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漱淨,糝之。
走馬牙疳。
蛔蟲。
瓦上焙乾,研細末,加青黛、冰片少許,研勻。
吹入。
又方:真青黛一錢,硼砂一錢,龍腦薄荷末五分,人中白一錢,粉口兒茶一錢,玄明粉五分,馬屁勃五分,梅花冰片二分。
研細。
擦之。
病甚者,加西黃三分,珍珠五分,效尤捷。
又方:人中白。
人甕瓶內,鹽泥固封,煅紅,研末,人麝香少許。
貼。
牙關緊。
白礬、鹽等分。
擦之,涎出自開。
牙□脫。
烏梅一個。
含之。
又方:紙撚。
搐鼻取嚏。
又方:南星。
研末。
生薑汁和,塗兩頰,一夜即上。
服霜粉,牙根腐爛,出血不止。
詳中毒門。
痰飲門 化痰治嗽。
生明礬二兩,人參末一兩。
酢二升,熬膏,以油紙包收,旋丸,如豌豆大。
每用一丸,放舌上。
釣痰。
半夏,(酢煮過),皂角末、明礬末、柿餅。
搗膏為丸。
噙之。
胸中痰澼,頭痛,不欲食。
礬石一兩。
水二升,煮半,納蜜半合,頻服,取吐。
如不吐,稍飲熱湯引之。
卒頭痛如破,非中風,又非中冷,是胸膈中痰氣上衝所緻,名為厥頭痛。
單煮茗作飲二三升,取吐,吐畢又飲,又取吐,吐數次即瘥,雖吐膽汁無害。
咽喉門 喉痘,屬時邪、風火,痰潮壅閉,喘急危篤,發來迅速。
先深針委中穴中,出血自愈。
穴在膝蓋對後大小腿交界縫。
喉腫。
老黃瓜一條。
上開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滿,懸陰處。
待硝透出,刮下,吹,點。
喉腫不能言。
山豆根。
磨醋,噙之,涎出能言。
腫喉瘡。
吳茱萸末。
醋調,塗足心。
咽喉腮頰腫悶。
以蒜塞耳、鼻中。
喉痛。
用冰片三分,殭蠶五釐,硼砂二錢半,牙硝七錢半。
共研細末。
吹患處。
咽喉腫痛。
射幹花、山豆根。
陰乾,為末。
吹,效。
喉痹腫痛。
大蒜。
塞耳、鼻中,日二易。
咽喉疼痛,紅腐。
真青黛一錢,硼砂一錢,龍腦薄荷末五分,人中白一錢,粉口兒茶一錢,玄明粉五分,馬屁勃五分,梅花冰片二分。
研細。
摻之。
病甚者,加犀黃三分,珍珠五分,效尤捷。
喉中腫痛。
硼砂。
含化,咽津。
初起便治,即免喉痹。
喉閉,咽痛。
馬勃、白礬等分。
為末。
以鵝翎管吹,吐痰。
喉閉。
蛇蛻。
燒末。
吹。
咽喉閉痛。
箬葉、燈心草(燒灰)等分。
吹。
喉痹。
陳年白梅。
入蜒蚰令化,噙梅於口中。
冬月喉痹、腰痛不可下藥者。
蛇床子。
燒煙於瓶中。
口含瓶嘴吸菸,痰自出。
急喉痹塞,逡巡不救。
生皂莢末少許。
點患之外,以酢調厚,封項下,須臾便破,出血愈。
喉痹將死,不可針藥。
乾漆。
燒煙。
以筒吸之。
又方:雞內金。
勿洗,陰乾,煅末。
竹管吹之。
鎖喉風閉。
遇此症,先於頭頸處搽香油,用錢刮之,其痛稍緩,好進藥。
又方:人指甲。
煅,研。
吹喉。
又方:勢危者,刺出舌根下紫血。
又方:生桐油。
以鵝翎蘸之。
攪喉探吐。
小兒喉痹,不能語。
以大豆煎汁,放冷,含。
喉痹口噤。
硇砂、馬牙硝等分。
研勻。
點。
走馬喉痹。
白礬末。
塗綿針上,按於喉中,立破。
綿針者,用榆條上以綿裹作棗大也。
又方:馬屁勃、焰硝。
為末。
吹,吐涎血愈。
咽瘡喉痹。
好來酢。
噙,嗽,吐痰。
喉痹,雙乳蛾。
壁錢窩一個。
取病人腦後發一根,纏定錢窩,以銀簪挑,就燈上燒灰。
吹之,立消。
乳喉。
用手指甲。
燒灰存性,研細末。
吹入,即消。
單蛾、雙蛾,即俗呼單喉、雙喉也。
發頂內有泡,可用銀針挑破。
忌見燈火,恐泡破處發脹也。
蛾在左邊,用生獨蒜,加鹽搗爛,敷右手寸關尺脈上,以熱痛為度;蛾在右邊者,用左手亦如之;如雙蛾,敷左右兩手,即愈。
乳蛾爛者。
用人中白(火煅)三分,冰片二分。
共研細末。
吹入喉中。
喉蛾。
頭髮、指甲。
煅存性,研。
吹,男用女,女用男,左用右,右用左。
又方:燈心一錢,黃柏五分,(並燒存性),白礬七分(煅),冰片三分。
共研。
每以一二分,吹。
喉蛾閉結不開。
土牛膝草。
搗汁,滴鼻中。
乳蛾,並治喉內一切熱毒。
硼砂一錢,膽礬二錢。
為細末,入青魚膽內,陰乾,研末,加山豆根一錢。
吹患處,流涎。
喉風,舌大如脬,即時不救即死。
冰片一分,火硝三分,膽礬二分,青黛二分,殭蠶五分,硼砂三分。
為細末。
吹之。
喉風年久。
夜壺垢。
炙,研細。
吹入。
喉風。
黃瓜。
去瓤,入生礬末裝滿,仍將瓜口蓋好,外以紙封之,掛有風無日處陰乾,過驚蟄後七日,取下,研細。
吹患處。
爛喉。
象牙屑、廉珠各三分,飛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錢二十個,西牛黃、人手指甲各五釐。
共研極細粉。
吹患處,雖瀕死者可救。
喉爛、喉腫、喉痛。
均可以青黛、薄荷各八分,飛淨雄黃、白硼砂、真珠各三分,兒茶五分,冰片一分,西牛黃分半。
各為細末,研勻。
吹之。
咽生息肉。
鹽、豉。
和搗,塗。
先刺破出血乃用,效。
喉中生肉。
綿裹筋頭。
拄鹽揩之,日五六度。
喉中懸癰,舌腫塞痛。
五倍子、殭蠶、甘草等分。
白梅肉搗和丸。
噙,咽,癰自破。
疹後餘毒喉病。
苦參三錢,殭蠶二錢。
為末。
吹。
煙管戳傷咽喉。
以龍眼核去黑皮,焙,搗極細。
用筆管吹患處,即定疼止血。
居家者,此藥須預備。
誤硬門 雜物哽咽。
解衣帶。
目窺下部,不下即出。
諸物吸入肺管而不能出者,無藥可治,喘急而死。
大概小兒或有此患,然不必驚慌,但捉兩足,使倒懸,則所入之物一咳即出。
諸哽。
煮薤白半熟。
線系之,捉線,吞薤下,候至哽處,牽引,哽即出。
又方:哽喉。
大蒜。
塞鼻中。
魚骨哽。
以魚網覆頭,立下。
又方:橘葉。
常含,咽汁。
頸項門 項軟。
五加皮。
為末,酒調。
塗項骨上,幹則易。
項強.太陽受風也。
荊芥。
作枕。
又方:蒸黑豆。
作枕。
肝腎二臟受風,項強。
木瓜、生地。
酒蒸,加乳香、沒藥,搗,塗。
頭項強,不得顧視。
黑大豆。
蒸熟,作枕。
閃頸肭腰。
硼砂。
研粉。
以骨簪蘸唾沾粉,點兩目,淚出即松,三點全愈。
頸項結核。
生薯蕷一挺,蓖麻子二粒。
各去皮,研勻,攤貼。
頸項結痰核。
生南星。
研塗。
痰核紅腫寒熱,狀如瘰癧。
石灰。
煅為末,白果肉同搗,貼。
蜜敷亦可。
身項粉瘤。
舊皮鞋底。
洗淨,煮爛成凍子,塗之。
蟻瘻不愈。
鯪鯉甲二七枚。
燒灰,豬脂調敷。
蜣螂瘻疾。
熱牛屎。
封之,日數易,當有蜣螂出。
一切冷瘻。
人吐蛔蟲。
燒灰,先以甘草湯洗淨,塗之,瘥。
天柱瘡,生脊大椎上,大如錢,出水。
用驢蹄甲二片(煅),鉛粉(熬)二錢,麝香少許。
為末。
醋和,塗。
對口瘡。
全蠍三個。
楝樹根煎水,洗。
兼分載癰疽門。
瘰癧初起,未破者。
好茶。
泡濃汁,與蜂蜜調敷,日數易。
瘰癧未穿。
靛花。
馬齒莧同搗。
日日塗,效。
瘰癧、疔瘡、發背、諸腫。
紫花地丁根。
去粗皮,同白蒺藜為末。
油和塗,效。
瘰癧結痰,不問新久,已潰、未潰。
嫩明松香一兩(蔥湯煮化,冷水潑淨),火麻仁一兩,上好松羅茶葉五錢。
共搗如泥,油紙攤為膏。
貼,神效。
瘰癧。
以羚羊角燒灰,研細。
雞卵清和塗。
又方:以豬膽汁以胭脂邊一方滲透,懸風處吹乾。
剪貼患處。
又方:豆腐泔水一捅。
慢熬成膏。
頻頻塗之。
又方:南星、半夏等分。
為末。
米醋或雞子清調敷。
黃柏為末。
豬油調敷。
又方:活鯽魚一尾,生山藥如魚長一段,白糖三錢。
杵爛,塗之。
又方:土貝母。
研末。
陳米醋調敷。
又方:牛皮膠一兩(水熬化),入土貝母末五錢。
攤油紙。
貼之。
又方:佛前舊羊角燈底。
焙存性,研末。
麻油調敷。
又方:田中螞蝗。
搗爛,圍之,即散。
又方:麵糊作餅。
貼於先潰之處,再用小砂壺兩把,俱盛燒酒,煎滾,去酒,以熱壺口覆於餅上熏之。
一壺冷又易一壺,如此數次,將毒拔盡則愈。
熏後用豬膽汁熬成膏。
貼之。
瘰癧已潰。
陳年破明角燈。
燒存性。
研菜油和,塗。
又方:牆上白螺螄殼。
研末。
敷。
又方:牛皮油靴底。
燒灰。
調敷。
瘰癧不斂。
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
為末。
麻油調塗。
瘰癧已破,汁出不止。
鴨脂。
調半夏末,日日敷。
瘰癧日久成硬核者。
陳米醋。
調蜜。
敷。
癧破多年,膿水不絕。
百年茅屋廚中壁土。
為末。
入輕粉調敷半月。
瘰癧破爛,多年不愈,延及胸脅,臭穢難聞。
雖十數載之頑證,可用新石灰一塊,滴水化開成粉,以生桐油調勻,乾濕得中,先用蔥椒湯洗淨瘡口,塗數日,即愈。
瘰癧收口。
龜闆(煅過,埋地中四十九日)、青果,(陰於,煅。
)同研細末。
收口,效。
肩門 肩疽。
吳茱萸。
用鹽醃過,炒,研。
酢和塗。
肩臂累累如赤豆者,為瘭疸。
剝去瘡痂,以酒和麵,敷。
頸肩胸背大腫赤發。
樸硝五兩,香豉、生地黃汁各半升。
同搗,煮令地黃爛熟。
敷腫厚二分,日三四易,使不成膿。
並治一切腫。
背門 發背初起。
雞內金不落水者。
陰乾,用時溫水潤開。
貼之,隨幹隨潤,以愈為度。
又方:牡蠣粉灰。
以雞子白和,塗瘡四圍,頻上。
又:雞肫皮。
浸軟,貼。
發背,腫毒未成者。
活蟾一個。
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 憒,置水中,再易一個,如前法;重者破開,連肚乘熱合瘡上。
發背初起,紅色者。
用稠泥圍瘡外成圈,中間放水下螞蝗數條,待蝗吸毒血,一日三易。
癰疽、發背,初起未成者。
苧根。
熟搗,敷上,日夜數易,瘥。
發背。
芙蓉花及葉。
並曬乾,為末。
酢調敷。
白蓮尤佳。
又方:紫荊皮。
為末。
酒調,箍住即撮小不開。
癰疽、發背及乳瘡。
半夏末。
雞子白調塗。
虛火背瘡,背內熱如火炙。
附子末。
津調,塗湧泉穴。
發背、癰癤。
糞坑底泥。
陰乾,為末,新水調敷。
癰腫、發背。
酢磨濃墨。
塗四圍,中以豬膽汁塗,幹又上。
發背諸腫毒。
豬脂。
切片,冷水浸,貼。
熱即易,散盡為度。
發背欲死。
伏龍肝末。
酒調厚敷,幹即易。
又:冬瓜。
截頭,合瘡上,瓜爛截去,再合。
發背欲死及一切腫毒、赤遊風疹、風熱頭痛。
芭蕉根。
搗爛,塗。
癰疽、發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
桐葉。
酢蒸。
貼,效。
發背已潰。
雞肫黃皮。
同綿絮焙末。
搽。
背瘡潰爛。
黃黑牛屎多年者。
曬乾,為末,入百草霜研勻。
細摻。
背疽,已潰如碗,視五臟僅膈膜。
大鯽魚一枚。
去腸贓,以羯羊糞入其中,烘,焙焦黑極燥,為細末。
乾摻,須候膿少時用。
背瘡肉長疾,皮不及裹,見風成僵。
寒水石。
燒,研為細末。
敷。
再用銅綠細末上之。
肘腋門 腋氣,即狐臭。
生薑汁。
頻塗。
又方:龍眼核六枚,胡椒十四粒。
研勻。
頻擦。
患腋臭者,耳內皆有油濕。
大田螺一個。
養水中,候靨開,以巴豆肉一粒,針挑放螺內,仰頓,盞內化水。
搽腋下。
又方:密陀僧四兩,白礬(枯過)二兩,輕粉三錢。
共為細末。
擦一月。
又方:裹鐵落。
熨腋下,療狐臭,驗。
又:自己小便。
乘熱久洗。
又方:大田螺一個。
入麝香三分在內,埋露地,七七日取出,將患處洗拭,以墨塗上,再洗,看有墨處,是患竅。
以螺汁點之。
又方:雞子兩枚。
煮熟,去殼,熱夾,待冷棄路旁,勿顧。
又方:漿水洗淨,油調密陀僧塗。
或用熱蒸餅一個,切開,密陀僧摻末,夾之。
又方:礬石。
絹袋盛之。
常粉腋下。
?羊昷羝,腋氣也,俗曰肋腥臭。
用大田螺一個,巴豆仁一粒,膽礬豆大一粒,麝香少許。
先將螺養,吐去泥土,靨藥於內,用線拴住,放瓷碗內,次日化成水。
凡用須五更時,將藥水以手自抹其腋下,不住手抹藥,直待腹中欲瀉,卻住手。
揀深遠無人到處空地內,出大便,黑糞極臭,是其驗也,以土蓋之,勿令人知。
如不盡,再抹之,又去大便。
次用枯礬一兩,蛤粉五錢,樟腦一錢。
研細。
擦之,以去病根。
又方:精豬肉兩大片。
以甘遂末一兩拌之,五更時挾腋下。
至天明,以生甘草一兩,煎湯飲之,良久瀉出穢物,須棄野地中,恐氣傳人也,五次即愈。
虛弱者間日為之。
腋癰。
池塘爛泥一杯,桐油三杯。
和勻,以鵝翎頻掃塗,勿令乾。
又方:糯米飯。
乘熱入鹽塊、蔥管少許,極爛如膏。
貼患處,即消。
腋下瘤癭。
長柄苦壺。
燒,研末。
搽,以消為度。
脅門 脅痛。
用白芥子。
研末。
水調敷之。
又方:吳茱萸。
研末。
醋調敷之。
又方:韭菜。
炒。
熨之。
又方:青皮。
研末,炒。
酒淬,揉之。
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
急用糯米炊飯。
少加食鹽、蔥管,共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
其滓務傾魚池或河內。
腹脅積塊。
