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加薑黃、茱萸七粒;小腹疼痛無時,不可忍,加木香、薑、棗;婦人忽然大便痛腫,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婦人被氣所苦,胸膈痞疼,脅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殼;婦人被氣所苦疼,加木香、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穀芽、神麯;傷食嘔吐,洩瀉腹痛,加乾薑、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一盞;飲酒太過,忽遍身發疸,或兩目昏黃,加山茵陳、山梔子;中酒吐惡,加烏梅、丁香;婦人經水將行,先作寒熱,加蘇木、紅花;婦人產後,虛熱不退,煩渴,加人參、地黃;產後,發熱不退,加人參、黃耆;產後腰疼不已,加當歸、官桂;冷嗽不已,加乾薑、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薑、青皮、草果;腳氣,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風寒,發熱頭疼,加不換金正氣散;感寒頭痛,壯熱惡寒,身痛不能轉動,加生料五積散;飲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蘿蔔子;感寒頭痛,發熱身疼,分陰陽,加敗毒散、石膏;婦人產後風,腳手疼痛,生料五積散、人參敗毒散加木瓜,不換金正氣散加生地黃、川芎同煎。
蔭按:昔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證用藥,然亦有隻是發熱頭痛,惡寒鼻塞,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
況南方風氣柔弱,傷於風寒,俗稱感冒。
感冒者,受邪膚淺之名也。
《內經》曰:卑濕之地,春氣常存,感風之證尤多,所以令人頭痛發熱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
其感人也,由鼻而入,實於上部,不在六經。
是方也,香附、紫蘇、陳皮之辛苦,所以疏邪而正氣;甘草之甘平,所以和中而輔正爾。
十味芎蘇散 治感冒,外有頭痛,發熱惡寒,內有咳嗽,吐痰氣洶者,此方主之。
川芎(七錢) 半夏(制,六錢) 柴胡 茯苓(各五錢) 紫蘇葉 乾葛(各三錢五分) 陳皮(去白) 枳殼(去穰) 桔梗 甘草(各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或一兩,加薑、棗煎服。
吳氏曰:川芎、蘇葉、乾葛、柴胡,解表藥也,表解則頭痛惡寒發熱自愈,桔梗、半夏、陳皮、枳殼、茯苓、甘草,和裡藥也,裡和則咳嗽吐痰氣洶自除。
參蘇飲 治勞倦感冒,及妊娠感冒,並宜此方。
人參 紫蘇 半夏(制) 陳皮(去白) 茯苓 木香 枳殼(炒) 乾葛 前胡(去蘆) 桔梗 甘草(各五錢) 每服一兩,加生薑七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蔭按:感冒宜解表,故用紫蘇、乾葛、前胡;勞倦妊娠宜補裡,故用人參、茯苓、甘草、木香、半夏、枳殼、桔梗、陳皮,所以和利表裡之氣,氣和則神和,神和則無病矣。
行氣香蘇飲 治內傷生冷堅硬之物,肚腹脹滿疼痛,外感風寒濕氣,頭痛身熱憎寒,及七情惱怒相沖,飲食不下,心腹氣痛。
紫蘇 陳皮 香附 烏藥 川芎 羌活 枳殼(麩炒) 麻黃 蒼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薑二片,水煎溫服。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發熱頭疼,內因痰飲凝滯為熱,或中脘痞滿,嘔逆噁心,凡受四時不正之氣,憎寒壯熱者,此方主之。
茯苓 白芷 大腹皮 蘇葉 藿香 白朮(炒) 陳皮(去白) 厚樸(薑汁炒) 桔梗 半夏(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欲汗,以被蓋,再煎服。
蔭按:治風寒客於皮毛,理宜解表。
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氣之品以主之。
白芷、紫蘇、藿香、陳皮、腹皮、厚樸、桔梗,皆氣勝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氣;白朮、茯苓、半夏、甘草,則甘平之品耳,所以培養中氣,而樹中營之幟者也。
不換金正氣散 治四時傷寒,瘟疫時氣
蔭按:昔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證用藥,然亦有隻是發熱頭痛,惡寒鼻塞,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
況南方風氣柔弱,傷於風寒,俗稱感冒。
感冒者,受邪膚淺之名也。
《內經》曰:卑濕之地,春氣常存,感風之證尤多,所以令人頭痛發熱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
其感人也,由鼻而入,實於上部,不在六經。
是方也,香附、紫蘇、陳皮之辛苦,所以疏邪而正氣;甘草之甘平,所以和中而輔正爾。
十味芎蘇散 治感冒,外有頭痛,發熱惡寒,內有咳嗽,吐痰氣洶者,此方主之。
川芎(七錢) 半夏(制,六錢) 柴胡 茯苓(各五錢) 紫蘇葉 乾葛(各三錢五分) 陳皮(去白) 枳殼(去穰) 桔梗 甘草(各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或一兩,加薑、棗煎服。
吳氏曰:川芎、蘇葉、乾葛、柴胡,解表藥也,表解則頭痛惡寒發熱自愈,桔梗、半夏、陳皮、枳殼、茯苓、甘草,和裡藥也,裡和則咳嗽吐痰氣洶自除。
參蘇飲 治勞倦感冒,及妊娠感冒,並宜此方。
人參 紫蘇 半夏(制) 陳皮(去白) 茯苓 木香 枳殼(炒) 乾葛 前胡(去蘆) 桔梗 甘草(各五錢) 每服一兩,加生薑七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蔭按:感冒宜解表,故用紫蘇、乾葛、前胡;勞倦妊娠宜補裡,故用人參、茯苓、甘草、木香、半夏、枳殼、桔梗、陳皮,所以和利表裡之氣,氣和則神和,神和則無病矣。
行氣香蘇飲 治內傷生冷堅硬之物,肚腹脹滿疼痛,外感風寒濕氣,頭痛身熱憎寒,及七情惱怒相沖,飲食不下,心腹氣痛。
紫蘇 陳皮 香附 烏藥 川芎 羌活 枳殼(麩炒) 麻黃 蒼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薑二片,水煎溫服。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發熱頭疼,內因痰飲凝滯為熱,或中脘痞滿,嘔逆噁心,凡受四時不正之氣,憎寒壯熱者,此方主之。
茯苓 白芷 大腹皮 蘇葉 藿香 白朮(炒) 陳皮(去白) 厚樸(薑汁炒) 桔梗 半夏(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
欲汗,以被蓋,再煎服。
蔭按:治風寒客於皮毛,理宜解表。
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氣之品以主之。
白芷、紫蘇、藿香、陳皮、腹皮、厚樸、桔梗,皆氣勝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氣;白朮、茯苓、半夏、甘草,則甘平之品耳,所以培養中氣,而樹中營之幟者也。
不換金正氣散 治四時傷寒,瘟疫時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