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煎八分,通口服。
一方 治氣虛,短氣而喘。
白朮 半夏(薑製) 甘草 麥門冬 天門冬 人參 五味子 阿膠 一方有蜜炙黃柏、地骨皮。
上咀片,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益氣養肺湯 治氣虛而喘。
人參 黃耆(蜜炙,各一錢半) 五味子(十五粒) 麥冬(去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阿膠(蛤粉炒) 陳皮 半夏(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五味子湯 治肺虛作喘,脈大者。
五味子(二錢,炒) 人參(去蘆) 麥門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陳皮(去白,各二錢半) 上加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服。
六君子湯 治氣虛痰喘。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半夏(薑製) 陳皮(去白,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
蔭按:氣壯則痰行,氣虛則痰滯,痰遮氣道,故令人喘。
甘者可以補氣,參苓朮草,甘物也。
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陳皮,皆辛物也。
用甘則氣不虛,用辛則痰不滯,氣利痰行,何喘之有。
或惡人參之補而去之,此不知虛實之妙者也。
然必有是證方可用,不然遺誤非輕。
治胃虛喘方 加味生脈散 治胃虛極則氣上逆,擡肩擷肚。
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杏仁 陳皮 白朮 上銼,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治脾肺虛寒,痰涎壅塞,少有動作,喘嗽頻促,脈來遲細。
人參 甘草(炙) 白朮 乾薑(炒) 附子(制,各一錢) 一方加胡椒,不用附子。
上銼一劑,水煎服。
此證為虛,而脈為寒也。
虛則宜補,參朮甘草所以補虛;寒則宜溫,乾薑附子所以溫寒。
治陰虛喘方 補陰平肺湯 治陰虛火自下逆上而喘。
黃柏(鹽水炒) 知母 當歸(酒洗) 白芍藥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 五味子(十五粒,槌碎) 生地(姜酒炒,二錢)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有痰加橘紅、貝母各一錢。
加味四物二陳湯 治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衝上而喘者,宜降心火,補真陰。
當歸 川芎 生地(酒炒) 白芍藥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知母 黃柏 枳殼 黃芩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治血虛陽無所依附,上奔而喘。
當歸 川芎 生地(姜酒炒,各一錢) 芍藥(倍用) 人參(五分) 五味子(五分) 上銼,水煎服。
天門冬膏 降火滋陰、清肺補腎之妙劑。
餘官金陵時,每半夜後,喘促不能眠,累數月不愈,一日製此膏服之,日三四次,一二日頓止。
天門冬一味,不拘多少,溫水潤透,去皮心,於砂鍋內熬取汁,其滓用布絞濾,搗爛如泥,再用水熬,如此三次,將汁傾放一處,量入蜂蜜,以甘苦得中為度,再用慢火熬至稀糊樣,瓷器收貯。
每用一二匙,滾湯點服。
治久喘方 定息餅子 治遠年近日喘嗽。
用皂角三大莢,去黑皮,刀切開去子,每子倉內入巴豆肉一粒,以麻縛定,用生薑自然汁和蜜塗令周匝,慢火炙之,又塗又炙,以焦黃為度,劈開去豆不用;又以枯礬一兩,蓖麻子七粒,入倉內,薑汁和蜜又塗炙如前,去蓖、礬,用皂角為末,卻以杏仁二兩,研膏與前藥和勻,每服一錢,用柿幹炙過,候冷,點入藥內細嚼,臨臥服。
忌一切熱毒之物。
久喘良方 用青皮一枚,展開去穰,入江子一個,將麻線系定,火上燒盡煙留性,為末,生薑汁和酒一大呷服之。
蔭按:《名醫錄》雲,李翰林,天台人。
有莫生患喘病求醫,李雲,病日久矣,我與治之。
乃用前方,過口即定,實神方也。
按久喘者,肺分有頑痰結氣,青皮能破氣,江子能攻痰,然其性悍厲,善於走下耳,未可以療上部也。
今用燒灰存性,則大毒已去,所存者幾希耳。
新燒火性炎上,可使成功於膈,佐之以薑汁,則頑痰易利,行之以酒,則無所不至。
姜酒既行,二物善降,久喘之患,可使愈於一旦,非良方而何。
經驗秘方 治遠年喘急。
桑木內蠹蟲糞(一升,炒) 蘿蔔子(半斤,炒) 杏仁(半升,不去皮尖,炒) 甘草(二兩,生) 上共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薑湯送下。
定喘丹(一名兜鈴丸) 治男婦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臥,齁?久嗽亦效。
馬兜鈴 杏仁(去皮尖炒,另研) 蟬退(洗去土並足翅炒,各二兩) 砒(煅另研,六錢)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臨臥用蔥茶清放冷送下,忌熱物半日。
