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茯神(去木,各一兩) 黃耆 熟地(砂仁炒) 杜仲 牛膝 破故紙 川楝子 遠志(去心,各二兩) 胡桃肉(三兩) 沉香(五錢)
男加知母,女加附子。
上為末,用制膃肭酒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一腎氣丸 固本丸,胸滿有痰者不宜。
補陰丸,脾虛有濕者不宜。
惟腎氣丸補血滋陰,兼理痰濕,而無降火之劑。
茲以三方合一,有黃柏、知母以降邪火,茯苓、澤瀉以滲邪濕,諸藥補心腎,諸臟精血,深得其宜。
生地(薑、酒炒) 熟地(砂仁炒) 山藥 山萸(去核,各四兩) 牡丹皮 赤茯苓 白茯苓 澤瀉 鎖陽 龜闆(各三兩) 牛膝 枸杞子 天門冬 麥門冬 人參(各一兩) 知母 黃柏 肉桂 五味子(各二兩) 虛甚加鹿茸、虎骨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明目益腎丸 治上熱而下元虛,目昏極效。
枸杞子 當歸 菟絲子 生地(各一兩,俱酒浸) 五味子(半兩) 知母 黃柏(酒炒,各七錢) 茯神(一兩) 山藥 巴戟(去心) 人參 甘菊花 天冬(去心,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腎水。
天冬(去心) 熟地黃(洗) 人參(各五錢) 黃柏(炒褐色,三兩) 砂仁(一兩半) 甘草(七錢半) 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空心送下。
沉香百補丸 熟地黃(六兩,砂仁炒) 菟絲子(四兩) 杜仲(炒,三兩) 知母(炒,二兩) 黃柏(酒炒,二兩) 人參(一兩) 山藥 當歸 肉蓯蓉(各三兩) 沉香(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服。
補腎丸 有效,無燥。
熟地黃(八兩,酒蒸) 菟絲子(酒浸,八兩) 歸身(三兩半) 肉蓯蓉(酒浸,一兩) 破故紙(酒炒,半兩) 山萸(去核,三兩半) 黃柏(酒炒,一兩) 知母(酒炒,一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湯下。
冷補丸 治腎水燥少,不受峻補;或誤服金石峻補藥,口乾多渴,目暗耳聾,腿弱腰痛,小便赤澀,大便或秘。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 熟地(砂仁炒) 生地黃(姜酒炒) 牛膝 白芍 地骨皮 石斛 玄參 沉香 磁石(火焙七次,研,水飛過) 蒺藜(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三味安腎丸 治下虛,腎氣不得歸元,變見雜證,諸藥不效者,用此補腎,令其納氣。
破故紙 小茴香 乳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或煎藥下。
養氣丹 治諸虛百損,真陽不固,上實下虛,氣不升降;或咳嗽喘促,一切體弱氣虛,及婦人血海冷憊等證。
禹餘糧 紫石英 磁石(各半斤)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斤,以上五味,各以水研,挹其清者,置紙上,以竹篩盛之,候乾,各用瓦罐收貯,鹽泥固濟,陰乾。
以炭五十斤,分作五處煅此五藥,以灰火蓋之,火盡再煅,如此者三次,埋地內兩日,去火毒,取出再研) 肉蓯蓉(一兩半) 附子(二兩) 茴香 丁香 木香 破故紙 肉桂 巴戟 山藥 肉豆蔻 鍾乳粉 鹿茸 當歸 沉香 白茯苓 遠志 沒藥 陽起石 五靈脂 乳香 硃砂(各一兩) 上為末,和前藥研勻,糯米糊調,每兩作五十丸,陰乾,入布袋內擦光。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姜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下。
續嗣丹 山茱萸 天門冬 麥門冬(各五兩) 破故紙(八兩) 菟絲子 枸杞子 覆盆子 蛇床子 巴戟 熟地(砂仁炒) 韭子(各三兩) 龍骨 黃耆 牡蠣 山藥 當歸 鎖陽(各二兩) 人參 杜仲(各一兩半) 陳皮 白朮(各一兩) 黃狗腎(酥炙,二對) 上為末,用紫河車一具,同麥冬、地黃煉蜜搗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臨臥溫酒鹽湯任下。
