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臂痛不能舉,蓋是氣血凝滯,經絡不行所緻,一名通氣飲子,一名五痹湯,其效如神。
羌活 片子薑黃 甘草(炙,各二錢) 白朮 當歸 赤芍藥 海桐皮(去外皮,各一錢) 上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渣,磨沉香水少許,入內,溫服。
上痛,食後;腰以下痛,食前。
薑黃散 治臂痛,非風非痰。
薑黃(四兩) 白朮(二兩) 羌活 甘草(各一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
茯苓丸 治臂痛如神。
赤茯苓 防風 細辛 白朮 澤瀉 官桂(各半兩) 瓜蔞根 紫菀 附子 黃耆 芍藥 甘草(炙,各三分) 生地(酒炒) 牛膝(酒浸) 山茱萸(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溫酒下。
一方 治臂痛。
紅花(炒) 神麯(炒黃) 上為末,調服。
一方 治臂脛痛,不計深淺,皆效。
虎脛骨(二兩,粗舂熬黃) 羚羊角(一兩,屑) 芍藥(二兩,細切) 上三物,以無灰酒浸之,春夏七日,秋冬倍日,每日空腹飲一杯,冬月速要服,即以銀器物盛,火爐中暖養之三二日,即可服也。
加味控涎丹 治肩背臂痛如神。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 木鱉子(各一兩) 桂(五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臨臥,淡薑湯或熱水下五七丸至十丸。
古半硝丸 治中脘停伏痰飲,以緻臂痛不能舉,左右時復轉移。
半夏(二兩) 風化硝(一兩)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薑湯下。
治肩背痛方 通氣防風湯 肩背痛不可回顧者,此太陽氣鬱而不行,以風藥散之。
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此太陽經不通也。
羌活 獨活(各一錢) 藁本 防風 甘草(各五分) 川芎 蔓荊子(各三錢) 上銼,水煎服。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於足脛,痛不可忍。
羌活 甘草 黃芩(酒炒) 茵陳(酒炒,各五錢) 人參 升麻 苦參(酒洗) 葛根 蒼朮(各二錢) 白朮(一錢半) 當歸身 知母(酒洗) 防風 茯苓 澤瀉 豬苓(各三錢) 上?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溫服。
加減當歸飲子 治肩背忽痛。
當歸 防風 柴胡 生地(姜酒炒) 大黃(各一兩半) 芍藥 黃芩 人參(各一兩) 黃連(半兩)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服。
升麻柴胡湯 治肩背痛,汗出,小便數而少者,此風熱乘肺,使肺氣鬱甚也,當瀉風熱則愈。
升麻 柴胡 黃耆(各一錢) 羌活 防風 人參 甘草 陳皮(各五分) 藁本(三分) 青皮 黃芩 白豆蔻(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水煎,通口服。
如面色白脫氣短者,不可服。
黃耆八珍湯 治勞力,或看書著棋久坐而緻脊背疼者,服此或服補中益氣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砂仁,沉香炒) 黃耆 上銼,水煎服。
治項頸強痛方 加味二陳湯 治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其脈弦而數實,此痰熱客太陽經也,用此治之愈。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芩(酒洗) 羌活 紅花 上銼,水煎服。
養神湯 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
禁甘溫,宜苦寒。
柴胡 升麻(各四錢) 黃耆 橘皮(各一錢) 甘草 半夏(各七分) 蒼朮 歸身 麥芽 黃連(各五分) 人參 白朮 川芎(各三分) 黃芩(酒二分) 黃柏 木香(各一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稍熱服,不拘時。
木瓜煎 治筋急,項不得轉側。
木瓜(二個) 沒藥(研,二兩) 乳香(研,二錢半) 上將木瓜切蓋子,去穰,納二味於中,用蓋子合了,竹籤簽定,飯上蒸三四次,研爛成膏子,每服三五匙,用生地黃汁半盞,無灰酒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化服。
《本事方》雲:有人患此證,自午後發至黃昏時定。
予曰:此患必先從足起。
經言:足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太陽之筋,自足至項。
大抵筋者,肝之合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又雲:陽中之陰,肝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雲:離至乾,腎氣足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於是時。
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椒附散 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