一方 治氣虛,短氣而喘。
白朮 半夏(薑製) 甘草 麥門冬 天門冬 人參 五味子 阿膠 一方有蜜炙黃柏、地骨皮。
上咀片,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益氣養肺湯 治氣虛而喘。
人參 黃耆(蜜炙,各一錢半) 五味子(十五粒) 麥冬(去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阿膠(蛤粉炒) 陳皮 半夏(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五味子湯 治肺虛作喘,脈大者。
五味子(二錢,炒) 人參(去蘆) 麥門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陳皮(去白,各二錢半) 上加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服。
六君子湯 治氣虛痰喘。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半夏(薑製) 陳皮(去白,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
蔭按:氣壯則痰行,氣虛則痰滯,痰遮氣道,故令人喘。
甘者可以補氣,參苓朮草,甘物也。
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陳皮,皆辛物也。
用甘則氣不虛,用辛則痰不滯,氣利痰行,何喘之有。
或惡人參之補而去之,此不知虛實之妙者也。
然必有是證方可用,不然遺誤非輕。
治胃虛喘方 加味生脈散 治胃虛極則氣上逆,擡肩擷肚。
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杏仁 陳皮 白朮 上銼,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治脾肺虛寒,痰涎壅塞,少有動作,喘嗽頻促,脈來遲細。
人參 甘草(炙) 白朮 乾薑(炒) 附子(制,各一錢) 一方加胡椒,不用附子。
上銼一劑,水煎服。
此證為虛,而脈為寒也。
虛則宜補,參朮甘草所以補虛;寒則宜溫,乾薑附子所以溫寒。
治陰虛喘方 補陰平肺湯 治陰虛火自下逆上而喘。
黃柏(鹽水炒) 知母 當歸(酒洗) 白芍藥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半) 五味子(十五粒,槌碎) 生地(姜酒炒,二錢)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
有痰加橘紅、貝母各一錢。
加味四物二陳湯 治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衝上而喘者,宜降心火,補真陰。
當歸 川芎 生地(酒炒) 白芍藥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知母 黃柏 枳殼 黃芩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治血虛陽無所依附,上奔而喘。
當歸 川芎 生地(姜酒炒,各一錢) 芍藥(倍用) 人參(五分) 五味子(五分) 上銼,水煎服。
天門冬膏 降火滋陰、清肺補腎之妙劑。
餘官金陵時,每半夜後,喘促不能眠,累數月不愈,一日製此膏服之,日三四次,一二日頓止。
天門冬一味,不拘多少,溫水潤透,去皮心,於砂鍋內熬取汁,其滓用布絞濾,搗爛如泥,再用水熬,如此三次,將汁傾放一處,量入蜂蜜,以甘苦得中為度,再用慢火熬至稀糊樣,瓷器收貯。
每用一二匙,滾湯點服。
治久喘方 定息餅子 治遠年近日喘嗽。
用皂角三大莢,去黑皮,刀切開去子,每子倉內入巴豆肉一粒,以麻縛定,用生薑自然汁和蜜塗令周匝,慢火炙之,又塗又炙,以焦黃為度,劈開去豆不用;又以枯礬一兩,蓖麻子七粒,入倉內,薑汁和蜜又塗炙如前,去蓖、礬,用皂角為末,卻以杏仁二兩,研膏與前藥和勻,每服一錢,用柿幹炙過,候冷,點入藥內細嚼,臨臥服。
忌一切熱毒之物。
久喘良方 用青皮一枚,展開去穰,入江子一個,將麻線系定,火上燒盡煙留性,為末,生薑汁和酒一大呷服之。
蔭按:《名醫錄》雲,李翰林,天台人。
有莫生患喘病求醫,李雲,病日久矣,我與治之。
乃用前方,過口即定,實神方也。
按久喘者,肺分有頑痰結氣,青皮能破氣,江子能攻痰,然其性悍厲,善於走下耳,未可以療上部也。
今用燒灰存性,則大毒已去,所存者幾希耳。
新燒火性炎上,可使成功於膈,佐之以薑汁,則頑痰易利,行之以酒,則無所不至。
姜酒既行,二物善降,久喘之患,可使愈於一旦,非良方而何。
經驗秘方 治遠年喘急。
桑木內蠹蟲糞(一升,炒) 蘿蔔子(半斤,炒) 杏仁(半升,不去皮尖,炒) 甘草(二兩,生) 上共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薑湯送下。
定喘丹(一名兜鈴丸) 治男婦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臥,齁?久嗽亦效。
馬兜鈴 杏仁(去皮尖炒,另研) 蟬退(洗去土並足翅炒,各二兩) 砒(煅另研,六錢)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臨臥用蔥茶清放冷送下,忌熱物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