壯陽丹 仙茅 蛇床子 五味子 白茯苓 肉蓯蓉 山藥 杜仲(各一兩) 韭子 破故紙 巴戟 熟地(砂仁炒) 山萸 菟絲子(各二兩) 海狗腎(一枚) 紫梢花(一兩) 上為末,用雄雞肝腎,雄鱉肝腎各一付,以鹽、酒、花椒末蒸熟,搗爛,和入前藥;再用酒煮山藥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鹽湯下。
如陽痿精冷者,加桂、附、石燕。
雀卵丸 菟絲子(一斤,酒煮搗爛,曬乾為末) 上於春二三月間,取麻雀卵五百個,去黃,用白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
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
此藥當預製成末,遇有雀卵,不拘多少而用。
禿雞散 極能助陰,有房室人常服無絕,無房室人勿服。
蛇床子 菟絲子 遠志 防風 五味子 巴戟 杜仲(炒去絲,各一兩) 肉蓯蓉(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匕,好酒調下,日進二服。
一方,八味各二兩。
七寶至珍丹 治虛勞不足,精血耗竭。
常服固精補元,利腰膝,壯筋骨,烏鬚髮,強陽道,延年益壽。
何首烏(赤白各一斤,濃米泔水浸一日,磁瓦刮去皮,打碎,用黑豆五升,與牛膝同入木甑內用砂鍋蒸熟,去豆不用) 牛膝(川中肥大者,去蘆,半斤,與何首烏同蒸,以黑透為度) 茯苓(赤一斤,打碎如圓眼大,用牛乳五升浸透。
白一斤,用人乳五升浸透,各曬乾,凡用乳,須作兩三次浸則易透) 菟絲子(半斤,酒浸一日蒸二次,取出,石臼內椿去皮,曬揚去皮,淨,復以好酒浸一日,曬乾,搗爛為末) 破故紙(半斤,炒香為末) 當歸(半斤,酒洗淨) 枸杞子(半斤,酒洗曬乾) 本方加茯神半斤,名卻老烏須健陽丹。
一方加山藥、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去甲各四兩,名何首烏丸。
上皆勿犯鐵器,為細末,煉蜜和勻,於石臼內木石杵搗千餘下,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日進三服,空心酒下,午間薑湯下,臨臥淡鹽湯下。
忌蔥蒜、白蘿蔔。
或作小丸如桐子大亦可。
加味七寶丹 此藥性極平和,不熱不冷,服之固元氣,耐飢勞,美容顏,烏鬚髮,隨服隨驗,久服愈驗,真萬金不傳之神方也。
何首烏(八兩,赤白兼用,米泔水浸一宿,用竹刀刮去皮,切大片,用黑豆五升浸軟,一層黑豆一層首烏,蜜蓋,九蒸九曬。
) 天冬(酒洗,去心,焙乾) 麥冬(酒洗,去心,焙乾) 生地黃(酒洗,焙乾) 熟地黃(酒浸一宿,搗膏) 山萸(去核) 川牛膝(酒洗) 枸杞子(微炒,各三兩) 白茯苓(去皮) 厚黃柏(鹽酒炒褐色,各五兩) 遠志(去心) 蓮蕊 益智(去殼,各一兩) 山藥(二兩) 沉香 木香(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固精丸 此藥益陰固精,壯陽補腎,可常服,久能生子。
蓮蕊(新者,四兩) 山萸(去核,四兩) 芡實(五百枚,去殼) 菟絲子(一兩,酒煮爛) 五味(揀紅潤者) 破故紙(炒,各五錢) 白蒺藜(去角刺,炒,五錢) 覆盆子(酒浸,蒸,去穰,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舂千餘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真傳膃肭臍丸 補精益血,壯元陽,暖丹田,滋容顏,利腰膝,補藥之最妙者也。
前服: 當歸(酒洗) 熟地(砂仁沉香炒) 生地(姜酒炒) 肉蓯蓉(酒浸) 梔子(炒,各五錢) 黃芩(三錢) 黃柏(鹽酒炒,二錢) 木香 沉香(各一兩三錢) 檳榔(四錢) 膃肭臍(四錢) 海牛(一個) 海馬(一對) 蛤蚧(一對,酥炙) 後服: 枸杞子 五味子 肉蓯蓉(酒洗)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洗) 熟地黃(酒蒸,各五錢) 牛膝(酒浸) 白茯苓 沉香 木香(各一兩)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各五錢) 甘草(三錢) 枳殼(五錢) 海馬(一對,酥炙) 海牛(一個,酥炙) 蛤蚧(一對,酥炙) 膃肭臍(四兩,酥炙) 上二料,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補天大造丸 治男女諸虛百損,補益之功極重,久服耳目聰明,鬚髮皆黑,延年益壽,有合造化之功,故名大造。
