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痘門
關燈
小
中
大
(三錢,去心敲) 鮮沙參(一兩) 小川連(四分,重鹽水拌炒透) 辰連翹心(三錢) 竹捲心(四十支) 真玳瑁(四錢,先煎) 女貞子(三錢) 生石決明(二兩,先煎) 鮮竹瀝(一兩,衝入) 鮮蘆根(二兩,去節) 辰拌燈芯(一錢) 夜交藤(一兩,三味煎湯代水)
左第八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丹痧面部已回,胸次依然統片,神識恍惚,微夜不寐,目赤唇燥,手指抽搐。
舌絳糙而起刺,脈弦數。
陰氣大傷,深恐痙厥。
同智涵老伯議方。
候前診諸法家正之。
羚羊角(三錢,另煎) 鮮竹瀝(一兩,沖) 朱連翹(三錢) 朱茯神(六錢) 細生地(一兩) 鮮沙參(五錢,杵) 元參(五錢) 知母(三錢) 石決明(一兩半,先煎) 濂珠粉(四分) 鮮竹瀝(二兩,調溫先服) 左第九方(吾師方也。
何以來此遲乎?病家之不早請耳!):陰涸於下,火炎於上,邪毒痰熱又從而擾之。
脈左細數、右帶滑數,舌紅而紫,目不交睫,語不停聲,唇焦口爛。
火狀不一而作,勢危矣。
勉力圖維,以希天佑吉人,候同診諸高明再酌。
元武版(七錢,水炙,先煎) 元參(五錢) 連心麥冬(三錢) 大生地(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藥罐,稍煎,二兩) 知母(四錢) 熟石膏粉(四錢,絹包) 鮮霍斛(一兩,打如泥) 朱連翹(三錢) 石決明(一兩,鹽水炒,先煎) 西洋參(三錢,生切) 朱茯神(六錢) 川貝母(三錢,去心勿研) 上濂珠(三分) 陳金汁(一兩) 鮮竹瀝(二兩,三味調化溫服) 左第十方(吾師方):陰涸火炎,危殆已極。
昨日幾幾沉脫,今得脈狀,尚能如昨,症情似有一線生機。
然舌津不復,浮火不斂,變幻易如反掌。
姑再勉力圖之。
候筱翁諸高明政之。
老山人參(七分,另煎) 鮮竹瀝(一兩,二味溫服) 鮮霍斛(一兩,打) 川貝母(三錢,去心) 知母(三錢) 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稍煎) 朱茯神(五錢) 石決明(一兩,生煅各半,先煎) 地骨皮(三錢) 左第十一方(吾師方):氣陰略立定,邪火又復上炎。
脈左細數較滑大,舌乾絳密刺,唇燥裂起腐。
雖能得寐,神清。
而正不敵邪,水不濟火,仍防猝起變端,不敢以小效為恃,同筱翁政之諸高明。
老山人參(七分,另煎) 鮮竹瀝(一兩半) 陳金汁(二兩,三味燉溫另服) 石膏(五錢,生敲,先煎) 石決明(一兩,生煅,先煎) 大竹葉(三錢) 知母(三錢) 鮮霍斛(一兩,打) 甘中黃(一錢) 朱連翹(三錢) 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 左第十二方(吾師方):痧後陰液內乏,火毒不洩,流走陽明絡分,兩手腕紅腫熱痛,手指抽掣不定。
舌乾前半少苔多刺,脈細數。
極易節外生枝,不敢以小效為恃。
候筱翁政之。
吉林參(七分,另煎與竹瀝和服) 鮮生地(一兩,打) 忍冬藤(六錢) 羚羊角(二錢,先煎) 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 朱連翹(三錢) 鉤勾(三錢,後下) 鮮霍斛(一兩,打)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鮮竹瀝(二兩,同人參汁另服) 白茅根(二兩,去心) 左第十三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後餘火燥陰,陽明脈絡為風陽震動,手指不時抽搐,唇燥舌乾,苔中心漸灰,邊絳多刺,脈弦數,關節痛。
氣營皆傷,餘火不能速化,仍恐起波。
候智涵老伯正之。
