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卷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同上) 【明君曲】 明君班五瑞。
就日朝百王。
充庭植鹭羽。
鈞天奏清商。
本支同中嶽。
良臣安四方。
盛明普日月。
兆民樂未央。
(○同上) ◎釋氏☆釋寶志〈不知何許人。
齊、宋之交。
被發徒跣。
語默不倫。
梁武帝敬事之。
天監十三年卒。
〉【谶詩】 〖隋《書》曰:梁天監三年六月八日。
武帝講於重雲殿。
沙門志公忽然起舞歌樂。
須臾悲泣。
賦五言詩雲雲。
梁自天監至于大同。
三十馀年。
江表無事。
至太清二年。
台城陷。
帝享國四十八年。
所言五十裡也。
太清元年八月十三而侯景自懸瓠來降。
在丹陽之北子地。
帝惑朱異之言以納景。
景之作亂。
始自戊辰之歲。
至午年帝憂崩。
〗 樂哉三十馀。
悲哉五十裡。
但看八十三。
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
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吾言。
(隋志作語。
)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
銜悲不見喜。
(○隋書五行志。
《詩紀》九十四。
) 【又】 〖南史曰:天監中。
沙門釋寶志為詩雲雲。
帝使周舍封記之。
及中大同元年。
同泰寺災。
帝啟封舍手迹。
為之流涕。
帝生於甲辰。
三十八。
克建邺之年也。
遇災歲實丙寅。
八十三矣。
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
自浮屠第三層。
三者。
帝之昆季次也。
〗 昔年三十八。
今年八十三。
四中複有四。
城北火酣酣。
(○南史梁武帝紀。
《詩紀》九十四。
) 【又二首】 〖南史曰:天監十年四月八日。
志公於大會中作詩雲雲。
狗子。
景小字。
山家小兒。
猴狀。
景遂覆陷都邑。
毒害皇家。
初自懸瓠來降。
懸瓠即昔之汝南也。
巴陵有地名三湘。
景奔敗處。
〗 掘尾狗子自發狂。
當死未死?人傷。
須臾之間自滅亡。
起自汝陰死三湘。
(隋書五行志亦載此歌雲。
兀尾狗子始著狂。
欲死不死?人傷。
須臾之間自滅亡。
患在汝陰死三湘。
橫書一旦無人藏。
○南史侯景傳。
《詩紀》九十四。
) 山家小兒果攘臂。
太極殿前作虎視。
(○同上) ☆釋智藏〈姓顧氏。
吳郡吳人。
住興皇寺。
梁武授戒。
時時谘禀。
皇太子尤加敬接。
〉【奉和武帝三教詩】 〖廣弘明集雲。
梁開善寺藏法師。
〗 心源本無二。
學理共歸真。
四執迷叢藥。
六味增苦辛。
資緣良雜品。
習性不同循。
至覺随物化。
一道開異津。
大士流權濟。
訓義乃星陳。
周孔尚忠孝。
立行肇君親。
老氏(廣弘明集雲。
宋本作民。
)貴裁欲。
存生由外身。
出言千裡善。
芬為窮世珍。
理空非即有。
三明似未臻。
近識封歧路。
分镳疑異塵。
安知悟(廣弘明集作坦。
注雲。
明本作但。
廣弘明集雲。
宋、元本作怡。
)雲漸。
究極本同倫。
我皇體斯會。
妙鑒出機神。
眷言總歸辔。
回照引生民。
顧惟慚宿植。
(廣弘明集作殖。
)邂逅逢嘉辰。
願陪入明解。
歲暮有攸(廣弘明集雲。
宮本作假。
)因。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九十四。
) ☆釋惠令【和受戒詩】〖庾肩吾有和太子重雲殿受戒詩。
〗 ?寥秋氣爽。
搖落寒林疏。
風散飛廉雀。
浪動昆明魚。
是日何為盛。
證戒奉皇儲。
願陪升自在。
神通任卷舒。