曰補天者,取天一生水義也。
大抵男精女血構成,非金石草木可比,以人補人,全天元真氣,世所少知。
紫河車(一具,即產孩胞衣,所謂混沌皮也。
古方不分男女,惟以初生及肥盛無病婦人者可用。
先以米泔水擺淨,不動筋膜,此乃初結真氣也,以竹器盛於長流水中,浸一刻提回,以小磁盆全盛於木甑內,文武火蒸,自卯至申酉,極熟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末內,此天元正氣汁也。
餘用石臼木杵,擂千餘下,如糊樣,通入藥為丸。
醫用火焙酒煮,及去筋膜,又入龜闆大誤,故特書之) 生地黃(酒浸,一兩半) 熟地黃(酒蒸,二兩) 麥冬(去心) 天冬(去心) 牛膝 杜仲(炙,去絲,各一兩五錢) 當歸(酒洗) 黃柏(酒炒) 白朮 五味子 枸杞子 小茴香(各一兩) 側柏葉(焙乾,二兩) 陳皮(去白,七錢半) 乾薑(炮,二錢) 上為細末,用河車入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有病者,日進二服。
如血虛,倍當歸、地黃;氣虛加人參、黃耆各一兩;腎虛,加覆盆子、小茴香、巴戟、山茱萸;腰疼加蒼朮、萆薢、鎖陽、續斷;骨蒸加地骨皮、知母、牡丹皮。
婦人去黃柏,加川芎、香附、條芩。
蔭按:女人月水不調,兼素慣小產難產,及多生女少生男,夫婦服之,可生男。
蓋緣紫河車者,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鑰鉛汞之匡廓,胚腪將兆,九九數足,我則載而乘之,故謂之車。
但每驗河車一制,後其子多不育,若卻我之疾,損人之子,心亦忍矣,因注之,俟用者審焉。
或雲:水煮熟用不損子,此強辭也,然總以不用為是。
太乙神應丸 治一切虛損勞證。
人乳(一碗,用鍋煮乾,去水不用,將幹乳用磁碗焙乾,聽用) 牛乳(一碗,同上治造) 白果汁(一碗,同上) 杜仲(三兩,薑汁炒,去絲) 白鮮皮(酒浸三日) 破故紙(大麥炒黃色) 白茯苓 川牛膝(酒浸三日) 當歸(童便浸,各二兩) 黍米金丹(一個,曬乾,即初生小兒口中大血珠)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夜間入口噙化。
如驚,加珍珠、琥珀,神效。
五精丸 治腎虛痿弱,大補元氣。
秋石(剛硬者) 鹿角霜 茯苓 陽起石 山藥(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須要常近火邊,使乾燥,庶幾服之,無戀膈之患。
三元丹 治諸虛百損,補氣生精,安魂定魄,益壽延年。
紅鉛 嬌乳(各一兩) 辰砂 乳香(各一錢) 虛無秋石(一錢,用便盆或新磚自生者,方可。
) 上俱為細末,用雞子一個,磕一孔,將清黃傾出,用紙展淨,裝前藥入內,紙糊嚴密,密放群蛋內,以雞抱之,三七取出,乳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五更時人乳送下。
稍有汗出,不可見風。
神仙小聖丹 紅鉛(半盞,貞女首經更佳,二三次出者次之,其色紅黃為上,純紅為中,紫黑者不用) 硃砂(五錢,辰州豆片者佳,有精神為最) 上先將紅鉛取來,拌入硃砂,放磁盆內,日曬月照四十九日畢,飛仙池文武火升三炷香,其藥透蔑一邊,冷定開看,與金箔相似,用雞翎掃下,約一分八釐為上等,其次一分二釐,以烏金紙包,入小眼藥罐內,以黃蠟封口,外尿胞皮通身包裹,仍放大瓶內,以綿絮塞緊,仍用竹葉尿脬緊劄,用絡以長繩引入井中去火毒,四十九日足。
取出,擇吉日,將藥置於桌上,南向香紙供獻,用好乳香末半分,研細末,以人乳二三滴,將聖藥和勻,作三丸,服者對天南向,跪拜祝畢,舉藥入口,將人乳送下,即歸室中靜養三七日,然後方許出門動作。
顏色反童,鬚髮變黑,服藥一度,可延壽一紀。
還元丹 補精神,益氣血,視聽言動不衰。
人乳粉 秋石丹 茯神 人參(各四兩) 上為末,用好酒化鹿角膠二兩,作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還元秋石丸 治諸虛百損。
秋石丹 白茯苓(各一斤)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 生地(酒炒) 熟地黃 人參 枸杞子 人乳粉(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或酒下。
陰陽二煉丹 世之煉秋石者,但得火煉一法,此藥須兼陰陽二煉,方為至藥。
火煉乃陽中之陰,得火而凝,入水則釋,歸於無體,蓋質去味存,此離中之虛也。
水煉乃陰中之陽,得水而凝,遇曝而潤,千歲不變,味去質留,此坎中之實也。
