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雜歌謠辭】
【歌辭】
【荊州民為始興王忄詹歌】
〖梁《書》曰:忄詹為荊州刺史。
厲精為治。
廣辟屯田。
減省力役。
曹無留事。
下無滞獄。
天監六年。
州大水。
江溢堤壞。
忄詹親率府将吏。
冒雨賦丈尺築治之。
雨甚水壯。
衆皆恐。
或請忄詹避焉。
忄詹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
我獨何心以免。
邴州在南岸。
數百家見水長驚走。
登屋緣樹。
忄詹募人救之。
一口賞一萬。
州民乃以免。
又分遣行諸郡。
遭水死者給棺?。
失田者與糧種。
民為之歌曰:〗 始興王。
民(南史作人。
《詩紀》同。
)之爹。
赴人急。
如水火。
何時複來哺乳我。
(○梁書始興忠武王傳。
南史始興忠武王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詩紀》九十七并作始興王歌。
) 【北軍為韋睿歌】 〖南史曰:梁臨川靜惠王宏為揚州刺史。
天監中。
武帝诏宏都督諸軍侵魏。
宏以帝之介弟。
所領皆器甲精新。
軍谷甚盛。
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
軍次洛口。
前軍克梁城。
諸将欲乘勝深入。
宏聞魏援近。
畏懦不敢進。
召諸将欲議旋師。
呂僧珍曰:知難而退。
不亦善乎。
柳?比等不從。
宏不敢違群議。
停軍不進。
魏人知其不武。
遺以巾帼。
北軍乃歌雲雲。
武謂韋睿也。
〗 不畏蕭娘與呂姥。
但畏合肥有韋武。
(○南史梁臨川靜惠王宏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詩紀》九十七并作北軍歌。
) 【鄱陽民為陸襄歌二首】 〖梁《書》曰:陸襄。
吳郡人。
大通七年。
出為鄱陽内史。
先是郡民鮮于琛服食修道。
大同元年。
遂結其門徒。
殺廣陵令王筠。
有衆萬馀人。
将出攻郡。
襄先已帥民吏修城隍為備禦。
及賊至。
連戰破之。
生獲琛。
馀衆逃散。
時鄰郡豫章、安成等守宰。
案治黨與。
因求賄貨。
皆不得其實。
或有善人盡室罹禍。
惟襄郡部枉直無濫。
民作歌曰雲雲。
又有彭、李二家。
先因忿争。
遂相誣告。
襄引入内室。
不加責诮。
但和言解喻之。
二人感恩。
深自咎悔。
乃為設酒食。
令其盡歡。
酒罷。
同載而還。
因相親厚。
民又歌曰雲雲。
〗 鮮于平(南史作抄。
)後善惡分。
民(南史作人。
)無枉(南史作橫。
)賴(梁書有有字。
)陸君。
(○梁書陸襄傳。
南史陸襄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詩紀》九十七并作鄱陽歌。
) 陸君政。
無怨家。
鬥既罷。
仇共車。
(○同上) 【南豫州民為夏侯兄弟歌】 〖梁《書》曰:夏侯夔為豫州刺史。
於蒼陵立堰。
溉田千馀頃。
境内賴之。
夔兄?。
先居此任。
兄弟并有恩惠。
百姓歌之曰:〗 我之有(南帖有豫字。
)州。
賴彼(《白帖》無彼字。
梁書作頻仍。
《禦覽》同。
南史作頻得。
《詩紀》雲。
一作得。
)夏侯。
前兄後弟。
布政優優。
(○梁書夏侯?傳。
南史夏侯?傳。
《白帖》二十一。
《禦覽》二百五十六。
《樂府詩集》八十六作夏侯歌。
《詩紀》九十七作夏侯歌。
) 【梁武帝接民間為蕭恪歌】 〖南史曰:南平王恪為雍州刺史。
年少。
未閑庶務。
委之群下。
百姓每通一辭。
數處輸錢。
方得聞徹。
賓客有江仲舉、蔡?、王台卿、庾仲雍四人俱被接遇。
并有蓄積。
故人間歌曰雲雲。
帝接之曰雲雲。
尋以廬陵王代為刺史。
恪還奉見。
武帝以人間語問之。
恪大慚。
不敢一言。
〗 江千萬。
蔡五百。
王(《禦覽》誤作正。
)新車。
庾大宅。
主人愦愦不如(樂府作知。
)客。
(○南史南平王恪傳。
《禦覽》二百五十四引三國典略。
《樂府詩集》八十六作雍州歌。
) 【謠辭】 【北方童謠】 〖南史曰:梁武帝時。
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
足引北方童謠雲雲。
帝發淮陽戶丁及戰士二十萬築之。
以康絢督其事。
