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曰:莫愁樂者。
出於石城光。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
善歌謠。
石城樂和中複有忘愁聲。
因有此歌。
古今樂錄曰:莫愁樂。
亦雲蠻樂。
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
樂府解題曰:古歌亦有莫愁洛陽女。
與此不同。
〗 莫愁在何處。
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兩槳。
催送莫愁來。
聞歡下揚州。
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
江水斷不流。
(○《樂府詩集》四十八。
) 【烏夜啼】〖八曲〗 〖左雲。
古辭。
《唐書》樂志曰:烏夜啼者。
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
元嘉十七年。
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
義慶時為江州。
至鎮。
相見而哭。
文帝聞而怪之。
徵還。
慶大懼。
伎妾夜聞烏夜啼聲。
扣齊ト雲。
明日應有赦。
其年更為兖州刺史。
因此作歌。
故其和雲。
夜夜望郎來。
籠窗窗不開。
今所傳歌。
似非義慶本旨。
古今樂錄曰:烏夜啼。
舊舞十六人。
○臨川王義慶。
當作彭城王義康。
〗 歌舞諸少年。
(玉台作年少。
)娉婷無種迹。
菖蒲花可憐。
聞名不曾識。
長樯鐵鹿子。
布帆阿那起。
詫侬安在間。
一去數千裡。
辭家遠行去。
侬歡獨離居。
此日無啼音。
裂帛作還書。
可憐烏臼鳥。
強言知天曙。
無故三更啼。
歡子冒暗去。
烏生如欲飛。
飛飛各自去。
生離無安心。
夜啼至天曙。
籠窗窗不開。
蕩戶戶不動。
歡下葳蕤龠。
交侬那得往。
遠望千裡煙。
隐當在歡家。
欲飛無兩翅。
當奈獨思何。
巴陵三江口。
蘆荻齊如麻。
執手與歡别。
痛切當奈何。
(○《樂府詩集》四十七。
《詩紀》五十五。
) 【襄陽樂】〖九曲〗 〖左雲。
古辭。
古今樂錄曰:襄陽樂者。
宋随王誕之所作也。
誕始為襄陽郡。
元嘉二十六年。
仍為雍州刺史。
夜聞諸女歌謠。
因而作之。
所以歌和中有襄陽來。
夜樂之語也。
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
〗 朝發襄陽城。
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
花豔驚郎目。
上水郎擔(樂府作檐。
)篙。
下水搖雙橹。
四角龍子幡。
環環江當柱。
江陵三千三。
西塞陌中央。
但問相随否。
何計道裡長。
人言襄陽樂。
樂作非侬處。
乘星冒風流。
還侬揚州去。
爛漫女蘿草。
結曲繞長松。
三春雖同色。
歲寒非處侬。
黃鹄參天飛。
中道郁徘徊。
腹中車輪轉。
歡今定憐誰。
揚州蒲鍛環。
百錢兩三叢。
不能買将還。
空手攬抱侬。
女蘿自微薄。
寄托長松表。
何惜負霜死。
貴得相纏繞。
惡見多情歡。
罷侬不相語。
莫作烏集林。
忽如提侬去。
(○《樂府詩集》四十八。
《詩紀》五十五。
又玉台新詠十引第一曲。
) 【壽陽樂】〖九曲〗 〖左雲。
古辭。
古今樂錄曰:奪陽樂者。
宋南平穆王為豫州所作也。
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
○《詩紀》雲。
按其歌辭。
蓋叙傷别望歸之思。
南平穆王即劉铄也。
〗 可憐八公山。
在壽陽。
别後莫相忘。
東台百馀尺。
淩風雲。
别後不忘君。
梁長曲水流。
明如鏡。
雙林與郎照。
辭家遠行去。
空為君。
明知歲月駛。
籠窗取涼風。
彈素琴。
一歎複一吟。
夜相思。
望不來。
人樂我獨愁。
長淮何爛漫。
路悠悠。
得當樂忘憂。
上我長濑橋。
望歸路。
秋風停欲度。
銜淚出傷門。
壽陽去。
必還當幾載。
(○《樂府詩集》四十九。
《詩紀》五十五。
) 【西烏夜飛】〖五曲〗 〖左雲。
古辭。
古今樂錄曰:西烏夜飛者。
宋元徽五年。
荊州刺史沈攸之所作也。
攸之舉兵。
發荊州東下。
未敗之前。
思歸京師。
所以歌和雲。
白日落西山。
還去來。
送聲雲。
折翅烏。
飛何處。
被彈歸。
〗 日從東方出。
團團雞子黃。
夫婦(樂府作歸。
)恩情重。
憐歡故在傍。
暫請半日給。
徙倚娘店前。
目作宴?飽。
腹作宛惱饑。
我昨憶歡時。
攬刀持自刺。
自刺分應死。
刀作雜(樂府作離。
)樓僻。
陽春二三月。
諸花盡芳盛。
持底喚歡來。
花笑莺歌詠。
感郎崎岖情。
不複自顧慮。
臂繩雙入結。