二物皆出於心腎二臟,而流於小腸,水火騰蛇,玄武正氣,外假天地之水火,凝而為體,服之還補。
太陽相火二臟,主為養命之本,空心服陽煉,日午服陰煉。
此法極省力,與常法功用不侔,久疾服之皆愈。
有人得瘦疾且嗽,諸方不效,服此即瘳。
有人病顛腹鼓,日久加喘滿垂困,亦服此而安也。
陽煉法:用人尿十餘石,各用桶盛,每石入皂莢汁一碗,竹杖急攪百千下,候澄,去清留垽,並作一桶,如前攪,澄取濃汁一二鬥,濾淨,入鍋熬幹,刮下搗細,再以清湯煮化,筲箕鋪紙七八層,淋過再熬。
如此數次,直待色白如雪方止,用砂盒固濟,火煅成質,傾出。
如藥未成,更煅一二次,候色如瑩玉,細研入砂盒內固濟,頂火養七晝夜,取出攤土上去火毒,為末,棗膏丸如桐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二十丸。
陰煉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盛,入新水一半,攪千匝,澄定,去清留垽,又入新水攪澄,直候無臭氣澄下如膩粉,方曝乾,刮下再研,以男兒乳和如膏,烈日曬乾,蓋假太陽真氣也。
如此九度為末,棗膏和丸如桐子大,每午後溫酒下三十丸。
秋石四精丸 治思慮色欲過度,損傷心氣,遺精,小便數。
秋石 白茯苓(各四兩) 蓮肉 芡實(各二兩) 上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秋石五精丸 常服補益。
秋石(一兩) 蓮肉(六兩) 真川椒紅(五錢) 小茴香(五錢) 白茯苓(二兩) 上為細末,棗肉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秋石法,用童男童女,潔淨無體氣疾病者,淋浴更衣,各聚一處,用潔淨飲食及鹽湯與之,忌蔥韭蒜姜辛辣膻腥之物。
待尿滿缸,以水攪澄,取人中白,各用陽城瓦罐,鹽泥固濟,鐵線劄定,打火一炷香,連換鐵線,打七次,然後以男女者秤勻,和作一處,研開,以河水化之,隔紙七層濾過,仍熬成秋石,其色雪白,用潔淨香濃乳汁和成,日曬夜露,但幹即添乳汁。
取日精月華,四十九日數足,然後收貯配藥。
此劉氏保壽堂經驗方也。
瓊玉膏 大能添精補髓,化腸胃,為筋骨,萬神具足,五臟盈溢,發白轉黑,返老還童,行如奔馬,日進數服,終日不食亦不飢渴,治癱瘓勞瘵尤妙。
昔人嘗謂一料分五劑,可救癱瘓者五人,分十劑,可救勞瘵者十人。
生地黃(新鮮者十六斤,搗取膏) 人參(為末,取一斤半) 白茯苓(三斤,舂細水飛,去浮筋) 冬蜜(十斤) 國朝太醫院會議加甘枸杞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各一斤) 上和勻,入瓷瓶內,用綿紙七重,厚布一重,緊封瓶口,置砂鍋內,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再用黃蠟紙二三重包紮瓶口,納井中浸一日夜,出火毒,次日再入舊湯內煮半日,出水氣,然後收藏。
每日空心及午前後,取一二匙,用溫酒或白湯調服。
修合時沐浴,忌雞犬孝子婦人見之。
天門冬膏 清肺補腎,充旺元陽。
昔有一王子,單服此膏,連生三十二子,壽至百歲,行步輕健,耳目聰明如童子。
又能去積聚風痰,補肺,療咳、嗽血,失血。
潤五臟,殺三蟲伏屍,除瘟疫,輕身益氣,令人不飢。
大抵此藥冷而能補,最宜於酒色過度之人,常服極好,惟胃寒者不宜。
天門冬一味,揀去枯壞者,用溫水潤透,去皮心,每一斤用水五大碗,入銅砂鍋內,慢火煮乾三分之二,用布絞去汁,將渣搗爛,又用水三碗,再熬減大半,又以布絞淨,如此三次,將汁通和一處,入好蜜,以甘苦得中為度,用文武火熬至滴水不散,似稀糊樣,取起置冷地上一夜出火毒,以磁罐收貯。
每日空心、午前後以白滾湯調服一二匙,冬月溫酒服。
有痰,薑湯服。
上焦熱及有痰,食後多服一次。
下焦熱,小便赤澀,空心多服一次。
每一斤加生地黃六兩,尤妙。
蓋地黃為天門冬之使,若有君無使,是獨行無功也。
故張三豐與胡濙尚書長生不老方,用天門冬三斤,地黃一斤,乃有君而有臣也。
亦可煉蜜作丸服。
地黃膏 治血虛生瘡,肌膚燥癢,自汗遺精,便多,婦人乳少等證。
用生地黃酒洗淨,每一斤用水五六碗,如熬天門冬法熬用之,或加當歸等分。
一方入鹿角膠十分之一,蜜酒生薑、蘇子自然汁,量人煎膏。
無比山藥丸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肌體消瘦,目暗耳鳴,四肢倦怠。
常服壯筋骨,益腎水。
山藥(二兩) 菟絲子(酒煮,搗焙) 杜仲(薑汁炒,各三兩) 赤石脂(煨) 茯神(去皮木) 山萸(去核) 熟地黃(酒焙) 巴戟(去心) 牛膝(去蘆,酒浸) 澤瀉(各一兩) 五味子(六