風水石灰末半斤,瓦器焙極熱,稍冷,入大黃末一兩,炒熱,入桂心末半兩,略炒,下米酢攪成膏。
攤布貼。
脅瘡,如牛眼狀者。
以鹽少許,入牛耳,取其垢,敷。
脅疽見臟。
赤豆、苧根。
為末。
水調塗。
病後脅脹滿。
熬鹽。
熨。
胸門 結胸脹痛。
大蒜。
搗爛,攤貼。
寒結胸。
巴豆。
飛面研,調餅。
敷。
熱結胸。
大黃、芒硝、蔥白。
搗。
敷。
胸膺一片如碗大無皮,潰腐浸淫成漏,流膿血水,久不愈。
荸薺一味。
看瘡大小,日日糝之。
大人小兒胸間二旁生紅白瘰泡,浸淫疼癢,每處日長一條,連生十餘個,名曰簾珠倒掛,久則殺人。
端午日人家檐口所掛刀茅。
連根葉切碎,煅末。
香油調,搽五六次。
痞滿門 痞。
用大黃、樸硝各一兩。
為末。
以大蒜同搗膏,貼之。
心坎門 急症心痛。
黃瓜一條。
剖對開,去肉、子,入明礬末,合住,線縛,懸掛陰乾,皮上起白霜取下。
遇此症,將瓜霜點眼四角,愈。
情志門 初生不啼。
蔥白莖。
鞭之。
小兒夜啼。
用硃筆於兒臍下書一田字,效。
又方:五倍子。
研末。
唾調,填臍中。
又方:硃砂。
寫子、午二字,貼臍上。
怔忡驚悸門 驚恐魂飛。
鐵器。
燒紅,更疊淬醋中。
就病人之鼻,熏之。
小兒闢驚。
鵝腹毳毛。
為衣被絮,柔暖。
昏迷門 熱病神昏。
鐵器。
燒紅,更疊淬醋中,就病人之鼻,熏之。
癲狂門 癲狂。
蘿蔔子。
為末。
溫水調服,探吐痰涎。
傷寒狂走。
炭盆潑醋,使聞其氣。
又方:薑汁、雞子清,調硃砂、元明粉,塗胸口。
癇門 風痰癇疾。
金燈花根似蒜者一個。
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時以茶調下,即臥,日中良久,吐出雞子大物。
如不吐,以熱茶引之。
驚風門 小兒月內驚風。
丹砂末。
新汲水調,塗五心。
急驚風。
白頭蚯蚓。
刀斬兩,取跳急者,加麝香半分,搗爛,貼臍。
痰火閉,俗名急驚風,搐搦,身仰。
不可用力緊抱以傷其筋絡,但以手扶,聽其自抽,用通關散吹鼻取嚏,次以竹瀝,或梨汁,或石菖蒲汁,皆可灌。
小兒驚風車死。
烏骨白雞血少許。
抹唇上。
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可開者。
皂角末。
水調塗牙齦上,入咽即蘇。
小兒截驚。
芭蕉汁、薄荷汁。
煎勻塗頭頂,留囟門;塗四肢,留手足心勿塗,效。
乳門 婦人乳腫。
馬尿。
塗,愈。
乳吹。
甘菊花根葉。
杵爛汁,酒沖服,渣敷患處,立效。
又方:貝母末。
吹鼻,效。
吹乳成癰。
豬闆油一斤。
冷水浸。
貼,熱即易。
乳塞不通而皮癰,名妒乳。
黃柏。
研細。
雞子清和,厚敷。
乳發初起,不治殺人。
鹿角。
磨濃汁,塗,並令人吮去黃水。
乳癰,紅腫方發。
活小鯽魚一尾,去腸,生山藥或芋艿寸餘。
同搗爛,塗,發癢即愈。
乳癰。
苧根。
搗根,敷。
又方:炒蔥白。
搗,敷,炭火盛瓦器逼之。
又方:蔥白。
杵,敷,並絞汁服。
乳癰腫毒。
白梅。
煅,研,入輕粉少許,麻油和圍,初起、已潰皆可用。
乳癰堅紫,色青久不愈。
柳根。
刮去皮,搗爛,燉溫,盛煉囊中,熨孔上,冷則易。
乳癰串爛,年久不愈,洞見內腑,深陷不愈。
搖船櫓上首手捏處舊藤箍,剪下,陰陽瓦焙末,日日糝之。
如幹者,以香油調搽。
乳癖。
活鯽魚一尾,鮮山藥如魚長者一段。
共搗爛,敷患處,以紙蓋之,立愈。
又方:豬油。
切片,冷水浸。
貼,熱即易散,盡為度。
婦人乳瘡。
生芝麻。
嚼爛,敷。
男女乳上濕瘡,膿血淋漓,成片飛紅,無靨痛癢不休,此名大革瘡。
蚌殼(煅末)五錢,配輕粉五分,冰片一分。
研勻。
銀花湯調搽。
乳裂。
胭脂、蛤粉等分。
研。
敷。
乳頭碎裂。
老黃茄子。
燒灰。
敷。
又方:白茄子。
燒灰。
敷之。
又方:丁香末。
敷。
乳頭破爛。
龜闆。
炙,研末,加冰片研勻,麻油調搽。
又方:室珠茶花。
焙,研末。
麻油調敷。
內服治諸血證藥。
女人乳岩。
蒲公英。
搗爛,盦患處,妙。
婦人回乳。
用男子裹腳布勒止,經宿即止。
乳汁不行。
內服通乳藥。
外用木梳梳乳周,周百餘遍。
腹門 一切腹脹。
大蒜。
搗爛,攤貼。
腹中脹滿。
綿裹煨姜。
納下部,冷即易之。
小兒腹脹,肚皮青色。
煎用胡粉、鹽,熬色變。
摩腹上。
天行病,小腹滿,不得小便。
雌黃末。
蜜丸。
納尿孔中,入半寸。
被匪徒輪姦,精滿腹脹欲死。
舊草鞋一隻。
燒煙。
熏陰戶,再用一隻煎湯,即以鞋向下,揉腹,精自沿出。
腹痛。
紅棗二枚,巴豆三粒。
同杵爛。
裹縛臍上,立止。
傷寒腹痛。
蔥白。
炒。
覆臍上,砂壺盛熱湯熨之。
傷寒陰症腹痛。
剝熱雞皮。
貼。
夾色傷寒陰症,肚痛面青。
載傷寒門。
傷寒小腹絞痛,面白肢冷,並無頭痛發熱者。
吳茱萸二兩五錢。
酒拌蒸,絹包,熨臍下、足心。
霍亂腹痛。
炒鹽一包。
熨其心腹,令氣透。
又以一包,熨其背。
攪腸痧,陰陽腹痛,手足冷,但身上有紅點。
以燈草蘸油,點火焠,點上。
小兒盤腸內釣,腹痛,腰曲,乾啼。
蔥湯洗腹,並以炒蔥搗,貼臍中。
臍門 氣臍,大如慄,虛腫而軟,痛。
竹瀝。
頻塗。
小兒臍腫。
荊芥。
煎湯洗。
煨蔥貼之。
須常留意,勿為尿濕。
小兒臍突囊腫。
大黃、牡蠣各五錢,樸硝二錢。
研末。
每一二錢,以田螺一枚,洗淨,浸一宿,取水調塗。
小兒多哭,以至臍突。
須設法使之不哭。
外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蘞各一錢。
為末。
搗芭蕉自然汁調塗四圍,小便下,愈。
肚臍突出。
原斷臍帶,並艾葉。
同燒灰。
油胭脂調搽。
小兒臍濕。
發灰、棉灰皆可敷,須防受風。
又方:枯礬、龍骨。
為末,麝香少許,拭臍,幹敷之,避風。
小兒臍汁不幹。
車前子。
炒焦,為細末。
敷。
臍間出水。
附子二錢,甘遂錢半,蛇床子一錢,麝香五釐。
各研細末,和勻。
填臍中,外加膏藥封之。
腹如鐵石,臍出水,變作蟲行狀。
煎蒼朮湯。
浴。
小兒臍未落時,腫痛水出。
故緋絹。
燒灰,研細末,敷。
小兒臍爛。
哆羅呢、羽毛、緞嗶、吱絨、洗絨、□子,皆可燒灰,研末。
厚糝,包好勿見風。
如濕再糝。
小兒臍瘡。
黃柏,或龍骨末。
敷。
又方:幹蝦蟆灰。
頻敷。
又方:胭脂、海螵蛸。
研末。
油調搽。
小兒臍帶有犯而落,舊根未斂,潰腫成瘡。
白龍骨、黃柏、枯礬。
為末。
敷。
臍風爛瘡。
紅綿、黃牛糞(同燒灰)、幹胭脂各五分。
濕則濕敷,幹則清油調敷。
臍瘡久不瘥。
馬齒菜。
燒,研。
敷。
小兒臍瘡變癇。
黃連二錢半,鉛粉、龍骨(煅)各一錢。
研細和勻。
頻以少許敷臍中。
小兒臍爛成風。
杏仁。
去皮,研。
敷。
小兒撮口臍風,胎熱也。
蝸牛五枚。
去殼,研汁。
塗口。
小兒臍風撮口。
生地、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
共搗爛。
塗臍四圍一指厚,抱住,洩矢氣而愈。
又方:噤口者,用蜈蚣一條(酒炙),蠍梢四條,殭蠶七條,瞿麥五分。
為末。
以少許吹鼻,取嚏,啼哭者可治。
臍風將死。
搗蒜,安臍,以熱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
又方:艾。
燒灰。
厚敷臍上,綢絹裹之。
腫脹門 腫毒初起。
麻油煎蔥黑色,趁熱通手塗,井內服一二斤。
諸腫毒。
山藥。
搗爛,塗。
遍身黃腫。
掘新鮮百部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以帛包住。
一二日後,口作酒氣自愈。
積聚腫滿。
白馬屎。
同蒜搗膏。
敷患處,效。
風濕腫痛。
生芥子末。
調熱酒或熱醋,包患處。
手足心腫,乃風也。
椒、鹽末等分。
酢和,敷之。
陰囊腫痛。
用連根蔥白頭二十一根(不必水洗),川椒一兩,麥芽(炒)一兩,地膚子一兩。
共煎湯。
淋洗,日三度。
水腫尿少。
醋炒針砂,入豬脂、生地龍各三錢,甘遂末一錢,蔥汁和,敷臍中約一寸厚,尿多為度。
又方:商陸,入麝香三分。
貼臍,小便利則腫自消。
水氣腫滿。
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
熬膏,攤貼臍中。
效。
水腫自足起。
削楠木、桐木。
煮汁,漬足,並飲少許。
水腫從足起,入腹則殺人。
赤小豆一鬥。
煮極爛,取汁五升,溫漬足、膝。
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食。
水臌腫胖。
輕粉二錢,巴豆四錢,(去油),生硫黃一錢。
研末,做成餅。
以新棉一片鋪臍上,次以藥餅當臍按之,外以帛縛之,自然瀉下,候五六次,去餅,以溫粥補之,效。
愈後忌涼水。
水腫氣腫。
大麥拌硃砂喂雄雞,取其矢,澄清,熬膏。
貼。
臌腫。
蓋草,稻草。
煎湯洗。
一切臌脹,肚飽發虛。
大田螺一個,雄黃一錢,甘遂末一錢,麝香一分。
藥末、螺搗如泥。
以麝香置臍上,以物覆之,束好,小便大通去之。
積聚門 積聚,為結塊於腹內。
陳醬茄。
燒存性,入麝香、輕粉少許,豬油調貼。
痞塊。
水紅花,新鮮者,同老蒜打爛,量入皮硝一二兩,捏成餅比痞塊大。
圍放痞上,用袱紮緊,待乾再換。
大人小兒癬塊。
甘草、甘遂各三錢,硇砂一錢,木鱉子四個(去殼),莧菜三錢,鱉肉一兩,蔥頭七個。
加蜜少許,搗成膏,以狗皮攤貼,藥乾用蔥蜜潤之。
大人小兒痞積。
水紅花細末,以面和,加麝一釐。
放痞上,熨鬥烙數次,愈。
腹中痞塊。
皮硝一兩,獨蒜一個,大黃末八分。
搗餅。
貼患處,漸消。
又方:耆葉、穿山甲末、獨蒜、食鹽。
同以好酢搗餅。
量痞大小,貼,能化痞為膿,從大便出。
腹中痞積。
水紅花或子。
用桑柴文武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膏一匙服。
忌腥葷、油膩。
腹脅痞塊。
雄黃、白礬各一兩。
為末,麵糊調膏。
攤貼,效。
小兒乳癖。
白芥子。
研成膏,攤紙花子上,貼痛硬處。
癥瘕門 一切癥瘕。
大麥拌硃砂喂雄雞,取其矢。
澄清。
熬膏。
貼。
病發症者,欲得飲油。
用油一升。
入香澤煎之,盛置病人頭邊,令氣入口鼻,勿與飲,疲極眠睡,發當從口出,急以石灰粉手捉取,抽盡。
痰凝氣滯,在皮裡膜外。
臭椿根皮內肉。
打碎,煎膏。
貼患處,塊即下行而消。
痞癖等與積聚相類,可參觀。
蟲門 寒症吐蛔。
花椒、烏梅肉。
搗餅。
擦胸口。
蟯蛔在胃中,漸漸羸人。
楝實。
醇苦酒中浸再宿,用棉裹。
納穀道中,頻易。
蟲蝕下部,肚盡腸穿。
長服蝦蟆青背者一枚,雞骨一分。
燒為灰,和合。
吹下部,令深入,效。
霍亂門 霍亂腹痛。
炮鹽一包,熨心腹,令氣透。
又以一包,熨背。
攪腸痧痛,手足冷,身有紅點。
以燈草蘸油,點火,焠於點上。
霍亂危急時。
用鹽斤許。
炒熱,包二包,更替熨肚,時即愈。
乾霍亂。
鹽湯一碗。
入皂角末少許,調服,探吐,效。
霍亂,未得吐下。
用蒜搗敷足心。
霍亂轉筋而肢冷。
燒酒。
摩搨患處,效。
霍亂轉筋,俗名吊腳痧,入腹即死。
急用糟,燒一大碗湯,入斑蝥末攪。
乘熱熨四肢,數人用手連拍之,冷則易。
至小便通,然後服藥,不然無及。
幹、濕霍亂,轉筋。
大蒜。
搗,塗足心,愈。
又方:皂角末。
吹豆許入鼻,取嚏。
霍亂轉筋,入腹無可奈何。
以酢煮青布。
搽之,冷即易。
又方:小蒜、鹽各一兩。
搗。
敷臍中,灸七壯。
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
鹽填臍中。
灸七壯。
霍亂轉筋,身冷,心下微溫者。
硃砂(研)二兩,蠟三兩。
和丸。
著火籠中熏之,周圍厚覆,勿令煙洩,兼床下著火,令腹暖,當汗出而蘇。
痧氣門 番痧,狀如蚊咬,粒如?瘰。
看頭額及胸前兩邊,或腹上與肩膊處,照定紅點,以紙撚條,或粗燈草微蘸香油,點著焠之。
痧在膚裡,發不出者。
用青錢或瓷碗口蘸香油,自上向下刮。
若背脊、頸骨及胸前、脅肋、兩肘、臂、膝、腕以紅紫色靛方止。
又方:於兩臂彎、兩腿彎蘸溫水拍打,露出紫紅,然後以針刺出毒血。
攪腸痧。
載霍亂門。
腰門 腰挫氣。
硼砂。
研極細。
點眼睛四角。
閃腰。
木香一錢,麝香三分。
共研細末。
右痛吹入左鼻,左痛吹入右鼻,令病人手上下動之。
卒然腰痛。
大豆六升。
水拌濕,炒熱,布裹熨之,冷則易。
蛇纏瘡。
糯米。
嚼爛,和鹽敷。
又方:雄黃。
研末。
醋調塗,仍用酒調服。
又方:舊糞桶箍。
煅,研。
麻油調敷。
腰疽。
用糯米飯,乘熱入鹽塊、蔥管少許。
杵爛如膏。
貼患處,即消。
腰脊脹痛。
芥子末。
酒調貼,效。
腰腳錐痛,牽引支腿。
貓屎。
燒灰,唾津調塗。
腰腳冷痛。
草烏頭三個。
去皮臍,為末。
醋調貼。
男婦大小,腋、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