遂成同心去。
(○《樂府詩集》四十九。
《詩紀》五十五。
)
出於石城光。
石城有女子名莫愁。
善歌謠。
石城樂和中複有忘愁聲。
因有此歌。
古今樂錄曰:莫愁樂。
亦雲蠻樂。
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
樂府解題曰:古歌亦有莫愁洛陽女。
與此不同。
〗 莫愁在何處。
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兩槳。
催送莫愁來。
聞歡下揚州。
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
江水斷不流。
(○《樂府詩集》四十八。
) 【烏夜啼】〖八曲〗 〖左雲。
古辭。
《唐書》樂志曰:烏夜啼者。
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
元嘉十七年。
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
義慶時為江州。
至鎮。
相見而哭。
文帝聞而怪之。
徵還。
慶大懼。
伎妾夜聞烏夜啼聲。
扣齊ト雲。
明日應有赦。
其年更為兖州刺史。
因此作歌。
故其和雲。
夜夜望郎來。
籠窗窗不開。
今所傳歌。
似非義慶本旨。
古今樂錄曰:烏夜啼。
舊舞十六人。
○臨川王義慶。
當作彭城王義康。
〗 歌舞諸少年。
(玉台作年少。
)娉婷無種迹。
菖蒲花可憐。
聞名不曾識。
長樯鐵鹿子。
布帆阿那起。
詫侬安在間。
一去數千裡。
辭家遠行去。
侬歡獨離居。
此日無啼音。
裂帛作還書。
可憐烏臼鳥。
強言知天曙。
無故三更啼。
歡子冒暗去。
烏生如欲飛。
飛飛各自去。
生離無安心。
夜啼至天曙。
籠窗窗不開。
蕩戶戶不動。
歡下葳蕤龠。
交侬那得往。
遠望千裡煙。
隐當在歡家。
欲飛無兩翅。
當奈獨思何。
巴陵三江口。
蘆荻齊如麻。
執手與歡别。
痛切當奈何。
(○《樂府詩集》四十七。
《詩紀》五十五。
) 【襄陽樂】〖九曲〗 〖左雲。
古辭。
古今樂錄曰:襄陽樂者。
宋随王誕之所作也。
誕始為襄陽郡。
元嘉二十六年。
仍為雍州刺史。
夜聞諸女歌謠。
因而作之。
所以歌和中有襄陽來。
夜樂之語也。
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
〗 朝發襄陽城。
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
花豔驚郎目。
上水郎擔(樂府作檐。
)篙。
下水搖雙橹。
四角龍子幡。
環環江當柱。
江陵三千三。
西塞陌中央。
但問相随否。
何計道裡長。
人言襄陽樂。
樂作非侬處。
乘星冒風流。
還侬揚州去。
爛漫女蘿草。
結曲繞長松。
三春雖同色。
歲寒非處侬。
黃鹄參天飛。
中道郁徘徊。
腹中車輪轉。
歡今定憐誰。
揚州蒲鍛環。
百錢兩三叢。
不能買将還。
空手攬抱侬。
女蘿自微薄。
寄托長松表。
何惜負霜死。
貴得相纏繞。
惡見多情歡。
罷侬不相語。
莫作烏集林。
忽如提侬去。
(○《樂府詩集》四十八。
《詩紀》五十五。
又玉台新詠十引第一曲。
) 【壽陽樂】〖九曲〗 〖左雲。
古辭。
古今樂錄曰:奪陽樂者。
宋南平穆王為豫州所作也。
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
○《詩紀》雲。
按其歌辭。
蓋叙傷别望歸之思。
南平穆王即劉铄也。
〗 可憐八公山。
在壽陽。
别後莫相忘。
東台百馀尺。
淩風雲。
别後不忘君。
梁長曲水流。
明如鏡。
雙林與郎照。
辭家遠行去。
空為君。
明知歲月駛。
籠窗取涼風。
彈素琴。
一歎複一吟。
夜相思。
望不來。
人樂我獨愁。
長淮何爛漫。
路悠悠。
得當樂忘憂。
上我長濑橋。
望歸路。
秋風停欲度。
銜淚出傷門。
壽陽去。
必還當幾載。
(○《樂府詩集》四十九。
《詩紀》五十五。
) 【西烏夜飛】〖五曲〗 〖左雲。
古辭。
古今樂錄曰:西烏夜飛者。
宋元徽五年。
荊州刺史沈攸之所作也。
攸之舉兵。
發荊州東下。
未敗之前。
思歸京師。
所以歌和雲。
白日落西山。
還去來。
送聲雲。
折翅烏。
飛何處。
被彈歸。
〗 日從東方出。
團團雞子黃。
夫婦(樂府作歸。
)恩情重。
憐歡故在傍。
暫請半日給。
徙倚娘店前。
目作宴?飽。
腹作宛惱饑。
我昨憶歡時。
攬刀持自刺。
自刺分應死。
刀作雜(樂府作離。
)樓僻。
陽春二三月。
諸花盡芳盛。
持底喚歡來。
花笑莺歌詠。
感郎崎岖情。
不複自顧慮。
臂繩雙入結。
遂成同心去。
(○《樂府詩集》四十九。
《詩紀》五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