上為末,用制膃肭酒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一腎氣丸 固本丸,胸滿有痰者不宜。
補陰丸,脾虛有濕者不宜。
惟腎氣丸補血滋陰,兼理痰濕,而無降火之劑。
茲以三方合一,有黃柏、知母以降邪火,茯苓、澤瀉以滲邪濕,諸藥補心腎,諸臟精血,深得其宜。
生地(薑、酒炒) 熟地(砂仁炒) 山藥 山萸(去核,各四兩) 牡丹皮 赤茯苓 白茯苓 澤瀉 鎖陽 龜闆(各三兩) 牛膝 枸杞子 天門冬 麥門冬 人參(各一兩) 知母 黃柏 肉桂 五味子(各二兩) 虛甚加鹿茸、虎骨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明目益腎丸 治上熱而下元虛,目昏極效。
枸杞子 當歸 菟絲子 生地(各一兩,俱酒浸) 五味子(半兩) 知母 黃柏(酒炒,各七錢) 茯神(一兩) 山藥 巴戟(去心) 人參 甘菊花 天冬(去心,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腎水。
天冬(去心) 熟地黃(洗) 人參(各五錢) 黃柏(炒褐色,三兩) 砂仁(一兩半) 甘草(七錢半) 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空心送下。
沉香百補丸 熟地黃(六兩,砂仁炒) 菟絲子(四兩) 杜仲(炒,三兩) 知母(炒,二兩) 黃柏(酒炒,二兩) 人參(一兩) 山藥 當歸 肉蓯蓉(各三兩) 沉香(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服。
補腎丸 有效,無燥。
熟地黃(八兩,酒蒸) 菟絲子(酒浸,八兩) 歸身(三兩半) 肉蓯蓉(酒浸,一兩) 破故紙(酒炒,半兩) 山萸(去核,三兩半) 黃柏(酒炒,一兩) 知母(酒炒,一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湯下。
冷補丸 治腎水燥少,不受峻補;或誤服金石峻補藥,口乾多渴,目暗耳聾,腿弱腰痛,小便赤澀,大便或秘。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 熟地(砂仁炒) 生地黃(姜酒炒) 牛膝 白芍 地骨皮 石斛 玄參 沉香 磁石(火焙七次,研,水飛過) 蒺藜(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三味安腎丸 治下虛,腎氣不得歸元,變見雜證,諸藥不效者,用此補腎,令其納氣。
破故紙 小茴香 乳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或煎藥下。
養氣丹 治諸虛百損,真陽不固,上實下虛,氣不升降;或咳嗽喘促,一切體弱氣虛,及婦人血海冷憊等證。
禹餘糧 紫石英 磁石(各半斤)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斤,以上五味,各以水研,挹其清者,置紙上,以竹篩盛之,候乾,各用瓦罐收貯,鹽泥固濟,陰乾。
以炭五十斤,分作五處煅此五藥,以灰火蓋之,火盡再煅,如此者三次,埋地內兩日,去火毒,取出再研) 肉蓯蓉(一兩半) 附子(二兩) 茴香 丁香 木香 破故紙 肉桂 巴戟 山藥 肉豆蔻 鍾乳粉 鹿茸 當歸 沉香 白茯苓 遠志 沒藥 陽起石 五靈脂 乳香 硃砂(各一兩) 上為末,和前藥研勻,糯米糊調,每兩作五十丸,陰乾,入布袋內擦光。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姜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下。
續嗣丹 山茱萸 天門冬 麥門冬(各五兩) 破故紙(八兩) 菟絲子 枸杞子 覆盆子 蛇床子 巴戟 熟地(砂仁炒) 韭子(各三兩) 龍骨 黃耆 牡蠣 山藥 當歸 鎖陽(各二兩) 人參 杜仲(各一兩半) 陳皮 白朮(各一兩) 黃狗腎(酥炙,二對) 上為末,用紫河車一具,同麥冬、地黃煉蜜搗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臨臥溫酒鹽湯任下。
壯陽丹 仙茅 蛇床子 五味子 白茯苓 肉蓯蓉 山藥 杜仲(各一兩) 韭子 破故紙 巴戟 熟地(砂仁炒) 山萸 菟絲子(各二兩) 海狗腎(一枚) 紫梢花(一兩) 上為末,用雄雞肝腎,雄鱉肝腎各一付,以鹽、酒、花椒末蒸熟,搗爛,和入前藥;再用酒煮山藥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鹽湯下。
