。
故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欬之狀,欬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欬之狀,欬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刻涎。
夫五臟之久欬也,乃移之於六腑。
故脾欬不已,則胃受之。
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長蟲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
膽欬之狀,欬嘔苦汁。
口苦舌青,鼓睛而面若腐銅狀。
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
大腸之欬狀,欬而遺矢。
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
小腸之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
膀胱之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
三焦之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飲食。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
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故《下經、欬》曰:治髒者,治其俞。
治腑者,治其合。
浮腫者,治其經。
上逆者,治其下。
下遺者,治其上。
《太昊.卯丙》 《上經.類熱》曰:“夫風鬱,溫熱,寒痹,陰陽寒溫毒者,皆寒變也”。
'故熱病者,其皆傷寒之類也’。
何謂也?因'其外感風寒,或髒或腑之氣冒冒,是以蒸蒸而熱也。
傷於風者,先竅塞而悶悶憬憬。
傷於寒者,先僳僳而息風涕漓’。
是以凣屬病熱者,皆傷寒之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