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類
關燈
小
中
大
倒地者,不忌鐵器,刀刺眉尖驗之,血色紅紫者,雖有重有輕,皆無恙,惟血帶黑者不可救。
多食蔥蒜薑韮,可敵瘴;少食番產蔬蓏野味,可避瘴。
行道者早飲酒,吸菸草,腰間佩有磁瓶革囊,凡煙酒辛辣藥散之屬,無不當備。
然漢人至番地,從無不服水土。
老商戶常稱鹽為人生食慣之品,草地水味大半鹹苦,雖不適口,然不至傷脾。
又山中盛產百草,水為藥氣薰融,冷飲亦不緻洩利。
其最關係者,全在牛馬糞。
牛馬不食腥穢,其矢質淨而無毒,不惟濃臭可解諸瘴,所爨熟食兼足健人脾胃。
凡遊牧山場,開墾盡屬良田,非特有天然之肥料,其瘴毒亦經其淘盡也。
是以用牛馬糞代薪,不犯瘴氣,又可無水土不服之患。
蠱 南方行蠱,始於蠻僮,蓋彼族狉榛成俗,不通文化。
異方人之作客閩、粵者,往往迷途入洞,中蠱而死。
漳、汀之間較盛。
蠱類不一,名亦各異。
閩曰蠱鬼;粵曰藥鬼;粵西有藥思蠱,狀似竈雞蟲;滇蜀有金蠶蠱,又名食錦蟲。
《五嶽遊草》載稻田蠱;《馮氏醫說》載魚蠱、鷄蠱、鵝蠱、羊蠱、牛蠱、犬蠱、蜈蚣蠱、蜘蛛蠱、蜥蜴蠱、蜣蜋蠱、科鬥蠱、馬蝗蠱、艸蠱、小兒蠱等稱。
其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存者為蠱。
或雲,蠱者,人取三蟲之類,蝦蟆、蜈蚣、蛇虺也,以器皿盛之,使其自相啖食,餘一存者名為蠱,而能變化。
人以酒肉祭之,取出,放毒於飲食中,人中其毒,心悶腹痛,面目青黃,或唾雜鮮血,或下膿血。
病人所食之物,皆化為蟲,侵蝕臟腑,蝕盡則死。
急者十數日即死,緩者延歲月。
死後,病氣流注,傳染於人,故謂之蠱疰。
或雲,中蠱者面色青黃,為蛇蠱;面色赤黃,為蜥蜴蠱;面色青白,若內脹滿,吐出成科鬥形者,為蝦蟆蠱;面色多青,或吐出如蜣蜋形者,為蜣蜋蠱。
或雲,南方蓄金蠶,蠶金色,食以蜀錦,取其糞置飲食中,毒人。
或雲,五月五日聚諸蟲豸之毒者,並寘器內,自相吞食,最後獨存者曰蠱,有蛇蠱、蜥蜴蠱、蜣蜋蠱。
視食者久暫,蔔死者遲速。
蠱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
歸或數日,或經年,心腹絞痛而死。
家中之物,皆潛移去。
魂至其家,為之力役,猶虎之役倀也。
其後夜出,有光耀如曳彗,是名飛蠱;光積生影,狀如生人,是名桃【一作挑】生;影積生形,能與人交,是名金蠶。
於是任意所之,流毒鄉邑,殺人多者蠱益靈,家益富。
蠱術公行,峒官潛知其狀,令巫作法厭之。
取婦埋地中,出其首,澆蠟燃之,以召冤魂。
魂不附,僮婦代鬼返罵,乃死,否則不能置之法也。
粵東之估,往贅粵西土州之寡婦,曰鬼妻,人弗娶也。
估欲歸,必與要約,三年則下三年之蠱,五年則下五年之蠱,謂之定年藥。
愆期,蠱發,膨脹而死;如期返,婦以藥解之,輒無恙。