如陽痿精冷者,加桂、附、石燕。
雀卵丸 菟絲子(一斤,酒煮搗爛,曬乾為末) 上於春二三月間,取麻雀卵五百個,去黃,用白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
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
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
此藥當預製成末,遇有雀卵,不拘多少而用。
禿雞散 極能助陰,有房室人常服無絕,無房室人勿服。
蛇床子 菟絲子 遠志 防風 五味子 巴戟 杜仲(炒去絲,各一兩) 肉蓯蓉(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匕,好酒調下,日進二服。
一方,八味各二兩。
七寶至珍丹 治虛勞不足,精血耗竭。
常服固精補元,利腰膝,壯筋骨,烏鬚髮,強陽道,延年益壽。
何首烏(赤白各一斤,濃米泔水浸一日,磁瓦刮去皮,打碎,用黑豆五升,與牛膝同入木甑內用砂鍋蒸熟,去豆不用) 牛膝(川中肥大者,去蘆,半斤,與何首烏同蒸,以黑透為度) 茯苓(赤一斤,打碎如圓眼大,用牛乳五升浸透。
白一斤,用人乳五升浸透,各曬乾,凡用乳,須作兩三次浸則易透) 菟絲子(半斤,酒浸一日蒸二次,取出,石臼內椿去皮,曬揚去皮,淨,復以好酒浸一日,曬乾,搗爛為末) 破故紙(半斤,炒香為末) 當歸(半斤,酒洗淨) 枸杞子(半斤,酒洗曬乾) 本方加茯神半斤,名卻老烏須健陽丹。
一方加山藥、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去甲各四兩,名何首烏丸。
上皆勿犯鐵器,為細末,煉蜜和勻,於石臼內木石杵搗千餘下,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日進三服,空心酒下,午間薑湯下,臨臥淡鹽湯下。
忌蔥蒜、白蘿蔔。
或作小丸如桐子大亦可。
加味七寶丹 此藥性極平和,不熱不冷,服之固元氣,耐飢勞,美容顏,烏鬚髮,隨服隨驗,久服愈驗,真萬金不傳之神方也。
何首烏(八兩,赤白兼用,米泔水浸一宿,用竹刀刮去皮,切大片,用黑豆五升浸軟,一層黑豆一層首烏,蜜蓋,九蒸九曬。
) 天冬(酒洗,去心,焙乾) 麥冬(酒洗,去心,焙乾) 生地黃(酒洗,焙乾) 熟地黃(酒浸一宿,搗膏) 山萸(去核) 川牛膝(酒洗) 枸杞子(微炒,各三兩) 白茯苓(去皮) 厚黃柏(鹽酒炒褐色,各五兩) 遠志(去心) 蓮蕊 益智(去殼,各一兩) 山藥(二兩) 沉香 木香(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固精丸 此藥益陰固精,壯陽補腎,可常服,久能生子。
蓮蕊(新者,四兩) 山萸(去核,四兩) 芡實(五百枚,去殼) 菟絲子(一兩,酒煮爛) 五味(揀紅潤者) 破故紙(炒,各五錢) 白蒺藜(去角刺,炒,五錢) 覆盆子(酒浸,蒸,去穰,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舂千餘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真傳膃肭臍丸 補精益血,壯元陽,暖丹田,滋容顏,利腰膝,補藥之最妙者也。
前服: 當歸(酒洗) 熟地(砂仁沉香炒) 生地(姜酒炒) 肉蓯蓉(酒浸) 梔子(炒,各五錢) 黃芩(三錢) 黃柏(鹽酒炒,二錢) 木香 沉香(各一兩三錢) 檳榔(四錢) 膃肭臍(四錢) 海牛(一個) 海馬(一對) 蛤蚧(一對,酥炙) 後服: 枸杞子 五味子 肉蓯蓉(酒洗)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洗) 熟地黃(酒蒸,各五錢) 牛膝(酒浸) 白茯苓 沉香 木香(各一兩)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各五錢) 甘草(三錢) 枳殼(五錢) 海馬(一對,酥炙) 海牛(一個,酥炙) 蛤蚧(一對,酥炙) 膃肭臍(四兩,酥炙) 上二料,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補天大造丸 治男女諸虛百損,補益之功極重,久服耳目聰明,鬚髮皆黑,延年益壽,有合造化之功,故名大造。
曰補天者,取天一生水義也。
大抵男精女血構成,非金石草木可比,以人補人,全天元真氣,世所少知。