(○《類聚》七十六。
《詩紀》九十四。
) ☆惠慕道士〈《詩紀》雲。
見梁詞人麗句。
〉【犯虜将逃作詩】 客子倦艱辛。
夜出小平津。
馬色迷關吏。
雞鳴起戍人。
露鮮花斂影。
月照寶刀新。
問我将何去。
北海就孫賓。
(○文苑英華二百八十九作顔之推從周入齊夜渡砥柱。
《詩紀》九十四。
) ☆僧正惠亻品〈《詩紀》雲。
梁詞人麗句。
〉【詠獨杵搗衣詩】 非是無人助。
意欲自鳴砧。
照月斂孤影。
乘風送迥音。
言搗雙絲練。
似奏一弦琴。
令君聞獨杵。
知妾有專心。
(○古詩類苑百十八。
《詩紀》九十四。
) 【聞侯方兒來寇詩】 羊皮贖去士。
馬革斂還屍。
天下方無事。
孝廉非哭時。
(○古詩類苑八十九。
《詩紀》九十四。
) ☆釋法雲【三洲歌】 三洲斷江口。
水從窈窕河旁流。
啼将别共來。
長相思。
(○《樂府詩集》四十八。
) 三洲斷江口。
水從窈窕河旁流。
歡将樂共來。
長相思。
(○同上) ◎仙道☆桓法?【初入山作詩】 〖華陽隐居真?責帖曰:元帝在藩。
送碑入山。
今猶在朱陽館東。
又有南平王蕭偉所造清遠之館。
即弘景弟子桓清遠所居。
其桓師名法?。
初入山作《詩》曰:〗 寒谷夜将晨。
置賞複尋真。
方壇垂密葉。
澈水渡(金薤記作度。
)朱鱗。
杏林雖伏獸。
芝田讵俟人。
丹成方轉石。
爐變欲銷銀。
當知勝地遠。
於此絕嚣塵。
(○茅山志二十一。
金薤記。
《詩紀》九十四。
) ☆周子良【五仙詩五首】 〖周氏冥通記曰:玄人周子良。
字元蘇。
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
天監十四年乙未六月十二日。
有五人來。
乃三更中。
上者嵩高真人馮先生。
第二即蕭閑仙卿張君。
第三即中嶽仙人洪先生。
第四乃保命府丞樂士。
第五則華陽之夫司農玉童。
丞曰:今者既曲纾真降。
願各為其述一文。
真人曰:卿是其明證。
可前作答。
曰:敢不聞旨。
乃令子良襞紙染筆。
口授。
詩畢。
同辟别。
徘徊戶内而滅。
〗 【保命府丞授詩】 華景輝瓊林。
清風散紫霄。
仰攜高真士。
淩空馭綠轺。
放彼朱霞館。
造此塵中僚。
有緣自然會。
不待心翹翹。
(○周氏冥通記。
《詩紀外集》三。
) 【馮真人授詩】 太霞郁紫蓋。
景風飄羽輪。
直造塵滓際。
萬穢澆我身。
自非保仙子。
安見今日人。
過此未申(冥通記作甲。
)歲。
控景朝太真。
冥緣雖有契。
執德故須勤。
(○同上) 【張仙卿授詩】 寫我蕭閑館。
遊彼塵喧際。
騁景蓋飛霄。
尋此人間契。
周生一保奇。
能感玄人轍。
無使淩雲幹。
中随嚴霜折。
(○同上) 【洪先生授詩】 靈風扇紫霞。
景雲散丹晖。
八素不為迥。
(冥通記作回。
)九垓何足巍。
志業雖右(《詩紀》作有。
)□。
習之亦成微。
勖此今日事。
今阙方共歸。
(○同上) 【華陽童授詩】 懸台淩紫漢。
峻階登绛雲。
華景飛形燭。
七曜亦殊分。
寫此步塵穢。
适彼超世君。
勖哉二祀内。
無令邪世聞。
(《詩紀》作門。
)方為去來會。
短辭何用紛。
(○同上) 【彭先生歌】 〖周氏冥通記曰:丙申年二月七日。
夢見定錄雲。
臨海燒山中有仙人。
遊在人門。
自号彭先生。
實是鄭玄字子陰。
陸渾仙人也。
其人亟乘一刀而歌曰:〗 太霄何冥冥。
靈真時下遊。
命我嚣塗際。
采察雲中俦。
世路多淫濁。
真誠不可搜。
促駕還陸嶺。
人間無與酬金。
(○周氏冥通記。
) ☆吳興妖神〈《詩紀》作妓童。
〉【贈謝府君覽詩】 〖《詩紀》雲。
玉台列置高爽詩中。
題雲吳興妖神贈謝府君覽。
今從彤管集正之。
○逯按。
玉台此詩以為吳興妖神之作。
次高爽詩後。
〗 玉钗空中堕。
(《禦覽》作墜。
)金钿色行(《禦覽》作色。
)歇。
獨泣謝春風。
孤夜傷(《禦覽》作良夜辜。
《詩紀》作長夜孤。
