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略類

關燈
請自為之。

    」惟烏深韙江說,遂與之同繞出寇前,截諸簑衣渡。

    時兵僅數百,烏兵亦不多,而寇勢方盛,一戰,烏歿於陣,江為鐵桿傷腕,墜馬,兩親兵掖之去。

    江復追扼道州,道州已陷。

    又至省助守,俄而寇又至。

    時城外石馬鋪,有河南、陝西兵各數百,寇掩至,不及戰,悉降,鹹被屠。

    前隊至,城中猶未覺,羅繞典乘肩輿出城,數十武,始覺,乃倒擡而入。

    時城中大帥多而不一,江請於諸帥曰:「南城外有小山,尚可守,宜速扼之,則西北角運糧猶可通。

    如被合圍,則難守矣。

    」眾帥相顧,莫肯往,因即委江。

    江率所部兵三營前往,城由是得固守。

     某學使運石填城 鹹豐壬子,粵寇圍長沙,令礦丁掘地道,道成,轟坍城十餘丈。

    鄧某時率鎮筸兵六百人馳往堵禦,屢遏退之。

    缺處近學使署,署中積錢可數千緡,學使急募人運石填城。

    運石一塊,給錢千文,於是人爭運石前往。

    時鄧軍與寇抵拒,兵寇扭合持戰,猝不可分,或陷入缺中,築城者不暇問為兵為寇,即并築其中,卒不得逞。

    後修城,得骨甚多,乃并葬一墳。

     溫壯勇能用民團 鹹豐癸醜,粵寇陷金陵,分黨攻六合,知縣溫紹源徇於民曰:「吾聞粵賊所至,殺掠甚慘,與其束手受屠,不如殺賊而死。

    今與諸君約:能殺賊者,奪得賊所掠物,任自分之。

    」六合民素悍,一呼而集者萬人,是為民團。

    寇以六合下邑,不設備,大敗而去,溫以所獲輜重頒之於民團。

    團既獲利,又知寇伎倆,氣益壯,每至,民團輒敗之。

    一日,偃旗息鼓,乘黑夜薄城,而民團未之知。

    豎雲梯,將登城矣,居民登城視之,始知有寇。

    出追之,大得所棄財物軍仗。

    前後六犯六合,皆不克。

    溫擢至道員,加布政使銜,仍權六合縣事。

    既而託明阿忌溫威名,疏劾溫縱民團肆掠,坐革職,發往軍臺。

    何桂清方督兩江,疏言溫實有功,請免發遣,仍令守六合。

     李素貞諳兵法 唐縣李方伯孟羣有女弟素貞,知書工騎射,熟諳孫吳兵法,窮究天文占驗之學。

    鹹豐乙卯,方伯以知府奉楚撫胡文忠公檄,督師討粵寇,招素貞至軍,畫策決勝,累建奇功,殺賊踰萬。

    方伯常勦寇失利,被圍十數重,他將瞠目束手,不能相救,素貞怒馬獨出,突圍而入,手斬數十人,護方伯歸,甲裳盡赤,羣寇注視,驚為天神。

    後某中丞攻漢陽,城堅不能下,素貞與方伯謀,欲夜襲之。

    孤軍深入,中伏,救兵不至,遂戰死,年二十餘耳。

    後二年,方伯亦戰歿於安徽。

     塔忠武論兵事 塔忠武公齊布初官湖南守備,以粵寇北犯,知湖南必首受其禍,上書駱文忠公秉章,論兵事。

    文詰倔,幾不可句讀,駱不解,揮之去。

    明日又上之,適曾文正公國藩至,亦不解,異而呼問之,則言之了了。

    曾知其可大任,乃勸駱,姑付以一軍。

    既奉命,即赴校場,植四旗於地,令曰:「有能先奪此旗者為哨官!」果有四人起奪之,即授哨官。

    又植八小旗,令曰:「奪此者為隊長!」頃刻而布署定,遂於是日率其眾,就校場操之。

    不逾月,寇至,出戰,即報捷。