急用糯米炊飯,少加食鹽、蔥管,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其渣務傾大水內。
卷下 飲食門 食傷生冷及難化之物。
生薑或紫蘇。
煎湯。
揉擦心胃肚腹,氣通食即化。
傷寒結胸停食。
陳香糟六兩,生薑四兩,水菖根四兩,鹽二兩。
炒熱,為餅。
敷臍,胸前以火熨之,內向即去大便,利下惡物愈。
食物入鼻,介介作痛不出。
牛脂一棗大。
納鼻中,吸入,脂消則物隨出。
四肢難動,隻進得食,好大言,說吃物是矢,說物望病。
如說食雞時便雲,請你遂置雞於病人前,卻不與食,自睡中饞涎出而愈。
解酒毒,大醉不醒。
生熟湯浸其身,則湯化為酒,而人醒矣。
解燒酒毒,大醉不醒。
急以熱豆腐遍體貼之,冷即易,以醒為度。
又方:用井水浸其發,並用故帛浸濕,貼於胸膈。
飲酒齒痛。
井水。
頻含嗽。
飲酒成癖,無便叫呼,全不進食,日就羸弱。
將其人縛住,置好酒一罈在前,令聞酒氣,而不與飲,自有物出口中,棄之江湖。
小兒乳停不化,膈下硬如有物。
白芥子。
研末。
水調,攤膏貼。
初生小兒,口撮不飲乳。
載口門。
斷乳。
山梔一個,辰砂、麝香、雄黃、雌黃各二分,輕粉一分。
研末。
擇伏斷日,待兒睡熟,麻油調,搽二眉毛上,即不思乳。
中蠱門 畜刺蝟則蠱毒不入。
中毒門 燒酒醉死。
井底泥。
罨心胸。
煤炭毒。
房中置清水一盆則免。
輕粉結毒,膿水淋漓,臭爛不可近。
楓子肉四兩,輕粉一錢,蓖麻仁二兩,爐甘石二錢,杭粉二兩,花椒五錢。
為細末。
搗,加麻油捶成膏,油紙攤貼瘡上,先用花椒、甘草煎湯,洗淨,三日一換。
服霜粉牙爛,出血不止。
貫眾、黃連各五錢。
為末。
水一鍾,煎四五沸,入冰片少許,攪勻,漱口,每日二次。
忌豬腥油膩一月。
砒霜沾身,痛潰。
以濕泥頻塗。
設毒氣入內而作吐瀉,飲冷米醋,或生綠豆研末,麻油調服。
巴豆貼肉潰爛。
生黃連末。
水調敷。
仙鶴頂毒黏在草樹間,人或不知,以手摸腳踏登時,赤腫疼痛異常。
青松毛。
和糯米飯搗,敷。
中惡門 中惡昏憒。
丹雄雞一隻。
安放病者心間,以雞頭向病人面,雞伏而不動,待其飛下,病者亦蘇。
中惡卒死。
蔥心黃。
刺入鼻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血出即愈,並刺入耳中五寸。
又方:韭汁。
注鼻中。
又方:使人尿其面上。
客忤中惡。
鐵器。
燒紅,更疊投醋中,就病人之鼻,熏之。
鬼擊病。
吹酢少許入鼻中。
二便門 大小便閉。
白礬末。
填滿臍中,以新汲水滴之覺冷透,腹內自通,臍平者,以紙圍之。
又方:皂角末,蔥白連須。
加麝香二分,蜜少許,杵。
貼臍下至毛際。
再以韭地蚯蚓泥,搗和,水澄清,飲之,尤妙。
又方:甘遂末。
麵糊調,敷臍中及丹田,內服甘草湯。
小兒初生,二便不通。
皂角。
燒,研細末,煉蜜為丸。
納穀道中。
二便關格。
皂莢。
燒煙於桶內,坐上熏之。
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
獨頭蔥。
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氣即通。
前陰門 陰腫痛癢。
荷葉、浮萍、蛇床。
煎湯,日洗。
陰腫如鬥。
生諸葛菜根。
洗,春爛,封之。
枯者,水浸,搗塗,亦可。
陰腫大如升,核痛,久藥無效。
馬鞭草。
搗,塗。
陰腫脹痛。
蛇床子末。
雞子黃調敷。
陰下濕汗。
滑石一兩,石膏半兩,白礬少許。
研。
摻。
陰濕諸瘡。
蛇床子二兩,樸硝一兩。
煎水洗。
下部濕瘡,熱癢而痛,寒熱,大小便澀,食減,身面微腫,因多食魚蝦發風熱物得之。
用馬齒莧四兩。
研爛,入青黛一兩,再研勻。
塗上,效。
陰冷。
椒。
炒熱,布裹包囊下,熱氣大通,日夜易之,以消為度。
又方:乾薑、牡蠣各一兩。
為末。
火酒調稠塗兩手上,揉外腎。
陰冷痛悶,冷氣入腹,腫脹殺人。
酢和熱灰,頻熨。
又:酢。
和麵,熨。
陰部生瘡。
鯽魚膽。
搽。
陰部惡瘡。
蜜。
煎甘草末,塗。
陰瘡爛痛。
杏仁。
炒黑,研膏。
敷。
妒精陰瘡。
鉛粉二錢,銀杏仁七個。
銅銚內炒至杏黃,去杏取粉,出火毒,研。
搽,效。
又:田螺二枚。
連殼燒灰,稍入輕粉同研。
敷,效。
陰瘡,因不忌月事行房,陰物潰爛。
用室女血衲瓦上燒,研末。
麻油調敷。
陰瘡有二種:一者,陰蝕作白膿出,一者,生熱瘡。
熱瘡用黃柏、黃芩等分。
煎湯洗。
仍另以二味研末,敷。
小兒陰瘡。
人屎灰。
敷。
莖腫。
羊屎、黃柏。
煎汁洗。
又方:兒茶、冰片(研末)各三分。
甘草湯洗過,搽。
玉莖挺長痿腫。
絲瓜汁。
調五倍子,敷。
山亭裸體臥,莖被飛絲纏繞,腫痛,莖頭欲斷。
威靈仙。
搗,浸水洗。
玉莖濕癢。
肥皂。
搗爛敷,效。
又:燒灰。
香油調搽。
陰蝕瘡。
烏鰂魚骨末。
敷。
陰蝕欲盡,瘡痛甚者。
蝦蟆一枚,(燒灰),兔糞一兩。
同研細。
每用少許,敷瘡上,日三四次。
陰頭疳蝕。
雞內金。
不落水,拭淨,焙脆,研細。
先以米泔洗淨,搽之。
陰頭生瘡,諸藥不愈。
鱉甲。
煅,研,雞子清調敷。
玉莖下疳。
雞蛋殼。
炒,研,油調敷。
並分載各方於楊梅瘡門。
陰頭生下疳瘡。
蜜。
煎甘草,塗。
又方:橄欖。
燒,研,麻油調敷。
下疳瘡及陰莖上瘡。
黃柏、蛤粉等分。
為末。
摻。
下部疳瘡。
生白果。
杵,塗之。
又:梔子。
去穰,入明礬末,麵糊封燒末。
乾摻,效。
瀉濁疳半邊爛,又名蠟燭疳,從內爛出。
將人腳根上老皮,瓦上焙脆,為末,黃柏末、豬膽汁拌,曬乾,研。
摻患處,烏金紙包頭。
妒精下疳。
米泔水洗。
再以訶子燒灰,入麝香少許,搽。
雖莖爛一二寸亦效。
下疳濕瘡。
蠶繭。
盛頭垢,再以一繭合定,煅紅,出火毒,研。
搽。
下疳瘡腫痛。
鳳凰衣(煅)、黃連各等分,輕粉、片腦各少許。
為末。
濕用乾摻,乾用鴨子清調搽。
囊腫。
蔥白汁。
調飛面,塗。
又方:水調牡蠣粉,塗。
腎子腫如水晶,陰汗潮濕。
竈心土三升。
研碎,炒極熱,加川椒、小茴香,將陰囊放在土面,冷即再炒。
腎囊腫癢,內有疥蟲。
好花椒。
烘脆,研細末。
真柏油調塗。
外以舊帛包之。
陰囊腫痛。
硼砂一分。
水研,塗。
又方:煨蔥。
入鹽,杵爛,塗。
又方:棉子仁。
煎湯洗。
小兒受蚯蚓,囊腫如起水泡。
雞血。
塗。
小兒陰囊腫痛。
地龍糞。
甘草汁調敷。
或薄荷汁亦好。
小兒外腎腫大。
用牡蠣不拘多少。
為末。
雞蛋調塗,即消。
陰囊濕腫。
紫蘇、紫背浮萍各一兩。
水煎,熏洗。
陰囊汗癢。
龍骨、牡蠣粉。
撲。
陰囊濕癢。
松毛。
煎湯,頻洗。
又:烏鰂骨、蒲黃末。
撲。
囊濕癢。
先以蔥、椒煎湯洗,再以五倍子、臘茶,研末,少加鉛粉,搽。
腎囊癢。
蔥三十根,胡椒、花椒各一兩,蛇床子末一兩。
均作三服,煎湯洗。
又方:川椒、杏仁。
研膏,塗。
腎子爛。
老杉木(燒灰)、蘇葉(為末)等分。
敷。
仍以蘇葉包之。
陰囊潰爛,睪丸脫露,名為脫囊。
真紫蘇莖葉。
為細末。
幹敷。
如未破,香油調塗,青包葉包上。
腎漏,陰囊先腫後穿,破出黃口,瘡如魚口,能緻命。
五倍子。
同石灰炒黃色,去灰,攤地出火毒,砂盆內研細末。
不犯銅鐵,乾摻瘡上。
腎囊皮爛。
龜闆。
炙存性,研。
入冰片少許,麻油調塗,即愈。
囊瘡作爛。
六一散四錢,赤石脂二錢,紫蘇一錢半,兒茶一錢。
共為末。
摻之。
腎囊上一孔流血。
炒甲片細粉。
罨之,以帕紮住。
外腎生瘡。
綠豆粉、蚯蚓糞等分。
研,塗。
囊生瘡。
川椒七粒,蔥頭七個。
煎湯洗。
又方:胡麻。
嚼爛,敷,良。
又方:甘草湯洗後,臘茶為末糝,或油和塗。
小兒陰囊及岐股間生瘡,汁出,先癢後痛,自瘥或復發。
將瘡搔去痂,帛拭乾,蜜敷。
更用面作燒餅,乘熱以湯塗餅上,熨。
寒症囊縮。
吳茱萸同硫黃、大蒜調塗臍下。
蛇床子炒,布包熨之。
熱症肝陰涸亦囊縮,忌用此法。
傷寒陰症、陰縮。
載傷寒門。
陰毛生蝨。
檳榔。
煎湯,頻洗。
又方:燒酒浸百部。
擦。
又方:桃仁。
杵爛,搽。
男子陰痿囊濕。
蛇床子。
煎湯洗。
陰囊或玉莖腫痛。
蔥白、乳香。
搗。
塗,即時愈。
腎囊風,腎子腫大,一名繡球瘋。
雞蛋。
煮熟,去白留黃,炒出油,老杉木燒灰,調油搽之。
又方:胡椒。
煎湯洗。
又方:皂礬。
煎湯,頻洗。
新生小兒卵大,日後長成,恐變木疝。
滿月外俟端午日,午時以腳盆盛熱水安於中堂,抱小兒將卵放水內一浸,再將小兒於中門檻上中間一擱,其卵上之水印痕於檻,將艾在檻上濕印處灸三壯,效。
小兒臍突、囊腫。
載臍門。
小便門 小便不通。
豬膽連汁。
籠住陰頭一二時,汁入自通。
又方:蔥白連葉。
搗爛,入蜜。
合外腎上。
又方:蚯蚓糞,樸硝各等分。
水和敷臍下。
又方:皂角、半夏、麝香末。
填臍內。
再用田螺、蔥白,搗餅,蓋之。
又方:生白礬末五釐。
入臍,以水滴之。
婦女小便不通。
皂角。
煎湯,洗陰戶。
小兒不小便。
鹽。
安臍中,熨。
小兒初生,小便不通。
蔥白搗爛,麝香三釐,摻上,敷蠐。
小便不通,轉脬,危急者。
蔥管。
吹鹽入玉莖中。
小便轉胞不出。
納衣魚一枚於莖中。
小便不通,諸藥不效者。
麝香少許。
和頂心頭垢作條,入莖中,紙封馬口,使氣透進莖內,須臾即通。
又方:蔥白。
細切,炒熱,包熨小腹,冷即易。
仍以手擦掌心、足心。
小便不通,腹脹如鼓。
大田螺,鹽半匙。
生搗。
敷臍下一寸三分。
女子轉胞,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數日垂危,死。
豬脬。
吹脹,以鵝毛管安上,插入陰孔,撚脬,氣吹入。
小便閉,小腹痛。
田螺。
少加鹽,生搗。
敷臍下一寸三分,即通。
小便虛秘。
桃枝、柳枝、木通、川椒各一兩,枯白礬三錢,蔥白七個,燈心一握。
水三十碗,煎至十五碗,用磁缽盛之,乘熱熏外腎、小腹,以被圍之,不令風入。
若冷即易之,再燒再熏,良久便通,如赤小豆汁下,效。
水腫溺閉。
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
杵,攤臍中。
寒症,小便癃閉,腫脹。
蔥一把,麝香三釐。
搗餅,貼臍。
小兒溺床。
龜溺,滴臍中。
淋門 急淋陰腫。
泥蔥半斤。
煨熟,杵爛,貼臍上。
遺精門 遺精。
文蛤。
研細末。
以女兒津調,貼臍內,立止。
精滑善遺。
牽轉白牛法最妙。
其法不拘布、帛,做一小兜,將外腎兜起,拴在腰後褲帶之上,此病自免。
夢遺。
臨睡以樸硝少許放手心。
用唾和,將龜頭一擦,效。
疝門 諸疝初起,發寒熱疼痛,欲成囊癰。
新鮮地骨皮、生薑各四兩。
搗如泥,絹包囊上,其癢異常,忍之。
陰疝腫墜。
木鱉子仁。
醋磨,調芙蓉葉末,敷之。
熱疝,痛處如火,溲赤便艱,口乾畏熱。
芙蓉葉、黃柏各三錢。
為末。
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囊上。
濕疝,陰丸作痛。
蘄艾、紫蘇葉(烘)、川椒(炒熟)各三兩。
拌勻,乘熱絹袋盛。
夾囊下,勿洩氣。
寒疝引急,痛連小腹及睪丸偏縮者。
以胡椒十餘粒。
研細,糝膏藥上,烘熱。
貼陰囊上,痛即已。
偏縮者,貼小半邊,蓋縮即寒也。
寒疝。
吳茱萸。
炒,布包,熨小腹。
又方:桂末。
摻,貼臍內。
睪丸腫痛,名木腎。
用荊芥穗一兩,樸硝,蘿蔔各三兩,蔥七莖。
煎湯,淋洗。
偏墜作痛。
芙蓉葉,黃柏各三錢(為末),木鱉子仁一個。
磨醋調,塗陰囊,自止。
偏墜患久者。
牡蠣灰、良薑末等分。
唾津調,塗患處。
疝氣入腹。
茴香。
炒,作兩包。
更換熨。
後陰門 腸胃流熱下注,糞門暴腫。
帶殼蜒蚰數個。
搗,研。
塗。
肛門腫痛。
木鱉子肉四五枚。
研細,泡湯洗,另用少許塗。
作癢者,杏仁杵爛敷。
又方:生苧根。
搗爛,坐。
穀道赤痛。
熬杏仁,杵作膏。
敷。
肛?癢痛。
杏仁。
杵膏,頻敷。
便燥努掙,肛痛異常者。
以冰片、硼砂研末。
雄豬膽汁調,圊後搽。
肛門生瘡,肛門主肺,肺熱即肛塞,腫縮生瘡。
白蜜一升,豬膽汁一枚。
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二三寸長作挺。
塗油,納下部。
穀道生瘡,久不愈。
雞?胵。
燒,研末。
幹貼之,效。
臀癰。
芙蓉葉(曬,研)、胡椒(焙,研)各二錢,野苧根一兩,蔥頭七個,酒糟兩許。
共杵爛,加米醋和。
敷,即消。
又方:蔥白。
杵爛,蜜和,敷。
又方:芙蓉葉。
入鹽、冰片各少許,杵爛,圍。
小兒月內,糞門上忽有瘡孔,名秤勾瘡。
急閒白竭。
燒灰。
糝。
脫肛。
萬年青連根。
煎湯洗。
川五倍子末,敷之。
又方:先以麻油潤之,再用風菱殼煎湯洗之。
又方:枳殼、防風各一兩,枯礬二錢。
煎水,乘熱熏洗。
又方:鱉頭。
煅存性,研,加冰片。
摻之,立收。
又方:五倍子。
煎湯洗。
