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雜歌謠辭】
【歌辭】
【王劭引枯樹歌】 〖北史曰:王劭。
隋文帝時為著作郎。
上表言符命曰:陳留《老子》祠有枯柏。
世傳曰:《老子》将度世。
雲。
待枯柏生東南枝。
回指。
當有聖人出。
吾道複行。
至齊。
枯柏從下生枝。
東南上指。
夜有三童子相與歌雲雲。
及至尊牧亳州。
親至祠樹之下。
自是柏枝回抱。
其枯枝漸指西北。
道教果行。
考校衆事。
太平主出於亳州陳留之地。
皆如所言。
〗 《老子》廟前古枯樹。
東南枝(隋書作狀。
)如纟散。
(北史作傘。
)聖主從此去。
(○隋書王劭傳。
北史王劭傳。
《詩紀》百二十九。
) 【長白山歌】 〖北史曰:來整。
榮國公護兒之子也。
尤骁勇。
善撫禦。
讨擊群賊。
所向皆捷。
諸賊歌之。
〗 長白山頭百戰場。
十十五五把長槍。
不畏官軍十(北史、樂府作千。
《詩紀》雲。
一作千。
)萬衆。
隻怕(隋書作畏。
)榮公第六郎。
(○隋書來護兒傳。
北史來護兒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
《詩紀》百二十九。
) 【炀帝幸江南時聞民歌】 〖海山記曰:隋炀帝大業十年東幸維揚。
禦龍舟。
中道夜半聞歌者甚悲。
其辭曰雲雲。
帝聞其歌。
遽遣人求其歌者。
至曉不得人。
帝頗?徨。
通夕不寐。
〗 我兒征遼東。
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
又困随堤道。
方今天下饑。
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十程。
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
幽魂泣煙草。
悲損門内妻。
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
爛此無主屍。
引其孤魂回。
負其曰舟歸。
(○海山記。
《詩紀》百二十九作挽舟者歌。
) 【炀帝夢二豎子歌】 〖隋《書》曰:大業十三年。
盜賊蜂起。
道路隔絕。
帝懼。
遂無還心。
帝複夢二豎子歌曰雲雲。
由是築居丹陽。
将居焉。
未就而帝被弑。
〗 住亦死。
去亦死。
未若乘船渡江水。
(○隋書五行志。
) 【汨羅土人為屈原歌】 〖隋《書》曰: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
土人追至洞庭不見。
湖大船小。
莫得濟者。
乃歌曰雲雲。
因而鼓棹争歸。
競會亭上。
習以相傳。
為競渡之戲。
〗 何由得渡湖。
(○隋書地理志。
) 【文中子夢顔子援琴歌】 〖文中子世家曰:大業元年。
乃續詩書。
正禮樂。
修玄經。
贊易道。
蓋有事於述者。
九年而六經大就。
大業十三年而文中子有疾。
召薛收而謂之曰:吾夢顔子稱孔子之命而登吾階。
坐於牖下。
北面援琴而歌曰雲雲。
此殆夫子使回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
蓋寝疾七日而終。
〗 禮樂既正。
詩書既成。
贊明易道。
聿修玄經。
歸休乎。
何必永厥齡。
(全唐文百三十五引杜淹文中子世家。
) 【柳彧上表引歌謠】 〖隋《書》曰:于時刺史多用武将。
類不稱職。
彧上表曰:伏見诏書以上柱國和平子為杞州刺史。
其人年垂八十。
鐘鳴漏盡。
政由群小。
賄賂公行。
百姓籲嗟。
歌謠滿道。
乃雲。
〗 老禾不早殺。
馀種穢良田。
(○隋書柳彧傳。
) 【選人為辛亶歌】 〖朝野佥載曰:隋辛亶為吏部侍郎。
選人為之榜。
略曰:銜恨先生。
曳杖而歌曰:〗 辛亶去。
吏部明。
開賢路。
遇太平。
今年定知不可得。
後歲仍期更入京。
(○《太平廣記》二百五十三。
) 【謠辭】 【炀帝時并州童謠】 〖北史曰:漢王諒反。
為楊素所敗。
幽死。
先是童謠雲雲。
時僞署官告身皆一紙。
别授則二紙。
諒聞謠喜曰:我幼字阿客。
量與諒同音。
吾於皇家最小。
以為應之。
〗 一張紙。
兩張紙。
客量小兒作天子。
(○北史隋唐人諒傳。
《詩紀》百二十九。
) 【大業中童謠】 〖隋《書》曰:炀帝大業中童謠雲雲。
其後李密坐楊玄感之逆。
為吏所拘。
在路逃叛。
潛結群盜。
自陽城山而來。
襲破洛口倉。
後複屯兵苑内。
莫浪語。
密也。
宇文化及自号許國。
尋亦破滅。
誰道許者。
蓋驚疑之辭也。
〗 桃李子。
鴻鹄繞陽山。
(舊《唐書》作洪水繞楊山。
)宛轉花林裡。
莫浪語。
誰道許。
(○隋書五行志。
舊《唐書》五行志。
《樂府詩集》八十九。
《詩紀》百二十九。
) 【炀帝時童謠】 〖隋《書》曰:炀帝嗣位。
蕭琮以皇後之故。
甚見親重。
拜内史令。
改封梁公。
嘗與賀若弼深相友善。
弼既被誅。
後有童謠曰雲雲。
帝由是忌之。
遂廢於家。
