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便頻而黃者,四物湯加參、朮、麥門冬、五味子以滋肺腎。
小便短而黃者,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以滋脾腎。
熱結膀胱者,五淋散以清熱。
脾肺氣燥者,苓梔二味以清肺。
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滋陰丸。
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腎氣丸。
精敗竭者,童男精未盛而禦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
莖中痛澀為淋者,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煎服。
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中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倍附子救之。
凡此當滋化源,不可誤用知柏,淡滲等劑,既瀉真陽,復損真陰。
中氣既弱,不能運通水道,下輸膀胱者,補中益氣湯。
凡汗多亡津,瀉久胃幹,諸瘡失血,俱宜滋補,不可過利小便。
積痰在肺,以緻膀胱不通,譬之水壺上竅閉,則下竅不出,宜二陳湯探吐,或灸百會穴,皆以開上竅也。
蓋膀胱雖主水道,而肺金為水之化源也。
脬系轉戾,臍下並急而痛,小便不通,名曰轉脬。
有因熱逼或強忍小便,氣逆脬轉者,二石散加車前子、木通等分水煎,外用炒鹽熨臍,冷即易之。
因氣者,先用良薑、蔥白、蘇葉煎湯,熏洗小腹外腎肛門,拭乾,伸腳仰臥,後用葵子、赤茯苓、赤芍藥等分,入鹽一字,煎調蘇合香丸,服之。
忍尿疾走及忍尿飽食者,二陳湯探吐。
忍尿入房者,補中益氣湯提之。
陰虛兩尺脈絕,服諸滑利藥不效者,腎氣丸。
陽虛者,八味丸或附子、澤瀉等分,燈心煎服。
此危證也,體薄性急人多有之。
《痹論》雲: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其證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
以足太陽經,其直行者,上交巔,入絡腦,下灌鼻竅,則為清涕也。
腎瀝湯、腎著湯、千金茯苓丸選用。
脈法 脈經 曰: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為氣淋。
若脈盛大而實者生,虛小而澀者死。
治諸淋方 五淋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如膏、如砂石,或如豆汁,或尿血,並皆治之。
赤茯苓(一錢二分) 赤芍藥 山梔仁(各二錢) 當歸(一錢) 甘草(生用,五分) 條黃芩(六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生地黃、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各等分。
八正散 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臟腑秘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熱淋、血淋、膏淋、砂淋、石淋並皆治之。
車前子 瞿麥 萹蓄 滑石 山梔子 大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入燈心十莖,水煎,食前溫服。
小便淋滴,頻數無度,加牛膝。
加味四苓散 治諸淋。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各五分) 滑石 梔子(各一錢) 甘草(二分) 燈心(三十莖) 上銼,水煎,空心服。
加味益元散 滑石(二錢) 甘草(五分) 車前子(一錢) 上為末,水調服。
一方益元散加阿膠末一錢。
石韋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役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莖中痛甚,神效。
石韋(去毛) 瞿麥 白朮 芍藥 木通 滑石 葵子(各一錢) 當歸 甘草 王不留行(各五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
或為末,每服三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一方加山梔、赤茯苓、地膚草。
通草湯 治諸淋。
王不留行 葵子 通草 茅根 蒲黃 當歸 桃膠 瞿麥 滑石(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清肺飲子 治渴而小便閉澀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半)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山梔 瞿麥(各一錢) 萹蓄 車前子(炒,另研) 木通(各七分) 燈心草(二十莖) 琥珀(另研,五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方無麥門冬、黃芩、山梔三味,有通草二分。
通關丸(一名滋腎丸) 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
黃柏(酒洗,焙乾) 知母(酒洗,焙乾,各一兩) 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熟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須頓兩足,令藥易下行也。