隨以赤石脂末摻上,托入。
又方:五倍子三錢,白礬少許。
為末。
水一碗,煎湯洗。
又方:爬牆草。
煎湯,溫洗,浸肛,隨浸隨縮上。
此草沿牆而上,大似絲瓜葉者不可用,須用小如茶匙樣光亮者。
又方:蟬蛻。
研末。
菜油調敷。
又方:貫眾、樸硝、橘皮等分。
為末。
每五錢,煎湯淋洗,後以木賊草燒,研,糝。
又方:東壁土。
湯泡,先熏後洗。
又方:大田螺。
井水養三四月,去泥,以雞爪黃連研細末,入殼內,待化成水。
以茶洗淨,將雞翎蘸掃之,以軟帛托上。
大腸脫肛。
木賊草。
燒灰,摻之,按入。
或加龍骨。
又:蜣螂。
燒,研末,入冰片。
摻,托。
脫肛不收。
蒲黃。
和豬脂。
敷,日三五度。
虛冷脫肛。
石灰。
炒熱,故帛裹。
坐,冷即易。
痔、痢、脫肛。
冷水調黃連末。
塗。
瀉痢脫肛。
石榴皮、陳壁土。
少加明礬,煎洗。
再用五倍子。
炒,研末。
敷托而上。
久痢脫肛。
用訶子、赤石脂,龍骨各二錢。
研細末,以茶少許和藥。
摻肛上,絹帛揉入。
又方:苧麻根。
煎湯。
外以木賊研末,敷。
產後脫肛。
五倍子末。
摻。
小兒脫肛。
荊芥、皂角等分。
煎湯洗。
又方:螺螄三升。
鋪桶內。
坐其上,少頃愈。
坐闆瘡生臀上,俗名臀支瘡。
八九月間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
日中曬脆,研細。
瘡有膿則乾摻,無膿將自巳。
津涎調末,敷少頃,瘡中流水即愈。
又方:松香五錢,雄黃一錢半。
研細,和勻,以綿紙包。
裹,撚成條,臘月豬脂浸透,點火燒著。
取滴下油搽之,立效。
又方:蘆薈一兩,炙草五錢。
研細末。
先以豆腐泔水洗淨,抹乾,將藥敷之。
又方:滑石、生大黃、人中白、密陀僧。
共研。
摻。
又方:生芝麻。
細嚼,敷。
又方:藤黃。
搗碎,摻在雄豬網油之上,以青布一長條卷緊,線紮,浸菜油內一夜,取出火燃,取滴下油,以杯承之,埋土中一宿,去火氣,塗上即愈。
又方:甘蔗皮。
燒存性,研。
麻油調搽。
又方:絲瓜皮。
焙乾為末,燒酒調搽。
坐闆瘡癢。
先以砂仁殼煎湯洗淨,再用茅厠坑沿上之扼,刮下曬燥,研細,麻油調搽三次。
小兒初生,穀道無竅。
以金刀或銀刀割開外膜,即愈。
大便門 大便不通。
蔥一莖。
去根,將蔥頭蘸草烏細末,納肛門內。
又方: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磺、甘遂、檳榔等分。
研末,飯丸雞子大。
早最先以椒湯洗手,麻油塗手掌,男左女右,握藥一丸,移時便通,欲止則開握去藥,以。
冷水洗手。
又方:生薑。
削長二寸,塗鹽。
納下部。
大便不通,氣奔欲死。
烏梅十顆。
浸,去核,丸如棗大。
納一部。
實熱症,便秘。
枳實、麥皮。
鹽炒,熨。
大便實結不下。
烈火煮竹葉一鍋,乘熱傾桶內,撒綠礬一把。
坐熏之。
或用蘿蔔葉亦可。
大腸虛秘。
連須蔥一根,姜一塊,鹽一撚,淡豉三七粒。
搗作餅,烘。
掩臍中,紮定,冷再易。
小兒大便不通。
以溫水漱口,吸咂小兒前後心並手足心,得紅赤色即通。
洩瀉門 洩瀉不止,諸藥罔效。
梧桐葉。
煎湯,沐足。
洩瀉日夜無度。
針砂、地龍、豬苓。
共研末。
生蔥汁調,貼臍上,小便長而瀉止。
洩瀉暴利。
大蒜。
搗,貼兩足心,並貼臍中。
滯下門 痢疾,肛門腫脹如痔。
冰片。
研末。
乳調搽。
又方:木鱉子、五倍子。
共研。
調乳敷。
下痢,肛痛不可忍。
熬鹽。
包,坐熨之。
寒痢。
桂末。
填臍。
又方:吳茱萸末。
敷臍。
噤口痢。
蒼朮、甘草、陳皮、厚樸等分。
為粗末。
布包在肚上熨之,逼藥氣入腹。
又方: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
作餅,烘熱。
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效。
又方:燒餅一個,切作兩片,挖空,納木鱉子淨仁,研泥六個。
烘熱,覆臍,互換。
毒痢噤口。
水蛙一個。
並腸肚搗碎,瓦烘熱,入麝香五分,作餅。
貼臍上。
小兒噤口痢。
大蒜。
搗,貼兩足心,或臍中。
久痢脫肛。
白龍骨粉。
撲。
痢頻脫肛,黑色堅硬。
巴豆殼。
燒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樸硝少許,洗軟,用真麻油點火滴於上,以枯礬、龍骨末摻肛頭上,芭蕉葉托入。
痔門 凡痔。
雞、鴨、鵝、牛膽不拘何種。
頻搽,有效。
又方:五倍子三四個,皮硝一撮。
水二碗,煎濃奈先熏後洗。
又方:蜒蚰一條,冰片五釐,膽礬二釐。
和,化蜒蚰水,點之即縮上。
痔瘡。
槐根或桃根,或蘿蔔,或冬瓜,皆可。
煎湯,頻洗。
又方:每登圊後,取冷水沃,頻沃愈。
又方:蜒蚰。
杵爛,搽。
又方:田螺。
入冰片,化水。
點之。
又方:皂礬、礬紅等分。
為末。
對肛門瘡口,將藥貼著,坐片刻,如痛即去,痛止再坐數次。
痔瘡有蟲。
蜣螂。
生搗為丸。
塞肛門中,引蟲出。
痔瘡有蟲作癢,或如膿血多。
槐白皮。
濃煮汁,先熏後洗,欲大便,當有蟲出。
仍以皮為末,綿裹,納下部。
痔漏。
鯽魚一條。
去腸,入白礬令滿,瓦上燒末。
以雞羽掃藥,敷,效。
又方:啄木鳥。
燒末。
納孔中,不過兩三度,瘥。
下部漏瘡。
苦參。
煎湯,日日洗。
痔漏瘡痛。
活鯉魚鱗三五斤。
綿裹,如棗形。
納入肛門,坐片時,痛止。
痔漏退管。
白鴿糞一升。
放罐內,以滾水衝入罐中,乘熱,病人坐罐口熏之,要坐久忍痛。
治瘻。
冬瓜藤。
濃煎湯。
熏洗,愈。
內痔落下。
大團魚頭一個。
火煅為末。
搽痔上,即刻收。
外痔疼痛,坐臥不得。
大田螺八九個。
將針挑開靨蓋,入冰片、白礬末少許在內,以田螺尖埋土中,令其蓋仰上,經一宿。
螺水以雞毛搭痔上。
外痔長寸。
槐花。
煎湯頻洗,並服之。
翻花痔瘡。
木瓜。
為末,以蟬魚身上涎調貼,以紙護住。
雞冠痔。
黃連末。
敷。
加赤小豆末尤良。
女陰門 陰寬。
肥皂子,浸,去黑皮,用其白肉,加白及、五倍子、蛇床子、石榴皮、甘松、山奈、龍骨。
煎濃湯,日日熏洗。
寬而冷者,加石硫黃煎。
陰冷。
乾薑、牡蠣各一兩。
為末,火酒調稠,搽兩手上,揉兩乳。
又方:母丁香末。
紗囊盛,如指大,納陰中。
又方:川椒、吳萸為末。
煉蜜丸,彈子大。
綿裹,納陰中。
陰癢。
雞肝或豬肝。
炙熟。
切一長條,插入陰戶內,過一夜,次早取出,數次愈。
又方:桃仁。
杵爛,綿裹塞。
又方:小薊。
煮湯,日洗三次。
又方:蛇床子一兩,白礬二錢。
煎湯,頻洗。
陰癢不可忍。
杏仁。
燒灰。
乘熱綿裹,納陰中,日再易。
陰戶內生瘡作癢。
活蚌一個。
剖開,將有肉半個,手拿對陰戶一夜,次日又用一個。
陰腫。
羌活、防風。
煎湯,熏洗。
又方:蔥白。
研膏,入乳香末,拌勻。
敷患處。
又方:甘菊苗。
搗爛,煎湯,先熏後洗。
陰腫痛。
生地、當歸、川芎、白芍、乳香等分。
搗成餅,納陰中。
陰腫或生瘡。
枸杞根。
煎湯,頻洗。
女腫不下,小戶嫁痛。
冬青葉、小麥、甘草等分。
水煎洗。
產後陰腫。
蘿蔔。
煎湯洗,效。
又方:蓮蓬殼。
煎洗。
凡產後女陰病。
並載產後門。
陰痛。
枯礬、甘草等分。
為末。
棉裹,納陰中。
又方:青布裹炒青鹽,熨。
陰挺。
用飛礬六兩,桃仁一兩,五味子、雄黃各五錢,銅綠四錢。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重四錢,即以方內雄黃為衣。
坐入玉門內即愈,甚者不過二次。
又方:藜蘆。
為末。
豬油調塗,日易。
又方:茄根。
燒末。
油調紙上,捲筒納入,一日一易。
又方:冰片五錢,鐵粉一錢。
水調塗。
婦人陰挺出,下脫。
桂心、吳茱萸各一兩,戎鹽二兩。
並熬令色變,研末。
綿裹如指大,納陰中,日再易。
茄子疾生。
枳殼。
為散。
煎湯熏洗,仍用綿包枳殼渣,納陰中。
陰脫。
蛇床子五兩,烏梅十四枚。
煎湯,日洗五六次。
婦人陰下脫若肚。
先以淡竹根煎湯洗。
再用五倍子、白礬末摻,效。
陰爛。
煅牡蠣、飛滑石各三錢,陳蚌殼(煅)二錢,人中白(煅)一錢,龍骨(煅)錢半,冰片二分。
共研末。
摻之。
陰戶臭爛。
熟乳香、冰片、珍珠末、象牙末、兒茶各三分。
搽。
麵粉一兩(煅),鵝黃色牆上白螺螄殼(煅,淨末)一兩。
共研細末。
先用米泔水煎,入雄黃三錢,淋洗患處,然後上藥,效。
陰戶蟲癢。
杏仁。
燒存性。
研爛,綿裹,納入。
陰中有蟲,癢且痛,目腫身黃,欲得男子,漏血下白,少氣思美食。
一尺長鯉魚。
去頭、肉,取骨,搗末,熬黃黑。
以豬脂和,絹袋盛,納陰中,抵痛處。
陰蝕。
豬肝。
煮熟,削如梃,鑽孔數十,納陰中,良久取出,內有蟲,另易一挺,蟲出盡,愈。
又方:肥豬肉。
煮汁,頻洗。
陰?。
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川芎、當歸、生地各二錢,炙鱉甲五錢。
煎湯,頻洗。
又方: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
研末,生艾汁丸,小指大。
納陰中。
陰傷出血。
五倍子。
研末,摻之。
或加血餘,黃連、白礬灰亦妙。
或以青布燒灰、血餘等分。
研,敷之。
又方:蛇床子。
研未。
綿裹,納陰中,立效。
女童交接,陽道違理,血出不止。
燒發並青布末。
為粉,塗。
又方:赤石脂末。
摻。
女人交接,陽物違理及他物所傷,緻血流漓。
釜底墨、斷壺盧。
塗藥納之。
陰瘡。
陳蚌殼(煅),兒茶,輕粉,飛滑石,人中白(煅)三錢,枯礬、龍骨(煅)各一錢,冰片三分。
共研。
麻油調搽。
又方:桃葉。
杵爛,棉裹,納陰中。
陰瘡爛痛。
杏仁。
燒黑,研膏。
敷。
婦人陰戶內生瘡,癢痛難堪。
鮮豬肝。
切成條,於香油中微燙過,抹樟腦、川椒末,插入,引蛆蟲,候一時辰,取出再換。
女子初生無前陰者。
以金刀或銀刀割開外膜,即愈。
女子初生前陰膜鞔如鼓,雖有小孔通溺,礙於人道,名曰鼓女,又名實女。
幼時用鉛作鋌。
日紝之,久久自開,無異常人。
求嗣門 無子者。
虎鼻。
懸門上一年,取熬作屑。
與婦人飲,便生貴子,勿令婦知。
知則不驗。
又:已有子,懸於門上,令生男。
始孕,轉女為男。
雄黃一兩。
絳囊盛,帶婦人左臂,或繫腰下,百日去之。
又方:萱草,即宜男草。
妊婦佩之。
又方:雄雞長尾。
拔三莖,置孕婦席下,勿令知之。
胎孕門 保胎法。
井底泥。
和入竈心土,敷臍下。
或加青黛。
胎前病熱。
未放荷葉(焙乾)五錢,蚌粉二錢半。
新汲水入蜜調,塗腹上。
胎前病寒,恐損胎。
伏龍肝。
研。
水調,塗臍方寸,幹再上。
胎前患霍亂,胎不安者。
井底泥。
敷心下及丹田。
妊娠轉胞,尿閉脹急。
令產婆香油塗手,自產門入,托起其胞,則尿出如注。
又方:蔥白。
細切,和鹽,炒熱。
熨臍下,立通。
母病欲下其胎。
生附子末。
醇酒和,塗右足心,胎下,速去之。
又方:獨根土牛膝。
塗麝香,插入牝戶中。
臨產門 將產前。
井華水服半升,不作運。
橫生難產。
兩手各握滇南檳榔二枚,惡水自下。
手足先出者。
以鹽半分,多則恐上衝心,塗兒手心或足心,仍抹油,輕輕送入,推上扶正,待兒身轉即順矣。
逆生兒,腳先出。
取其父名書兒足下,即順生。
盤腸生,子腸先出,產後不收者。
以半夏末頻搐鼻,即上。
娩時腸出,傷名盤腸。
生麻油潤,大紙撚點火吹滅,以煙燻鼻。
又方:濃煎黃柏湯,浸其腸。
胞衣不下。
蔥白。
煎濃湯,熏洗下部。
又方:草紙。
燒煙,熏母鼻。
又方:鮮荷葉。
濃煎,洗下部。
又方:伏龍肝末。
醋調,納臍中。
子死腹中及胎衣不下。
本婦鞋底。
炙熱,熨腹上下二七次。
生胎欲去。
牛膝一握。
搗,以無灰酒一盞,煎七分,空心服。
仍以獨根土牛膝塗麝香,插入牝戶中。
下胎。
生附子。
為末。
醇酒和,塗右足心,胎下去之。
死胎不下。
蓖麻仁三粒,巴豆仁四粒,麝香二分。
同研成餅。
貼產門上交骨,其胎立下,即安。
胎至足月,臨盆久而不下之難產亦可貼,而即產但勿用之,稍早恐有揠苗之害也。
又方:牛屎。
熱塗產母腹上、臍下。
產後門 兒出即暈迷不語。
急用銀針刺眉心,得血即生。
再為服藥。
產後血運,不省人事,極危殆者。
韭菜。
入有嘴磁瓶內,煎熱,酢沃之,便密紮瓶口,以瓶嘴向產婦鼻孔,令酢氣透入。
產後暈絕。
生半夏末。
冷水和丸,如豆大。
納鼻中,灌以熱童溺,熏以醋炭,效。
產後血運。
鐵器。
燒紅,更疊淬醋中。
就病人之鼻,熏之。
產後腸出不收。
枳殼。
煎湯,浸之。
又方:大紙撚蘸香油點燈,吹滅,以煙燻鼻中。
又方:半夏末。
搐鼻中,取嚏。
產後陰脫。
以溫水洗軟,用雄鼠糞燒煙,熏之。
又方:硫黃、海螵蛸各五錢,五倍子二錢半。
研。
敷。
產後脬墜。
黃連、狗脊、五倍子、澤蘭、枯礬各一兩。
為末。
煎湯洗,乘熱輕托入。
產後子宮墜。
