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關燈
 滑石(各一錢) 白朮(一錢半) 赤茯苓 澤瀉(各七分)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分) 竹葉(三十片) 上銼作一服,加燈心二十莖,水煎,食前服。

     補中益氣湯 治膀胱氣虛損,不能運用水道,故滯而不通,而成諸淋。

     黃耆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當歸 陳皮(各一錢) 升麻 柴胡(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加味八物湯 治氣虛淋。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地黃(姜炒) 芍藥 杜牛膝 黃耆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老人氣虛而淋,溺有餘瀝。

     人參 白朮 木通 山梔子(各等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方 治淋病,脈沉而大,此主勞苦傷血,下焦蘊結。

     人參 歸尾 白芍藥 香附(各五錢) 條芩 木通(各三錢) 山梔子(炒,三錢) 黃耆 甘草(生用,各五分) 上銼,分六帖,杜牛膝湯二盞煎取一盞,食前熱服。

     滋陰降火湯 治火燥血少,氣不得降而淋。

     黃柏(鹽水炒) 當歸(酒洗,各一錢半) 白芍藥(煨,一錢二分) 生地黃 知母 牛膝(各一錢) 木通 甘草梢(各一錢) 上銼,水煎,食前服。

     一方 治小便淋痛,脈左大右澀,此為勞傷經血,勿作淋治,可補血,行肝經滯血自愈。

     當歸 生地黃 赤芍藥(各一錢) 川芎 條芩 甘草梢(各三分)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紅花(豆大) 黃柏(炒,二分) 杜牛膝(一錢) 上桃仁泥研滑石同煎,待淋病退,去滑石、桃仁、杜牛膝、木通,入川牛膝代木通,分兩倍之。

     益元固真湯 治縱欲強留不洩,淫精滲下而作淋者。

     人參 白茯苓 蓮蕊 巴戟 升麻 益智仁 黃柏(酒炒,各二錢) 山藥 澤瀉(各一錢半) 甘草梢(二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

     地黃丸 治腎虛勞,膀胱結,淋澀。

     生地(姜炒) 黃耆(各一兩半) 人參(一兩二錢半) 防風 茯神 鹿茸(酥炙,去毛) 黃芩(去黑心) 遠志(去心) 瓜蔞(各一兩) 石韋(去毛) 當歸(各半兩) 赤芍藥 戎鹽(研) 蒲黃 甘草(炙,各七錢半) 車前子 滑石(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或鹽湯亦可。

     大補丸 治淋證遇房勞即發者。

     黃柏(炒褐色)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治冷淋方 生附散 治冷淋,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憎寒凜凜,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泣,心虛氣耗,皆有此證。

     附子(生,去皮臍) 滑石(各半兩) 瞿麥 半夏(湯洗七次) 木通(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水煎,溫服。

     檳榔散 治冷淋,腹脅脹滿,小便急痛。

     檳榔 木香(不見火) 當歸(炒,各半兩) 母丁香 桂心(各二錢半) 豬苓(一兩,去黑皮) 龍腦(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生薑蔥煎湯調服,不拘時。

     澤瀉散 治冷淋,小便澀痛脹滿。

     澤瀉 雞蘇 石韋 赤茯苓 蒲黃當歸 琥珀(另研) 檳榔(各一兩) 枳殼(去穰,麩炒) 桑螵蛸(炒,各半兩) 官桂(去粗皮,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亦不拘時用冬葵子煎湯調服,或木通煎湯調亦可。

     治莖中痛方 一方 治淋莖中痛,此是肝經氣滯有熱。

     甘草梢(半兩) 青皮 黃柏 澤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參苓琥珀湯 治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

     人參 川楝子(去核) 柴胡 生甘草梢(各一錢) 茯苓(一錢半) 澤瀉(一錢二分) 當歸(八分) 元胡索(七分) 琥珀(三分) 上銼一服,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青皮、黃柏各三分。

     加味六君子湯 治苦病淋,而莖中痛甚,不可忍者。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黃柏 知母 滑石 石韋 琥珀 上銼,水煎服。

     治胞痹方 腎瀝湯 治胞痹,小腹急,小便不利。

     桑白皮(炒) 犀角屑 杜仲(炙,去絲) 五加皮 麥門冬(去心) 木通 桔梗(各一錢) 赤芍藥(五分) 上銼作一服,用水二鍾,加羊腎一個,切破,入竹瀝少許,同煎服。

     腎著湯 治胞痹,小便不通。

     赤茯苓 白朮(各四兩) 甘草(炙,三兩) 乾薑(炮,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日三服。

     千金茯苓丸 治胞痹,小便內痛。

     赤茯苓 防風 細辛 白朮 澤瀉(各半兩) 天花粉 紫菀 牛膝(酒浸) 黃耆 芍藥(煨) 甘草(炙,各三錢) 附子(炮) 官桂(各二錢) 山茱萸肉 山藥 獨活 生地黃 半夏(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溫酒下。

     巴戟丸 治胞痹,臍腹痛,小便不利。

     巴戟(去心,一兩半) 桑螵蛸(麩炒) 遠志(去心) 生地黃 山藥 附子(炮) 續斷 肉蓯蓉(酒浸,各一兩) 杜仲(炙) 石斛 鹿茸(酥炙) 龍骨 菟絲子 五味子 山茱萸 官桂(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治婦人淋方 一方 治婦人諸淋。

     用苦杖根,俗呼土牛膝,洗淨捶碎一握,水五碗煎至一碗,去渣,入麝香、乳香末各少許,調服,小便內當下砂石,剝剝有聲,是其效也。

     石韋散 治婦人小便卒淋澀。

     石韋 黃芩 木通 白榆皮 葵子 瞿麥穗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蔭按:淋證,其感不一,或因房勞,或因忿怒,或因醇酒,或因厚味所緻。

    夫房勞者,陰虛火動也。

    忿怒者,氣動生火也。

    醇酒厚味者,釀成濕熱也。

    積熱既久,熱結下焦,所以小便淋瀝,欲去不去,不去又來,而痛不可忍者。

    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脂膏,如沙如石也。

    必須用散熱開鬱,行氣破血,滋陰利小便之藥可也。

    故東垣先生用藥凡例,小腹痛,用青皮疏肝,黃柏滋腎。

    蓋小腹小便,乃肝腎部位,學者不可不知。

    又子和先生雲:凡大人小兒痛沙石淋,及五種淋瀝閉癃,並臍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長流水調下,八正散、石韋散,依方服用。

    此三藥皆可加減服之,但諸方中石韋散、琥珀散,名雖同而藥不一,學者臨證審確,加減可也。

    大抵此證皆由下焦熱結也。

    下焦結,則清陽不升,上竅閉,下竅塞矣。

    故丹溪用吐法,子和用下法,不吐何以開,不下何以利,上竅開,下竅自利矣,此所謂源清則流清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