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氣發豌豆瘡,用川大黃半兩,微烘,以水一大盞煎服。
葶藶 味辛苦,氣大寒。
治肺壅上氣,咳嗽,喘促,痰飲,通利水道。
走瀉為功,大降氣,病人虛者宜遠。
擇味甜者,以酒淘淨,曬乾,紙上微炒,研,入丸用。
惟疹子咳不止宜之。
豬苓 味苦甘而淡,氣平,氣味俱薄,升而微降。
入足太陽、少陰經。
解傷瘟疫大熱,除濕利水,治渴。
擇堅實內白者佳。
去黑皮,瘡疹惟小便澀者用之。
澤瀉 味甘鹹,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入足太陽、少陰經。
治淋閉,逐膀胱、三焦停水,瀉腎邪,除濕行水,為最要之藥。
擇白淨者,刮去皮毛,治與豬苓同。
木通 味辛甘,氣平,氣味俱薄,陽也。
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治五淋,利小便,導小腸熱,出音聲,療耳聾,治鼻塞,散癰腫、諸結不消。
擇小者去皮用。
凡痘疹小便不利者最宜之。
如痘後發癰毒者,用木通節,酒洗,浸,曬乾。
瞿麥 味辛苦,氣寒,陽中微陰。
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決癰腫排膿,明目去翳。
摘去枝梗取實用。
凡痘疹小便不利,與木通同功。
紫草 味苦,氣寒。
治傷寒時疫,發瘡不出者,利九竅,通水道。
經驗後方,治嬰兒童子患疹痘疾,用紫草二兩,細銼,以百沸湯一大盞泡,便以物合定,勿令氣漏放,如人體溫,量兒大小,服半合至一合。
服此藥者,雖出亦當輕減。
擇肥嫩者,去蘆用之。
如痘瘡,大便滑利者,勿用。
大戟 味苦甘,氣大寒,陰中微陽。
主行十二水,伐腎邪。
去蘆,泔水浸洗,曬乾。
惟痘疹黑陷歸腎,大小便不通,腹脹煩躁者,宜以瀉膀胱之邪,非此勿用。
大青 味苦,氣大寒。
主療時氣,天行熱疾。
解一切斑疹熱毒。
凡出疹子用之,痘子勿用。
射幹 味苦,氣平,微溫。
止喉疼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消腫毒。
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
勿久服,令人虛。
掘取新者,去根,切片,以甘草水浸,曬乾。
瘡疹咽痛者用之。
菊花 味苦甘,氣平寒。
明目,養目血,去翳膜。
擇花黃味甘,應候開者佳。
去枝葉用。
主痘後目病。
木賊 味甘微苦。
主目疾,退翳膜,明目,益肝膽。
去節,以酒潤濕,火上烘用,治痘後目疾。
穀精草 味辛,氣溫。
主明目,去膚翳。
淡竹葉 味辛甘,氣寒。
涼心經,除煩熱,止渴。
擇節間有白粉者是。
不可以山谷中生者為之。
桑白皮 味甘辛,氣溫。
入手太陰經。
瀉肺氣有餘,喘嗽唾血,消痰止渴,去肺中水氣。
新掘取入土深東行者佳,出土上者殺人。
刮去青黃薄皮,勿令皮上涎落,細銼,以蜜水浸透,曬乾,再浸,如此三次,炒黃色用。
蔓荊子 味苦辛甘,氣微寒溫。
陽中之陰。
太陽經藥。
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
散風邪,除目睛內痛。
擇淨以酒浸,曬乾。
痘瘡頭面大腫者宜用。
密蒙花 味甘,氣平,微寒。
主青盲膚翳,赤澀多哆淚。
消目中赤脈,小兒麩豆及疳氣攻眼。
擇淨花以酒浸一宿,候乾,又以蜜合調蒸之,曬乾。
痘後目病用之。
訶梨勒 味苦酸,氣溫。
性急善降。
開胃,澀腸止瀉痢,又治肺氣因火極郁遏,脹滿喘急咳嗽。
味酸苦,故有收斂降火。
擇六稜黑色肉厚者佳。
去核,痘瘡內虛洩瀉,必用之藥也。
馬齒莧 味酸,氣寒,性滑。
《肘後方》療豌豆瘡。
馬齒莧燒灰,敷瘡根上,須臾逐藥出,若不出,更敷良。
用葉小者。
節葉根有水銀,入藥去莖節,燒灰不去。
胡荽 味辛,氣溫。
療沙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
經驗方:小兒痘疹不出,欲令速出,用胡荽二三兩切細,以酒二大盞,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洩氣,候冷去滓,微微從項以下,噴一身令遍,除面不噴。
香薷 味辛,氣微溫。
治傷暑,除煩熱,調中溫胃,利小便。
肺得之則清化行而熱自下。
用莖穗葉,去根以上半,夏月出痘疹不可缺,清暑故也。