先用淡竹根煎湯,洗淨;次用五倍子,青礬,為末,糝。
產後舌出不收。
丹砂。
敷之。
暗擲盆碎,墮地作聲
走馬牙疳。
蛔蟲。
瓦上焙乾,研細末,加青黛、冰片少許,研勻。
吹入。
又方:真青黛一錢,硼砂一錢,龍腦薄荷末五分,人中白一錢,粉口兒茶一錢,玄明粉五分,馬屁勃五分,梅花冰片二分。
研細。
擦之。
病甚者,加西黃三分,珍珠五分,效尤捷。
又方:人中白。
人甕瓶內,鹽泥固封,煅紅,研末,人麝香少許。
貼。
牙關緊。
白礬、鹽等分。
擦之,涎出自開。
牙□脫。
烏梅一個。
含之。
又方:紙撚。
搐鼻取嚏。
又方:南星。
研末。
生薑汁和,塗兩頰,一夜即上。
服霜粉,牙根腐爛,出血不止。
詳中毒門。
痰飲門 化痰治嗽。
生明礬二兩,人參末一兩。
酢二升,熬膏,以油紙包收,旋丸,如豌豆大。
每用一丸,放舌上。
釣痰。
半夏,(酢煮過),皂角末、明礬末、柿餅。
搗膏為丸。
噙之。
胸中痰澼,頭痛,不欲食。
礬石一兩。
水二升,煮半,納蜜半合,頻服,取吐。
如不吐,稍飲熱湯引之。
卒頭痛如破,非中風,又非中冷,是胸膈中痰氣上衝所緻,名為厥頭痛。
單煮茗作飲二三升,取吐,吐畢又飲,又取吐,吐數次即瘥,雖吐膽汁無害。
咽喉門 喉痘,屬時邪、風火,痰潮壅閉,喘急危篤,發來迅速。
先深針委中穴中,出血自愈。
穴在膝蓋對後大小腿交界縫。
喉腫。
老黃瓜一條。
上開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滿,懸陰處。
待硝透出,刮下,吹,點。
喉腫不能言。
山豆根。
磨醋,噙之,涎出能言。
腫喉瘡。
吳茱萸末。
醋調,塗足心。
咽喉腮頰腫悶。
以蒜塞耳、鼻中。
喉痛。
用冰片三分,殭蠶五釐,硼砂二錢半,牙硝七錢半。
共研細末。
吹患處。
咽喉腫痛。
射幹花、山豆根。
陰乾,為末。
吹,效。
喉痹腫痛。
大蒜。
塞耳、鼻中,日二易。
咽喉疼痛,紅腐。
真青黛一錢,硼砂一錢,龍腦薄荷末五分,人中白一錢,粉口兒茶一錢,玄明粉五分,馬屁勃五分,梅花冰片二分。
研細。
摻之。
病甚者,加犀黃三分,珍珠五分,效尤捷。
喉中腫痛。
硼砂。
含化,咽津。
初起便治,即免喉痹。
喉閉,咽痛。
馬勃、白礬等分。
為末。
以鵝翎管吹,吐痰。
喉閉。
蛇蛻。
燒末。
吹。
咽喉閉痛。
箬葉、燈心草(燒灰)等分。
吹。
喉痹。
陳年白梅。
入蜒蚰令化,噙梅於口中。
冬月喉痹、腰痛不可下藥者。
蛇床子。
燒煙於瓶中。
口含瓶嘴吸菸,痰自出。
急喉痹塞,逡巡不救。
生皂莢末少許。
點患之外,以酢調厚,封項下,須臾便破,出血愈。
喉痹將死,不可針藥。
乾漆。
燒煙。
以筒吸之。
又方:雞內金。
勿洗,陰乾,煅末。
竹管吹之。
鎖喉風閉。
遇此症,先於頭頸處搽香油,用錢刮之,其痛稍緩,好進藥。
又方:人指甲。
煅,研。
吹喉。
又方:勢危者,刺出舌根下紫血。
又方:生桐油。
以鵝翎蘸之。
攪喉探吐。
小兒喉痹,不能語。
以大豆煎汁,放冷,含。
喉痹口噤。
硇砂、馬牙硝等分。
研勻。
點。
走馬喉痹。
白礬末。
塗綿針上,按於喉中,立破。
綿針者,用榆條上以綿裹作棗大也。
又方:馬屁勃、焰硝。
為末。
吹,吐涎血愈。
咽瘡喉痹。
好來酢。
噙,嗽,吐痰。
喉痹,雙乳蛾。
壁錢窩一個。
取病人腦後發一根,纏定錢窩,以銀簪挑,就燈上燒灰。
吹之,立消。
乳喉。
用手指甲。
燒灰存性,研細末。
吹入,即消。
單蛾、雙蛾,即俗呼單喉、雙喉也。
發頂內有泡,可用銀針挑破。
忌見燈火,恐泡破處發脹也。
蛾在左邊,用生獨蒜,加鹽搗爛,敷右手寸關尺脈上,以熱痛為度;蛾在右邊者,用左手亦如之;如雙蛾,敷左右兩手,即愈。
乳蛾爛者。
用人中白(火煅)三分,冰片二分。
共研細末。
吹入喉中。
喉蛾。
頭髮、指甲。
煅存性,研。
吹,男用女,女用男,左用右,右用左。
又方:燈心一錢,黃柏五分,(並燒存性),白礬七分(煅),冰片三分。
共研。
每以一二分,吹。
喉蛾閉結不開。
土牛膝草。
搗汁,滴鼻中。
乳蛾,並治喉內一切熱毒。
硼砂一錢,膽礬二錢。
為細末,入青魚膽內,陰乾,研末,加山豆根一錢。
吹患處,流涎。
喉風,舌大如脬,即時不救即死。
冰片一分,火硝三分,膽礬二分,青黛二分,殭蠶五分,硼砂三分。
為細末。
吹之。
喉風年久。
夜壺垢。
炙,研細。
吹入。
喉風。
黃瓜。
去瓤,入生礬末裝滿,仍將瓜口蓋好,外以紙封之,掛有風無日處陰乾,過驚蟄後七日,取下,研細。
吹患處。
爛喉。
象牙屑、廉珠各三分,飛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錢二十個,西牛黃、人手指甲各五釐。
共研極細粉。
吹患處,雖瀕死者可救。
喉爛、喉腫、喉痛。
均可以青黛、薄荷各八分,飛淨雄黃、白硼砂、真珠各三分,兒茶五分,冰片一分,西牛黃分半。
各為細末,研勻。
吹之。
咽生息肉。
鹽、豉。
和搗,塗。
先刺破出血乃用,效。
喉中生肉。
綿裹筋頭。
拄鹽揩之,日五六度。
喉中懸癰,舌腫塞痛。
五倍子、殭蠶、甘草等分。
白梅肉搗和丸。
噙,咽,癰自破。
疹後餘毒喉病。
苦參三錢,殭蠶二錢。
為末。
吹。
煙管戳傷咽喉。
以龍眼核去黑皮,焙,搗極細。
用筆管吹患處,即定疼止血。
居家者,此藥須預備。
誤硬門 雜物哽咽。
解衣帶。
目窺下部,不下即出。
諸物吸入肺管而不能出者,無藥可治,喘急而死。
大概小兒或有此患,然不必驚慌,但捉兩足,使倒懸,則所入之物一咳即出。
諸哽。
煮薤白半熟。
線系之,捉線,吞薤下,候至哽處,牽引,哽即出。
又方:哽喉。
大蒜。
塞鼻中。
魚骨哽。
以魚網覆頭,立下。
又方:橘葉。
常含,咽汁。
頸項門 項軟。
五加皮。
為末,酒調。
塗項骨上,幹則易。
項強.太陽受風也。
荊芥。
作枕。
又方:蒸黑豆。
作枕。
肝腎二臟受風,項強。
木瓜、生地。
酒蒸,加乳香、沒藥,搗,塗。
頭項強,不得顧視。
黑大豆。
蒸熟,作枕。
閃頸肭腰。
硼砂。
研粉。
以骨簪蘸唾沾粉,點兩目,淚出即松,三點全愈。
頸項結核。
生薯蕷一挺,蓖麻子二粒。
各去皮,研勻,攤貼。
頸項結痰核。
生南星。
研塗。
痰核紅腫寒熱,狀如瘰癧。
石灰。
煅為末,白果肉同搗,貼。
蜜敷亦可。
身項粉瘤。
舊皮鞋底。
洗淨,煮爛成凍子,塗之。
蟻瘻不愈。
鯪鯉甲二七枚。
燒灰,豬脂調敷。
蜣螂瘻疾。
熱牛屎。
封之,日數易,當有蜣螂出。
一切冷瘻。
人吐蛔蟲。
燒灰,先以甘草湯洗淨,塗之,瘥。
天柱瘡,生脊大椎上,大如錢,出水。
用驢蹄甲二片(煅),鉛粉(熬)二錢,麝香少許。
為末。
醋和,塗。
對口瘡。
全蠍三個。
楝樹根煎水,洗。
兼分載癰疽門。
瘰癧初起,未破者。
好茶。
泡濃汁,與蜂蜜調敷,日數易。
瘰癧未穿。
靛花。
馬齒莧同搗。
日日塗,效。
瘰癧、疔瘡、發背、諸腫。
紫花地丁根。
去粗皮,同白蒺藜為末。
油和塗,效。
瘰癧結痰,不問新久,已潰、未潰。
嫩明松香一兩(蔥湯煮化,冷水潑淨),火麻仁一兩,上好松羅茶葉五錢。
共搗如泥,油紙攤為膏。
貼,神效。
瘰癧。
以羚羊角燒灰,研細。
雞卵清和塗。
又方:以豬膽汁以胭脂邊一方滲透,懸風處吹乾。
剪貼患處。
又方:豆腐泔水一捅。
慢熬成膏。
頻頻塗之。
又方:南星、半夏等分。
為末。
米醋或雞子清調敷。
黃柏為末。
豬油調敷。
又方:活鯽魚一尾,生山藥如魚長一段,白糖三錢。
杵爛,塗之。
又方:土貝母。
研末。
陳米醋調敷。
又方:牛皮膠一兩(水熬化),入土貝母末五錢。
攤油紙。
貼之。
又方:佛前舊羊角燈底。
焙存性,研末。
麻油調敷。
又方:田中螞蝗。
搗爛,圍之,即散。
又方:麵糊作餅。
貼於先潰之處,再用小砂壺兩把,俱盛燒酒,煎滾,去酒,以熱壺口覆於餅上熏之。
一壺冷又易一壺,如此數次,將毒拔盡則愈。
熏後用豬膽汁熬成膏。
貼之。
瘰癧已潰。
陳年破明角燈。
燒存性。
研菜油和,塗。
又方:牆上白螺螄殼。
研末。
敷。
又方:牛皮油靴底。
燒灰。
調敷。
瘰癧不斂。
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
為末。
麻油調塗。
瘰癧已破,汁出不止。
鴨脂。
調半夏末,日日敷。
瘰癧日久成硬核者。
陳米醋。
調蜜。
敷。
癧破多年,膿水不絕。
百年茅屋廚中壁土。
為末。
入輕粉調敷半月。
瘰癧破爛,多年不愈,延及胸脅,臭穢難聞。
雖十數載之頑證,可用新石灰一塊,滴水化開成粉,以生桐油調勻,乾濕得中,先用蔥椒湯洗淨瘡口,塗數日,即愈。
瘰癧收口。
龜闆(煅過,埋地中四十九日)、青果,(陰於,煅。
)同研細末。
收口,效。
肩門 肩疽。
吳茱萸。
用鹽醃過,炒,研。
酢和塗。
肩臂累累如赤豆者,為瘭疸。
剝去瘡痂,以酒和麵,敷。
頸肩胸背大腫赤發。
樸硝五兩,香豉、生地黃汁各半升。
同搗,煮令地黃爛熟。
敷腫厚二分,日三四易,使不成膿。
並治一切腫。
背門 發背初起。
雞內金不落水者。
陰乾,用時溫水潤開。
貼之,隨幹隨潤,以愈為度。
又方:牡蠣粉灰。
以雞子白和,塗瘡四圍,頻上。
又:雞肫皮。
浸軟,貼。
發背,腫毒未成者。
活蟾一個。
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 憒,置水中,再易一個,如前法;重者破開,連肚乘熱合瘡上。
發背初起,紅色者。
用稠泥圍瘡外成圈,中間放水下螞蝗數條,待蝗吸毒血,一日三易。
癰疽、發背,初起未成者。
苧根。
熟搗,敷上,日夜數易,瘥。
發背。
芙蓉花及葉。
並曬乾,為末。
酢調敷。
白蓮尤佳。
又方:紫荊皮。
為末。
酒調,箍住即撮小不開。
癰疽、發背及乳瘡。
半夏末。
雞子白調塗。
虛火背瘡,背內熱如火炙。
附子末。
津調,塗湧泉穴。
發背、癰癤。
糞坑底泥。
陰乾,為末,新水調敷。
癰腫、發背。
酢磨濃墨。
塗四圍,中以豬膽汁塗,幹又上。
發背諸腫毒。
豬脂。
切片,冷水浸,貼。
熱即易,散盡為度。
發背欲死。
伏龍肝末。
酒調厚敷,幹即易。
又:冬瓜。
截頭,合瘡上,瓜爛截去,再合。
發背欲死及一切腫毒、赤遊風疹、風熱頭痛。
芭蕉根。
搗爛,塗。
癰疽、發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
桐葉。
酢蒸。
貼,效。
發背已潰。
雞肫黃皮。
同綿絮焙末。
搽。
背瘡潰爛。
黃黑牛屎多年者。
曬乾,為末,入百草霜研勻。
細摻。
背疽,已潰如碗,視五臟僅膈膜。
大鯽魚一枚。
去腸贓,以羯羊糞入其中,烘,焙焦黑極燥,為細末。
乾摻,須候膿少時用。
背瘡肉長疾,皮不及裹,見風成僵。
寒水石。
燒,研為細末。
敷。
再用銅綠細末上之。
肘腋門 腋氣,即狐臭。
生薑汁。
頻塗。
又方:龍眼核六枚,胡椒十四粒。
研勻。
頻擦。
患腋臭者,耳內皆有油濕。
大田螺一個。
養水中,候靨開,以巴豆肉一粒,針挑放螺內,仰頓,盞內化水。
搽腋下。
又方:密陀僧四兩,白礬(枯過)二兩,輕粉三錢。
共為細末。
擦一月。
又方:裹鐵落。
熨腋下,療狐臭,驗。
又:自己小便。
乘熱久洗。
又方:大田螺一個。
入麝香三分在內,埋露地,七七日取出,將患處洗拭,以墨塗上,再洗,看有墨處,是患竅。
以螺汁點之。
又方:雞子兩枚。
煮熟,去殼,熱夾,待冷棄路旁,勿顧。
又方:漿水洗淨,油調密陀僧塗。
或用熱蒸餅一個,切開,密陀僧摻末,夾之。
又方:礬石。
絹袋盛之。
常粉腋下。
?羊昷羝,腋氣也,俗曰肋腥臭。
用大田螺一個,巴豆仁一粒,膽礬豆大一粒,麝香少許。
先將螺養,吐去泥土,靨藥於內,用線拴住,放瓷碗內,次日化成水。
凡用須五更時,將藥水以手自抹其腋下,不住手抹藥,直待腹中欲瀉,卻住手。
揀深遠無人到處空地內,出大便,黑糞極臭,是其驗也,以土蓋之,勿令人知。
如不盡,再抹之,又去大便。
次用枯礬一兩,蛤粉五錢,樟腦一錢。
研細。
擦之,以去病根。
又方:精豬肉兩大片。
以甘遂末一兩拌之,五更時挾腋下。
至天明,以生甘草一兩,煎湯飲之,良久瀉出穢物,須棄野地中,恐氣傳人也,五次即愈。
虛弱者間日為之。
腋癰。
池塘爛泥一杯,桐油三杯。
和勻,以鵝翎頻掃塗,勿令乾。
又方:糯米飯。
乘熱入鹽塊、蔥管少許,極爛如膏。
貼患處,即消。
腋下瘤癭。
長柄苦壺。
燒,研末。
搽,以消為度。
脅門 脅痛。
用白芥子。
研末。
水調敷之。
又方:吳茱萸。
研末。
醋調敷之。
又方:韭菜。
炒。
熨之。
又方:青皮。
研末,炒。
酒淬,揉之。
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
急用糯米炊飯。
少加食鹽、蔥管,共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
其滓務傾魚池或河內。
腹脅積塊。