土州之婦,蓋以得粵東夫壻為榮,故其諺曰:「廣西有一留人洞,廣東有一望夫山。
」以蠱留人,人亦以蠱而留。
粵東諸山縣,人雜瑤蠻,亦往往下蠱。
有挑生鬼者,能於權量間,出則使輕而少,入則使重而多,以害商旅,蠱主必敬事之。
投宿者,視其屋宇潔淨,無流塵蛛網,斯必挑生鬼所為。
飲食先嚼甘草,毒中,則吐,復以甘草薑煎水飲之,乃無患。
蠻村,不可不常攜甘草也。
凡下蠱,皆出於僮之婦,若瑤娘,則不能下蠱。
蠱有鬼,曰藥鬼。
藥鬼之所附,僮婦恆不得自繇,代代相傳,必使其蠱不絕以為神。
其中於人得解者,或吐出生魚、生蝦、生鴨之屬,皆藥鬼為之。
滇中亦多蠱,有以藥成者,有自生者。
某太史典試雲南,偶與內監試某觀察言及,觀察曰:「此易見耳。
」翼日,告曰:「蠱起矣。
」太史出視之,如放煙火。
觀察曰:「貴人指之則落,星使何不試之?」太史指之,果墜。
太史曰:「觀察亦貴矣,何獨屬我?」觀察曰:「非欽使不應也,省中惟巡撫、學政乃可耳。
考官天使,故請試之。
」 湖南苗婦有蠱術 湖南保靖南關外富戶姜正秀家,有雇工梁勝貴,勤苦誠樸,為姜所信用。
某日,使往那洞守碾房,梁挈其妻吳氏同居。
吳本苗女,夙有蠱術,凡蛇蠍龜蛙之屬,蓄臥榻下。
初各一二頭,未一月,竈廁間皆蠕蠕而動。
往來碾米者遂視為畏途,梁亦患之,累戒不悛。
有人以其事告姜,姜懼,使人逐梁他徙。
吳怒,披髮入姜宅,橫目視人,口喃喃誦符咒,指牛,牛死;指犬,犬斃;叱人,人病,惡蛇毒蟲滿室中。
姜大恐,率家人羅拜於吳,求恕罪。
吳許之,患始平。
麻瘋 粵多瘋人,患麻瘋者是也。
市多瘋男女,
多食蔥蒜薑韮,可敵瘴;少食番產蔬蓏野味,可避瘴。
行道者早飲酒,吸菸草,腰間佩有磁瓶革囊,凡煙酒辛辣藥散之屬,無不當備。
然漢人至番地,從無不服水土。
老商戶常稱鹽為人生食慣之品,草地水味大半鹹苦,雖不適口,然不至傷脾。
又山中盛產百草,水為藥氣薰融,冷飲亦不緻洩利。
其最關係者,全在牛馬糞。
牛馬不食腥穢,其矢質淨而無毒,不惟濃臭可解諸瘴,所爨熟食兼足健人脾胃。
凡遊牧山場,開墾盡屬良田,非特有天然之肥料,其瘴毒亦經其淘盡也。
是以用牛馬糞代薪,不犯瘴氣,又可無水土不服之患。
蠱 南方行蠱,始於蠻僮,蓋彼族狉榛成俗,不通文化。
異方人之作客閩、粵者,往往迷途入洞,中蠱而死。
漳、汀之間較盛。
蠱類不一,名亦各異。
閩曰蠱鬼;粵曰藥鬼;粵西有藥思蠱,狀似竈雞蟲;滇蜀有金蠶蠱,又名食錦蟲。
《五嶽遊草》載稻田蠱;《馮氏醫說》載魚蠱、鷄蠱、鵝蠱、羊蠱、牛蠱、犬蠱、蜈蚣蠱、蜘蛛蠱、蜥蜴蠱、蜣蜋蠱、科鬥蠱、馬蝗蠱、艸蠱、小兒蠱等稱。
其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存者為蠱。
或雲,蠱者,人取三蟲之類,蝦蟆、蜈蚣、蛇虺也,以器皿盛之,使其自相啖食,餘一存者名為蠱,而能變化。
人以酒肉祭之,取出,放毒於飲食中,人中其毒,心悶腹痛,面目青黃,或唾雜鮮血,或下膿血。
病人所食之物,皆化為蟲,侵蝕臟腑,蝕盡則死。
