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詩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美。
鉛華汗不沾。
關門今可下。
落珥不相嫌。
(○《樂府詩集》七十三。
詩尼百十。
) 【棹歌行】 雪溜添春浦。
花水(文苑作木。
)足新流。
桃發武陵岸。
柳拂武昌樓。
(○文苑英華二百三。
《樂府詩集》四十。
《詩紀》百十。
) 【挾琴歌】 春風宛轉入曲房。
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馬金鞍去未返。
紅妝玉箸下成行。
(○《樂府詩集》八十六。
《詩紀》百十。
) 【後園宴樂詩】 束馬輕燕外。
獵雉陋秦中。
朝車轉夜毂。
仁旗指旦風。
式宴臨平圃。
展衛寫屠穹。
積崖疑造化。
導水逼神功。
樹靜歸煙合。
簾疏返照通。
一逢堯舜日。
未假北山叢。
(○文苑英華二百十四。
《詩紀》百十。
) 【喜雨詩】 霞晖染刻棟。
礎潤上雕楹。
神山千葉照。
仙草百花榮。
瀉溜高齊響。
添池曲岸平。
滴下如珠落。
波回類璧成。
氣調登萬裡。
年和欣百靈。
定知丹甑出。
何須銅雀鳴。
(○文苑英華百五十三。
《詩紀》百十。
) 【看柳上鵲詩】 背(文苑誤作皆。
)歲心能識。
登春巢自成。
立枯随雨霁。
依枝須月明。
疑是凋籠出。
當由抵玉驚。
間關拂條軟。
回複振毛輕。
何獨離婁意。
傍人但未聽。
(○《初學記》三十。
文苑英華三百二十八。
《詩紀》百十。
) 【晦日泛舟應诏詩】 袅袅春枝弱。
關關新鳥呼。
棹唱忽逶迤。
菱歌時顧慕。
睿賞芳(《禦覽》作方。
)月(《類聚》作日。
)色。
宴言忘日暮。
遊(《禦覽》作猶。
)豫慰人心。
照臨康國步。
(○《類聚》四。
《初學記》四。
古今歲時雜詠九。
文苑英華百七十二。
《禦覽》三十。
《詩紀》百十。
) 【月下秋宴詩】 此夕甘(《初學記》作具。
)言宴。
月照露方塗。
(《初學記》作華浮。
)使星疑向蜀。
劍氣不關吳。
良交契金水。
上客慰萱蘇。
何必應劉輩。
還來遊邺都。
(○《初學記》十四。
文苑英華二百十四。
《詩紀》百十。
) 【五日詩】 麥涼殊未畢。
蜩鳴早欲聞。
暄林尚黃鳥。
浮天已白雲。
辟兵書鬼字。
神印題靈文。
因想蒼梧郡。
茲日祀東(《初學記》作陳。
文苑、萬花谷同。
)君。
(○《初學記》四。
文苑英華百五十七。
萬花谷後四。
《詩紀》百十。
) 【庭柏詩】 古松圖偃蓋。
新柏寫爐峰。
淩寒翠不奪。
迎暄綠更濃。
茹葉輕沈體。
咀實化衰容。
将使中台麝。
違山能見從。
(○《初學記》二十八。
文苑英華三百二十四。
《詩紀》百十。
) 【蠟節詩】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保所道。
藉此慰中情。
(○《初學記》四。
《詩紀》百十。
) 【七月七日登舜山詩】 述職無風政。
複路阻山河。
還思麾蓋日。
留謝此山阿。
(○酉陽雜俎十二。
) 【論叙裴伯茂詩】 臨風想玄度。
對酒思公榮。
(○魏書裴伯茂傳。
) 【大射賦詩】 尺書徵建邺。
折簡召長安。
(○北史魏收傳。
) ☆劉逖〈逖。
字子長。
彭城人。
齊文襄以為永安公參軍。
武成時。
遷散騎常侍。
武平四年。
與崔季舒等同誅。
〉【對雨詩】 重輪宵犯畢。
行雨旦浮空。
細落疑含霧。
(文苑作寒露。
)斜飛覺帶風。
濕槐仍足綠。
沾桃(文苑作蓮。
)更上紅。
無由似玄豹。
縱意坐山中。
(○《類聚》二。
文苑英華百五十三。
《詩紀》百十。
) 【秋朝野望詩】 駐車憑險岸。
飛蓋曆平湖。
菊寒花稍發。
蓮秋葉漸枯。
向浦低行雁。
排空轉噪烏。
若将君共賞。
何處減城隅。
(○《類聚》二十八。
《詩紀》百十。
) 【浴溫湯泉詩】〖《詩紀》雲。
聲偶作劑邈詩。
非也。
〗 骊岫猶懷土。
(《類聚》作玉。
)新豐尚有家。
神井堪消疹。
(《類聚》作《疒爾》。
《初學記》作厲。
)溫泉足蕩邪。
紫苔生石岸。
黃沫(《初學記》作葉。
文苑同。
)擁金沙。
振衣殊未已。
翻能(《類聚》作然。
)停使車。
(○《類聚》九。
《初學記》七作浴溫湯。
文苑英華百六十四作浴溫湯。
無作者名。
《詩紀》百十。
) 【清歌發詩】 扇中通曼臉。
曲裡奏陽春。
久應迷座客。
何啻起梁塵。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劉逖詩。