紫河車(一具,即產孩胞衣,所謂混沌皮也。
古方不分男女,惟以初生及肥盛無病婦人者可用。
先以米泔水擺淨,不動筋膜,此乃初結真氣也,以竹器盛於長流水中,浸一刻提回,以小磁盆全盛於木甑內,文武火蒸,自卯至申酉,極熟如糊,取出,先傾自然汁在藥末內,此天元正氣汁也。
餘用石臼木杵,擂千餘下,如糊樣,通入藥為丸。
醫用火焙酒煮,及去筋膜,又入龜闆大誤,故特書之) 生地黃(酒浸,一兩半) 熟地黃(酒蒸,二兩) 麥冬(去心) 天冬(去心) 牛膝 杜仲(炙,去絲,各一兩五錢) 當歸(酒洗) 黃柏(酒炒) 白朮 五味子 枸杞子 小茴香(各一兩) 側柏葉(焙乾,二兩) 陳皮(去白,七錢半) 乾薑(炮,二錢) 上為細末,用河車入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有病者,日進二服。
如血虛,倍當歸、地黃;氣虛加人參、黃耆各一兩;腎虛,加覆盆子、小茴香、巴戟、山茱萸;腰疼加蒼朮、萆薢、鎖陽、續斷;骨蒸加地骨皮、知母、牡丹皮。
婦人去黃柏,加川芎、香附、條芩。
蔭按:女人月水不調,兼素慣小產難產,及多生女少生男,夫婦服之,可生男。
蓋緣紫河車者,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鑰鉛汞之匡廓,胚腪將兆,九九數足,我則載而乘之,故謂之車。
但每驗河車一制,後其子多不育,若卻我之疾,損人之子,心亦忍矣,因注之,俟用者審焉。
或雲:水煮熟用不損子,此強辭也,然總以不用為是。
太乙神應丸 治一切虛損勞證。
人乳(一碗,用鍋煮乾,去水不用,將幹乳用磁碗焙乾,聽用) 牛乳(一碗,同上治造) 白果汁(一碗,同上) 杜仲(三兩,薑汁炒,去絲) 白鮮皮(酒浸三日) 破故紙(大麥炒黃色) 白茯苓 川牛膝(酒浸三日) 當歸(童便浸,各二兩) 黍米金丹(一個,曬乾,即初生小兒口中大血珠)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夜間入口噙化。
如驚,加珍珠、琥珀,神效。
五精丸 治腎虛痿弱,大補元氣。
秋石(剛硬者) 鹿角霜 茯苓 陽起石 山藥(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須要常近火邊,使乾燥,庶幾服之,無戀膈之患。
三元丹 治諸虛百損,補氣生精,安魂定魄,益壽延年。
紅鉛 嬌乳(各一兩) 辰砂 乳香(各一錢) 虛無秋石(一錢,用便盆或新磚自生者,方可。
) 上俱為細末,用雞子一個,磕一孔,將清黃傾出,用紙展淨,裝前藥入內,紙糊嚴密,密放群蛋內,以雞抱之,三七取出,乳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五更時人乳送下。
稍有汗出,不可見風。
神仙小聖丹 紅鉛(半盞,貞女首經更佳,二三次出者次之,其色紅黃為上,純紅為中,紫黑者不用) 硃砂(五錢,辰州豆片者佳,有精神為最) 上先將紅鉛取來,拌入硃砂,放磁盆內,日曬月照四十九日畢,飛仙池文武火升三炷香,其藥透蔑一邊,冷定開看,與金箔相似,用雞翎掃下,約一分八釐為上等,其次一分二釐,以烏金紙包,入小眼藥罐內,以黃蠟封口,外尿胞皮通身包裹,仍放大瓶內,以綿絮塞緊,仍用竹葉尿脬緊劄,用絡以長繩引入井中去火毒,四十九日足。
取出,擇吉日,將藥置於桌上,南向香紙供獻,用好乳香末半分,研細末,以人乳二三滴,將聖藥和勻,作三丸,服者對天南向,跪拜祝畢,舉藥入口,將人乳送下,即歸室中靜養三七日,然後方許出門動作。
顏色反童,鬚髮變黑,服藥一度,可延壽一紀。
還元丹 補精神,益氣血,視聽言動不衰。
人乳粉 秋石丹 茯神 人參(各四兩) 上為末,用好酒化鹿角膠二兩,作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還元秋石丸 治諸虛百損。
秋石丹 白茯苓(各一斤)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 生地(酒炒) 熟地黃 人參 枸杞子 人乳粉(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或酒下。
陰陽二煉丹 世之煉秋石者,但得火煉一法,此藥須兼陰陽二煉,方為至藥。
火煉乃陽中之陰,得火而凝,入水則釋,歸於無體,蓋質去味存,此離中之虛也。
水煉乃陰中之陽,得水而凝,遇曝而潤,千歲不變,味去質留,此坎中之實也。
二物皆出於心腎二臟,而流於小腸,水火騰蛇,玄武正氣,外假天地之水火,凝而為體,服之還補。
太陽相火二臟,主為養命之本,空心服陽煉,日午服陰煉。
