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詩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謝眺【詩】【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過劉先生墓詩】 嘉樹因枝條。
琢玉良可寶。
若人陵曲台。
垂帷茂淵道。
善誘宗學原。
鳴鐘霁幽抱。
仁焉徂宛洛。
清徽夜何早。
歲晚結松陰。
平原亂秋草。
不有至言揚。
終滞西山老。
(○本集四。
《詩紀》十六。
) 【和何議曹郊遊詩二首】 春心澹容與。
挾弋(本集作戈。
)步中林。
朝光映紅萼。
微風吹好音。
江垂得清賞。
山際果幽尋。
未嘗遠離别。
(本集作别離。
)知此惬歸心。
流溯終靡已。
嗟行方至今。
(○本集四。
《詩紀》十六。
) 江臯倦遊客。
薄暮懷歸者。
揚ぎ浮大川。
惆怅至日下。
霍靡青莎被。
潺?石溜瀉。
寄語持笙簧。
舒憂願自假。
歸途豈難涉。
翻同江上夏。
(○同上) 【和劉西曹望海台詩】 〖《詩紀》雲。
此詩本見謝?集。
選詩拾遺雲鐘憲作。
不知何據。
既不能明。
姑并存之。
〗 滄波不可望。
望極與天平。
往往孤山映。
處處春雲生。
差池遠雁沒。
飒沓群凫驚。
嚣塵及簿領。
棄舍出重城。
臨川徒可羨。
結網庶時營。
(○本集四。
《詩紀》六十。
又《類聚》八作望海詩。
引平、生、驚三韻。
) 【和宋記室省中詩】 落日飛鳥還。
(本集作遠。
《詩紀》同。
)憂來不可極。
竹樹澄遠陰。
雲霞成異色。
懷歸欲乘電。
瞻言思解翼。
清揚婉禁居。
秘此文墨職。
無歎阻琴尊。
相從伊水側。
(○本集四。
《詩紀》六十。
又文鏡秘府論南卷引極、色二韻。
)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詩】 二别阻漢坻。
雙崤望河澳。
茲嶺複Лヴ。
分區奠淮服。
東限琅琊台。
西距孟諸陸。
阡(李善本《文選》作仙。
)眠起雜樹。
檀栾蔭(《類聚》作陰。
)修行。
日隐澗(《類聚》作瀾。
)疑(《文選》作凝。
三謝詩同。
)空。
雲聚岫如複。
出沒眺樓雉。
遠近送春目。
戎州昔亂華。
素景淪伊谷。
阽危賴宗衮。
微管寄明牧。
長蛇固能翦。
奔鲸自此曝。
道(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導。
)峻芳塵流。
業遙年運倏。
平生仰令圖。
籲(本集作子。
三謝詩作于。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于。
)嗟命不淑。
浩蕩别親知。
連(《詩紀》雲。
集作聯。
)翩戒征軸。
再遠館娃宮。
兩去河陽谷。
風煙四時犯。
霜雨(本集作露。
注雲。
一作雨。
)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
秋場庶能築。
(○本集四。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紀》六十。
又《類聚》七作和王著作登八公山詩。
引陸、竹、出、目四韻。
)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 〖伏曼容為武昌太守。
〗 炎靈遺劍(《禦覽》作劍遺。
)玺。
當途駭龍戰。
聖期缺中壤。
霸功興宇(本集作寓。
)縣。
鵲起登吳台。
(各本作山。
今從《顔氏家訓》。
)鳳翔陵楚甸。
衿帶窮岩險。
帷?(三謝詩作奕。
)盡謀選。
北拒溺骖镳。
西龛(本集作戡。
三謝詩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戡。
)收組練。
江海既無波。
俯仰流英盼。
(《詩紀》作眄。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眄字。
)裘冕類?郊。
蔔揆崇離殿。
釣台臨講閱。
樊山開廣燕。
文物共葳蕤。
聲明(海錄碎事作名。
)且蔥倩。
(本集誤作舊。
)三光厭分景。
書軌欲同薦。