如小便已利,莖中如刀刺痛,當有惡物下為驗。
一方加滑石一兩、木通五錢。
滋陰化氣湯 治因服熱藥過多,小便不利,諸藥不效,或臍下悶痛難忍。
黃柏(鹽水炒,三錢) 知母(鹽水炒,二錢) 黃連(炒,一錢半) 甘草梢(一錢) 上銼,水煎服,食前。
通滑散 治熱結小便,赤澀不通,水道中痛,尿即號啼。
滑石(一兩) 通草(七錢半) 冬葵子 赤茯苓 車前子 黃芩(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食前溫水調下。
地膚子湯 治諸病後,體虛觸熱,熱結下焦,遂成淋疾,小便赤澀,數起少出,莖痛如刺,或尿出血。
地膚子 豬苓(各一錢半) 知母 黃芩 海藻(洗) 通草 瞿麥 枳實(麩炒) 升麻 葵子(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車前子散 治諸淋,小便痛不可忍。
車前子(生,半兩) 淡竹葉 赤茯苓 燈心草 荊芥穗(能通竅,各二錢) 上作二服,水煎,空心服。
立效散 治下焦結熱,小便淋閉作痛,有時尿血。
甘草(炙,三分) 瞿麥穗(一兩) 山梔子(去皮,炒,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個、燈心三十莖,水煎,食前服。
榆皮散 治小便卒暴淋澀不通。
榆白皮(洗) 郁李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雞蘇葉 瞿麥穗 梔子仁 木通(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煎,不拘時服。
海金沙散 治小便淋瀝,及下焦濕熱,氣不施化,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滑石 瞿麥穗(各一錢半) 杏仁(去皮尖,麩炒,二錢) 上銼作一服,加燈心二十莖,水煎,食前服。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尿血,並宜服之。
山茵陳 淡竹葉(各一錢) 木香 滑石 甘草(炙,各一錢半) 山梔子(炒) 赤芍藥 赤茯苓(各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導赤散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痛。
生地黃(四錢) 木通(三錢) 甘草(二錢) 上作一服,加竹葉十片,水煎服。
火府丹 治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淋痛。
生地黃(二兩) 木通 黃芩(各一兩) 甘草(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木通煎湯
小便短而黃者,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以滋脾腎。
熱結膀胱者,五淋散以清熱。
脾肺氣燥者,苓梔二味以清肺。
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滋陰丸。
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腎氣丸。
精敗竭者,童男精未盛而禦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
莖中痛澀為淋者,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煎服。
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中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倍附子救之。
凡此當滋化源,不可誤用知柏,淡滲等劑,既瀉真陽,復損真陰。
中氣既弱,不能運通水道,下輸膀胱者,補中益氣湯。
凡汗多亡津,瀉久胃幹,諸瘡失血,俱宜滋補,不可過利小便。
積痰在肺,以緻膀胱不通,譬之水壺上竅閉,則下竅不出,宜二陳湯探吐,或灸百會穴,皆以開上竅也。
蓋膀胱雖主水道,而肺金為水之化源也。
脬系轉戾,臍下並急而痛,小便不通,名曰轉脬。
有因熱逼或強忍小便,氣逆脬轉者,二石散加車前子、木通等分水煎,外用炒鹽熨臍,冷即易之。
因氣者,先用良薑、蔥白、蘇葉煎湯,熏洗小腹外腎肛門,拭乾,伸腳仰臥,後用葵子、赤茯苓、赤芍藥等分,入鹽一字,煎調蘇合香丸,服之。
忍尿疾走及忍尿飽食者,二陳湯探吐。
忍尿入房者,補中益氣湯提之。
陰虛兩尺脈絕,服諸滑利藥不效者,腎氣丸。
陽虛者,八味丸或附子、澤瀉等分,燈心煎服。
此危證也,體薄性急人多有之。
《痹論》雲: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其證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
以足太陽經,其直行者,上交巔,入絡腦,下灌鼻竅,則為清涕也。
腎瀝湯、腎著湯、千金茯苓丸選用。
脈法 脈經 曰: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為氣淋。
若脈盛大而實者生,虛小而澀者死。
治諸淋方 五淋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如膏、如砂石,或如豆汁,或尿血,並皆治之。
赤茯苓(一錢二分) 赤芍藥 山梔仁(各二錢) 當歸(一錢) 甘草(生用,五分) 條黃芩(六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方加生地黃、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各等分。
