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壁浮青翠。
石濑響飛奔。
回輿下重閣。
降道訪真源。
談空匹泉湧。
綴藻邁弦繁。
輕生逢遇誤。
并作輩龍?。
顧已同偏爵。
何用挹衢樽。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八十七。
又《類聚》七十六引園、喧、門、原、轅、屯、奔、源、繁、?十韻。
) 【和簡文帝賽漢高廟詩】 ?币崇明祀。
牲樽禮貴神。
風驚如集廟。
光至似來陳。
徘徊靈駕入。
叫?兆倡歌新。
将言非為己。
緻敬乃祈民。
多才與多事。
今古獨為鄰。
(○《類聚》七十九。
《詩紀》八十七。
) 【行過康王故第苑詩】 入梁逢故苑。
度薛(文苑作渡薜。
)見(劉集作想。
)馀宮。
尚識招賢閣。
猶懷愛士風。
靈光一超遠。
(劉集作曠。
)衡(文苑作行。
)館亦(劉集作遠館複。
)蒙籠。
(文苑作複蒙籠。
)洞門馀舊色。
甘棠留故(文苑作昔。
)叢。
送禽悲不去。
過客慕(劉集誤作暮。
)難窮。
池竹徒如在。
林堂暧(《初學記》、文苑誤作暖。
)已空。
遠橋(文苑作樓。
劉集同。
)隔樹出。
迥(文區作回。
)澗隐岸(文苑作崖。
劉集同。
)通。
芳流小山桂。
塵起大王風。
具物鹹如此。
是地(劉集作故。
)感餘衷。
空想陵(文苑作靈。
)前劍。
徒悲壟上童。
(劉集作桐。
文苑同。
又注雲。
一作童。
《詩紀》雲。
一作桐。
○劉孝威集作過康王第宅。
文苑英華三百七作過康王第宅。
《詩紀》八十七。
又《初學記》十引宮、風、籠、叢、窮、空、通、衷九韻。
) 【閨怨詩】 本無金屋寵。
長作玉階悲。
一乖西北麗。
甯複城南期。
永巷愁無歇。
(《詩紀》雲。
玉台作盡。
)應門閉有時。
空勞織(《詩紀》作纖。
)素巧。
徒為團扇詞。
匡床終不共。
何由橫自私。
(○《類聚》三十二。
《詩紀》八十七。
) 【帆渡吉陽洲詩】〖孝威同賦。
〗 揚帆乘浪華。
操(《類聚》作噪。
馮校作操。
文苑作參。
)鼓要(《類聚》作揚。
文苑雲。
《類聚》作噪鼓揚。
)風力。
近樹?而遐。
遙山俄已逼。
欲比驚(文苑作擎。
)龍制。
将頓陽烏(文苑作鳥。
)翼。
客行悲道遠。
唯須前路極。
(○《類聚》二十七。
文苑英華二百八十九作帆渡吉陽州。
《詩紀》八十七。
) 【詠箫詩】〖《詩紀》雲。
英華作孝綽。
今從藝文作孝儀。
〗 危聲合鼓吹。
(《初學記》作歌鼓。
文苑同。
)絕弄混笙篪。
管饒(《初學記》作箫。
)知氣促。
钗(《類聚》、《初學記》誤作叙。
)動覺唇移。
箫(《類聚》作仙。
文苑同。
《詩紀》雲。
一作仙。
)史安為貴。
能令秦女随。
(○《類聚》四十四。
《初學記》十六。
文苑英華二百十二作劉孝綽。
注雲。
一作儀。
《詩紀》八十七。
) 【詠織女詩】 金钿已照曜。
白日未蹉跎。
欲待黃昏後。
(《初學記》作至。
歲時雜詠、《禦覽》、萬花谷同。
)含嬌渡淺河。
(○玉台新詠十。
《類聚》四及《初學記》四作劉孝威。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禦覽》三十一。
萬花谷後四作劉孝儀詩。
《詩紀》八十七。
) 【詠石蓮詩】 蓮名堪百萬。
石姓重千金。
不解無情物。
那得似人心。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八十七。
) 【和詠舞詩】 回履裾香散。
飄衫钿(《類聚》作钏。
)響傳。
低钗依促管。
曼(《初學記》作慢。
萬花谷同。
)睇入繁弦。
(○《類聚》四十三作和舞詩。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劉孝儀詩。
《詩紀》八十七。
) 【又和】 轉袖随歌發。
頓履赴弦馀。
度行過接手。
回身乍斂裾。
(○《類聚》四十三。
《詩紀》八十七。
) 【舞就行詩】 依歌移弱步。
傍燭(《詩紀》誤作竹。
)豔新妝。
徐來翻應節。
亂(《初學記》作去。
萬花谷同。
)去反成行。
(○《類聚》四十三。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
《詩紀》八十七。
) ☆蕭子範〈子範。
字景則。
齊豫章王嶷之子。
永明中。
封祁陽縣侯。
除太子洗馬。
梁受禅。
例降爵為子。
曆後軍記室參軍、司徒主簿。
出為建安太守。
遷南平王從事中郎、臨賀王長史。
出為始興内史。
遷秘書監。
大寶元年。
召為光祿大夫。
不拜卒。
年六十四。
有千字文一卷、集十二卷。
〉【羅敷行】 城南日半上。
微步弄妖姿。
含情動燕俗。
顧景笑齊眉。