風水石灰末半斤,瓦器焙極熱,稍冷,入大黃末一兩,炒熱,入桂心末半兩,略炒,下米酢攪成膏。
攤布貼。
脅瘡,如牛眼狀者。
以鹽少許,入牛耳,取其垢,敷。
脅疽見臟。
赤豆、苧根。
為末。
水調塗。
病後脅脹滿。
熬鹽。
熨。
胸門 結胸脹痛。
大蒜。
搗爛,攤貼。
寒結胸。
巴豆。
飛面研,調餅。
敷。
熱結胸。
大黃、芒硝、蔥白。
搗。
敷。
胸膺一片如碗大無皮,潰腐浸淫成漏,流膿血水,久不愈。
荸薺一味。
看瘡大小,日日糝之。
大人小兒胸間二旁生紅白瘰泡,浸淫疼癢,每處日長一條,連生十餘個,名曰簾珠倒掛,久則殺人。
端午日人家檐口所掛刀茅。
連根葉切碎,煅末。
香油調,搽五六次。
痞滿門 痞。
用大黃、樸硝各一兩。
為末。
以大蒜同搗膏,貼之。
心坎門 急症心痛。
黃瓜一條。
剖對開,去肉、子,入明礬末,合住,線縛,懸掛陰乾,皮上起白霜取下。
遇此症,將瓜霜點眼四角,愈。
情志門 初生不啼。
蔥白莖。
鞭之。
小兒夜啼。
用硃筆於兒臍下書一田字,效。
又方:五倍子。
研末。
唾調,填臍中。
又方:硃砂。
寫子、午二字,貼臍上。
怔忡驚悸門 驚恐魂飛。
鐵器。
燒紅,更疊淬醋中。
就病人之鼻,熏之。
小兒闢驚。
鵝腹毳毛。
為衣被絮,柔暖。
昏迷門 熱病神昏。
鐵器。
燒紅,更疊淬醋中,就病人之鼻,熏之。
癲狂門 癲狂。
蘿蔔子。
為末。
溫水調服,探吐痰涎。
傷寒狂走。
炭盆潑醋,使聞其氣。
又方:薑汁、雞子清,調硃砂、元明粉,塗胸口。
癇門 風痰癇疾。
金燈花根似蒜者一個。
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時以茶調下,即臥,日中良久,吐出雞子大物。
如不吐,以熱茶引之。
驚風門 小兒月內驚風。
丹砂末。
新汲水調,塗五心。
急驚風。
白頭蚯蚓。
刀斬兩,取跳急者,加麝香半分,搗爛,貼臍。
痰火閉,俗名急驚風,搐搦,身仰。
不可用力緊抱以傷其筋絡,但以手扶,聽其自抽,用通關散吹鼻取嚏,次以竹瀝,或梨汁,或石菖蒲汁,皆可灌。
小兒驚風車死。
烏骨白雞血少許。
抹唇上。
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可開者。
皂角末。
水調塗牙齦上,入咽即蘇。
小兒截驚。
芭蕉汁、薄荷汁。
煎勻塗頭頂,留囟門;塗四肢,留手足心勿塗,效。
乳門 婦人乳腫。
馬尿。
塗,愈。
乳吹。
甘菊花根葉。
杵爛汁,酒沖服,渣敷患處,立效。
又方:貝母末。
吹鼻,效。
吹乳成癰。
豬闆油一斤。
冷水浸。
貼,熱即易。
乳塞不通而皮癰,名妒乳。
黃柏。
研細。
雞子清和,厚敷。
乳發初起,不治殺人。
鹿角。
磨濃汁,塗,並令人吮去黃水。
乳癰,紅腫方發。
活小鯽魚一尾,去腸,生山藥或芋艿寸餘。
同搗爛,塗,發癢即愈。
乳癰。
苧根。
搗根,敷。
又方:炒蔥白。
搗,敷,炭火盛瓦器逼之。
又方:蔥白。
杵,敷,並絞汁服。
乳癰腫毒。
白梅。
煅,研,入輕粉少許,麻油和圍,初起、已潰皆可用。
乳癰堅紫,色青久不愈。
柳根。
刮去皮,搗爛,燉溫,盛煉囊中,熨孔上,冷則易。
乳癰串爛,年久不愈,洞見內腑,深陷不愈。
搖船櫓上首手捏處舊藤箍,剪下,陰陽瓦焙末,日日糝之。
如幹者,以香油調搽。
乳癖。
活鯽魚一尾,鮮山藥如魚長者一段。
共搗爛,敷患處,以紙蓋之,立愈。
又方:豬油。
切片,冷水浸。
貼,熱即易散,盡為度。
婦人乳瘡。
生芝麻。
嚼爛,敷。
男女乳上濕瘡,膿血淋漓,成片飛紅,無靨痛癢不休,此名大革瘡。
蚌殼(煅末)五錢,配輕粉五分,冰片一分。
研勻。
銀花湯調搽。
乳裂。
胭脂、蛤粉等分。
研。
敷。
乳頭碎裂。
老黃茄子。
燒灰。
敷。
又方:白茄子。
燒灰。
敷之。
又方:丁香末。
敷。
乳頭破爛。
龜闆。
炙,研末,加冰片研勻,麻油調搽。
又方:室珠茶花。
焙,研末。
麻油調敷。
內服治諸血證藥。
女人乳岩。
蒲公英。
搗爛,盦患處,妙。
婦人回乳。
用男子裹腳布勒止,經宿即止。
乳汁不行。
內服通乳藥。
外用木梳梳乳周,周百餘遍。
腹門 一切腹脹。
大蒜。
搗爛,攤貼。
腹中脹滿。
綿裹煨姜。
納下部,冷即易之。
小兒腹脹,肚皮青色。
煎用胡粉、鹽,熬色變。
摩腹上。
天行病,小腹滿,不得小便。
雌黃末。
蜜丸。
納尿孔中,入半寸。
被匪徒輪姦,精滿腹脹欲死。
舊草鞋一隻。
燒煙。
熏陰戶,再用一隻煎湯,即以鞋向下,揉腹,精自沿出。
腹痛。
紅棗二枚,巴豆三粒。
同杵爛。
裹縛臍上,立止。
傷寒腹痛。
蔥白。
炒。
覆臍上,砂壺盛熱湯熨之。
傷寒陰症腹痛。
剝熱雞皮。
貼。
夾色傷寒陰症,肚痛面青。
載傷寒門。
傷寒小腹絞痛,面白肢冷,並無頭痛發熱者。
吳茱萸二兩五錢。
酒拌蒸,絹包,熨臍下、足心。
霍亂腹痛。
炒鹽一包。
熨其心腹,令氣透。
又以一包,熨其背。
攪腸痧,陰陽腹痛,手足冷,但身上有紅點。
以燈草蘸油,點火焠,點上。
小兒盤腸內釣,腹痛,腰曲,乾啼。
蔥湯洗腹,並以炒蔥搗,貼臍中。
臍門 氣臍,大如慄,虛腫而軟,痛。
竹瀝。
頻塗。
小兒臍腫。
荊芥。
煎湯洗。
煨蔥貼之。
須常留意,勿為尿濕。
小兒臍突囊腫。
大黃、牡蠣各五錢,樸硝二錢。
研末。
每一二錢,以田螺一枚,洗淨,浸一宿,取水調塗。
小兒多哭,以至臍突。
須設法使之不哭。
外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蘞各一錢。
為末。
搗芭蕉自然汁調塗四圍,小便下,愈。
肚臍突出。
原斷臍帶,並艾葉。
同燒灰。
油胭脂調搽。
小兒臍濕。
發灰、棉灰皆可敷,須防受風。
又方:枯礬、龍骨。
為末,麝香少許,拭臍,幹敷之,避風。
小兒臍汁不幹。
車前子。
炒焦,為細末。
敷。
臍間出水。
附子二錢,甘遂錢半,蛇床子一錢,麝香五釐。
各研細末,和勻。
填臍中,外加膏藥封之。
腹如鐵石,臍出水,變作蟲行狀。
煎蒼朮湯。
浴。
小兒臍未落時,腫痛水出。
故緋絹。
燒灰,研細末,敷。
小兒臍爛。
哆羅呢、羽毛、緞嗶、吱絨、洗絨、□子,皆可燒灰,研末。
厚糝,包好勿見風。
如濕再糝。
小兒臍瘡。
黃柏,或龍骨末。
敷。
又方:幹蝦蟆灰。
頻敷。
又方:胭脂、海螵蛸。
研末。
油調搽。
小兒臍帶有犯而落,舊根未斂,潰腫成瘡。
白龍骨、黃柏、枯礬。
為末。
敷。
臍風爛瘡。
紅綿、黃牛糞(同燒灰)、幹胭脂各五分。
濕則濕敷,幹則清油調敷。
臍瘡久不瘥。
馬齒菜。
燒,研。
敷。
小兒臍瘡變癇。
黃連二錢半,鉛粉、龍骨(煅)各一錢。
研細和勻。
頻以少許敷臍中。
小兒臍爛成風。
杏仁。
去皮,研。
敷。
小兒撮口臍風,胎熱也。
蝸牛五枚。
去殼,研汁。
塗口。
小兒臍風撮口。
生地、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
共搗爛。
塗臍四圍一指厚,抱住,洩矢氣而愈。
又方:噤口者,用蜈蚣一條(酒炙),蠍梢四條,殭蠶七條,瞿麥五分。
為末。
以少許吹鼻,取嚏,啼哭者可治。
臍風將死。
搗蒜,安臍,以熱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
又方:艾。
燒灰。
厚敷臍上,綢絹裹之。
腫脹門 腫毒初起。
麻油煎蔥黑色,趁熱通手塗,井內服一二斤。
諸腫毒。
山藥。
搗爛,塗。
遍身黃腫。
掘新鮮百部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以帛包住。
一二日後,口作酒氣自愈。
積聚腫滿。
白馬屎。
同蒜搗膏。
敷患處,效。
風濕腫痛。
生芥子末。
調熱酒或熱醋,包患處。
手足心腫,乃風也。
椒、鹽末等分。
酢和,敷之。
陰囊腫痛。
用連根蔥白頭二十一根(不必水洗),川椒一兩,麥芽(炒)一兩,地膚子一兩。
共煎湯。
淋洗,日三度。
水腫尿少。
醋炒針砂,入豬脂、生地龍各三錢,甘遂末一錢,蔥汁和,敷臍中約一寸厚,尿多為度。
又方:商陸,入麝香三分。
貼臍,小便利則腫自消。
水氣腫滿。
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
熬膏,攤貼臍中。
效。
水腫自足起。
削楠木、桐木。
煮汁,漬足,並飲少許。
水腫從足起,入腹則殺人。
赤小豆一鬥。
煮極爛,取汁五升,溫漬足、膝。
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食。
水臌腫胖。
輕粉二錢,巴豆四錢,(去油),生硫黃一錢。
研末,做成餅。
以新棉一片鋪臍上,次以藥餅當臍按之,外以帛縛之,自然瀉下,候五六次,去餅,以溫粥補之,效。
愈後忌涼水。
水腫氣腫。
大麥拌硃砂喂雄雞,取其矢,澄清,熬膏。
貼。
臌腫。
蓋草,稻草。
煎湯洗。
一切臌脹,肚飽發虛。
大田螺一個,雄黃一錢,甘遂末一錢,麝香一分。
藥末、螺搗如泥。
以麝香置臍上,以物覆之,束好,小便大通去之。
積聚門 積聚,為結塊於腹內。
陳醬茄。
燒存性,入麝香、輕粉少許,豬油調貼。
痞塊。
水紅花,新鮮者,同老蒜打爛,量入皮硝一二兩,捏成餅比痞塊大。
圍放痞上,用袱紮緊,待乾再換。
大人小兒癬塊。
甘草、甘遂各三錢,硇砂一錢,木鱉子四個(去殼),莧菜三錢,鱉肉一兩,蔥頭七個。
加蜜少許,搗成膏,以狗皮攤貼,藥乾用蔥蜜潤之。
大人小兒痞積。
水紅花細末,以面和,加麝一釐。
放痞上,熨鬥烙數次,愈。
腹中痞塊。
皮硝一兩,獨蒜一個,大黃末八分。
搗餅。
貼患處,漸消。
又方:耆葉、穿山甲末、獨蒜、食鹽。
同以好酢搗餅。
量痞大小,貼,能化痞為膿,從大便出。
腹中痞積。
水紅花或子。
用桑柴文武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膏一匙服。
忌腥葷、油膩。
腹脅痞塊。
雄黃、白礬各一兩。
為末,麵糊調膏。
攤貼,效。
小兒乳癖。
白芥子。
研成膏,攤紙花子上,貼痛硬處。
癥瘕門 一切癥瘕。
大麥拌硃砂喂雄雞,取其矢。
澄清。
熬膏。
貼。
病發症者,欲得飲油。
用油一升。
入香澤煎之,盛置病人頭邊,令氣入口鼻,勿與飲,疲極眠睡,發當從口出,急以石灰粉手捉取,抽盡。
痰凝氣滯,在皮裡膜外。
臭椿根皮內肉。
打碎,煎膏。
貼患處,塊即下行而消。
痞癖等與積聚相類,可參觀。
蟲門 寒症吐蛔。
花椒、烏梅肉。
搗餅。
擦胸口。
蟯蛔在胃中,漸漸羸人。
楝實。
醇苦酒中浸再宿,用棉裹。
納穀道中,頻易。
蟲蝕下部,肚盡腸穿。
長服蝦蟆青背者一枚,雞骨一分。
燒為灰,和合。
吹下部,令深入,效。
霍亂門 霍亂腹痛。
炮鹽一包,熨心腹,令氣透。
又以一包,熨背。
攪腸痧痛,手足冷,身有紅點。
以燈草蘸油,點火,焠於點上。
霍亂危急時。
用鹽斤許。
炒熱,包二包,更替熨肚,時即愈。
乾霍亂。
鹽湯一碗。
入皂角末少許,調服,探吐,效。
霍亂,未得吐下。
用蒜搗敷足心。
霍亂轉筋而肢冷。
燒酒。
摩搨患處,效。
霍亂轉筋,俗名吊腳痧,入腹即死。
急用糟,燒一大碗湯,入斑蝥末攪。
乘熱熨四肢,數人用手連拍之,冷則易。
至小便通,然後服藥,不然無及。
幹、濕霍亂,轉筋。
大蒜。
搗,塗足心,愈。
又方:皂角末。
吹豆許入鼻,取嚏。
霍亂轉筋,入腹無可奈何。
以酢煮青布。
搽之,冷即易。
又方:小蒜、鹽各一兩。
搗。
敷臍中,灸七壯。
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
鹽填臍中。
灸七壯。
霍亂轉筋,身冷,心下微溫者。
硃砂(研)二兩,蠟三兩。
和丸。
著火籠中熏之,周圍厚覆,勿令煙洩,兼床下著火,令腹暖,當汗出而蘇。
痧氣門 番痧,狀如蚊咬,粒如?瘰。
看頭額及胸前兩邊,或腹上與肩膊處,照定紅點,以紙撚條,或粗燈草微蘸香油,點著焠之。
痧在膚裡,發不出者。
用青錢或瓷碗口蘸香油,自上向下刮。
若背脊、頸骨及胸前、脅肋、兩肘、臂、膝、腕以紅紫色靛方止。
又方:於兩臂彎、兩腿彎蘸溫水拍打,露出紫紅,然後以針刺出毒血。
攪腸痧。
載霍亂門。
腰門 腰挫氣。
硼砂。
研極細。
點眼睛四角。
閃腰。
木香一錢,麝香三分。
共研細末。
右痛吹入左鼻,左痛吹入右鼻,令病人手上下動之。
卒然腰痛。
大豆六升。
水拌濕,炒熱,布裹熨之,冷則易。
蛇纏瘡。
糯米。
嚼爛,和鹽敷。
又方:雄黃。
研末。
醋調塗,仍用酒調服。
又方:舊糞桶箍。
煅,研。
麻油調敷。
腰疽。
用糯米飯,乘熱入鹽塊、蔥管少許。
杵爛如膏。
貼患處,即消。
腰脊脹痛。
芥子末。
酒調貼,效。
腰腳錐痛,牽引支腿。
貓屎。
燒灰,唾津調塗。
腰腳冷痛。
草烏頭三個。
去皮臍,為末。
醋調貼。
男婦大小,腋、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