大附子(一枚,六錢重者,去皮臍,為末) 上未,每服二大錢,用好椒二十粒,用白曲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
《本事方》雲:予一親戚患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服諸風藥皆不效,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證,予處此方與之,一服頓瘥。
自爾與人,皆無不驗。
蓋腎氣自腰夾脊,上至曹溪穴,然後入泥丸宮。
曹溪一穴,非精於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達,椒下達,故服之愈。
一方 治風項強不得顧視。
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灑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葉上,以衣著項邊,令氣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 治頭項強不得顧視。
蒸黑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
治腳腿痛方 萆薢丸(一名加味二妙丸) 治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腿,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病,此藥主之。
蒼朮(米泔浸,四兩) 黃柏(酒浸曬乾,二兩) 萆薢(酒浸,二兩) 牛膝(酒洗) 當歸(酒洗) 防己(酒浸) 龜闆(酒浸三日,酥炙) 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痿病加肉蓯蓉、菟絲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下。
甜瓜子丸 治風濕相搏,腰腿疼痛。
甜瓜子(炒,二兩) 木瓜(一兩半) 威靈仙(一兩) 川烏(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五積散 桔梗(去蘆,十二兩) 蒼朮(米泔水浸,去粗皮,二十四兩) 陳皮(去白) 麻黃(去根節) 枳殼(麩炒,各六兩) 厚樸(姜炒) 乾薑(各四兩)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肉桂 芍藥 當歸(各三兩) 半夏(湯泡七次,二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薑、蔥,水一盞煎七分,熱服。
蔭按:風寒濕入於經絡,以緻氣血凝滯,津液留停,久則怫鬱,堅牢阻礙,榮衛難行,正邪相爭,故作痛也。
須開鬱行氣,破血豁痰,則怫鬱開,榮衛行,而病自已也。
蓋怫鬱者,有形之物也,即痰與血也。
以上諸方,有偏於豁痰者,有偏於破血者,有均治痰血者,學者對證施治,庶無誤矣。
羌活 片子薑黃 甘草(炙,各二錢) 白朮 當歸 赤芍藥 海桐皮(去外皮,各一錢) 上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渣,磨沉香水少許,入內,溫服。
上痛,食後;腰以下痛,食前。
薑黃散 治臂痛,非風非痰。
薑黃(四兩) 白朮(二兩) 羌活 甘草(各一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
茯苓丸 治臂痛如神。
赤茯苓 防風 細辛 白朮 澤瀉 官桂(各半兩) 瓜蔞根 紫菀 附子 黃耆 芍藥 甘草(炙,各三分) 生地(酒炒) 牛膝(酒浸) 山茱萸(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溫酒下。
一方 治臂痛。
紅花(炒) 神麯(炒黃) 上為末,調服。
一方 治臂脛痛,不計深淺,皆效。
虎脛骨(二兩,粗舂熬黃) 羚羊角(一兩,屑) 芍藥(二兩,細切) 上三物,以無灰酒浸之,春夏七日,秋冬倍日,每日空腹飲一杯,冬月速要服,即以銀器物盛,火爐中暖養之三二日,即可服也。
加味控涎丹 治肩背臂痛如神。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 木鱉子(各一兩) 桂(五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臨臥,淡薑湯或熱水下五七丸至十丸。
古半硝丸 治中脘停伏痰飲,以緻臂痛不能舉,左右時復轉移。
半夏(二兩) 風化硝(一兩)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薑湯下。
治肩背痛方 通氣防風湯 肩背痛不可回顧者,此太陽氣鬱而不行,以風藥散之。
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此太陽經不通也。
羌活 獨活(各一錢) 藁本 防風 甘草(各五分) 川芎 蔓荊子(各三錢) 上銼,水煎服。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於足脛,痛不可忍。
羌活 甘草 黃芩(酒炒) 茵陳(酒炒,各五錢) 人參 升麻 苦參(酒洗) 葛根 蒼朮(各二錢) 白朮(一錢半) 當歸身 知母(酒洗) 防風 茯苓 澤瀉 豬苓(各三錢) 上?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溫服。
加減當歸飲子 治肩背忽痛。
當歸 防風 柴胡 生地(姜酒炒) 大黃(各一兩半) 芍藥 黃芩 人參(各一兩) 黃連(半兩)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服。