吉林人參(七分,另煎沖) 原生地(一兩,杵) 大竹葉(三錢五分) 鮮霍斛(一兩,杵) 元參(三錢) 朱連翹(三錢)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石決明(一兩,煅,先煎) 嫩桑枝(五錢,炒) 鮮竹瀝(一兩,沖服) 左第十四方(吾師方):虛象漸定,餘火復烈,兩手紅腫大痛,舌乾燥,脈細數,大便不行。
急急救陰洩火,以防反復變遷。
候筱翁政之。
老山人參(五分,先煎,同竹瀝溫服) 大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沖) 連翹(三錢) 生石膏(一兩,打,先煎) 鮮霍斛(五錢,打) 忍冬藤(七錢) 知母(三錢五分) 天花粉(三錢) 土貝(四錢,去心) 白茅根(二兩,去心) 鮮竹瀝(二兩,衝入參湯)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左第十五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近來雖可得寐安,穀氣營似可立定,但餘火充斥陽時機關不利,兩手腕紅腫焮痛。
唇燥、舌乾,大便秘,脈弦細數。
大有變遷。
急須存陰洩熱。
候智涵伯正之。
鮮霍斛(一兩,杵)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知母(三錢五分) 原生地(一兩) 冬桑葉(三錢五分) 元參(三錢) 生鱉甲(七錢,先煎) 粉丹皮(三錢) 忍冬藤(五錢) 鮮竹瀝(一兩,燉溫沖服) 左第十六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後痰火擾絡激動風陽,肝風大動,口目歪斜,手指震動而神識則時清時蒙,肌膚灼熱,大便閉,兩腕腫,脈細弦數。
痙厥易如反掌。
勉擬方候智涵老伯正之。
至寶丹(一丸,先以開水磨服) 煨天麻(一錢) 天竺黃(三錢)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鉤勾(三錢,後下) 陳膽星(七分) 石決明(一兩,先煎) 橘絡(三錢五分) 廣鬱金(三錢五分,切) 右第一方(吾師方) 昨起寒熱咽痛,痧點隱約,脈細數,口乾。
邪火方欲外透,陰分先已枯乏。
殊非尋常表症可比,不敢泛視。
候筱翁政之、 真風斛(四錢,打,另煎沖) 赤芍
舌絳糙而起刺,脈弦數。
陰氣大傷,深恐痙厥。
同智涵老伯議方。
候前診諸法家正之。
羚羊角(三錢,另煎) 鮮竹瀝(一兩,沖) 朱連翹(三錢) 朱茯神(六錢) 細生地(一兩) 鮮沙參(五錢,杵) 元參(五錢) 知母(三錢) 石決明(一兩半,先煎) 濂珠粉(四分) 鮮竹瀝(二兩,調溫先服) 左第九方(吾師方也。
何以來此遲乎?病家之不早請耳!):陰涸於下,火炎於上,邪毒痰熱又從而擾之。
脈左細數、右帶滑數,舌紅而紫,目不交睫,語不停聲,唇焦口爛。
火狀不一而作,勢危矣。
勉力圖維,以希天佑吉人,候同診諸高明再酌。
元武版(七錢,水炙,先煎) 元參(五錢) 連心麥冬(三錢) 大生地(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藥罐,稍煎,二兩) 知母(四錢) 熟石膏粉(四錢,絹包) 鮮霍斛(一兩,打如泥) 朱連翹(三錢) 石決明(一兩,鹽水炒,先煎) 西洋參(三錢,生切) 朱茯神(六錢) 川貝母(三錢,去心勿研) 上濂珠(三分) 陳金汁(一兩) 鮮竹瀝(二兩,三味調化溫服) 左第十方(吾師方):陰涸火炎,危殆已極。
昨日幾幾沉脫,今得脈狀,尚能如昨,症情似有一線生機。
然舌津不復,浮火不斂,變幻易如反掌。
姑再勉力圖之。
候筱翁諸高明政之。
老山人參(七分,另煎) 鮮竹瀝(一兩,二味溫服) 鮮霍斛(一兩,打) 川貝母(三錢,去心) 知母(三錢) 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稍煎) 朱茯神(五錢) 石決明(一兩,生煅各半,先煎) 地骨皮(三錢) 左第十一方(吾師方):氣陰略立定,邪火又復上炎。