急者十數日即死,緩者延歲月。
死後,病氣流注,傳染於人,故謂之蠱疰。
或雲,中蠱者面色青黃,為蛇蠱;面色赤黃,為蜥蜴蠱;面色青白,若內脹滿,吐出成科鬥形者,為蝦蟆蠱;面色多青,或吐出如蜣蜋形者,為蜣蜋蠱。
或雲,南方蓄金蠶,蠶金色,食以蜀錦,取其糞置飲食中,毒人。
或雲,五月五日聚諸蟲豸之毒者,並寘器內,自相吞食,最後獨存者曰蠱,有蛇蠱、蜥蜴蠱、蜣蜋蠱。
視食者久暫,蔔死者遲速。
蠱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
歸或數日,或經年,心腹絞痛而死。
家中之物,皆潛移去。
魂至其家,為之力役,猶虎之役倀也。
其後夜出,有光耀如曳彗,是名飛蠱;光積生影,狀如生人,是名桃【一作挑】生;影積生形,能與人交,是名金蠶。
於是任意所之,流毒鄉邑,殺人多者蠱益靈,家益富。
蠱術公行,峒官潛知其狀,令巫作法厭之。
取婦埋地中,出其首,澆蠟燃之,以召冤魂。
魂不附,僮婦代鬼返罵,乃死,否則不能置之法也。
粵東之估,往贅粵西土州之寡婦,曰鬼妻,人弗娶也。
估欲歸,必與要約,三年則下三年之蠱,五年則下五年之蠱,謂之定年藥。
愆期,蠱發,膨脹而死;如期返,婦以藥解之,輒無恙。
土州之婦,蓋以得粵東夫壻為榮,故其諺曰:「廣西有一留人洞,廣東有一望夫山。
」以蠱留人,人亦以蠱而留。
粵東諸山縣,人雜瑤蠻,亦往往下蠱。
有挑生鬼者,能於權量間,出則使輕而少,入則使重而多,以害商旅,蠱主必敬事之。
投宿者,視其屋宇潔淨,無流塵蛛網,斯必挑生鬼所為。
飲食先嚼甘草,毒中,則吐,復以甘草薑煎水飲之,乃無患。
蠻村,不可不常攜甘草也。
凡下蠱,皆出於僮之婦,若瑤娘,則不能下蠱。
蠱有鬼,曰藥鬼。
藥鬼之所附,僮婦恆不得自繇,代代相傳,必使其蠱不絕以為神。
其中於人得解者,或吐出生魚、生蝦、生鴨之屬,皆藥鬼為之。
滇中亦多蠱,有以藥成者,有自生者。
某太史典試雲南,偶與內監試某觀察言及,觀察曰:「此易見耳。
」翼日,告曰:「蠱起矣。
」太史出視之,如放煙火。
觀察曰:「貴人指之則落,星使何不試之?」太史指之,果墜。
太史曰:「觀察亦貴矣,何獨屬我?」觀察曰:「非欽使不應也,省中惟巡撫、學政乃可耳。
考官天使,故請試之。
」 湖南苗婦有蠱術 湖南保靖南關外富戶姜正秀家,有雇工梁勝貴,勤苦誠樸,為姜所信用。
某日,使往那洞守碾房,梁挈其妻吳氏同居。
吳本苗女,夙有蠱術,凡蛇蠍龜蛙之屬,蓄臥榻下。
初各一二頭,未一月,竈廁間皆蠕蠕而動。
往來碾米者遂視為畏途,梁亦患之,累戒不悛。
有人以其事告姜,姜懼,使人逐梁他徙。
吳怒,披髮入姜宅,橫目視人,口喃喃誦符咒,指牛,牛死;指犬,犬斃;叱人,人病,惡蛇毒蟲滿室中。
姜大恐,率家人羅拜於吳,求恕罪。
吳許之,患始平。
麻瘋 粵多瘋人,患麻瘋者是也。
市多瘋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