未幾卒。
〗 蕭蕭亦複起。
(○
隋文帝時為著作郎。
上表言符命曰:陳留《老子》祠有枯柏。
世傳曰:《老子》将度世。
雲。
待枯柏生東南枝。
回指。
當有聖人出。
吾道複行。
至齊。
枯柏從下生枝。
東南上指。
夜有三童子相與歌雲雲。
及至尊牧亳州。
親至祠樹之下。
自是柏枝回抱。
其枯枝漸指西北。
道教果行。
考校衆事。
太平主出於亳州陳留之地。
皆如所言。
〗 《老子》廟前古枯樹。
東南枝(隋書作狀。
)如纟散。
(北史作傘。
)聖主從此去。
(○隋書王劭傳。
北史王劭傳。
《詩紀》百二十九。
) 【長白山歌】 〖北史曰:來整。
榮國公護兒之子也。
尤骁勇。
善撫禦。
讨擊群賊。
所向皆捷。
諸賊歌之。
〗 長白山頭百戰場。
十十五五把長槍。
不畏官軍十(北史、樂府作千。
《詩紀》雲。
一作千。
)萬衆。
隻怕(隋書作畏。
)榮公第六郎。
(○隋書來護兒傳。
北史來護兒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
《詩紀》百二十九。
) 【炀帝幸江南時聞民歌】 〖海山記曰:隋炀帝大業十年東幸維揚。
禦龍舟。
中道夜半聞歌者甚悲。
其辭曰雲雲。
帝聞其歌。
遽遣人求其歌者。
至曉不得人。
帝頗?徨。
通夕不寐。
〗 我兒征遼東。
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
又困随堤道。
方今天下饑。
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十程。
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
幽魂泣煙草。
悲損門内妻。
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
爛此無主屍。
引其孤魂回。
負其曰舟歸。
(○海山記。
《詩紀》百二十九作挽舟者歌。
) 【炀帝夢二豎子歌】 〖隋《書》曰:大業十三年。
盜賊蜂起。
道路隔絕。
帝懼。
遂無還心。
帝複夢二豎子歌曰雲雲。
由是築居丹陽。
将居焉。
未就而帝被弑。
〗 住亦死。
去亦死。
未若乘船渡江水。
(○隋書五行志。
) 【汨羅土人為屈原歌】 〖隋《書》曰: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
土人追至洞庭不見。
湖大船小。
莫得濟者。
乃歌曰雲雲。
因而鼓棹争歸。
競會亭上。
習以相傳。
為競渡之戲。
〗 何由得渡湖。
(○隋書地理志。
) 【文中子夢顔子援琴歌】 〖文中子世家曰:大業元年。
乃續詩書。
正禮樂。
修玄經。
贊易道。
蓋有事於述者。
九年而六經大就。
大業十三年而文中子有疾。
召薛收而謂之曰:吾夢顔子稱孔子之命而登吾階。
坐於牖下。
北面援琴而歌曰雲雲。
此殆夫子使回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
蓋寝疾七日而終。
〗 禮樂既正。
詩書既成。
贊明易道。
聿修玄經。
歸休乎。
何必永厥齡。
(全唐文百三十五引杜淹文中子世家。
) 【柳彧上表引歌謠】 〖隋《書》曰:于時刺史多用武将。
類不稱職。
彧上表曰:伏見诏書以上柱國和平子為杞州刺史。
其人年垂八十。
鐘鳴漏盡。
政由群小。
賄賂公行。
百姓籲嗟。
歌謠滿道。
乃雲。
〗 老禾不早殺。
馀種穢良田。
(○隋書柳彧傳。
) 【選人為辛亶歌】 〖朝野佥載曰:隋辛亶為吏部侍郎。
選人為之榜。
略曰:銜恨先生。
曳杖而歌曰:〗 辛亶去。
吏部明。
開賢路。
遇太平。
今年定知不可得。
後歲仍期更入京。
(○《太平廣記》二百五十三。
) 【謠辭】 【炀帝時并州童謠】 〖北史曰:漢王諒反。
為楊素所敗。
幽死。
先是童謠雲雲。
時僞署官告身皆一紙。
别授則二紙。
諒聞謠喜曰:我幼字阿客。
量與諒同音。
吾於皇家最小。
以為應之。
〗 一張紙。
兩張紙。
客量小兒作天子。
(○北史隋唐人諒傳。
《詩紀》百二十九。
) 【大業中童謠】 〖隋《書》曰:炀帝大業中童謠雲雲。
其後李密坐楊玄感之逆。
為吏所拘。
在路逃叛。
潛結群盜。
自陽城山而來。
襲破洛口倉。
後複屯兵苑内。
莫浪語。
密也。
宇文化及自号許國。
尋亦破滅。
誰道許者。
蓋驚疑之辭也。
〗 桃李子。
鴻鹄繞陽山。
(舊《唐書》作洪水繞楊山。
)宛轉花林裡。
莫浪語。
誰道許。
(○隋書五行志。
舊《唐書》五行志。
《樂府詩集》八十九。
《詩紀》百二十九。
) 【炀帝時童謠】 〖隋《書》曰:炀帝嗣位。
蕭琮以皇後之故。
甚見親重。
拜内史令。
改封梁公。
嘗與賀若弼深相友善。
弼既被誅。
後有童謠曰雲雲。
帝由是忌之。
遂廢於家。
未幾卒。
〗 蕭蕭亦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