南起浮山。
北抵?石。
堰成。
長九裡。
高二十丈。
夾堤并樹杞柳。
軍人安堵其上。
魏軍竟潰而歸。
水之所及。
方數百裡。
魏壽陽城戍。
稍徙頓八公山。
〗 荊山為上格。
浮山為下格。
潼沱(《禦覽》或作江。
或作泡。
)為激溝。
并灌钜野澤。
(○梁書康絢傳。
南史康絢傳。
《禦覽》七十三引梁典。
《禦覽》三百二十一。
《詩紀》九十七。
) 【洛陽童謠】 〖南史曰:大通初。
武帝遣飙勇将軍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颢還北主魏。
轉戰而前。
連破魏軍。
颢入洛陽宮。
禦前殿。
改元大赦。
于時上黨王元天穆來攻。
慶之又大破之。
慶之麾下悉著白袍。
所向披靡。
先是洛陽人歌雲雲。
至是果驗。
〗 名軍(梁書作師。
《詩紀》同。
)大将莫自牢。
(《詩紀》作勞。
)千兵萬馬避(《詩紀》作被。
)白袍。
(○梁書陳慶之傳。
南史陳慶之傳。
《詩紀》九十七作洛陽歌。
) 【梁武帝時謠】 〖南史曰:蕭範。
梁武帝之從子也。
為都督、雍州刺史。
撫循将士。
盡得歡心。
時論者謂範欲為賊。
又童謠雲雲。
然卒無驗。
〗 莫匆匆。
且寬公。
誰當作天子。
草覆車邊已。
(○南史翻陽王範傳。
《詩紀》九十七作雍州童謠。
) 【昭明為太子時謠】 〖南史曰:梁武帝天監元年十一月。
立長子統為皇太子。
時民間有謠。
按鹿子開者。
反語為來子哭也。
後太子果薨。
是時長子歡為徐州刺史。
以嫡孫次應嗣位。
而帝意在晉安王。
猶豫未決。
及立晉安王為皇太子。
而歡止封豫章郡王還任。
謠言心徘徊者。
未定也。
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者。
複還徐方之象也。
統即昭明太子也。
〗 鹿子開城門。
城門鹿子開。
當開複未開。
使我心徘徊。
城中諸少年。
逐歡歸去來。
(○南史昭明太子傳。
) 【山陰民為丘仲孚謠】 〖梁《書》曰:丘仲孚遷山陰令。
居職甚有聲稱。
百姓為之謠曰雲雲。
前世傅琰父子、沈憲、劉玄明相繼宰山陰。
并有政績。
言仲孚皆過之也。
〗 二傅沈劉。
不如一丘。
(○梁書丘仲孚傳。
《禦覽》二百六十七
厲精為治。
廣辟屯田。
減省力役。
曹無留事。
下無滞獄。
天監六年。
州大水。
江溢堤壞。
忄詹親率府将吏。
冒雨賦丈尺築治之。
雨甚水壯。
衆皆恐。
或請忄詹避焉。
忄詹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
我獨何心以免。
邴州在南岸。
數百家見水長驚走。
登屋緣樹。
忄詹募人救之。
一口賞一萬。
州民乃以免。
又分遣行諸郡。
遭水死者給棺?。
失田者與糧種。
民為之歌曰:〗 始興王。
民(南史作人。
《詩紀》同。
)之爹。
赴人急。
如水火。
何時複來哺乳我。
(○梁書始興忠武王傳。
南史始興忠武王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詩紀》九十七并作始興王歌。
) 【北軍為韋睿歌】 〖南史曰:梁臨川靜惠王宏為揚州刺史。
天監中。
武帝诏宏都督諸軍侵魏。
宏以帝之介弟。
所領皆器甲精新。
軍谷甚盛。
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
軍次洛口。
前軍克梁城。
諸将欲乘勝深入。
宏聞魏援近。
畏懦不敢進。
召諸将欲議旋師。
呂僧珍曰:知難而退。
不亦善乎。
柳?比等不從。
宏不敢違群議。
停軍不進。
魏人知其不武。
遺以巾帼。
北軍乃歌雲雲。
武謂韋睿也。
〗 不畏蕭娘與呂姥。
但畏合肥有韋武。
(○南史梁臨川靜惠王宏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詩紀》九十七并作北軍歌。
) 【鄱陽民為陸襄歌二首】 〖梁《書》曰:陸襄。
吳郡人。
大通七年。
出為鄱陽内史。
先是郡民鮮于琛服食修道。
大同元年。
遂結其門徒。
殺廣陵令王筠。
有衆萬馀人。
将出攻郡。
襄先已帥民吏修城隍為備禦。
及賊至。
連戰破之。
生獲琛。
馀衆逃散。
時鄰郡豫章、安成等守宰。
案治黨與。
因求賄貨。
皆不得其實。
或有善人盡室罹禍。