急用糯米炊飯,少加食鹽、蔥管,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其渣務傾大水內。
卷下 飲食門 食傷生冷及難化之物。
生薑或紫蘇。
煎湯。
揉擦心胃肚腹,氣通食即化。
傷寒結胸停食。
陳香糟六兩,生薑四兩,水菖根四兩,鹽二兩。
炒熱,為餅。
敷臍,胸前以火熨之,內向即去大便,利下惡物愈。
食物入鼻,介介作痛不出。
牛脂一棗大。
納鼻中,吸入,脂消則物隨出。
四肢難動,隻進得食,好大言,說吃物是矢,說物望病。
如說食雞時便雲,請你遂置雞於病人前,卻不與食,自睡中饞涎出而愈。
解酒毒,大醉不醒。
生熟湯浸其身,則湯化為酒,而人醒矣。
解燒酒毒,大醉不醒。
急以熱豆腐遍體貼之,冷即易,以醒為度。
又方:用井水浸其發,並用故帛浸濕,貼於胸膈。
飲酒齒痛。
井水。
頻含嗽。
飲酒成癖,無便叫呼,全不進食,日就羸弱。
將其人縛住,置好酒一罈在前,令聞酒氣,而不與飲,自有物出口中,棄之江湖。
小兒乳停不化,膈下硬如有物。
白芥子。
研末。
水調,攤膏貼。
初生小兒,口撮不飲乳。
載口門。
斷乳。
山梔一個,辰砂、麝香、雄黃、雌黃各二分,輕粉一分。
研末。
擇伏斷日,待兒睡熟,麻油調,搽二眉毛上,即不思乳。
中蠱門 畜刺蝟則蠱毒不入。
中毒門 燒酒醉死。
井底泥。
罨心胸。
煤炭毒。
房中置清水一盆則免。
輕粉結毒,膿水淋漓,臭爛不可近。
楓子肉四兩,輕粉一錢,蓖麻仁二兩,爐甘石二錢,杭粉二兩,花椒五錢。
為細末。
搗,加麻油捶成膏,油紙攤貼瘡上,先用花椒、甘草煎湯,洗淨,三日一換。
服霜粉牙爛,出血不止。
貫眾、黃連各五錢。
為末。
水一鍾,煎四五沸,入冰片少許,攪勻,漱口,每日二次。
忌豬腥油膩一月。
砒霜沾身,痛潰。
以濕泥頻塗。
設毒氣入內而作吐瀉,飲冷米醋,或生綠豆研末,麻油調服。
巴豆貼肉潰爛。
生黃連末。
水調敷。
仙鶴頂毒黏在草樹間,人或不知,以手摸腳踏登時,赤腫疼痛異常。
青松毛。
和糯米飯搗,敷。
中惡門 中惡昏憒。
丹雄雞一隻。
安放病者心間,以雞頭向病人面,雞伏而不動,待其飛下,病者亦蘇。
中惡卒死。
蔥心黃。
刺入鼻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血出即愈,並刺入耳中五寸。
又方:韭汁。
注鼻中。
又方:使人尿其面上。
客忤中惡。
鐵器。
燒紅,更疊投醋中,就病人之鼻,熏之。
鬼擊病。
吹酢少許入鼻中。
二便門 大小便閉。
白礬末。
填滿臍中,以新汲水滴之覺冷透,腹內自通,臍平者,以紙圍之。
又方:皂角末,蔥白連須。
加麝香二分,蜜少許,杵。
貼臍下至毛際。
再以韭地蚯蚓泥,搗和,水澄清,飲之,尤妙。
又方:甘遂末。
麵糊調,敷臍中及丹田,內服甘草湯。
小兒初生,二便不通。
皂角。
燒,研細末,煉蜜為丸。
納穀道中。
二便關格。
皂莢。
燒煙於桶內,坐上熏之。
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
獨頭蔥。
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氣即通。
前陰門 陰腫痛癢。
荷葉、浮萍、蛇床。
煎湯,日洗。
陰腫如鬥。
生諸葛菜根。
洗,春爛,封之。
枯者,水浸,搗塗,亦可。
陰腫大如升,核痛,久藥無效。
馬鞭草。
搗,塗。
陰腫脹痛。
蛇床子末。
雞子黃調敷。
陰下濕汗。
滑石一兩,石膏半兩,白礬少許。
研。
摻。
陰濕諸瘡。
蛇床子二兩,樸硝一兩。
煎水洗。
下部濕瘡,熱癢而痛,寒熱,大小便澀,食減,身面微腫,因多食魚蝦發風熱物得之。
用馬齒莧四兩。
研爛,入青黛一兩,再研勻。
塗上,效。
陰冷。
椒。
炒熱,布裹包囊下,熱氣大通,日夜易之,以消為度。
又方:乾薑、牡蠣各一兩。
為末。
火酒調稠塗兩手上,揉外腎。
陰冷痛悶,冷氣入腹,腫脹殺人。
酢和熱灰,頻熨。
又:酢。
和麵,熨。
陰部生瘡。
鯽魚膽。
搽。
陰部惡瘡。
蜜。
煎甘草末,塗。
陰瘡爛痛。
杏仁。
炒黑,研膏。
敷。
妒精陰瘡。
鉛粉二錢,銀杏仁七個。
銅銚內炒至杏黃,去杏取粉,出火毒,研。
搽,效。
又:田螺二枚。
連殼燒灰,稍入輕粉同研。
敷,效。
陰瘡,因不忌月事行房,陰物潰爛。
用室女血衲瓦上燒,研末。
麻油調敷。
陰瘡有二種:一者,陰蝕作白膿出,一者,生熱瘡。
熱瘡用黃柏、黃芩等分。
煎湯洗。
仍另以二味研末,敷。
小兒陰瘡。
人屎灰。
敷。
莖腫。
羊屎、黃柏。
煎汁洗。
又方:兒茶、冰片(研末)各三分。
甘草湯洗過,搽。
玉莖挺長痿腫。
絲瓜汁。
調五倍子,敷。
山亭裸體臥,莖被飛絲纏繞,腫痛,莖頭欲斷。
威靈仙。
搗,浸水洗。
玉莖濕癢。
肥皂。
搗爛敷,效。
又:燒灰。
香油調搽。
陰蝕瘡。
烏鰂魚骨末。
敷。
陰蝕欲盡,瘡痛甚者。
蝦蟆一枚,(燒灰),兔糞一兩。
同研細。
每用少許,敷瘡上,日三四次。
陰頭疳蝕。
雞內金。
不落水,拭淨,焙脆,研細。
先以米泔洗淨,搽之。
陰頭生瘡,諸藥不愈。
鱉甲。
煅,研,雞子清調敷。
玉莖下疳。
雞蛋殼。
炒,研,油調敷。
並分載各方於楊梅瘡門。
陰頭生下疳瘡。
蜜。
煎甘草,塗。
又方:橄欖。
燒,研,麻油調敷。
下疳瘡及陰莖上瘡。
黃柏、蛤粉等分。
為末。
摻。
下部疳瘡。
生白果。
杵,塗之。
又:梔子。
去穰,入明礬末,麵糊封燒末。
乾摻,效。
瀉濁疳半邊爛,又名蠟燭疳,從內爛出。
將人腳根上老皮,瓦上焙脆,為末,黃柏末、豬膽汁拌,曬乾,研。
摻患處,烏金紙包頭。
妒精下疳。
米泔水洗。
再以訶子燒灰,入麝香少許,搽。
雖莖爛一二寸亦效。
下疳濕瘡。
蠶繭。
盛頭垢,再以一繭合定,煅紅,出火毒,研。
搽。
下疳瘡腫痛。
鳳凰衣(煅)、黃連各等分,輕粉、片腦各少許。
為末。
濕用乾摻,乾用鴨子清調搽。
囊腫。
蔥白汁。
調飛面,塗。
又方:水調牡蠣粉,塗。
腎子腫如水晶,陰汗潮濕。
竈心土三升。
研碎,炒極熱,加川椒、小茴香,將陰囊放在土面,冷即再炒。
腎囊腫癢,內有疥蟲。
好花椒。
烘脆,研細末。
真柏油調塗。
外以舊帛包之。
陰囊腫痛。
硼砂一分。
水研,塗。
又方:煨蔥。
入鹽,杵爛,塗。
又方:棉子仁。
煎湯洗。
小兒受蚯蚓,囊腫如起水泡。
雞血。
塗。
小兒陰囊腫痛。
地龍糞。
甘草汁調敷。
或薄荷汁亦好。
小兒外腎腫大。
用牡蠣不拘多少。
為末。
雞蛋調塗,即消。
陰囊濕腫。
紫蘇、紫背浮萍各一兩。
水煎,熏洗。
陰囊汗癢。
龍骨、牡蠣粉。
撲。
陰囊濕癢。
松毛。
煎湯,頻洗。
又:烏鰂骨、蒲黃末。
撲。
囊濕癢。
先以蔥、椒煎湯洗,再以五倍子、臘茶,研末,少加鉛粉,搽。
腎囊癢。
蔥三十根,胡椒、花椒各一兩,蛇床子末一兩。
均作三服,煎湯洗。
又方:川椒、杏仁。
研膏,塗。
腎子爛。
老杉木(燒灰)、蘇葉(為末)等分。
敷。
仍以蘇葉包之。
陰囊潰爛,睪丸脫露,名為脫囊。
真紫蘇莖葉。
為細末。
幹敷。
如未破,香油調塗,青包葉包上。
腎漏,陰囊先腫後穿,破出黃口,瘡如魚口,能緻命。
五倍子。
同石灰炒黃色,去灰,攤地出火毒,砂盆內研細末。
不犯銅鐵,乾摻瘡上。
腎囊皮爛。
龜闆。
炙存性,研。
入冰片少許,麻油調塗,即愈。
囊瘡作爛。
六一散四錢,赤石脂二錢,紫蘇一錢半,兒茶一錢。
共為末。
摻之。
腎囊上一孔流血。
炒甲片細粉。
罨之,以帕紮住。
外腎生瘡。
綠豆粉、蚯蚓糞等分。
研,塗。
囊生瘡。
川椒七粒,蔥頭七個。
煎湯洗。
又方:胡麻。
嚼爛,敷,良。
又方:甘草湯洗後,臘茶為末糝,或油和塗。
小兒陰囊及岐股間生瘡,汁出,先癢後痛,自瘥或復發。
將瘡搔去痂,帛拭乾,蜜敷。
更用面作燒餅,乘熱以湯塗餅上,熨。
寒症囊縮。
吳茱萸同硫黃、大蒜調塗臍下。
蛇床子炒,布包熨之。
熱症肝陰涸亦囊縮,忌用此法。
傷寒陰症、陰縮。
載傷寒門。
陰毛生蝨。
檳榔。
煎湯,頻洗。
又方:燒酒浸百部。
擦。
又方:桃仁。
杵爛,搽。
男子陰痿囊濕。
蛇床子。
煎湯洗。
陰囊或玉莖腫痛。
蔥白、乳香。
搗。
塗,即時愈。
腎囊風,腎子腫大,一名繡球瘋。
雞蛋。
煮熟,去白留黃,炒出油,老杉木燒灰,調油搽之。
又方:胡椒。
煎湯洗。
又方:皂礬。
煎湯,頻洗。
新生小兒卵大,日後長成,恐變木疝。
滿月外俟端午日,午時以腳盆盛熱水安於中堂,抱小兒將卵放水內一浸,再將小兒於中門檻上中間一擱,其卵上之水印痕於檻,將艾在檻上濕印處灸三壯,效。
小兒臍突、囊腫。
載臍門。
小便門 小便不通。
豬膽連汁。
籠住陰頭一二時,汁入自通。
又方:蔥白連葉。
搗爛,入蜜。
合外腎上。
又方:蚯蚓糞,樸硝各等分。
水和敷臍下。
又方:皂角、半夏、麝香末。
填臍內。
再用田螺、蔥白,搗餅,蓋之。
又方:生白礬末五釐。
入臍,以水滴之。
婦女小便不通。
皂角。
煎湯,洗陰戶。
小兒不小便。
鹽。
安臍中,熨。
小兒初生,小便不通。
蔥白搗爛,麝香三釐,摻上,敷蠐。
小便不通,轉脬,危急者。
蔥管。
吹鹽入玉莖中。
小便轉胞不出。
納衣魚一枚於莖中。
小便不通,諸藥不效者。
麝香少許。
和頂心頭垢作條,入莖中,紙封馬口,使氣透進莖內,須臾即通。
又方:蔥白。
細切,炒熱,包熨小腹,冷即易。
仍以手擦掌心、足心。
小便不通,腹脹如鼓。
大田螺,鹽半匙。
生搗。
敷臍下一寸三分。
女子轉胞,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數日垂危,死。
豬脬。
吹脹,以鵝毛管安上,插入陰孔,撚脬,氣吹入。
小便閉,小腹痛。
田螺。
少加鹽,生搗。
敷臍下一寸三分,即通。
小便虛秘。
桃枝、柳枝、木通、川椒各一兩,枯白礬三錢,蔥白七個,燈心一握。
水三十碗,煎至十五碗,用磁缽盛之,乘熱熏外腎、小腹,以被圍之,不令風入。
若冷即易之,再燒再熏,良久便通,如赤小豆汁下,效。
水腫溺閉。
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
杵,攤臍中。
寒症,小便癃閉,腫脹。
蔥一把,麝香三釐。
搗餅,貼臍。
小兒溺床。
龜溺,滴臍中。
淋門 急淋陰腫。
泥蔥半斤。
煨熟,杵爛,貼臍上。
遺精門 遺精。
文蛤。
研細末。
以女兒津調,貼臍內,立止。
精滑善遺。
牽轉白牛法最妙。
其法不拘布、帛,做一小兜,將外腎兜起,拴在腰後褲帶之上,此病自免。
夢遺。
臨睡以樸硝少許放手心。
用唾和,將龜頭一擦,效。
疝門 諸疝初起,發寒熱疼痛,欲成囊癰。
新鮮地骨皮、生薑各四兩。
搗如泥,絹包囊上,其癢異常,忍之。
陰疝腫墜。
木鱉子仁。
醋磨,調芙蓉葉末,敷之。
熱疝,痛處如火,溲赤便艱,口乾畏熱。
芙蓉葉、黃柏各三錢。
為末。
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囊上。
濕疝,陰丸作痛。
蘄艾、紫蘇葉(烘)、川椒(炒熟)各三兩。
拌勻,乘熱絹袋盛。
夾囊下,勿洩氣。
寒疝引急,痛連小腹及睪丸偏縮者。
以胡椒十餘粒。
研細,糝膏藥上,烘熱。
貼陰囊上,痛即已。
偏縮者,貼小半邊,蓋縮即寒也。
寒疝。
吳茱萸。
炒,布包,熨小腹。
又方:桂末。
摻,貼臍內。
睪丸腫痛,名木腎。
用荊芥穗一兩,樸硝,蘿蔔各三兩,蔥七莖。
煎湯,淋洗。
偏墜作痛。
芙蓉葉,黃柏各三錢(為末),木鱉子仁一個。
磨醋調,塗陰囊,自止。
偏墜患久者。
牡蠣灰、良薑末等分。
唾津調,塗患處。
疝氣入腹。
茴香。
炒,作兩包。
更換熨。
後陰門 腸胃流熱下注,糞門暴腫。
帶殼蜒蚰數個。
搗,研。
塗。
肛門腫痛。
木鱉子肉四五枚。
研細,泡湯洗,另用少許塗。
作癢者,杏仁杵爛敷。
又方:生苧根。
搗爛,坐。
穀道赤痛。
熬杏仁,杵作膏。
敷。
肛?癢痛。
杏仁。
杵膏,頻敷。
便燥努掙,肛痛異常者。
以冰片、硼砂研末。
雄豬膽汁調,圊後搽。
肛門生瘡,肛門主肺,肺熱即肛塞,腫縮生瘡。
白蜜一升,豬膽汁一枚。
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二三寸長作挺。
塗油,納下部。
穀道生瘡,久不愈。
雞?胵。
燒,研末。
幹貼之,效。
臀癰。
芙蓉葉(曬,研)、胡椒(焙,研)各二錢,野苧根一兩,蔥頭七個,酒糟兩許。
共杵爛,加米醋和。
敷,即消。
又方:蔥白。
杵爛,蜜和,敷。
又方:芙蓉葉。
入鹽、冰片各少許,杵爛,圍。
小兒月內,糞門上忽有瘡孔,名秤勾瘡。
急閒白竭。
燒灰。
糝。
脫肛。
萬年青連根。
煎湯洗。
川五倍子末,敷之。
又方:先以麻油潤之,再用風菱殼煎湯洗之。
又方:枳殼、防風各一兩,枯礬二錢。
煎水,乘熱熏洗。
又方:鱉頭。
煅存性,研,加冰片。
摻之,立收。
又方:五倍子。
煎湯洗。
隨以赤石脂末摻上,托入。