    駱賞其功,延飲於節署,親為執控以謝過,自是而塔名遂振。

     周天爵為真將軍 東河周天爵以縣令起家,洊至湖廣總督。

    緣事鐫級,再起漕督。

    辭皖撫,以兵部侍郎銜專辦團防,積勞卒於潁州途次,予諡文忠。

     陵遐林之變,省垣失守,全皖搖動。

    周不動聲色,四面兜圍,未十日,渠魁授首。

    嘗使主簿包曜升、遊擊劉玉豹往東南一帶會勦,包奉檄,不俟劉,領百餘兵先行,甫半途,猝遇賊伏,大駭,棄輿奔,鄉兵陣亡二十餘人。

    周聞,大怒,立縛包至,命正法。

    包叩頭乞哀,周怒不解,命人弛包裩,重責五十,逐之。

    時侍立文武員弁數十,鹹股慄舌撟,曰真將軍。

     張忠武用兵神化 張忠武公國樑在軍日久,其用兵神化處,遵古而不泥古,雖老將莫測。

    當金陵長圍初成之時,兵多調援在外,不敷防護。

    圍東角為粵寇所必爭,以副將馬得昭守之,馬又赴援揚州,大帥以此地為憂。

    張笑曰:「某往駐三日,可無虞矣。

    」即率親健五百人往,別遣將馳太平,聲言調大礮,令諸將三日毋見,以大黑布幃裡許。

    四日,幃撤。

    及返,羣視之,乃於幃中又濬一深溝,架以竹浮橋。

    距溝十餘步內,築一高土臺,上設萬餘斤大礮三尊,旁羅數百斤礮十尊,覆以草屋,蔽以草簾,令心腹將守之,授疲卒三千,凡傷老者,須歸此營。

    旗幟亦敝,寇瞷之,疑而返。

    及大軍潰,四圍皆破,此地獨全,寇仍不敢近。

    久之,黠者自礮後撼之,隨手而落,始知其為土砲也,大歎服。

     包立身避實擊虛 鹹豐庚申,紹興全郡悉為粵寇所據,而諸暨之包村,獨堅守不破,則包立身守之也。

    初,包既被困,求救於蘇松太道應寶時,應謀於屬,誰可使者,馮某自白,與包有雅故,願受命。

    時粵寇圍包村者十重,馮歷數險達包所,包甚喜,留之,為言「大兵急至可救,吾力可十日守耳」。

    乃導馮觀其營壘,略似八陣圖,為指畫攻守。

    方語未畢,急勒馮倒地,則飛彈簌簌掠面而過。

    包曰:「是敵中某酋號神槍者也,謀吾者數矣,惟吾能避之。

    」馮宿其營,一夜凡數徙。

    一夕倏起,令軍中急備,謂西北有非常。

    俄寇果衝西北,有備而返。

    其營外環之以濠,設機穽其上,有採者入,輒覺,往往殺其人。

    擇面似者教以術,即使探敵情,得其虛實,避實擊虛,無不得利。

    一日召馮,泣曰:「吾事不濟矣!寇嘗啗我重利,欲我不為梗,吾不許。

    茲空紹興一府眾來,決一戰,吾力已疲,且不忍重傷我鄉人。

    吾去矣,兄欲去,則請今日即出。

    」馮效寇裝,指其途而別,遂不知包所往。

     洋將亦為我用 鹹,同間,粵寇擾江浙,大軍有參用西法訓練兵士者,如常勝軍等是也。

    戈登,華爾,口丟樂德,買忒勒等,皆戰功卓著,有聲於時。

    華爾陣亡,遺命以我國官服入殮。

    買忒勒頗讀我國古書,同治壬戌,攻紹興,亦殞於陣。

    買在營時,一日,寒甚,某牧冒雪訪之。

    入門,買循西例,與之握手而言曰:「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 劉忠壯從軍十八年 鹹、同間,湖湘多將才,顧求其結髮從戎,轉戰十四行省,平粵、撚、回與亂事相終始而功尤獨偉者,則湘鄉劉忠壯公松山無與比矣。

