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許善心〈善心。
字務本。
高陽北新城人。
仕陳曆新安王法曹、度支郎中、侍郎、撰史學士。
祯明中。
奉使聘隋。
拘留不遣。
及陳亡。
拜通直散騎常侍。
授虞部侍郎。
除秘書丞。
仁壽初。
攝黃門侍郎。
左遷給事郎。
從征遼東。
授建節尉。
尋加朝散大夫。
授通議在夫。
義甯二年為宇文化及所害。
年六十一。
有方物志二十卷、符瑞記十卷。
〉【奉和賜詩】 帝道屬?平。
天文預觀象。
茲生荷化育。
博施多含養。
正始振皇風。
端居留眷想。
夕拜參近侍。
朝思濫弘獎。
溫樹貴不言。
克艱庶無爽。
(○《初學記》二十。
《詩紀》百二十三。
) 【奉和還京師詩】 重光闡帝圖。
肆觐荷來蘇。
蔔洛連新邑。
因秦還舊都。
雷警三辰衛。
星陳七萃驅。
從風折鳳羽。
曜日拖魚須。
憲章殚禮樂。
容服備車徒。
回銮入豐鎬。
從跸度?榆。
冉冉年和變。
遲遲節物徂。
馀花照玉李。
細葉翦圭梧。
朝夕萬國湊。
海會百川輸。
微生逢大造。
倏忽改榮枯。
(○《初學記》二十四。
《詩紀》百二十三。
) 【於太常寺聽陳國蔡子元所校正聲樂詩】 維陽成(萬花谷作盛。
)禮樂。
治定昔君臨。
充(《初學記》字缺。
按宋本作虞。
)庭觀樹羽。
之(文苑作上。
注雲。
一作上。
《詩紀》雲。
一作上。
)帝仰?(萬花谷作從。
)金。
既因鐘石變。
将随河海沈。
湛露廢還序。
承(文苑雲。
一作乘。
)風絕複尋。
衮章無舊迹。
韶夏有馀音。
澤竭英莖散。
人遺憂思深。
悲來未減瑟。
淚下正聞琴。
讵似(《初學記》作以。
萬花谷同。
)文侯睡。
聊同微子吟。
鐘奏殊南北。
商聲異古今。
獨有延州(文苑作陵。
)聽。
應知亡國音。
(○《初學記》十五。
文苑英華二百十二作於太常寺聽陳國蔡子元所教正聲樂。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詩善心詩。
《詩紀》百二十三。
) 【奉和冬至乾陽殿受朝應诏詩】 森森羅陛衛。
哕哕锵璁珩。
禮殚五瑞輯。
樂阕九功成。
(○《初學記》十四。
《詩紀》百二十三。
) ☆庾自直〈自直。
颍川人。
仕陳曆豫章王外兵參軍記室。
大業初。
授著作佐郎。
義甯二年。
宇文化及作逆。
與之北上。
感激發病卒。
〉【初發東都應诏詩】 二龍承(文苑作乘。
)玉軸。
萬騎(文苑誤作绮。
)翊林塘。
縱觀此何事。
巡駕幸淮(文苑作維。
)揚。
伊雒山川轉。
江河道路長。
照日秋原(文苑作源。
)淨。
分花曲水香。
稻粱叨歲月。
羽翮仰恩光。
後塵歸舊裡。
還如仙鶴翔。
(○文苑英華百七十。
苑詩類選五作庾自道。
《詩紀》百二十六。
) ☆李密〈密。
字元邃。
隴西成紀人。
以蔭為炀帝東宮千牛備身。
楊玄感反。
密為之籌策。
為隋所獲。
亡去。
變姓名為劉智遠。
後歸東郡翟讓。
讓推為主。
建号魏公。
僭位於鞏南。
與唐戰。
師潰歸高祖。
義甯二年。
被誅。
〉【五言詩】〖《詩紀》作淮陽感秋。
〗 〖劉仁軌河洛記曰:密來往諸賊帥之間說以舉大計。
莫肯從者。
因作詩言志。
〗 金風蕩(《太平廣記》作?。
《詩紀》同。
)初(《太平廣記》作秋。
)節。
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途士。
郁陶傷寸(隋書作空轸郁陶。
)心。
野平葭葦合。
村落藿藜深。
眺聽良多感。
徙倚(隋書作慷慨。
《太平廣記》同。
)獨沾襟。
沾襟何所為。
怅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
漢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屠。
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合。
萬古傳名谥。
(隋書作器。
)寄言世上雄。
(《禦覽》作英。
) 虛生真可愧。
(○《禦覽》百七引《唐書》。
《詩紀》百二十六。
又隋書本傳引林、心、襟、意、冀、吏、器、愧八韻。
《太平廣記》三百引河洛記。
引林、心、襟、意、冀、吏、谥、愧八韻。
) ☆虞世基〈世基。
字茂世。
會稽馀姚人。
仕陳曆尚書左丞。
入隋為通直郎。
直内史省。
炀帝即位。
顧遇彌隆。
帝遊幸江都。
世基雖居近侍。
唯諾取容。
義甯二年。
宇文化及弑逆。
世基亦遇害。
有集五卷。
〉【出塞二首】(和楊素。
) 窮秋塞草腓。
塞外胡塵飛。
徵兵廣武至。
候騎陰山歸。
廟堂千裡策。
将軍百戰威。
轅門臨玉帳。
大旆指金微。
摧朽無?敵。
應變有先機。
銜枚壓曉陣。
卷甲解朝圍。
瀚海波瀾靜。
王庭氛霧?。
鼓鼙嚴朔氣。
原野а寒晖。
勳庸震邊服。
歌吹入京畿。