升麻柴胡湯 治肩背痛,汗出,小便數而少者,此風熱乘肺,使肺氣鬱甚也,當瀉風熱則愈。
升麻 柴胡 黃耆(各一錢) 羌活 防風 人參 甘草 陳皮(各五分) 藁本(三分) 青皮 黃芩 白豆蔻(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水煎,通口服。
如面色白脫氣短者,不可服。
黃耆八珍湯 治勞力,或看書著棋久坐而緻脊背疼者,服此或服補中益氣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砂仁,沉香炒) 黃耆 上銼,水煎服。
治項頸強痛方 加味二陳湯 治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其脈弦而數實,此痰熱客太陽經也,用此治之愈。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芩(酒洗) 羌活 紅花 上銼,水煎服。
養神湯 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
禁甘溫,宜苦寒。
柴胡 升麻(各四錢) 黃耆 橘皮(各一錢) 甘草 半夏(各七分) 蒼朮 歸身 麥芽 黃連(各五分) 人參 白朮 川芎(各三分) 黃芩(酒二分) 黃柏 木香(各一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稍熱服,不拘時。
木瓜煎 治筋急,項不得轉側。
木瓜(二個) 沒藥(研,二兩) 乳香(研,二錢半) 上將木瓜切蓋子,去穰,納二味於中,用蓋子合了,竹籤簽定,飯上蒸三四次,研爛成膏子,每服三五匙,用生地黃汁半盞,無灰酒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化服。
《本事方》雲:有人患此證,自午後發至黃昏時定。
予曰:此患必先從足起。
經言:足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太陽之筋,自足至項。
大抵筋者,肝之合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又雲:陽中之陰,肝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雲:離至乾,腎氣足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於是時。
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椒附散 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
大附子(一枚,六錢重者,去皮臍,為末) 上未,每服二大錢,用好椒二十粒,用白曲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
《本事方》雲:予一親戚患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服諸風藥皆不效,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證,予處此方與之,一服頓瘥。
自爾與人,皆無不驗。
蓋腎氣自腰夾脊,上至曹溪穴,然後入泥丸宮。
曹溪一穴,非精於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達,椒下達,故服之愈。
一方 治風項強不得顧視。
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灑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葉上,以衣著項邊,令氣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 治頭項強不得顧視。
蒸黑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
治腳腿痛方 萆薢丸(一名加味二妙丸) 治兩足濕痹疼痛或如火燎,從足跗熱起,漸至腰腿,或麻痹痿軟,皆是濕病,此藥主之。
蒼朮(米泔浸,四兩) 黃柏(酒浸曬乾,二兩) 萆薢(酒浸,二兩) 牛膝(酒洗) 當歸(酒洗) 防己(酒浸) 龜闆(酒浸三日,酥炙) 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痿病加肉蓯蓉、菟絲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下。
甜瓜子丸 治風濕相搏,腰腿疼痛。
甜瓜子(炒,二兩) 木瓜(一兩半) 威靈仙(一兩) 川烏(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五積散 桔梗(去蘆,十二兩) 蒼朮(米泔水浸,去粗皮,二十四兩) 陳皮(去白) 麻黃(去根節) 枳殼(麩炒,各六兩) 厚樸(姜炒) 乾薑(各四兩)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肉桂 芍藥 當歸(各三兩) 半夏(湯泡七次,二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薑、蔥,水一盞煎七分,熱服。
蔭按:風寒濕入於經絡,以緻氣血凝滯,津液留停,久則怫鬱,堅牢阻礙,榮衛難行,正邪相爭,故作痛也。
須開鬱行氣,破血豁痰,則怫鬱開,榮衛行,而病自已也。
蓋怫鬱者,有形之物也,即痰與血也。
以上諸方,有偏於豁痰者,有偏於破血者,有均治痰血者,學者對證施治,庶無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