)明月。
(○玉台新詠十。
《禦覽》七百十八引靈怪。
《詩紀》九十四。
)
就日朝百王。
充庭植鹭羽。
鈞天奏清商。
本支同中嶽。
良臣安四方。
盛明普日月。
兆民樂未央。
(○同上) ◎釋氏☆釋寶志〈不知何許人。
齊、宋之交。
被發徒跣。
語默不倫。
梁武帝敬事之。
天監十三年卒。
〉【谶詩】 〖隋《書》曰:梁天監三年六月八日。
武帝講於重雲殿。
沙門志公忽然起舞歌樂。
須臾悲泣。
賦五言詩雲雲。
梁自天監至于大同。
三十馀年。
江表無事。
至太清二年。
台城陷。
帝享國四十八年。
所言五十裡也。
太清元年八月十三而侯景自懸瓠來降。
在丹陽之北子地。
帝惑朱異之言以納景。
景之作亂。
始自戊辰之歲。
至午年帝憂崩。
〗 樂哉三十馀。
悲哉五十裡。
但看八十三。
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
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吾言。
(隋志作語。
)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
銜悲不見喜。
(○隋書五行志。
《詩紀》九十四。
) 【又】 〖南史曰:天監中。
沙門釋寶志為詩雲雲。
帝使周舍封記之。
及中大同元年。
同泰寺災。
帝啟封舍手迹。
為之流涕。
帝生於甲辰。
三十八。
克建邺之年也。
遇災歲實丙寅。
八十三矣。
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
自浮屠第三層。
三者。
帝之昆季次也。
〗 昔年三十八。
今年八十三。
四中複有四。
城北火酣酣。
(○南史梁武帝紀。
《詩紀》九十四。
) 【又二首】 〖南史曰:天監十年四月八日。
志公於大會中作詩雲雲。
狗子。
景小字。
山家小兒。
猴狀。
景遂覆陷都邑。
毒害皇家。
初自懸瓠來降。
懸瓠即昔之汝南也。
巴陵有地名三湘。
景奔敗處。
〗 掘尾狗子自發狂。
當死未死?人傷。
須臾之間自滅亡。
起自汝陰死三湘。
(隋書五行志亦載此歌雲。
兀尾狗子始著狂。
欲死不死?人傷。
須臾之間自滅亡。
患在汝陰死三湘。
橫書一旦無人藏。
○南史侯景傳。
《詩紀》九十四。
) 山家小兒果攘臂。
太極殿前作虎視。
(○同上) ☆釋智藏〈姓顧氏。
吳郡吳人。
住興皇寺。
梁武授戒。
時時谘禀。
皇太子尤加敬接。
〉【奉和武帝三教詩】 〖廣弘明集雲。
梁開善寺藏法師。
〗 心源本無二。
學理共歸真。
四執迷叢藥。
六味增苦辛。
資緣良雜品。
習性不同循。
至覺随物化。
一道開異津。
大士流權濟。
訓義乃星陳。
周孔尚忠孝。
立行肇君親。
老氏(廣弘明集雲。
宋本作民。
)貴裁欲。
存生由外身。
出言千裡善。
芬為窮世珍。
理空非即有。
三明似未臻。
近識封歧路。
分镳疑異塵。
安知悟(廣弘明集作坦。
注雲。
明本作但。
廣弘明集雲。
宋、元本作怡。
)雲漸。
究極本同倫。
我皇體斯會。
妙鑒出機神。
眷言總歸辔。
回照引生民。
顧惟慚宿植。
(廣弘明集作殖。
)邂逅逢嘉辰。
願陪入明解。
歲暮有攸(廣弘明集雲。
宮本作假。
)因。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九十四。
) ☆釋惠令【和受戒詩】〖庾肩吾有和太子重雲殿受戒詩。
〗 ?寥秋氣爽。
搖落寒林疏。
風散飛廉雀。
浪動昆明魚。
是日何為盛。
證戒奉皇儲。
願陪升自在。
神通任卷舒。
(○《類聚》七十六。
《詩紀》九十四。
) ☆惠慕道士〈《詩紀》雲。
見梁詞人麗句。
〉【犯虜将逃作詩】 客子倦艱辛。
夜出小平津。
馬色迷關吏。
雞鳴起戍人。
露鮮花斂影。