脈左細數較滑大,舌乾絳密刺,唇燥裂起腐。
雖能得寐,神清。
而正不敵邪,水不濟火,仍防猝起變端,不敢以小效為恃,同筱翁政之諸高明。
老山人參(七分,另煎) 鮮竹瀝(一兩半) 陳金汁(二兩,三味燉溫另服) 石膏(五錢,生敲,先煎) 石決明(一兩,生煅,先煎) 大竹葉(三錢) 知母(三錢) 鮮霍斛(一兩,打) 甘中黃(一錢) 朱連翹(三錢) 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 左第十二方(吾師方):痧後陰液內乏,火毒不洩,流走陽明絡分,兩手腕紅腫熱痛,手指抽掣不定。
舌乾前半少苔多刺,脈細數。
極易節外生枝,不敢以小效為恃。
候筱翁政之。
吉林參(七分,另煎與竹瀝和服) 鮮生地(一兩,打) 忍冬藤(六錢) 羚羊角(二錢,先煎) 原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衝入) 朱連翹(三錢) 鉤勾(三錢,後下) 鮮霍斛(一兩,打) 石決明(一兩,鹽水煅,先煎) 鮮竹瀝(二兩,同人參汁另服) 白茅根(二兩,去心) 左第十三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後餘火燥陰,陽明脈絡為風陽震動,手指不時抽搐,唇燥舌乾,苔中心漸灰,邊絳多刺,脈弦數,關節痛。
氣營皆傷,餘火不能速化,仍恐起波。
候智涵老伯正之。
吉林人參(七分,另煎沖) 原生地(一兩,杵) 大竹葉(三錢五分) 鮮霍斛(一兩,杵) 元參(三錢) 朱連翹(三錢)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石決明(一兩,煅,先煎) 嫩桑枝(五錢,炒) 鮮竹瀝(一兩,沖服) 左第十四方(吾師方):虛象漸定,餘火復烈,兩手紅腫大痛,舌乾燥,脈細數,大便不行。
急急救陰洩火,以防反復變遷。
候筱翁政之。
老山人參(五分,先煎,同竹瀝溫服) 大生地(一兩,水浸,研如泥,絞汁沖) 連翹(三錢) 生石膏(一兩,打,先煎) 鮮霍斛(五錢,打) 忍冬藤(七錢) 知母(三錢五分) 天花粉(三錢) 土貝(四錢,去心) 白茅根(二兩,去心) 鮮竹瀝(二兩,衝入參湯)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左第十五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近來雖可得寐安,穀氣營似可立定,但餘火充斥陽時機關不利,兩手腕紅腫焮痛。
唇燥、舌乾,大便秘,脈弦細數。
大有變遷。
急須存陰洩熱。
候智涵伯正之。
鮮霍斛(一兩,杵)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知母(三錢五分) 原生地(一兩) 冬桑葉(三錢五分) 元參(三錢) 生鱉甲(七錢,先煎) 粉丹皮(三錢) 忍冬藤(五錢) 鮮竹瀝(一兩,燉溫沖服) 左第十六方(此方乃沈筱山所立):痧後痰火擾絡激動風陽,肝風大動,口目歪斜,手指震動而神識則時清時蒙,肌膚灼熱,大便閉,兩腕腫,脈細弦數。
痙厥易如反掌。
勉擬方候智涵老伯正之。
至寶丹(一丸,先以開水磨服) 煨天麻(一錢) 天竺黃(三錢) 羚羊角(三錢五分,另煎) 鉤勾(三錢,後下) 陳膽星(七分) 石決明(一兩,先煎) 橘絡(三錢五分) 廣鬱金(三錢五分,切) 右第一方(吾師方) 昨起寒熱咽痛,痧點隱約,脈細數,口乾。
邪火方欲外透,陰分先已枯乏。
殊非尋常表症可比,不敢泛視。
候筱翁政之、 真風斛(四錢,打,另煎沖) 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