不憂桑葉盡。
還意畏蠶饑。
春風若有顧。
惟願落花遲。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八十五。
石濑響飛奔。
回輿下重閣。
降道訪真源。
談空匹泉湧。
綴藻邁弦繁。
輕生逢遇誤。
并作輩龍?。
顧已同偏爵。
何用挹衢樽。
(○廣弘明集三十。
《詩紀》八十七。
又《類聚》七十六引園、喧、門、原、轅、屯、奔、源、繁、?十韻。
) 【和簡文帝賽漢高廟詩】 ?币崇明祀。
牲樽禮貴神。
風驚如集廟。
光至似來陳。
徘徊靈駕入。
叫?兆倡歌新。
将言非為己。
緻敬乃祈民。
多才與多事。
今古獨為鄰。
(○《類聚》七十九。
《詩紀》八十七。
) 【行過康王故第苑詩】 入梁逢故苑。
度薛(文苑作渡薜。
)見(劉集作想。
)馀宮。
尚識招賢閣。
猶懷愛士風。
靈光一超遠。
(劉集作曠。
)衡(文苑作行。
)館亦(劉集作遠館複。
)蒙籠。
(文苑作複蒙籠。
)洞門馀舊色。
甘棠留故(文苑作昔。
)叢。
送禽悲不去。
過客慕(劉集誤作暮。
)難窮。
池竹徒如在。
林堂暧(《初學記》、文苑誤作暖。
)已空。
遠橋(文苑作樓。
劉集同。
)隔樹出。
迥(文區作回。
)澗隐岸(文苑作崖。
劉集同。
)通。
芳流小山桂。
塵起大王風。
具物鹹如此。
是地(劉集作故。
)感餘衷。
空想陵(文苑作靈。
)前劍。
徒悲壟上童。
(劉集作桐。
文苑同。
又注雲。
一作童。
《詩紀》雲。
一作桐。
○劉孝威集作過康王第宅。
文苑英華三百七作過康王第宅。
《詩紀》八十七。
又《初學記》十引宮、風、籠、叢、窮、空、通、衷九韻。
) 【閨怨詩】 本無金屋寵。
長作玉階悲。
一乖西北麗。
甯複城南期。
永巷愁無歇。
(《詩紀》雲。
玉台作盡。
)應門閉有時。
空勞織(《詩紀》作纖。
)素巧。
徒為團扇詞。
匡床終不共。
何由橫自私。
(○《類聚》三十二。
《詩紀》八十七。
) 【帆渡吉陽洲詩】〖孝威同賦。
〗 揚帆乘浪華。
操(《類聚》作噪。
馮校作操。
文苑作參。
)鼓要(《類聚》作揚。
文苑雲。
《類聚》作噪鼓揚。
)風力。
近樹?而遐。
遙山俄已逼。
欲比驚(文苑作擎。
)龍制。
将頓陽烏(文苑作鳥。
)翼。
客行悲道遠。
唯須前路極。
(○《類聚》二十七。
文苑英華二百八十九作帆渡吉陽州。
《詩紀》八十七。
) 【詠箫詩】〖《詩紀》雲。
英華作孝綽。
今從藝文作孝儀。
〗 危聲合鼓吹。
(《初學記》作歌鼓。
文苑同。
)絕弄混笙篪。
管饒(《初學記》作箫。
)知氣促。
钗(《類聚》、《初學記》誤作叙。
)動覺唇移。
箫(《類聚》作仙。
文苑同。
《詩紀》雲。
一作仙。
)史安為貴。
能令秦女随。
(○《類聚》四十四。
《初學記》十六。
文苑英華二百十二作劉孝綽。
注雲。
一作儀。
《詩紀》八十七。
) 【詠織女詩】 金钿已照曜。
白日未蹉跎。
欲待黃昏後。
(《初學記》作至。
歲時雜詠、《禦覽》、萬花谷同。
)含嬌渡淺河。
(○玉台新詠十。
《類聚》四及《初學記》四作劉孝威。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禦覽》三十一。
萬花谷後四作劉孝儀詩。
《詩紀》八十七。
) 【詠石蓮詩】 蓮名堪百萬。
石姓重千金。
不解無情物。
那得似人心。
(○玉台新詠十。
《詩紀》八十七。
) 【和詠舞詩】 回履裾香散。
飄衫钿(《類聚》作钏。
)響傳。
低钗依促管。
曼(《初學記》作慢。
萬花谷同。
)睇入繁弦。
(○《類聚》四十三作和舞詩。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作劉孝儀詩。
《詩紀》八十七。
) 【又和】 轉袖随歌發。
頓履赴弦馀。
度行過接手。
回身乍斂裾。
(○《類聚》四十三。
《詩紀》八十七。
) 【舞就行詩】 依歌移弱步。
傍燭(《詩紀》誤作竹。
)豔新妝。
徐來翻應節。
亂(《初學記》作去。
萬花谷同。
)去反成行。
(○《類聚》四十三。
《初學記》十五。
萬花谷後三十二。
《詩紀》八十七。
) ☆蕭子範〈子範。
字景則。
齊豫章王嶷之子。
永明中。
封祁陽縣侯。
除太子洗馬。
梁受禅。
例降爵為子。
曆後軍記室參軍、司徒主簿。
出為建安太守。
遷南平王從事中郎、臨賀王長史。
出為始興内史。
遷秘書監。
大寶元年。
召為光祿大夫。
不拜卒。
年六十四。
有千字文一卷、集十二卷。
〉【羅敷行】 城南日半上。
微步弄妖姿。
含情動燕俗。
顧景笑齊眉。
不憂桑葉盡。
還意畏蠶饑。
春風若有顧。
惟願落花遲。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