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詩卷五

關燈
陽或狩。

    淮夷自此平。

     若涉大川。

    言憑於舟楫。

    如和鼎實。

    有寄於鹽梅。

    君臣一體。

    可以靜氛埃。

    得人則治。

    何世無奇才。

    (○同上) 風力是舉。

    而台階序平。

    重黎既登。

    而天地位成。

    功無與讓。

    銘太常之旌。

    世不失職。

    受も毛之盟。

    輯瑞班瑞。

    穆穆於堯門。

    惟翰惟屏。

    ?無?無於周原。

    功成而治。

    定禮樂斯存。

    複子而明。

    辟姬旦何言。

    (○同上) 【角調曲二首】 止戈見於絕辔之野。

    稱伐聞於丹水之征。

    信義俱存乃先忘(《詩紀》作忌。

    )食。

    五材并用誰能去兵。

    雖聖人之大寶曰位。

    實天地之大德曰生。

    泾渭同流清濁異能。

    琴瑟并禦雅鄭殊聲。

    擾擾?人聲教不一。

    茫茫禹迹車軌未并。

    志在四海而尚恭儉。

    心包宇宙而無驕盈。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義而無立勤則無成。

    恻隐其心訓以慈惠。

    流宥其過哀矜典刑。

    (○庾子山集七。

    《樂府詩集》十五。

    《詩紀》百十九。

    )  匡贊之士或從漁釣。

    雲雨之才乍歎幽谷。

    尋芳者追深徑之蘭。

    識韻者探(《詩紀》雲。

    一作采。

    )窮山之竹。

    克明其德貢以三事。

    樹之風聲言于九牧。

    協用五紀風若從事。

    (樂府作時。

    )農用八政甘作其谷。

    殊風共軌見之周南。

    異畝同穎聞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無胥怨。

    天覆雲油滋焉滲漉。

    幸無謝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於比屋。

    (○同上) 【徵調曲六首】 乾坤以含養覆載。

    日月以貞明照臨。

    達人以四海為務。

    明君以百姓為心。

    水波瀾者源必遠。

    樹扶疏者根必深。

    雲雨取施無不洽。

    廊廟求才多所在。

    (○庾子山集七。

    《樂府詩集》十五。

    《詩紀》百十九。

    ) 淳風布政常無欲。

    至道防人能變俗。

    求仁義急於水火。

    用禮讓多于菽粟。

    屈轶無佞人可指。

    獬豸無繁刑可觸。

    王道蕩蕩用無為。

    天下四人誰不足。

    (○同上) 聖人千年始一生。

    黃河千年始一清。

    攝提以之而從紀。

    玉燭於是而文明。

    東南可以補地阙。

    西北可以正天傾。

    浮鼋則東海可厲。

    運锸則南山可平。

    衆仙就朝于瑤水。

    群帝受享於明庭。

    懷和則?任并奏,功烈則鐘鼎俱銘。

    (○同上) 三光以記物成形。

    四時以裁成正位。

    雷風大山嶽之響。

    寒暑通陰陽之氣。

    武功則六合攸同。

    文教則二儀經緯。

    有道則鹹浴其德。

    好生則各繁其類。

    白日經天中則移。

    明月橫漢而虧。

    能虧能缺既無為。

    雖盈雖滿則不危。

    開信義以為苑囿。

    立道德以為城池。

    周監二代所損益。

    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犧之親臨佃漁。

    神農之躬秉耕稼。

    湯則救旱而憂勤。

    禹則正冠而無暇。

    草上之風無不偃。

    君子之?知可化。

    将欲比德于三皇。

    未始追蹤于五霸。

    (○同上) 纖纖不絕林薄成。

    涓涓不止江河生。

    事之毫發無謂輕。

    慮遠錯防微乃不傾。

    雲官乃垂拱大君。

    鳳曆唯欽明元首。

    類上帝而?六宗。

    望山川而朝群後。

    地鏡則山澤俱開。

    《河圖》則魚龍合負。

    我之天綱(《詩紀》作網。

    )莫不該。

    阊阖九關天門開。

    卿相則風雲玄感。

    匡贊則星辰下來。

    既興周室之三聖。

    乃舉唐朝之八才。

    莘臣參謀於左相。

    大老教政於中台。

    其宜作則於明哲。

    故無崇信於奸回。

    (○同上)  正陽和氣萬類繁。

    君王道合天地尊。

    黎人耕植於義圃。

    (《詩紀》作圖。

    )君子翺翔於禮園。

    落其實者其樹。

    飲其流者懷其源。

    咎繇為謀不仁遠。

    士會為政群盜奔。

    克寬則昆蟲内向。

    彰信則殊俗宅心。

    浮橋有月支抱馬。

    上苑有烏孫學琴。

    赤玉則南海輸赆。

    白環則西山獻琛。

    無勞鑿空於大夏。

    不待蹶角於?帶林。

    (○同上) 【羽調曲五首】 樹君所以牧人。

    立法所以靜亂。

    首惡既其南巢。

    元兇于是北竄。

    居休氣而四塞。

    在光華而兩旦。

    是以雨施作解。

    是以風行惟渙。

    周之文武洪基。

    光宅天下文思。

    千載克聖鹹熙。

    七百在我應期。

    實昊天有成命。

    惟四方其訓之。

    (○庾子山集七。

    《樂府詩集》十五。

    《詩紀》百十九。

    ) 運平後親之俗。

    時亂先疏之雄。

    逾桂林而驅象。

    濟弱水而承鴻。

    既浮幹呂之氣。

    還吹入律之風。

    錢則都内貫朽。

    倉則常平粟紅。

    火中乃寒乃暑。

    年和一風一雨。

    聽鐘磬念封疆。

    聞笙竽思蓄聚。

    瑤琨筱{?湯}(庾集作蕩。

    樂府同。

    )既從。

    怪石鉛松即序。

    長樂善馬成廄。

    水衡黃金為府。

    (○同上) 百川乃宗巨海。

    衆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堯臣。

    朝陽栖于鳴鳳。

    靈?牧于般麟。

    雲玉葉而五色。

    月金波而兩輪。

    涼風迎時北狩。

    小暑戒節南巡。

    山無藏於紫玉。

    地不愛於黃銀。

    雖南征而北怨。

    實西略而東賓。

    既永清於四海。

    終有慶於一人。

    (○同上) 定律零陵玉管。

    調鐘始平銅尺。

    龍門之下孤桐。

    泗水之濱鳴石。

    河靈于是讓?。

    山精所以奉璧。

    滌九川而賦稅。

    乘三危而納錫。

    北裡之禾六穗。

    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檢封禅。

    可以金繩探冊。

    終永保於鴻名。

    足揚光於載籍。

    (○同上) 太上之有立德。

    其次之謂立言。

    樹善滋于務本。

    除惡窮於塞源。

    沖深其智則厚。

    昭明其道乃尊。

    仁義之财不匮。

    忠信之禮無繁。

    動天無有不屆。

    唯時無幽不徹。

    作德心逸日休。

    作僞心勞日拙。

    自非剛克掩義。

    無所離于剿絕。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