參差世(三謝詩作代。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代。
)祀忽。
(三謝詩作?。
)寂寞(《文選》作漠。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寞。
)市朝變。
舞館識馀基。
歌梁想遺啭。
故林衰木平。
荒池秋草遍。
雄圖怅若茲。
茂宰深遐眷。
幽客滞江臯。
從賞乖纓弁。
清卮阻獻酬。
良書限聞見。
幸藉(《文選》作籍。
三謝詩同。
)芳音多。
多承風采馀絢。
于役倘有期。
鄂渚同遊衍。
(本集四。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紀》六十。
又《顔氏家訓》勉學篇引一句。
《禦覽》三百十五作謝?詩。
引戰一韻。
海錄碎事九作謝?詩。
引茜一韻。
) 【夏始和劉潺陵詩】 威仰弛蒼郊。
龍曜表皇隰。
春色卷遙甸。
炎光麗近邑。
白蘋望已騁。
缃(廣《文選》作湘。
)荷紛可襲。
徒願尺波旋。
終憐寸景戢。
對窗斜日過。
洞幌鮮飙入。
浮雲去欲窮。
暮鳥飛相及。
柔翰缜(本集作絹。
)芳塵。
清源非易揖。
回江難絕濟。
雲誰暢伫立。
良宰勖夜漁。
出入事朝汲。
積(本集、廣《文選》作績。
)羽餘既裳。
更賦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
歸來共栖集。
(○本集四。
廣《文選》十。
《詩紀》六十。
) 【新治北窗和何從事詩】 國小暇日多。
民淳紛務屏。
辟牖期清曠。
開簾候風景。
泱泱日照溪。
團團雲去嶺。
??蘭??峻。
骈阗石路整。
池北樹如浮。
竹外山猶影。
自來彌弦望。
(本集雲。
一作缺。
)及君臨箕颍。
清文蔚且詠。
微言超(本集雲。
一作怡。
)已領。
不見城壕側。
思君朝夕頃。
回舟方在辰。
何以慰延頸。
(○本集四。
《詩紀》六十。
)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掖庭聘絕國。
長門失歡宴。
(玉台作燕。
)相逢詠蘼蕪。
辭寵悲團(《文選》、玉台并作班。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團。
本集、《詩紀》并雲。
一作班。
琢玉良可寶。
若人陵曲台。
垂帷茂淵道。
善誘宗學原。
鳴鐘霁幽抱。
仁焉徂宛洛。
清徽夜何早。
歲晚結松陰。
平原亂秋草。
不有至言揚。
終滞西山老。
(○本集四。
《詩紀》十六。
) 【和何議曹郊遊詩二首】 春心澹容與。
挾弋(本集作戈。
)步中林。
朝光映紅萼。
微風吹好音。
江垂得清賞。
山際果幽尋。
未嘗遠離别。
(本集作别離。
)知此惬歸心。
流溯終靡已。
嗟行方至今。
(○本集四。
《詩紀》十六。
) 江臯倦遊客。
薄暮懷歸者。
揚ぎ浮大川。
惆怅至日下。
霍靡青莎被。
潺?石溜瀉。
寄語持笙簧。
舒憂願自假。
歸途豈難涉。
翻同江上夏。
(○同上) 【和劉西曹望海台詩】 〖《詩紀》雲。
此詩本見謝?集。
選詩拾遺雲鐘憲作。
不知何據。
既不能明。
姑并存之。
〗 滄波不可望。
望極與天平。
往往孤山映。
處處春雲生。
差池遠雁沒。
飒沓群凫驚。
嚣塵及簿領。
棄舍出重城。
臨川徒可羨。
結網庶時營。
(○本集四。
《詩紀》六十。
又《類聚》八作望海詩。
引平、生、驚三韻。
) 【和宋記室省中詩】 落日飛鳥還。
(本集作遠。
《詩紀》同。
)憂來不可極。
竹樹澄遠陰。
雲霞成異色。
懷歸欲乘電。
瞻言思解翼。
清揚婉禁居。
秘此文墨職。
無歎阻琴尊。
相從伊水側。
(○本集四。
《詩紀》六十。
又文鏡秘府論南卷引極、色二韻。
)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詩】 二别阻漢坻。
雙崤望河澳。
茲嶺複Лヴ。
分區奠淮服。
東限琅琊台。
西距孟諸陸。
阡(李善本《文選》作仙。
)眠起雜樹。
檀栾蔭(《類聚》作陰。
)修行。
日隐澗(《類聚》作瀾。
)疑(《文選》作凝。
三謝詩同。
)空。
雲聚岫如複。
出沒眺樓雉。
遠近送春目。
戎州昔亂華。
素景淪伊谷。