此法極省力,與常法功用不侔,久疾服之皆愈。
有人得瘦疾且嗽,諸方不效,服此即瘳。
有人病顛腹鼓,日久加喘滿垂困,亦服此而安也。
陽煉法:用人尿十餘石,各用桶盛,每石入皂莢汁一碗,竹杖急攪百千下,候澄,去清留垽,並作一桶,如前攪,澄取濃汁一二鬥,濾淨,入鍋熬幹,刮下搗細,再以清湯煮化,筲箕鋪紙七八層,淋過再熬。
如此數次,直待色白如雪方止,用砂盒固濟,火煅成質,傾出。
如藥未成,更煅一二次,候色如瑩玉,細研入砂盒內固濟,頂火養七晝夜,取出攤土上去火毒,為末,棗膏丸如桐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二十丸。
陰煉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盛,入新水一半,攪千匝,澄定,去清留垽,又入新水攪澄,直候無臭氣澄下如膩粉,方曝乾,刮下再研,以男兒乳和如膏,烈日曬乾,蓋假太陽真氣也。
如此九度為末,棗膏和丸如桐子大,每午後溫酒下三十丸。
秋石四精丸 治思慮色欲過度,損傷心氣,遺精,小便數。
秋石 白茯苓(各四兩) 蓮肉 芡實(各二兩) 上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秋石五精丸 常服補益。
秋石(一兩) 蓮肉(六兩) 真川椒紅(五錢) 小茴香(五錢) 白茯苓(二兩) 上為細末,棗肉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秋石法,用童男童女,潔淨無體氣疾病者,淋浴更衣,各聚一處,用潔淨飲食及鹽湯與之,忌蔥韭蒜姜辛辣膻腥之物。
待尿滿缸,以水攪澄,取人中白,各用陽城瓦罐,鹽泥固濟,鐵線劄定,打火一炷香,連換鐵線,打七次,然後以男女者秤勻,和作一處,研開,以河水化之,隔紙七層濾過,仍熬成秋石,其色雪白,用潔淨香濃乳汁和成,日曬夜露,但幹即添乳汁。
取日精月華,四十九日數足,然後收貯配藥。
此劉氏保壽堂經驗方也。
瓊玉膏 大能添精補髓,化腸胃,為筋骨,萬神具足,五臟盈溢,發白轉黑,返老還童,行如奔馬,日進數服,終日不食亦不飢渴,治癱瘓勞瘵尤妙。
昔人嘗謂一料分五劑,可救癱瘓者五人,分十劑,可救勞瘵者十人。
生地黃(新鮮者十六斤,搗取膏) 人參(為末,取一斤半) 白茯苓(三斤,舂細水飛,去浮筋) 冬蜜(十斤) 國朝太醫院會議加甘枸杞 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各一斤) 上和勻,入瓷瓶內,用綿紙七重,厚布一重,緊封瓶口,置砂鍋內,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再用黃蠟紙二三重包紮瓶口,納井中浸一日夜,出火毒,次日再入舊湯內煮半日,出水氣,然後收藏。
每日空心及午前後,取一二匙,用溫酒或白湯調服。
修合時沐浴,忌雞犬孝子婦人見之。
天門冬膏 清肺補腎,充旺元陽。
昔有一王子,單服此膏,連生三十二子,壽至百歲,行步輕健,耳目聰明如童子。
又能去積聚風痰,補肺,療咳、嗽血,失血。
潤五臟,殺三蟲伏屍,除瘟疫,輕身益氣,令人不飢。
大抵此藥冷而能補,最宜於酒色過度之人,常服極好,惟胃寒者不宜。
天門冬一味,揀去枯壞者,用溫水潤透,去皮心,每一斤用水五大碗,入銅砂鍋內,慢火煮乾三分之二,用布絞去汁,將渣搗爛,又用水三碗,再熬減大半,又以布絞淨,如此三次,將汁通和一處,入好蜜,以甘苦得中為度,用文武火熬至滴水不散,似稀糊樣,取起置冷地上一夜出火毒,以磁罐收貯。
每日空心、午前後以白滾湯調服一二匙,冬月溫酒服。
有痰,薑湯服。
上焦熱及有痰,食後多服一次。
下焦熱,小便赤澀,空心多服一次。
每一斤加生地黃六兩,尤妙。
蓋地黃為天門冬之使,若有君無使,是獨行無功也。
故張三豐與胡濙尚書長生不老方,用天門冬三斤,地黃一斤,乃有君而有臣也。
亦可煉蜜作丸服。
地黃膏 治血虛生瘡,肌膚燥癢,自汗遺精,便多,婦人乳少等證。
用生地黃酒洗淨,每一斤用水五六碗,如熬天門冬法熬用之,或加當歸等分。
一方入鹿角膠十分之一,蜜酒生薑、蘇子自然汁,量人煎膏。
無比山藥丸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肌體消瘦,目暗耳鳴,四肢倦怠。
常服壯筋骨,益腎水。
山藥(二兩) 菟絲子(酒煮,搗焙) 杜仲(薑汁炒,各三兩) 赤石脂(煨) 茯神(去皮木) 山萸(去核) 熟地黃(酒焙) 巴戟(去心) 牛膝(去蘆,酒浸) 澤瀉(各一兩) 五味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