待拜長平坂。
鳴
字務本。
高陽北新城人。
仕陳曆新安王法曹、度支郎中、侍郎、撰史學士。
祯明中。
奉使聘隋。
拘留不遣。
及陳亡。
拜通直散騎常侍。
授虞部侍郎。
除秘書丞。
仁壽初。
攝黃門侍郎。
左遷給事郎。
從征遼東。
授建節尉。
尋加朝散大夫。
授通議在夫。
義甯二年為宇文化及所害。
年六十一。
有方物志二十卷、符瑞記十卷。
〉【奉和賜詩】 帝道屬?平。
天文預觀象。
茲生荷化育。
博施多含養。
正始振皇風。
端居留眷想。
夕拜參近侍。
朝思濫弘獎。
溫樹貴不言。
克艱庶無爽。
(○《初學記》二十。
《詩紀》百二十三。
) 【奉和還京師詩】 重光闡帝圖。
肆觐荷來蘇。
蔔洛連新邑。
因秦還舊都。
雷警三辰衛。
星陳七萃驅。
從風折鳳羽。
曜日拖魚須。
憲章殚禮樂。
容服備車徒。
回銮入豐鎬。
從跸度?榆。
冉冉年和變。
遲遲節物徂。
馀花照玉李。
細葉翦圭梧。
朝夕萬國湊。
海會百川輸。
微生逢大造。
倏忽改榮枯。
(○《初學記》二十四。
《詩紀》百二十三。
) 【於太常寺聽陳國蔡子元所校正聲樂詩】 維陽成(萬花谷作盛。
)禮樂。
治定昔君臨。
充(《初學記》字缺。
按宋本作虞。
)庭觀樹羽。
之(文苑作上。
注雲。
一作上。
《詩紀》雲。
一作上。
)帝仰?(萬花谷作從。
)金。
既因鐘石變。
将随河海沈。
湛露廢還序。
承(文苑雲。
一作乘。
)風絕複尋。
衮章無舊迹。
韶夏有馀音。
澤竭英莖散。
人遺憂思深。
悲來未減瑟。
淚下正聞琴。
讵似(《初學記》作以。
萬花谷同。
)文侯睡。
聊同微子吟。
鐘奏殊南北。
商聲異古今。
獨有延州(文苑作陵。
)聽。
應知亡國音。
(○《初學記》十五。
文苑英華二百十二作於太常寺聽陳國蔡子元所教正聲樂。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詩善心詩。
《詩紀》百二十三。
) 【奉和冬至乾陽殿受朝應诏詩】 森森羅陛衛。
哕哕锵璁珩。
禮殚五瑞輯。
樂阕九功成。
(○《初學記》十四。
《詩紀》百二十三。
) ☆庾自直〈自直。
颍川人。
仕陳曆豫章王外兵參軍記室。
大業初。
授著作佐郎。
義甯二年。
宇文化及作逆。
與之北上。
感激發病卒。
〉【初發東都應诏詩】 二龍承(文苑作乘。
)玉軸。
萬騎(文苑誤作绮。
)翊林塘。
縱觀此何事。
巡駕幸淮(文苑作維。
)揚。
伊雒山川轉。
江河道路長。
照日秋原(文苑作源。
)淨。
分花曲水香。
稻粱叨歲月。
羽翮仰恩光。
後塵歸舊裡。
還如仙鶴翔。
(○文苑英華百七十。
苑詩類選五作庾自道。
《詩紀》百二十六。
) ☆李密〈密。
字元邃。
隴西成紀人。
以蔭為炀帝東宮千牛備身。
楊玄感反。
密為之籌策。
為隋所獲。
亡去。
變姓名為劉智遠。
後歸東郡翟讓。
讓推為主。
建号魏公。
僭位於鞏南。
與唐戰。
師潰歸高祖。
義甯二年。
被誅。
〉【五言詩】〖《詩紀》作淮陽感秋。
〗 〖劉仁軌河洛記曰:密來往諸賊帥之間說以舉大計。
莫肯從者。
因作詩言志。
〗 金風蕩(《太平廣記》作?。
《詩紀》同。
)初(《太平廣記》作秋。
)節。
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途士。
郁陶傷寸(隋書作空轸郁陶。
)心。
野平葭葦合。
村落藿藜深。
眺聽良多感。
徙倚(隋書作慷慨。
《太平廣記》同。
)獨沾襟。
沾襟何所為。
怅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
漢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屠。
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合。
萬古傳名谥。
(隋書作器。
)寄言世上雄。
(《禦覽》作英。
) 虛生真可愧。
(○《禦覽》百七引《唐書》。
《詩紀》百二十六。
又隋書本傳引林、心、襟、意、冀、吏、器、愧八韻。
《太平廣記》三百引河洛記。
引林、心、襟、意、冀、吏、谥、愧八韻。
) ☆虞世基〈世基。
字茂世。
會稽馀姚人。
仕陳曆尚書左丞。
入隋為通直郎。
直内史省。
炀帝即位。
顧遇彌隆。
帝遊幸江都。
世基雖居近侍。
唯諾取容。
義甯二年。
宇文化及弑逆。
世基亦遇害。
有集五卷。
〉【出塞二首】(和楊素。
) 窮秋塞草腓。
塞外胡塵飛。
徵兵廣武至。
候騎陰山歸。
廟堂千裡策。
将軍百戰威。
轅門臨玉帳。
大旆指金微。
摧朽無?敵。
應變有先機。
銜枚壓曉陣。
卷甲解朝圍。
瀚海波瀾靜。
王庭氛霧?。
鼓鼙嚴朔氣。
原野а寒晖。
勳庸震邊服。
歌吹入京畿。
待拜長平坂。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