月照寶刀新。
問我将何去。
北海就孫賓。
(○文苑英華二百八十九作顔之推從周入齊夜渡砥柱。
《詩紀》九十四。
) ☆僧正惠亻品〈《詩紀》雲。
梁詞人麗句。
〉【詠獨杵搗衣詩】 非是無人助。
意欲自鳴砧。
照月斂孤影。
乘風送迥音。
言搗雙絲練。
似奏一弦琴。
令君聞獨杵。
知妾有專心。
(○古詩類苑百十八。
《詩紀》九十四。
) 【聞侯方兒來寇詩】 羊皮贖去士。
馬革斂還屍。
天下方無事。
孝廉非哭時。
(○古詩類苑八十九。
《詩紀》九十四。
) ☆釋法雲【三洲歌】 三洲斷江口。
水從窈窕河旁流。
啼将别共來。
長相思。
(○《樂府詩集》四十八。
) 三洲斷江口。
水從窈窕河旁流。
歡将樂共來。
長相思。
(○同上) ◎仙道☆桓法?【初入山作詩】 〖華陽隐居真?責帖曰:元帝在藩。
送碑入山。
今猶在朱陽館東。
又有南平王蕭偉所造清遠之館。
即弘景弟子桓清遠所居。
其桓師名法?。
初入山作《詩》曰:〗 寒谷夜将晨。
置賞複尋真。
方壇垂密葉。
澈水渡(金薤記作度。
)朱鱗。
杏林雖伏獸。
芝田讵俟人。
丹成方轉石。
爐變欲銷銀。
當知勝地遠。
於此絕嚣塵。
(○茅山志二十一。
金薤記。
《詩紀》九十四。
) ☆周子良【五仙詩五首】 〖周氏冥通記曰:玄人周子良。
字元蘇。
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
天監十四年乙未六月十二日。
有五人來。
乃三更中。
上者嵩高真人馮先生。
第二即蕭閑仙卿張君。
第三即中嶽仙人洪先生。
第四乃保命府丞樂士。
第五則華陽之夫司農玉童。
丞曰:今者既曲纾真降。
願各為其述一文。
真人曰:卿是其明證。
可前作答。
曰:敢不聞旨。
乃令子良襞紙染筆。
口授。
詩畢。
同辟别。
徘徊戶内而滅。
〗 【保命府丞授詩】 華景輝瓊林。
清風散紫霄。
仰攜高真士。
淩空馭綠轺。
放彼朱霞館。
造此塵中僚。
有緣自然會。
不待心翹翹。
(○周氏冥通記。
《詩紀外集》三。
) 【馮真人授詩】 太霞郁紫蓋。
景風飄羽輪。
直造塵滓際。
萬穢澆我身。
自非保仙子。
安見今日人。
過此未申(冥通記作甲。
)歲。
控景朝太真。
冥緣雖有契。
執德故須勤。
(○同上) 【張仙卿授詩】 寫我蕭閑館。
遊彼塵喧際。
騁景蓋飛霄。
尋此人間契。
周生一保奇。
能感玄人轍。
無使淩雲幹。
中随嚴霜折。
(○同上) 【洪先生授詩】 靈風扇紫霞。
景雲散丹晖。
八素不為迥。
(冥通記作回。
)九垓何足巍。
志業雖右(《詩紀》作有。
)□。
習之亦成微。
勖此今日事。
今阙方共歸。
(○同上) 【華陽童授詩】 懸台淩紫漢。
峻階登绛雲。
華景飛形燭。
七曜亦殊分。
寫此步塵穢。
适彼超世君。
勖哉二祀内。
無令邪世聞。
(《詩紀》作門。
)方為去來會。
短辭何用紛。
(○同上) 【彭先生歌】 〖周氏冥通記曰:丙申年二月七日。
夢見定錄雲。
臨海燒山中有仙人。
遊在人門。
自号彭先生。
實是鄭玄字子陰。
陸渾仙人也。
其人亟乘一刀而歌曰:〗 太霄何冥冥。
靈真時下遊。
命我嚣塗際。
采察雲中俦。
世路多淫濁。
真誠不可搜。
促駕還陸嶺。
人間無與酬金。
(○周氏冥通記。
) ☆吳興妖神〈《詩紀》作妓童。
〉【贈謝府君覽詩】 〖《詩紀》雲。
玉台列置高爽詩中。
題雲吳興妖神贈謝府君覽。
今從彤管集正之。
○逯按。
玉台此詩以為吳興妖神之作。
次高爽詩後。
〗 玉钗空中堕。
(《禦覽》作墜。
)金钿色行(《禦覽》作色。
)歇。
獨泣謝春風。
孤夜傷(《禦覽》作良夜辜。
《詩紀》作長夜孤。
)明月。
(○玉台新詠十。
《禦覽》七百十八引靈怪。
《詩紀》九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