薄荷 味辛苦,氣涼,氣味俱薄,
葶藶 味辛苦,氣大寒。
治肺壅上氣,咳嗽,喘促,痰飲,通利水道。
走瀉為功,大降氣,病人虛者宜遠。
擇味甜者,以酒淘淨,曬乾,紙上微炒,研,入丸用。
惟疹子咳不止宜之。
豬苓 味苦甘而淡,氣平,氣味俱薄,升而微降。
入足太陽、少陰經。
解傷瘟疫大熱,除濕利水,治渴。
擇堅實內白者佳。
去黑皮,瘡疹惟小便澀者用之。
澤瀉 味甘鹹,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
入足太陽、少陰經。
治淋閉,逐膀胱、三焦停水,瀉腎邪,除濕行水,為最要之藥。
擇白淨者,刮去皮毛,治與豬苓同。
木通 味辛甘,氣平,氣味俱薄,陽也。
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治五淋,利小便,導小腸熱,出音聲,療耳聾,治鼻塞,散癰腫、諸結不消。
擇小者去皮用。
凡痘疹小便不利者最宜之。
如痘後發癰毒者,用木通節,酒洗,浸,曬乾。
瞿麥 味辛苦,氣寒,陽中微陰。
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決癰腫排膿,明目去翳。
摘去枝梗取實用。
凡痘疹小便不利,與木通同功。
紫草 味苦,氣寒。
治傷寒時疫,發瘡不出者,利九竅,通水道。
經驗後方,治嬰兒童子患疹痘疾,用紫草二兩,細銼,以百沸湯一大盞泡,便以物合定,勿令氣漏放,如人體溫,量兒大小,服半合至一合。
服此藥者,雖出亦當輕減。
擇肥嫩者,去蘆用之。
如痘瘡,大便滑利者,勿用。
大戟 味苦甘,氣大寒,陰中微陽。
主行十二水,伐腎邪。
去蘆,泔水浸洗,曬乾。
惟痘疹黑陷歸腎,大小便不通,腹脹煩躁者,宜以瀉膀胱之邪,非此勿用。
大青 味苦,氣大寒。
主療時氣,天行熱疾。
解一切斑疹熱毒。
凡出疹子用之,痘子勿用。
射幹 味苦,氣平,微溫。
止喉疼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消腫毒。
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
勿久服,令人虛。
掘取新者,去根,切片,以甘草水浸,曬乾。
瘡疹咽痛者用之。
菊花 味苦甘,氣平寒。
明目,養目血,去翳膜。
擇花黃味甘,應候開者佳。
去枝葉用。
主痘後目病。
木賊 味甘微苦。
主目疾,退翳膜,明目,益肝膽。
去節,以酒潤濕,火上烘用,治痘後目疾。
穀精草 味辛,氣溫。
主明目,去膚翳。
淡竹葉 味辛甘,氣寒。
涼心經,除煩熱,止渴。
擇節間有白粉者是。
不可以山谷中生者為之。
桑白皮 味甘辛,氣溫。
入手太陰經。
瀉肺氣有餘,喘嗽唾血,消痰止渴,去肺中水氣。
新掘取入土深東行者佳,出土上者殺人。
刮去青黃薄皮,勿令皮上涎落,細銼,以蜜水浸透,曬乾,再浸,如此三次,炒黃色用。
蔓荊子 味苦辛甘,氣微寒溫。
陽中之陰。
太陽經藥。
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
散風邪,除目睛內痛。
擇淨以酒浸,曬乾。
痘瘡頭面大腫者宜用。
密蒙花 味甘,氣平,微寒。
主青盲膚翳,赤澀多哆淚。
消目中赤脈,小兒麩豆及疳氣攻眼。
擇淨花以酒浸一宿,候乾,又以蜜合調蒸之,曬乾。
痘後目病用之。
訶梨勒 味苦酸,氣溫。
性急善降。
開胃,澀腸止瀉痢,又治肺氣因火極郁遏,脹滿喘急咳嗽。
味酸苦,故有收斂降火。
擇六稜黑色肉厚者佳。
去核,痘瘡內虛洩瀉,必用之藥也。
馬齒莧 味酸,氣寒,性滑。
《肘後方》療豌豆瘡。
馬齒莧燒灰,敷瘡根上,須臾逐藥出,若不出,更敷良。
用葉小者。
節葉根有水銀,入藥去莖節,燒灰不去。
胡荽 味辛,氣溫。
療沙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立出。
經驗方:小兒痘疹不出,欲令速出,用胡荽二三兩切細,以酒二大盞,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洩氣,候冷去滓,微微從項以下,噴一身令遍,除面不噴。
香薷 味辛,氣微溫。
治傷暑,除煩熱,調中溫胃,利小便。
肺得之則清化行而熱自下。
用莖穗葉,去根以上半,夏月出痘疹不可缺,清暑故也。
薄荷 味辛苦,氣涼,氣味俱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