     劉自隸老湘營,百戰江皖,及保垂危之秦,救不支之晉,又宿衞畿甸,以步當馬,為天下先。

    凡從軍十有八年,僅歸省親一次。

    年逾三十聘婦,二十餘年未娶。

    婦家議送女至軍中,而又馳驅無定所,妻父乃攜女歷西江皖楚,居二年,皆弗值。

    及後,僑中州以待。

    劉既平撚賊,以回亂援陝,道出洛陽,始成禮。

    會羽檄日數至,居旬日,即投袂行。

    自是遂靖節西陲,不復與家人相見矣。

     僧忠親王行軍得民心 忠親王僧格林沁本蒙古科爾沁郡王,以功晉爵。

    軍行所至,深得民心。

    鹹、同間,撚匪為亂,駐兵山東數年,撚所至,必追蹤及之。

    首令保護百姓,故民皆仰之如父母。

    中丞某設筵饗之,甫入座,忽喧聲沸於門外。

    命視之,雲:「某村因撚至,赴訴於王。

    」王自座起,呼馬,中丞請稍餐,王不及待,即於席次懷饅首數枚而去。

     歐陽小岑主移營東流 湘潭歐陽小岑與曾文正公同年至契,以文章幹略,聞於當代,著有《兵要輯覽》。

    文正困於祁門,強請小岑至營,商搉要政。

    小岑間道訪之,適朝旨切責文正勞師糜餉,緻休寧久不能下。

    文正愧奮,將自攻之,而以大營事屬小岑管攝。

    已而文正被圍,募人賷密書乞援。

    小岑為急調鮑超兵救之,遂主張移營東流,俾可遙制安慶,文正從之,得奏大捷。

     王壯武善以少擊眾 王壯武公鑫精通戰略,屢以數百人破湘、粵間之粵寇數萬,寇號為「王老虎」,望見王幟,即驚呼曰:「王老虎至矣!」鹹散去。

     其治軍,以訓練為急。

    所部壯丁,習刀矛火器之暇,以《孝經》、《四書》轉相傳誦。

    每營門夜扃,書聲琅琅出壕外,不知者疑為村塾也。

    部勒營陣,皆用己意。

    點名時,輒鼓吹升座,軍麾所至,恒以忠義風動其民,能使頑懦感悟。

    江西撫、建各屬士民,稱為恩人,呼為青天。

    臨戰則自相糾集,負荷裹糧,候指撝。

    每當敵至,先一日,傳各將弁席地坐,出輿圖指示:某路宜迎,某路宜伏,某路宜守,某路宜抄,各聽其意自任之。

    明日無一違者,往往獲勝。

    軍行嶺嶠間,仄徑崎嶇,王喜乘二人肩輿,每疾行出寇前。

    登山嶺,手一旗以指揮,分路進攻,無不如志。

    嘗曰:「舁吾之四大轎夫,親見吾之指揮應變,日久遂習知戰略,他日此四轎夫,必為一代名將。

    」後果如其言。

    四人,即張忠毅公運蘭、蔣果敏公益澧、劉忠壯公松山也,其一則佚其名。

     王為羅忠節公澤南門下士,羅嘗講學湘鄉山中,專言性理,聚生徒數十人,暇則教以戰術,及技擊、劍術、超距之屬,整隊為戰陣,以時演習。

    時人鹹訝為狂,羅曰:「不然,不出數年必大亂,不可不先修武備。

    」王時年少,而性最剛猛,習之尤勤。

    羅曰:「吾門下能為名將者,其王生乎!」曾文正公治團練於湘鄉,湘軍大興。

    羅率王及李忠武公續賓、李勇毅公續宜諸人出,部勒軍伍,始議東下。

    王時在軍中負氣,好大言,文正懼其浮誇僨事,不欲多予兵。

    而曾所拔用者,爭自請隸門生籍,文正尤欲得王為弟子,王獨不肯,曰:「吾師惟羅山一人耳!」文正大恚。

    王初出,輕敵軍,又不素練,獨率千餘人,先進屯嶽州。

    會粵寇前軍大舉上犯,眾至數萬,王接戰不利,援兵又不至,不得已,棄城去。

    中途遇伏,大敗,部卒略盡,僅以身免。

    文正大怒,欲戮之,左文襄、郭筠仙力救,乃止。

     嶽州屢失守,文正未措意。

    王獨奮然曰:「嶽州為湖南門戶,何得置之?」遂毅然以二營兵駐守其中。

    俄而寇大至,兵少糧絕,幾瀕於危。

    文正遣礮船往,欲援之使出,營哨官欲請遷避,而憚王不敢發,兵眾稍稍移就東城。

    王怪詢故,部下白言兵眾飢疲,欲就船狀。

    王知不能強,而恥於前說,急拔刀欲自刎,部下救之,得不死,遂登船去。

    後文正督師出征,王請從,不允,曰:「是好為大言者,必無用。

    」因汰王軍,王曰:「渠以我未隸門生籍也,故齮齕至此!」左文襄言於湘撫,以王別領一軍,討土寇。

    每戰必捷,左欲增其軍為萬人。

    王笑曰:「吾得三千人,可橫行天下矣!焉用多為?」王用兵,善以少擊眾,所向克捷,聲施赫然,出文正軍上。

    文正方困於江西,前後被重圍,急召王赴援。

    王辭不往,以書報之曰:「吾不復為公所屬。

    」文正歎曰:「有良將而不知用,吾之過也。

    」 黎太守母指授方略 同治初,粵寇擾江右,南安戒嚴,知府黎兆棠請其母馮氏出城暫避,馮怒叱之,出簪環犒士,並指授方略,命兆棠登陴死守,寇攻益急,則率鄉兵開城出擊之。

    屢挫狂寇,郡城獲全,馮力也。

    巡撫沈葆楨以聞,得旨旌獎。

     胡文忠論撚 胡文忠密陳河南撚匪情形一疏,有雲:「計近二年來,每年春仲秋季,兩次出巢,大掠河南。

    本年秋冬,將及湖北之襄陽、漢陽、德安等府,又必擾入陝西、山東、山西等省,再一二年駸駸而及於附畿州縣矣。

    腹心之患,此為最大。

    」又雲:「臣非僅為襄漢等府作自保之計,為憂危之詞也。

    臣極知所言越分,特以臣今日言之,已無救於河南,臣再默而不言,則五省均將受害。

    使臣言而不中,則固北路五省之福也。

    」 胡文忠用多隆阿 胡文忠公權謀機警。

    當楚、皖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