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廟類 陵墓附
關燈
小
中
大
英所立碑,前壁上繪唐玄奘法師求經師弟四人像。
小昭寺 大昭寺北半裡許曰小昭寺,樓高三層,上有金殿一座,為唐公主建,工程稍差,然喇嘛悉能清修,有佛像,名墨珠多爾濟,又有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諸像,或雲塑像內有唐公主肉身,座上書「默寂能仁」四字,其南即頗羅奈舊宅。
寺前柳林一院周匝,牆內大樹叢雜,根邊各有一石,喇嘛棲止之,寒暑不稍移,雨雪不稍避,較他處喝搶食肉之喇嘛霄壤矣。
拉木喇嘛廟 拉木,一名納木,又名南摩,人稠地廣,頗稱肥沃,有大喇嘛廟,極壯麗,所奉佛像皆狀貌猙獰。
屋中排列弓矢刀矛諸兵器,雲係舊時藏王之物。
光孝寺 廣州光孝寺為漢虞仲翔故宅,在唐為法性寺。
內有風旛堂,堂前有池,池畔有菩提樹一株,相傳為梁天監元年有智藥三藏自西竺移植者,且雲百七十年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樹下演大乘法,度無量眾,聯語所謂「靈根不二」者此也。
菩提樹猶存,光緒間,粵吏有議毀寺以為學堂者,某君移書力爭之,得免。
海幢寺 廣州自元旦以迄上元,遊春之地以河南海幢寺為最盛,寺在珠江南岸,即南漢千秋寺故址。
明季,邑人郭嶽龍購為別業,順治初,天然和尚之徒阿字始建屋於旁,曰海幢寺。
阿字故與平南王尚可喜善,康熙壬子,展拓寺基,可喜自建天王殿,福晉舒氏建大殿,總兵許爾顯建二殿及後閣,巡撫劉秉權建山門,寺用綠色磚瓦,均福晉所施。
初,兩藩營造府第,咨請部示,懇照王貝勒制式,得用琉璃瓦以及臺門鹿頂。
嗣奉部駁:「民爵與宗藩制異,察平靖兩藩,均由民身立爵,所請用綠色磚瓦之處,礙難準行。
」時營辦磚瓦皆成,而未敢擅用,乃盡施諸佛寺,至粵秀山之觀音寺、大佛寺、武帝廟,亦皆此種磚瓦也。
寺之香積廚、大齋竈亦螭磚砌成,後為骨董家易去殆盡矣。
殿東有鷹爪蘭一株,猶是郭氏園故植,蔓條作幹,高出簷牙,歷刦二三百載,而芬芳如故,亦靈卉也,寺僧壘石為臺,架欄護之。
湧泉寺 福州東門外三十裡許之鼓山,有唐代敕建之湧泉寺,寺有暍水巖、屴崱峯、靈源洞、國師巖、忘歸石、天風海濤亭、水雲亭,避暑最宜。
山北約七八裡之鼓嶺,有西人所築避暑屋宇。
清真寺 清真寺在長安者有八,其在西關內學習巷路西者為最初之清真寺,而江寧之清教寺次之。
唐中宗時,築此寺於新興坊,名清教寺,玄宗時,改唐明寺,元中統間,更名回回萬善寺,明為清淨寺,國朝則為清真寺。
寺有明嘉靖癸未所立劉序撰《重修清淨寺記》,用漢文及土耳其文,又有鹹豐丁巳所立《敕賜清淨寺碑記》,嗣屢經重修,較前尤壯麗矣。
祠廟聯語 聖祖遊少林寺,禦書一聯雲:「大地山河歸寶掌,中天日月繞金輪。
」孫夏峯題孫高陽祠一聯雲:「真宰相不愧科名,千古文章,爭光日月;大將軍有勞社稷,一門節烈,潤色河山。
」又大梁有專祀孟子廟,曰遊梁祠,沈春祥題聯雲:「千裡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又百菊溪於杭州送子觀音廟題聯雲:「我本是一片婆心,抱個孩兒給你;汝須行十分好事,留些陰隲與他。
」後人又有一聯雲:「上帝本好生,求我與以兒女,不求我亦與以兒女;下民須自愛,為善報在子孫,為不善亦報在子孫。
」當塗太白祠,吳山尊聯雲:「謝宣城何如人,隻憑江上五言,教先生低首;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尺土,許國士揚眉。
」又有吳桂卿聯雲:「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勳,隻落得采石青山,供當日神仙嘯傲;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銜怨,怎脫卻名繮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又落鳳坡龐士元廟,粟穗聯雲:「造物忌多才,龍鳳豈能歸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
」又廣州南珠江之中有孤島,曰海珠,島上雙忠祠祀張忠武、關忠武,皆粵人,以名將死事者也,祠有聯雲:「無命復何如,徒令上將揮神筆;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又濟南張曜祠,宮子行用宋人句作聯雲:「新祠民祭祀,舊債帝償還。