八正散 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臟腑秘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熱淋、血淋、膏淋、砂淋、石淋並皆治之。
車前子 瞿麥 萹蓄 滑石 山梔子 大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入燈心十莖,水煎,食前溫服。
小便淋滴,頻數無度,加牛膝。
加味四苓散 治諸淋。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各五分) 滑石 梔子(各一錢) 甘草(二分) 燈心(三十莖) 上銼,水煎,空心服。
加味益元散 滑石(二錢) 甘草(五分) 車前子(一錢) 上為末,水調服。
一方益元散加阿膠末一錢。
石韋散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役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莖中痛甚,神效。
石韋(去毛) 瞿麥 白朮 芍藥 木通 滑石 葵子(各一錢) 當歸 甘草 王不留行(各五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
或為末,每服三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一方加山梔、赤茯苓、地膚草。
通草湯 治諸淋。
王不留行 葵子 通草 茅根 蒲黃 當歸 桃膠 瞿麥 滑石(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清肺飲子 治渴而小便閉澀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半)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山梔 瞿麥(各一錢) 萹蓄 車前子(炒,另研) 木通(各七分) 燈心草(二十莖) 琥珀(另研,五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方無麥門冬、黃芩、山梔三味,有通草二分。
通關丸(一名滋腎丸) 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
黃柏(酒洗,焙乾) 知母(酒洗,焙乾,各一兩) 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熟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須頓兩足,令藥易下行也。
如小便已利,莖中如刀刺痛,當有惡物下為驗。
一方加滑石一兩、木通五錢。
滋陰化氣湯 治因服熱藥過多,小便不利,諸藥不效,或臍下悶痛難忍。
黃柏(鹽水炒,三錢) 知母(鹽水炒,二錢) 黃連(炒,一錢半) 甘草梢(一錢) 上銼,水煎服,食前。
通滑散 治熱結小便,赤澀不通,水道中痛,尿即號啼。
滑石(一兩) 通草(七錢半) 冬葵子 赤茯苓 車前子 黃芩(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錢,食前溫水調下。
地膚子湯 治諸病後,體虛觸熱,熱結下焦,遂成淋疾,小便赤澀,數起少出,莖痛如刺,或尿出血。
地膚子 豬苓(各一錢半) 知母 黃芩 海藻(洗) 通草 瞿麥 枳實(麩炒) 升麻 葵子(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車前子散 治諸淋,小便痛不可忍。
車前子(生,半兩) 淡竹葉 赤茯苓 燈心草 荊芥穗(能通竅,各二錢) 上作二服,水煎,空心服。
立效散 治下焦結熱,小便淋閉作痛,有時尿血。
甘草(炙,三分) 瞿麥穗(一兩) 山梔子(去皮,炒,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個、燈心三十莖,水煎,食前服。
榆皮散 治小便卒暴淋澀不通。
榆白皮(洗) 郁李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雞蘇葉 瞿麥穗 梔子仁 木通(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煎,不拘時服。
海金沙散 治小便淋瀝,及下焦濕熱,氣不施化,或五種淋疾,癃閉不通。
海金沙(研) 木通 滑石 瞿麥穗(各一錢半) 杏仁(去皮尖,麩炒,二錢) 上銼作一服,加燈心二十莖,水煎,食前服。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尿血,並宜服之。
山茵陳 淡竹葉(各一錢) 木香 滑石 甘草(炙,各一錢半) 山梔子(炒) 赤芍藥 赤茯苓(各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導赤散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痛。
生地黃(四錢) 木通(三錢) 甘草(二錢) 上作一服,加竹葉十片,水煎服。
火府丹 治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淋痛。
生地黃(二兩) 木通 黃芩(各一兩) 甘草(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木通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