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連翹;虛者,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如果系風毒者,胡麻散、單蒼耳丸、單浮萍丸。
此疾久者,隻宜滋養氣血,則火自息,風自定,癢自止。
若用祛風辛苦之劑,則肝血愈燥,風火愈熾,元氣愈虛,變為難治。
身上虛癢,血不榮於腠理故也,宜四物湯加黃芩,入紫浮萍末調服,或單淩霄花為末,酒調服;遍身及頭上風屑癢者,單苦參丸,或薄荷、蟬退等分為末,酒調服。
以上瘢癮丹疹癜癬,大同小異,諸方通用。
脈法 脈陽浮而數,陰實而大。
脈多沉浮,或細而散,或絕無。
滑伯仁 曰:脈者,血之波爛發瘢者,血散於肌膚,故脈伏。
治外感發瘢方 通聖散 治風熱發瘢,用此微汗。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 麻黃 薄荷 連翹(各五錢) 黃芩 石膏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荊芥 梔子 白朮(各二錢半) 甘草(二錢)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身痛,加蒼朮、羌活;痰嗽,加半夏;便閉,加大黃、芒硝。
升麻葛根湯 治傷寒,陽明實熱發瘢,及麻疹已出、未出。
升麻 葛根 白芍藥(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蔥白一莖,水煎服。
一方加玄參。
元參升麻湯 治傷寒失下,熱毒在胃發瘢,或汗下吐後餘毒不散,表虛裡實發於外,甚則煩躁譫妄,咽痛。
元參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濕毒發瘢,亦宜服之。
陽毒升麻湯 治傷寒吐下後狂言面赤,陽毒發瘢。
升麻(半兩) 生犀角 麝香(一方雲射幹)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上?咀,水煎,溫服。
梔子仁湯 治發瘢煩躁,面赤咽痛,潮熱。
梔子仁 赤芍藥 大青(即藍葉) 知母(各一兩) 升麻 黃芩 石膏 杏仁(去皮尖,各二兩) 柴胡(一兩半) 甘草(炙,五錢)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豆豉百粒,水煎,溫服。
化癍湯 治胃熱發瘢,脈虛者。
人參 石膏 知母 甘草 上?咀,水煎服。
一方加白朮,一方加玄參。
葛根橘皮湯 治冬月肌膚瘢駁,咳而心悶,但嘔清汁。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麻黃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黃連橘皮湯 治濕毒發瘢。
黃連(四兩) 陳橘皮 杏仁(去皮尖) 枳實 麻黃(去節,湯泡) 葛根(各二兩) 厚樸(薑製) 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陰毒升麻鱉甲湯 治陰瘢。
升麻(二錢) 當歸 甘草(各一錢二分) 蜀椒(二十粒) 鱉甲(炙,一錢) 雄黃(四分,另研) 上銼,水煎,調雄黃末服。
大青四物湯 治溫疫發瘢。
大青(四錢) 阿膠(炒成珠) 甘草(炙,各一錢) 香豉(一合)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黑膏 治濕毒發瘢。
生地黃(半斤) 香豉(一鬥) 上細切,以豬膏二斤合煎之,取濃汁如膏,用雄黃、麝香如豆大納中,攪和勻,每服用彈子大,白湯化下。
治內傷發瘢方 調中湯 治內傷外感而發陰瘢。
蒼朮(米泔水浸,一錢半) 陳皮 砂仁 藿香 芍藥 炙甘草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殼(各一錢) 川芎 麻黃 桂枝(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大建中湯 治中氣不足,無根失守之火出於肌表而成瘢。
人參 黃耆(炙) 當歸 芍藥(酒炒) 桂心 甘草(炙) 半夏(制) 黑附子(制) 上銼,水煎服。
治癮疹方 消風散 治風熱癮疹,皮膚頑麻瘙癢,或膿水淋漓。
荊芥穗 甘草(炙) 陳皮(去白) 厚樸 白殭蠶(炒) 蟬蛻(炒) 人參 茯苓 防風 川芎 藿香 羌活(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荊芥湯或茶清調下。
加味敗毒散 治風濕癮疹及瘟疫等證。
羌活 前胡 獨活 柴胡 川芎 茯苓 人參 桔梗 枳殼(麩炒,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三分) 防風 荊芥 白朮 蒼朮(米泔浸,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如人虛而感者,加當歸、芍藥、生地黃。
加味羌活散 治感四時不正之氣,發為癮疹。
羌活 前胡(各一錢) 人參 桔梗 甘草(炙) 枳殼(麩炒) 川芎 天麻 茯苓(各五分) 蟬蛻 薄荷(各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解毒防風湯 治發癢及癮疹癢痛。
防風(一錢半) 地骨皮 黃耆 芍藥 荊芥穗 枳殼 牛蒡子(炒,各七分半)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犀角消毒飲 治皮膚髮瘢癮疹,無裡證者。