又方:五倍子三錢,白礬少許。
為末。
水一碗,煎湯洗。
又方:爬牆草。
煎湯,溫洗,浸肛,隨浸隨縮上。
此草沿牆而上,大似絲瓜葉者不可用,須用小如茶匙樣光亮者。
又方:蟬蛻。
研末。
菜油調敷。
又方:貫眾、樸硝、橘皮等分。
為末。
每五錢,煎湯淋洗,後以木賊草燒,研,糝。
又方:東壁土。
湯泡,先熏後洗。
又方:大田螺。
井水養三四月,去泥,以雞爪黃連研細末,入殼內,待化成水。
以茶洗淨,將雞翎蘸掃之,以軟帛托上。
大腸脫肛。
木賊草。
燒灰,摻之,按入。
或加龍骨。
又:蜣螂。
燒,研末,入冰片。
摻,托。
脫肛不收。
蒲黃。
和豬脂。
敷,日三五度。
虛冷脫肛。
石灰。
炒熱,故帛裹。
坐,冷即易。
痔、痢、脫肛。
冷水調黃連末。
塗。
瀉痢脫肛。
石榴皮、陳壁土。
少加明礬,煎洗。
再用五倍子。
炒,研末。
敷托而上。
久痢脫肛。
用訶子、赤石脂,龍骨各二錢。
研細末,以茶少許和藥。
摻肛上,絹帛揉入。
又方:苧麻根。
煎湯。
外以木賊研末,敷。
產後脫肛。
五倍子末。
摻。
小兒脫肛。
荊芥、皂角等分。
煎湯洗。
又方:螺螄三升。
鋪桶內。
坐其上,少頃愈。
坐闆瘡生臀上,俗名臀支瘡。
八九月間西瓜皮,刮薄存一粒米厚者。
日中曬脆,研細。
瘡有膿則乾摻,無膿將自巳。
津涎調末,敷少頃,瘡中流水即愈。
又方:松香五錢,雄黃一錢半。
研細,和勻,以綿紙包。
裹,撚成條,臘月豬脂浸透,點火燒著。
取滴下油搽之,立效。
又方:蘆薈一兩,炙草五錢。
研細末。
先以豆腐泔水洗淨,抹乾,將藥敷之。
又方:滑石、生大黃、人中白、密陀僧。
共研。
摻。
又方:生芝麻。
細嚼,敷。
又方:藤黃。
搗碎,摻在雄豬網油之上,以青布一長條卷緊,線紮,浸菜油內一夜,取出火燃,取滴下油,以杯承之,埋土中一宿,去火氣,塗上即愈。
又方:甘蔗皮。
燒存性,研。
麻油調搽。
又方:絲瓜皮。
焙乾為末,燒酒調搽。
坐闆瘡癢。
先以砂仁殼煎湯洗淨,再用茅厠坑沿上之扼,刮下曬燥,研細,麻油調搽三次。
小兒初生,穀道無竅。
以金刀或銀刀割開外膜,即愈。
大便門 大便不通。
蔥一莖。
去根,將蔥頭蘸草烏細末,納肛門內。
又方:巴豆仁、乾薑、韭子、良薑、硫磺、甘遂、檳榔等分。
研末,飯丸雞子大。
早最先以椒湯洗手,麻油塗手掌,男左女右,握藥一丸,移時便通,欲止則開握去藥,以。
冷水洗手。
又方:生薑。
削長二寸,塗鹽。
納下部。
大便不通,氣奔欲死。
烏梅十顆。
浸,去核,丸如棗大。
納一部。
實熱症,便秘。
枳實、麥皮。
鹽炒,熨。
大便實結不下。
烈火煮竹葉一鍋,乘熱傾桶內,撒綠礬一把。
坐熏之。
或用蘿蔔葉亦可。
大腸虛秘。
連須蔥一根,姜一塊,鹽一撚,淡豉三七粒。
搗作餅,烘。
掩臍中,紮定,冷再易。
小兒大便不通。
以溫水漱口,吸咂小兒前後心並手足心,得紅赤色即通。
洩瀉門 洩瀉不止,諸藥罔效。
梧桐葉。
煎湯,沐足。
洩瀉日夜無度。
針砂、地龍、豬苓。
共研末。
生蔥汁調,貼臍上,小便長而瀉止。
洩瀉暴利。
大蒜。
搗,貼兩足心,並貼臍中。
滯下門 痢疾,肛門腫脹如痔。
冰片。
研末。
乳調搽。
又方:木鱉子、五倍子。
共研。
調乳敷。
下痢,肛痛不可忍。
熬鹽。
包,坐熨之。
寒痢。
桂末。
填臍。
又方:吳茱萸末。
敷臍。
噤口痢。
蒼朮、甘草、陳皮、厚樸等分。
為粗末。
布包在肚上熨之,逼藥氣入腹。
又方: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
作餅,烘熱。
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效。
又方:燒餅一個,切作兩片,挖空,納木鱉子淨仁,研泥六個。
烘熱,覆臍,互換。
毒痢噤口。
水蛙一個。
並腸肚搗碎,瓦烘熱,入麝香五分,作餅。
貼臍上。
小兒噤口痢。
大蒜。
搗,貼兩足心,或臍中。
久痢脫肛。
白龍骨粉。
撲。
痢頻脫肛,黑色堅硬。
巴豆殼。
燒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樸硝少許,洗軟,用真麻油點火滴於上,以枯礬、龍骨末摻肛頭上,芭蕉葉托入。
痔門 凡痔。
雞、鴨、鵝、牛膽不拘何種。
頻搽,有效。
又方:五倍子三四個,皮硝一撮。
水二碗,煎濃奈先熏後洗。
又方:蜒蚰一條,冰片五釐,膽礬二釐。
和,化蜒蚰水,點之即縮上。
痔瘡。
槐根或桃根,或蘿蔔,或冬瓜,皆可。
煎湯,頻洗。
又方:每登圊後,取冷水沃,頻沃愈。
又方:蜒蚰。
杵爛,搽。
又方:田螺。
入冰片,化水。
點之。
又方:皂礬、礬紅等分。
為末。
對肛門瘡口,將藥貼著,坐片刻,如痛即去,痛止再坐數次。
痔瘡有蟲。
蜣螂。
生搗為丸。
塞肛門中,引蟲出。
痔瘡有蟲作癢,或如膿血多。
槐白皮。
濃煮汁,先熏後洗,欲大便,當有蟲出。
仍以皮為末,綿裹,納下部。
痔漏。
鯽魚一條。
去腸,入白礬令滿,瓦上燒末。
以雞羽掃藥,敷,效。
又方:啄木鳥。
燒末。
納孔中,不過兩三度,瘥。
下部漏瘡。
苦參。
煎湯,日日洗。
痔漏瘡痛。
活鯉魚鱗三五斤。
綿裹,如棗形。
納入肛門,坐片時,痛止。
痔漏退管。
白鴿糞一升。
放罐內,以滾水衝入罐中,乘熱,病人坐罐口熏之,要坐久忍痛。
治瘻。
冬瓜藤。
濃煎湯。
熏洗,愈。
內痔落下。
大團魚頭一個。
火煅為末。
搽痔上,即刻收。
外痔疼痛,坐臥不得。
大田螺八九個。
將針挑開靨蓋,入冰片、白礬末少許在內,以田螺尖埋土中,令其蓋仰上,經一宿。
螺水以雞毛搭痔上。
外痔長寸。
槐花。
煎湯頻洗,並服之。
翻花痔瘡。
木瓜。
為末,以蟬魚身上涎調貼,以紙護住。
雞冠痔。
黃連末。
敷。
加赤小豆末尤良。
女陰門 陰寬。
肥皂子,浸,去黑皮,用其白肉,加白及、五倍子、蛇床子、石榴皮、甘松、山奈、龍骨。
煎濃湯,日日熏洗。
寬而冷者,加石硫黃煎。
陰冷。
乾薑、牡蠣各一兩。
為末,火酒調稠,搽兩手上,揉兩乳。
又方:母丁香末。
紗囊盛,如指大,納陰中。
又方:川椒、吳萸為末。
煉蜜丸,彈子大。
綿裹,納陰中。
陰癢。
雞肝或豬肝。
炙熟。
切一長條,插入陰戶內,過一夜,次早取出,數次愈。
又方:桃仁。
杵爛,綿裹塞。
又方:小薊。
煮湯,日洗三次。
又方:蛇床子一兩,白礬二錢。
煎湯,頻洗。
陰癢不可忍。
杏仁。
燒灰。
乘熱綿裹,納陰中,日再易。
陰戶內生瘡作癢。
活蚌一個。
剖開,將有肉半個,手拿對陰戶一夜,次日又用一個。
陰腫。
羌活、防風。
煎湯,熏洗。
又方:蔥白。
研膏,入乳香末,拌勻。
敷患處。
又方:甘菊苗。
搗爛,煎湯,先熏後洗。
陰腫痛。
生地、當歸、川芎、白芍、乳香等分。
搗成餅,納陰中。
陰腫或生瘡。
枸杞根。
煎湯,頻洗。
女腫不下,小戶嫁痛。
冬青葉、小麥、甘草等分。
水煎洗。
產後陰腫。
蘿蔔。
煎湯洗,效。
又方:蓮蓬殼。
煎洗。
凡產後女陰病。
並載產後門。
陰痛。
枯礬、甘草等分。
為末。
棉裹,納陰中。
又方:青布裹炒青鹽,熨。
陰挺。
用飛礬六兩,桃仁一兩,五味子、雄黃各五錢,銅綠四錢。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重四錢,即以方內雄黃為衣。
坐入玉門內即愈,甚者不過二次。
又方:藜蘆。
為末。
豬油調塗,日易。
又方:茄根。
燒末。
油調紙上,捲筒納入,一日一易。
又方:冰片五錢,鐵粉一錢。
水調塗。
婦人陰挺出,下脫。
桂心、吳茱萸各一兩,戎鹽二兩。
並熬令色變,研末。
綿裹如指大,納陰中,日再易。
茄子疾生。
枳殼。
為散。
煎湯熏洗,仍用綿包枳殼渣,納陰中。
陰脫。
蛇床子五兩,烏梅十四枚。
煎湯,日洗五六次。
婦人陰下脫若肚。
先以淡竹根煎湯洗。
再用五倍子、白礬末摻,效。
陰爛。
煅牡蠣、飛滑石各三錢,陳蚌殼(煅)二錢,人中白(煅)一錢,龍骨(煅)錢半,冰片二分。
共研末。
摻之。
陰戶臭爛。
熟乳香、冰片、珍珠末、象牙末、兒茶各三分。
搽。
麵粉一兩(煅),鵝黃色牆上白螺螄殼(煅,淨末)一兩。
共研細末。
先用米泔水煎,入雄黃三錢,淋洗患處,然後上藥,效。
陰戶蟲癢。
杏仁。
燒存性。
研爛,綿裹,納入。
陰中有蟲,癢且痛,目腫身黃,欲得男子,漏血下白,少氣思美食。
一尺長鯉魚。
去頭、肉,取骨,搗末,熬黃黑。
以豬脂和,絹袋盛,納陰中,抵痛處。
陰蝕。
豬肝。
煮熟,削如梃,鑽孔數十,納陰中,良久取出,內有蟲,另易一挺,蟲出盡,愈。
又方:肥豬肉。
煮汁,頻洗。
陰?。
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川芎、當歸、生地各二錢,炙鱉甲五錢。
煎湯,頻洗。
又方: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
研末,生艾汁丸,小指大。
納陰中。
陰傷出血。
五倍子。
研末,摻之。
或加血餘,黃連、白礬灰亦妙。
或以青布燒灰、血餘等分。
研,敷之。
又方:蛇床子。
研未。
綿裹,納陰中,立效。
女童交接,陽道違理,血出不止。
燒發並青布末。
為粉,塗。
又方:赤石脂末。
摻。
女人交接,陽物違理及他物所傷,緻血流漓。
釜底墨、斷壺盧。
塗藥納之。
陰瘡。
陳蚌殼(煅),兒茶,輕粉,飛滑石,人中白(煅)三錢,枯礬、龍骨(煅)各一錢,冰片三分。
共研。
麻油調搽。
又方:桃葉。
杵爛,棉裹,納陰中。
陰瘡爛痛。
杏仁。
燒黑,研膏。
敷。
婦人陰戶內生瘡,癢痛難堪。
鮮豬肝。
切成條,於香油中微燙過,抹樟腦、川椒末,插入,引蛆蟲,候一時辰,取出再換。
女子初生無前陰者。
以金刀或銀刀割開外膜,即愈。
女子初生前陰膜鞔如鼓,雖有小孔通溺,礙於人道,名曰鼓女,又名實女。
幼時用鉛作鋌。
日紝之,久久自開,無異常人。
求嗣門 無子者。
虎鼻。
懸門上一年,取熬作屑。
與婦人飲,便生貴子,勿令婦知。
知則不驗。
又:已有子,懸於門上,令生男。
始孕,轉女為男。
雄黃一兩。
絳囊盛,帶婦人左臂,或繫腰下,百日去之。
又方:萱草,即宜男草。
妊婦佩之。
又方:雄雞長尾。
拔三莖,置孕婦席下,勿令知之。
胎孕門 保胎法。
井底泥。
和入竈心土,敷臍下。
或加青黛。
胎前病熱。
未放荷葉(焙乾)五錢,蚌粉二錢半。
新汲水入蜜調,塗腹上。
胎前病寒,恐損胎。
伏龍肝。
研。
水調,塗臍方寸,幹再上。
胎前患霍亂,胎不安者。
井底泥。
敷心下及丹田。
妊娠轉胞,尿閉脹急。
令產婆香油塗手,自產門入,托起其胞,則尿出如注。
又方:蔥白。
細切,和鹽,炒熱。
熨臍下,立通。
母病欲下其胎。
生附子末。
醇酒和,塗右足心,胎下,速去之。
又方:獨根土牛膝。
塗麝香,插入牝戶中。
臨產門 將產前。
井華水服半升,不作運。
橫生難產。
兩手各握滇南檳榔二枚,惡水自下。
手足先出者。
以鹽半分,多則恐上衝心,塗兒手心或足心,仍抹油,輕輕送入,推上扶正,待兒身轉即順矣。
逆生兒,腳先出。
取其父名書兒足下,即順生。
盤腸生,子腸先出,產後不收者。
以半夏末頻搐鼻,即上。
娩時腸出,傷名盤腸。
生麻油潤,大紙撚點火吹滅,以煙燻鼻。
又方:濃煎黃柏湯,浸其腸。
胞衣不下。
蔥白。
煎濃湯,熏洗下部。
又方:草紙。
燒煙,熏母鼻。
又方:鮮荷葉。
濃煎,洗下部。
又方:伏龍肝末。
醋調,納臍中。
子死腹中及胎衣不下。
本婦鞋底。
炙熱,熨腹上下二七次。
生胎欲去。
牛膝一握。
搗,以無灰酒一盞,煎七分,空心服。
仍以獨根土牛膝塗麝香,插入牝戶中。
下胎。
生附子。
為末。
醇酒和,塗右足心,胎下去之。
死胎不下。
蓖麻仁三粒,巴豆仁四粒,麝香二分。
同研成餅。
貼產門上交骨,其胎立下,即安。
胎至足月,臨盆久而不下之難產亦可貼,而即產但勿用之,稍早恐有揠苗之害也。
又方:牛屎。
熱塗產母腹上、臍下。
產後門 兒出即暈迷不語。
急用銀針刺眉心,得血即生。
再為服藥。
產後血運,不省人事,極危殆者。
韭菜。
入有嘴磁瓶內,煎熱,酢沃之,便密紮瓶口,以瓶嘴向產婦鼻孔,令酢氣透入。
產後暈絕。
生半夏末。
冷水和丸,如豆大。
納鼻中,灌以熱童溺,熏以醋炭,效。
產後血運。
鐵器。
燒紅,更疊淬醋中。
就病人之鼻,熏之。
產後腸出不收。
枳殼。
煎湯,浸之。
又方:大紙撚蘸香油點燈,吹滅,以煙燻鼻中。
又方:半夏末。
搐鼻中,取嚏。
產後陰脫。
以溫水洗軟,用雄鼠糞燒煙,熏之。
又方:硫黃、海螵蛸各五錢,五倍子二錢半。
研。
敷。
產後脬墜。
黃連、狗脊、五倍子、澤蘭、枯礬各一兩。
為末。
煎湯洗,乘熱輕托入。
產後子宮墜。
先用淡竹根煎湯,洗淨;次用五倍子,青礬,為末,糝。
產後舌出不收。
丹砂。
敷之。
暗擲盆碎,墮地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