」又江寧莫愁湖觀音閣東壁懸明徐中山王像,以清涼山在對面,王墓在焉,故供養於此閣,聯雲:「湖山舊是女兒家,稽首慈雲,願佳麗盡生西土;圖畫今留元老像,翻身苦海,看英雄竟付東流。
」又安慶城隍廟聯雲:「任憑你無法無天,到此孽鏡懸時,還有膽否;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轉頭來。
」署欵係彭剛直撰出句,吳竹虛撰對句。
又越秀山觀音閣楹帖雲:「現大士化身,問誰仙佛因緣在;弔越王遺蹟,從古英雄感慨多。
」又濟南大明湖鐵公祠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又漢口息夫人廟,楚人稱之為桃花夫人,聯雲:「息宋興亡隨逝水,死生恩怨問桃花。
」又蜀丞相祠之「日月雙懸出師表,風雲長護定軍山。
」聖帝廟之「吳宮花草埋幽徑,魏國山河半夕陽。
」又「怒同文武,志在春秋。
」東嶽廟之「帝出乎震,人生於寅。
」湯陰嶽忠武廟之「懍懍生氣,悠悠蒼天。
」蜀中桓侯廟之「春雨樓桑,無限落花悲帝子;秋風劍閣,有人釃酒弔將軍。
」又同安陳忠愍公化成,以江南提督督軍,禦英人於吳淞,中礮陣亡,敕建專祠,熊觀察一本題聯雲:「昔時未讀五車書,雅量清心,溫如玉,冷如冰,是大將實是大儒,使天下講道論文人愧死;此日竟成千載業,忠肝義膽,重於山,堅於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間寡廉鮮恥輩偷生。
」又彭剛直公玉麟建水師昭忠祠於湖口之石鐘山,門聯雲:「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氣,名賢手筆,菩薩心腸,合古今天地之精靈,同此一山結果;蠡水煙,湓浦月,潯江濤,馬當斜陽,匡廬瀑布,挹南北東西之勝景,全憑兩眼收來。
」 昭陵 昭陵為太宗之陵寢,在奉天城北十有餘裡,陵外繞以紅牆。
自西便門入甬道,兩旁古松一千二百六十五株,橫觀側視,行列分明。
大門內兩旁有石獅、石象、石馬等六對。
院之正中南向,則高豎《大清昭陵神功聖德碑》,乃康熙戊寅年所建,禦撰文述金武神功,右為漢文,左為滿文,碑長三十六尺,厚二尺許,碑陰無字,碑腳四角下凹,每角以石砌成龜蝦魚蟹各一,
小昭寺 大昭寺北半裡許曰小昭寺,樓高三層,上有金殿一座,為唐公主建,工程稍差,然喇嘛悉能清修,有佛像,名墨珠多爾濟,又有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諸像,或雲塑像內有唐公主肉身,座上書「默寂能仁」四字,其南即頗羅奈舊宅。
寺前柳林一院周匝,牆內大樹叢雜,根邊各有一石,喇嘛棲止之,寒暑不稍移,雨雪不稍避,較他處喝搶食肉之喇嘛霄壤矣。
拉木喇嘛廟 拉木,一名納木,又名南摩,人稠地廣,頗稱肥沃,有大喇嘛廟,極壯麗,所奉佛像皆狀貌猙獰。
屋中排列弓矢刀矛諸兵器,雲係舊時藏王之物。
光孝寺 廣州光孝寺為漢虞仲翔故宅,在唐為法性寺。
內有風旛堂,堂前有池,池畔有菩提樹一株,相傳為梁天監元年有智藥三藏自西竺移植者,且雲百七十年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樹下演大乘法,度無量眾,聯語所謂「靈根不二」者此也。
菩提樹猶存,光緒間,粵吏有議毀寺以為學堂者,某君移書力爭之,得免。
海幢寺 廣州自元旦以迄上元,遊春之地以河南海幢寺為最盛,寺在珠江南岸,即南漢千秋寺故址。
明季,邑人郭嶽龍購為別業,順治初,天然和尚之徒阿字始建屋於旁,曰海幢寺。
阿字故與平南王尚可喜善,康熙壬子,展拓寺基,可喜自建天王殿,福晉舒氏建大殿,總兵許爾顯建二殿及後閣,巡撫劉秉權建山門,寺用綠色磚瓦,均福晉所施。
初,兩藩營造府第,咨請部示,懇照王貝勒制式,得用琉璃瓦以及臺門鹿頂。
嗣奉部駁:「民爵與宗藩制異,察平靖兩藩,均由民身立爵,所請用綠色磚瓦之處,礙難準行。
」時營辦磚瓦皆成,而未敢擅用,乃盡施諸佛寺,至粵秀山之觀音寺、大佛寺、武帝廟,亦皆此種磚瓦也。
寺之香積廚、大齋竈亦螭磚砌成,後為骨董家易去殆盡矣。
殿東有鷹爪蘭一株,猶是郭氏園故植,蔓條作幹,高出簷牙,歷刦二三百載,而芬芳如故,亦靈卉也,寺僧壘石為臺,架欄護之。
湧泉寺 福州東門外三十裡許之鼓山,有唐代敕建之湧泉寺,寺有暍水巖、屴崱峯、靈源洞、國師巖、忘歸石、天風海濤亭、水雲亭,避暑最宜。
山北約七八裡之鼓嶺,有西人所築避暑屋宇。
清真寺 清真寺在長安者有八,其在西關內學習巷路西者為最初之清真寺,而江寧之清教寺次之。