阽危賴宗衮。
微管寄明牧。
長蛇固能翦。
奔鲸自此曝。
道(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導。
)峻芳塵流。
業遙年運倏。
平生仰令圖。
籲(本集作子。
三謝詩作于。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于。
)嗟命不淑。
浩蕩别親知。
連(《詩紀》雲。
集作聯。
)翩戒征軸。
再遠館娃宮。
兩去河陽谷。
風煙四時犯。
霜雨(本集作露。
注雲。
一作雨。
)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
秋場庶能築。
(○本集四。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紀》六十。
又《類聚》七作和王著作登八公山詩。
引陸、竹、出、目四韻。
)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 〖伏曼容為武昌太守。
〗 炎靈遺劍(《禦覽》作劍遺。
)玺。
當途駭龍戰。
聖期缺中壤。
霸功興宇(本集作寓。
)縣。
鵲起登吳台。
(各本作山。
今從《顔氏家訓》。
)鳳翔陵楚甸。
衿帶窮岩險。
帷?(三謝詩作奕。
)盡謀選。
北拒溺骖镳。
西龛(本集作戡。
三謝詩同。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戡。
)收組練。
江海既無波。
俯仰流英盼。
(《詩紀》作眄。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眄字。
)裘冕類?郊。
蔔揆崇離殿。
釣台臨講閱。
樊山開廣燕。
文物共葳蕤。
聲明(海錄碎事作名。
)且蔥倩。
(本集誤作舊。
)三光厭分景。
書軌欲同薦。
參差世(三謝詩作代。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代。
)祀忽。
(三謝詩作?。
)寂寞(《文選》作漠。
六臣本注雲。
五臣作寞。
)市朝變。
舞館識馀基。
歌梁想遺啭。
故林衰木平。
荒池秋草遍。
雄圖怅若茲。
茂宰深遐眷。
幽客滞江臯。
從賞乖纓弁。
清卮阻獻酬。
良書限聞見。
幸藉(《文選》作籍。
三謝詩同。
)芳音多。
多承風采馀絢。
于役倘有期。
鄂渚同遊衍。
(本集四。
《文選》三十。
三謝詩。
《詩紀》六十。
又《顔氏家訓》勉學篇引一句。
《禦覽》三百十五作謝?詩。
引戰一韻。
海錄碎事九作謝?詩。
引茜一韻。
) 【夏始和劉潺陵詩】 威仰弛蒼郊。
龍曜表皇隰。
春色卷遙甸。
炎光麗近邑。
白蘋望已騁。
缃(廣《文選》作湘。
)荷紛可襲。
徒願尺波旋。
終憐寸景戢。
對窗斜日過。
洞幌鮮飙入。
浮雲去欲窮。
暮鳥飛相及。
柔翰缜(本集作絹。
)芳塵。
清源非易揖。
回江難絕濟。
雲誰暢伫立。
良宰勖夜漁。
出入事朝汲。
積(本集、廣《文選》作績。
)羽餘既裳。
更賦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
歸來共栖集。
(○本集四。
廣《文選》十。
《詩紀》六十。
) 【新治北窗和何從事詩】 國小暇日多。
民淳紛務屏。
辟牖期清曠。
開簾候風景。
泱泱日照溪。
團團雲去嶺。
??蘭??峻。
骈阗石路整。
池北樹如浮。
竹外山猶影。
自來彌弦望。
(本集雲。
一作缺。
)及君臨箕颍。
清文蔚且詠。
微言超(本集雲。
一作怡。
)已領。
不見城壕側。
思君朝夕頃。
回舟方在辰。
何以慰延頸。
(○本集四。
《詩紀》六十。
)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掖庭聘絕國。
長門失歡宴。
(玉台作燕。
)相逢詠蘼蕪。
辭寵悲團(《文選》、玉台并作班。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團。
本集、《詩紀》并雲。
一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