此疾久者,隻宜滋養氣血,則火自息,風自定,癢自止。
若用祛風辛苦之劑,則肝血愈燥,風火愈熾,元氣愈虛,變為難治。
身上虛癢,血不榮於腠理故也,宜四物湯加黃芩,入紫浮萍末調服,或單淩霄花為末,酒調服;遍身及頭上風屑癢者,單苦參丸,或薄荷、蟬退等分為末,酒調服。
以上瘢癮丹疹癜癬,大同小異,諸方通用。
脈法 脈陽浮而數,陰實而大。
脈多沉浮,或細而散,或絕無。
滑伯仁 曰:脈者,血之波爛發瘢者,血散於肌膚,故脈伏。
治外感發瘢方 通聖散 治風熱發瘢,用此微汗。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 麻黃 薄荷 連翹(各五錢) 黃芩 石膏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荊芥 梔子 白朮(各二錢半) 甘草(二錢)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身痛,加蒼朮、羌活;痰嗽,加半夏;便閉,加大黃、芒硝。
升麻葛根湯 治傷寒,陽明實熱發瘢,及麻疹已出、未出。
升麻 葛根 白芍藥(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蔥白一莖,水煎服。
一方加玄參。
元參升麻湯 治傷寒失下,熱毒在胃發瘢,或汗下吐後餘毒不散,表虛裡實發於外,甚則煩躁譫妄,咽痛。
元參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濕毒發瘢,亦宜服之。
陽毒升麻湯 治傷寒吐下後狂言面赤,陽毒發瘢。
升麻(半兩) 生犀角 麝香(一方雲射幹)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上?咀,水煎,溫服。
梔子仁湯 治發瘢煩躁,面赤咽痛,潮熱。
梔子仁 赤芍藥 大青(即藍葉) 知母(各一兩) 升麻 黃芩 石膏 杏仁(去皮尖,各二兩) 柴胡(一兩半) 甘草(炙,五錢)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豆豉百粒,水煎,溫服。
化癍湯 治胃熱發瘢,脈虛者。
人參 石膏 知母 甘草 上?咀,水煎服。
一方加白朮,一方加玄參。
葛根橘皮湯 治冬月肌膚瘢駁,咳而心悶,但嘔清汁。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麻黃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黃連橘皮湯 治濕毒發瘢。
黃連(四兩) 陳橘皮 杏仁(去皮尖) 枳實 麻黃(去節,湯泡) 葛根(各二兩) 厚樸(薑製) 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陰毒升麻鱉甲湯 治陰瘢。
升麻(二錢) 當歸 甘草(各一錢二分) 蜀椒(二十粒) 鱉甲(炙,一錢) 雄黃(四分,另研) 上銼,水煎,調雄黃末服。
大青四物湯 治溫疫發瘢。
大青(四錢) 阿膠(炒成珠) 甘草(炙,各一錢) 香豉(一合)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黑膏 治濕毒發瘢。
生地黃(半斤) 香豉(一鬥) 上細切,以豬膏二斤合煎之,取濃汁如膏,用雄黃、麝香如豆大納中,攪和勻,每服用彈子大,白湯化下。
治內傷發瘢方 調中湯 治內傷外感而發陰瘢。
蒼朮(米泔水浸,一錢半) 陳皮 砂仁 藿香 芍藥 炙甘草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殼(各一錢) 川芎 麻黃 桂枝(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大建中湯 治中氣不足,無根失守之火出於肌表而成瘢。
人參 黃耆(炙) 當歸 芍藥(酒炒) 桂心 甘草(炙) 半夏(制) 黑附子(制) 上銼,水煎服。
治癮疹方 消風散 治風熱癮疹,皮膚頑麻瘙癢,或膿水淋漓。
荊芥穗 甘草(炙) 陳皮(去白) 厚樸 白殭蠶(炒) 蟬蛻(炒) 人參 茯苓 防風 川芎 藿香 羌活(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荊芥湯或茶清調下。
加味敗毒散 治風濕癮疹及瘟疫等證。
羌活 前胡 獨活 柴胡 川芎 茯苓 人參 桔梗 枳殼(麩炒,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三分) 防風 荊芥 白朮 蒼朮(米泔浸,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如人虛而感者,加當歸、芍藥、生地黃。
加味羌活散 治感四時不正之氣,發為癮疹。
羌活 前胡(各一錢) 人參 桔梗 甘草(炙) 枳殼(麩炒) 川芎 天麻 茯苓(各五分) 蟬蛻 薄荷(各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解毒防風湯 治發癢及癮疹癢痛。
防風(一錢半) 地骨皮 黃耆 芍藥 荊芥穗 枳殼 牛蒡子(炒,各七分半)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犀角消毒飲 治皮膚髮瘢癮疹,無裡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