唐中宗時,築此寺於新興坊,名清教寺,玄宗時,改唐明寺,元中統間,更名回回萬善寺,明為清淨寺,國朝則為清真寺。
寺有明嘉靖癸未所立劉序撰《重修清淨寺記》,用漢文及土耳其文,又有鹹豐丁巳所立《敕賜清淨寺碑記》,嗣屢經重修,較前尤壯麗矣。
祠廟聯語 聖祖遊少林寺,禦書一聯雲:「大地山河歸寶掌,中天日月繞金輪。
」孫夏峯題孫高陽祠一聯雲:「真宰相不愧科名,千古文章,爭光日月;大將軍有勞社稷,一門節烈,潤色河山。
」又大梁有專祀孟子廟,曰遊梁祠,沈春祥題聯雲:「千裡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又百菊溪於杭州送子觀音廟題聯雲:「我本是一片婆心,抱個孩兒給你;汝須行十分好事,留些陰隲與他。
」後人又有一聯雲:「上帝本好生,求我與以兒女,不求我亦與以兒女;下民須自愛,為善報在子孫,為不善亦報在子孫。
」當塗太白祠,吳山尊聯雲:「謝宣城何如人,隻憑江上五言,教先生低首;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尺土,許國士揚眉。
」又有吳桂卿聯雲:「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勳,隻落得采石青山,供當日神仙嘯傲;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銜怨,怎脫卻名繮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又落鳳坡龐士元廟,粟穗聯雲:「造物忌多才,龍鳳豈能歸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
」又廣州南珠江之中有孤島,曰海珠,島上雙忠祠祀張忠武、關忠武,皆粵人,以名將死事者也,祠有聯雲:「無命復何如,徒令上將揮神筆;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又濟南張曜祠,宮子行用宋人句作聯雲:「新祠民祭祀,舊債帝償還。
」又江寧莫愁湖觀音閣東壁懸明徐中山王像,以清涼山在對面,王墓在焉,故供養於此閣,聯雲:「湖山舊是女兒家,稽首慈雲,願佳麗盡生西土;圖畫今留元老像,翻身苦海,看英雄竟付東流。
」又安慶城隍廟聯雲:「任憑你無法無天,到此孽鏡懸時,還有膽否;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轉頭來。
」署欵係彭剛直撰出句,吳竹虛撰對句。
又越秀山觀音閣楹帖雲:「現大士化身,問誰仙佛因緣在;弔越王遺蹟,從古英雄感慨多。
」又濟南大明湖鐵公祠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又漢口息夫人廟,楚人稱之為桃花夫人,聯雲:「息宋興亡隨逝水,死生恩怨問桃花。
」又蜀丞相祠之「日月雙懸出師表,風雲長護定軍山。
」聖帝廟之「吳宮花草埋幽徑,魏國山河半夕陽。
」又「怒同文武,志在春秋。
」東嶽廟之「帝出乎震,人生於寅。
」湯陰嶽忠武廟之「懍懍生氣,悠悠蒼天。
」蜀中桓侯廟之「春雨樓桑,無限落花悲帝子;秋風劍閣,有人釃酒弔將軍。
」又同安陳忠愍公化成,以江南提督督軍,禦英人於吳淞,中礮陣亡,敕建專祠,熊觀察一本題聯雲:「昔時未讀五車書,雅量清心,溫如玉,冷如冰,是大將實是大儒,使天下講道論文人愧死;此日竟成千載業,忠肝義膽,重於山,堅於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間寡廉鮮恥輩偷生。
」又彭剛直公玉麟建水師昭忠祠於湖口之石鐘山,門聯雲:「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氣,名賢手筆,菩薩心腸,合古今天地之精靈,同此一山結果;蠡水煙,湓浦月,潯江濤,馬當斜陽,匡廬瀑布,挹南北東西之勝景,全憑兩眼收來。
」 昭陵 昭陵為太宗之陵寢,在奉天城北十有餘裡,陵外繞以紅牆。
自西便門入甬道,兩旁古松一千二百六十五株,橫觀側視,行列分明。
大門內兩旁有石獅、石象、石馬等六對。
院之正中南向,則高豎《大清昭陵神功聖德碑》,乃康熙戊寅年所建,禦撰文述金武神功,右為漢文,左為滿文,碑長三十六尺,厚二尺許,碑陰無字,碑腳四角下凹,每角以石砌成龜蝦魚蟹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