惟襄郡部枉直無濫。
民作歌曰雲雲。
又有彭、李二家。
先因忿争。
遂相誣告。
襄引入内室。
不加責诮。
但和言解喻之。
二人感恩。
深自咎悔。
乃為設酒食。
令其盡歡。
酒罷。
同載而還。
因相親厚。
民又歌曰雲雲。
〗 鮮于平(南史作抄。
)後善惡分。
民(南史作人。
)無枉(南史作橫。
)賴(梁書有有字。
)陸君。
(○梁書陸襄傳。
南史陸襄傳。
《樂府詩集》八十六、《詩紀》九十七并作鄱陽歌。
) 陸君政。
無怨家。
鬥既罷。
仇共車。
(○同上) 【南豫州民為夏侯兄弟歌】 〖梁《書》曰:夏侯夔為豫州刺史。
於蒼陵立堰。
溉田千馀頃。
境内賴之。
夔兄?。
先居此任。
兄弟并有恩惠。
百姓歌之曰:〗 我之有(南帖有豫字。
)州。
賴彼(《白帖》無彼字。
梁書作頻仍。
《禦覽》同。
南史作頻得。
《詩紀》雲。
一作得。
)夏侯。
前兄後弟。
布政優優。
(○梁書夏侯?傳。
南史夏侯?傳。
《白帖》二十一。
《禦覽》二百五十六。
《樂府詩集》八十六作夏侯歌。
《詩紀》九十七作夏侯歌。
) 【梁武帝接民間為蕭恪歌】 〖南史曰:南平王恪為雍州刺史。
年少。
未閑庶務。
委之群下。
百姓每通一辭。
數處輸錢。
方得聞徹。
賓客有江仲舉、蔡?、王台卿、庾仲雍四人俱被接遇。
并有蓄積。
故人間歌曰雲雲。
帝接之曰雲雲。
尋以廬陵王代為刺史。
恪還奉見。
武帝以人間語問之。
恪大慚。
不敢一言。
〗 江千萬。
蔡五百。
王(《禦覽》誤作正。
)新車。
庾大宅。
主人愦愦不如(樂府作知。
)客。
(○南史南平王恪傳。
《禦覽》二百五十四引三國典略。
《樂府詩集》八十六作雍州歌。
) 【謠辭】 【北方童謠】 〖南史曰:梁武帝時。
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
足引北方童謠雲雲。
帝發淮陽戶丁及戰士二十萬築之。
以康絢督其事。
南起浮山。
北抵?石。
堰成。
長九裡。
高二十丈。
夾堤并樹杞柳。
軍人安堵其上。
魏軍竟潰而歸。
水之所及。
方數百裡。
魏壽陽城戍。
稍徙頓八公山。
〗 荊山為上格。
浮山為下格。
潼沱(《禦覽》或作江。
或作泡。
)為激溝。
并灌钜野澤。
(○梁書康絢傳。
南史康絢傳。
《禦覽》七十三引梁典。
《禦覽》三百二十一。
《詩紀》九十七。
) 【洛陽童謠】 〖南史曰:大通初。
武帝遣飙勇将軍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颢還北主魏。
轉戰而前。
連破魏軍。
颢入洛陽宮。
禦前殿。
改元大赦。
于時上黨王元天穆來攻。
慶之又大破之。
慶之麾下悉著白袍。
所向披靡。
先是洛陽人歌雲雲。
至是果驗。
〗 名軍(梁書作師。
《詩紀》同。
)大将莫自牢。
(《詩紀》作勞。
)千兵萬馬避(《詩紀》作被。
)白袍。
(○梁書陳慶之傳。
南史陳慶之傳。
《詩紀》九十七作洛陽歌。
) 【梁武帝時謠】 〖南史曰:蕭範。
梁武帝之從子也。
為都督、雍州刺史。
撫循将士。
盡得歡心。
時論者謂範欲為賊。
又童謠雲雲。
然卒無驗。
〗 莫匆匆。
且寬公。
誰當作天子。
草覆車邊已。
(○南史翻陽王範傳。
《詩紀》九十七作雍州童謠。
) 【昭明為太子時謠】 〖南史曰:梁武帝天監元年十一月。
立長子統為皇太子。
時民間有謠。
按鹿子開者。
反語為來子哭也。
後太子果薨。
是時長子歡為徐州刺史。
以嫡孫次應嗣位。
而帝意在晉安王。
猶豫未決。
及立晉安王為皇太子。
而歡止封豫章郡王還任。
謠言心徘徊者。
未定也。
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者。
複還徐方之象也。
統即昭明太子也。
〗 鹿子開城門。
城門鹿子開。
當開複未開。
使我心徘徊。
城中諸少年。
逐歡歸去來。
(○南史昭明太子傳。
) 【山陰民為丘仲孚謠】 〖梁《書》曰:丘仲孚遷山陰令。
居職甚有聲稱。
百姓為之謠曰雲雲。
前世傅琰父子、沈憲、劉玄明相繼宰山陰。
并有政績。
言仲孚皆過之也。
〗 二傅沈劉。
不如一丘。
(○梁書丘仲孚傳。
《禦覽》二百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