《詩紀》百十。
)
鉛華汗不沾。
關門今可下。
落珥不相嫌。
(○《樂府詩集》七十三。
詩尼百十。
) 【棹歌行】 雪溜添春浦。
花水(文苑作木。
)足新流。
桃發武陵岸。
柳拂武昌樓。
(○文苑英華二百三。
《樂府詩集》四十。
《詩紀》百十。
) 【挾琴歌】 春風宛轉入曲房。
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馬金鞍去未返。
紅妝玉箸下成行。
(○《樂府詩集》八十六。
《詩紀》百十。
) 【後園宴樂詩】 束馬輕燕外。
獵雉陋秦中。
朝車轉夜毂。
仁旗指旦風。
式宴臨平圃。
展衛寫屠穹。
積崖疑造化。
導水逼神功。
樹靜歸煙合。
簾疏返照通。
一逢堯舜日。
未假北山叢。
(○文苑英華二百十四。
《詩紀》百十。
) 【喜雨詩】 霞晖染刻棟。
礎潤上雕楹。
神山千葉照。
仙草百花榮。
瀉溜高齊響。
添池曲岸平。
滴下如珠落。
波回類璧成。
氣調登萬裡。
年和欣百靈。
定知丹甑出。
何須銅雀鳴。
(○文苑英華百五十三。
《詩紀》百十。
) 【看柳上鵲詩】 背(文苑誤作皆。
)歲心能識。
登春巢自成。
立枯随雨霁。
依枝須月明。
疑是凋籠出。
當由抵玉驚。
間關拂條軟。
回複振毛輕。
何獨離婁意。
傍人但未聽。
(○《初學記》三十。
文苑英華三百二十八。
《詩紀》百十。
) 【晦日泛舟應诏詩】 袅袅春枝弱。
關關新鳥呼。
棹唱忽逶迤。
菱歌時顧慕。
睿賞芳(《禦覽》作方。
)月(《類聚》作日。
)色。
宴言忘日暮。
遊(《禦覽》作猶。
)豫慰人心。
照臨康國步。
(○《類聚》四。
《初學記》四。
古今歲時雜詠九。
文苑英華百七十二。
《禦覽》三十。
《詩紀》百十。
) 【月下秋宴詩】 此夕甘(《初學記》作具。
)言宴。
月照露方塗。
(《初學記》作華浮。
)使星疑向蜀。
劍氣不關吳。
良交契金水。
上客慰萱蘇。
何必應劉輩。
還來遊邺都。
(○《初學記》十四。
文苑英華二百十四。
《詩紀》百十。
) 【五日詩】 麥涼殊未畢。
蜩鳴早欲聞。
暄林尚黃鳥。
浮天已白雲。
辟兵書鬼字。
神印題靈文。
因想蒼梧郡。
茲日祀東(《初學記》作陳。
文苑、萬花谷同。
)君。
(○《初學記》四。
文苑英華百五十七。
萬花谷後四。
《詩紀》百十。
) 【庭柏詩】 古松圖偃蓋。
新柏寫爐峰。
淩寒翠不奪。
迎暄綠更濃。
茹葉輕沈體。
咀實化衰容。
将使中台麝。
違山能見從。
(○《初學記》二十八。
文苑英華三百二十四。
《詩紀》百十。
) 【蠟節詩】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保所道。
藉此慰中情。
(○《初學記》四。
《詩紀》百十。
) 【七月七日登舜山詩】 述職無風政。
複路阻山河。
還思麾蓋日。
留謝此山阿。
(○酉陽雜俎十二。
) 【論叙裴伯茂詩】 臨風想玄度。
對酒思公榮。
(○魏書裴伯茂傳。
) 【大射賦詩】 尺書徵建邺。
折簡召長安。
(○北史魏收傳。
) ☆劉逖〈逖。
字子長。
彭城人。
齊文襄以為永安公參軍。
武成時。
遷散騎常侍。
武平四年。
與崔季舒等同誅。
〉【對雨詩】 重輪宵犯畢。
行雨旦浮空。
細落疑含霧。
(文苑作寒露。
)斜飛覺帶風。
濕槐仍足綠。
沾桃(文苑作蓮。
)更上紅。
無由似玄豹。
縱意坐山中。
(○《類聚》二。
文苑英華百五十三。
《詩紀》百十。
) 【秋朝野望詩】 駐車憑險岸。
飛蓋曆平湖。
菊寒花稍發。
蓮秋葉漸枯。
向浦低行雁。
排空轉噪烏。
若将君共賞。
何處減城隅。
(○《類聚》二十八。
《詩紀》百十。
) 【浴溫湯泉詩】〖《詩紀》雲。
聲偶作劑邈詩。
非也。
〗 骊岫猶懷土。
(《類聚》作玉。
)新豐尚有家。
神井堪消疹。
(《類聚》作《疒爾》。
《初學記》作厲。
)溫泉足蕩邪。
紫苔生石岸。
黃沫(《初學記》作葉。
文苑同。
)擁金沙。
振衣殊未已。
翻能(《類聚》作然。
)停使車。
(○《類聚》九。
《初學記》七作浴溫湯。
文苑英華百六十四作浴溫湯。
無作者名。
《詩紀》百十。
) 【清歌發詩】 扇中通曼臉。
曲裡奏陽春。
久應迷座客。
何啻起梁塵。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劉逖詩。
《詩紀》百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