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逝非空思。
七襄無成文。
(○《文選》二十六。
《詩紀》四十六。
) 【直東宮答鄭尚書道子詩】 皇居體環(李善本《文選》作寰。
《類聚》、《初學記》同。
)極。
設險隻天工。
(《類聚》作協天功。
)兩闱阻通軌。
對禁限(《類聚》作阻。
)清風。
?予旅東館。
徒歌屬南墉。
寝興郁無已。
起觀辰漢中。
流雲藹青阙。
皓月鑒丹宮。
踟蹰清防密。
徙倚恒漏窮。
君子吐芳訊。
感物恻(《初學記》作側。
)餘衷。
惜無丘園秀。
景行彼高松。
(《初學記》作嵩。
)知言有誠貫。
(一作貫。
)美價難克充。
何以銘嘉贶。
言樹絲與桐。
(○《文選》二十六作直東宮答鄭尚書。
《詩紀》四十六。
又《類聚》三十一引功、風二韻。
《初學記》十一作直東宮答鄭尚書。
引工、風、墉、中、宮、窮、衷七韻。
) 【和謝監靈運詩】 弱植慕端操。
窘步懼先迷。
寡立非擇方。
刻意藉窮栖。
伊昔遘多幸。
秉筆侍兩閨。
(《初學記》作闱。
)雖慚丹ぬ施。
未謂玄素睽。
徒遭良時讠皮。
(《初學記》作諷。
)王道奄?霾。
入神幽明絕。
朋好雲雨乖。
吊屈汀洲浦。
谒帝蒼山蹊。
倚岩聽緒風。
攀林結留荑。
?予(《初學記》作子。
)間衡峤。
曷月瞻秦稽。
皇聖昭天德。
豐澤振沈泥。
惜無雀(李善本《文選》作爵。
)雉化。
休用充海淮。
去國還故裡。
幽門樹蓬藜。
采茨葺昔宇。
剪棘開舊畦。
物謝時既晏。
年往志不偕。
親仁敷情昵。
興玩(李善本《文選》作賦。
)究辭凄。
(李善本《文選》作栖。
)芬馥歇蘭若。
清越奪琳圭。
盡言非報章。
聊用布所懷。
(○《文選》二十六。
《初學記》十二。
《詩紀》四十六。
) 【北使洛詩】 〖沈約宋《書》曰:延之為豫章世子中軍行參軍。
義熙十二年。
高祖北伐。
有宋公之授。
府遣一使慶殊命參起居。
延之至洛陽。
道中作詩一首。
文辭藻麗。
為謝晦、傅亮所賞。
集曰:時年三十二。
〗 改服饬徒旅。
首路?險艱。
(李善本《文選》作難。
)振楫發吳洲。
秣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
道由周鄭間。
前登陽城路。
日(《類聚》作旦。
)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運。
經始闊聖賢。
伊氵?(李善本《文選》作谷。
《類聚》作洛。
)絕津濟。
台館無尺椽。
宮陛(《類聚》作階。
)多巢穴。
城阙生雲煙。
王猷升八表。
嗟行方暮年。
陰風振涼野。
飛雲(李善本《文選》作雪。
)瞀窮天。
臨途未及引。
置酒慘無言。
隐憫徒禦悲。
威遲良馬煩。
遊役去芳時。
歸來屢徂愆。
蓬心既已矣。
飛薄殊亦然。
(○《文選》二十七。
《詩紀》四十七。
又《類聚》二十七作北使主洛。
引山、間、川、椽、煙五韻。
) 【還至梁城作詩】 眇默軌路長。
憔悴征戍勤。
昔邁先徂師。
今來後歸軍。
振策眷東路。
傾側不及群。
息徒顧将夕。
極望梁陳分。
故國多喬木。
空城凝寒雲。
丘壟填郛郭。
銘志滅無文。
木石扃幽闼。
黍苗延高墳。
惟彼雍門子。
籲嗟孟嘗君。
愚賤同堙滅。
尊貴誰獨聞。
曷為久遊客。
憂念坐自殷。
(○《文選》二十七。
《詩紀》四十六。
)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 江漢分楚望。
衡巫奠南服。
三湘淪洞庭。
七澤藹荊牧。
經途延舊軌。
登?訪川陸。
水國周地險。
河山信重複。
(李善本《文選》作複。
)卻倚雲夢林。
前瞻京(李善本《文選》雲。
京或作荊。
《詩紀》雲。
一作荊。
)台囿。
清?(李善本《文選》作氛。
)霁嶽陽。
曾晖薄瀾澳。
凄矣自遠風。
傷哉千裡目。
萬古陳往還。
百代勞起伏。
存沒竟何人。
炯介在明淑。
請從上世人。
歸來?桑竹。
(○《文選》二十七。
《詩紀》四十六。
又《類聚》二十八作罷郡還與張湘川登巴陵城樓詩。
引服、牧、目、伏四韻。
) 【五君詠五首】 【阮步兵】 阮公雖淪迹。
識密鑒亦洞。
沈醉似埋照。
寓辭類托諷。
長嘯若懷人。
越禮自驚衆。
物故不可論。
(略出金ぷ作論舊。
)途窮能無恸。
(略出金ぷ作甯不哀。
○《文選》二十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六。
又鳴沙石室略出金ぷ引哀一韻。
)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
本自餐霞人。
形解驗默仙。
吐論知凝神。
立俗迕流議。
尋山洽隐淪。
鸾翮有時铩。
龍性誰能馴。
(○《文選》二十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六。
) 【劉參軍】 劉伶(李善本《文選》作靈。
)善閉關。
懷清滅聞見。
鼓鐘不足歡。
榮色豈能眩。
韬精日沉飲。
誰知非荒宴。
頌酒雖短章。
深衷自此見。
(○同上) 【阮始平】 仲容青雲器。
實禀生民(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人。
)秀。
達音何用深。
識微在金奏。
郭奕已心醉。
山公非虛觏。
屢薦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
(○同上) 【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
深心托毫(《文選》作豪。
)素。
探道好淵玄。
觀書鄙章句。
交呂既鴻軒。
攀嵇亦鳳舉。
流連河裡遊。
恻怆山陽賦。
(○同上) 【為織女贈牽牛詩】 婺女俪(《初學記》作麗。
《禦覽》同。
)經星。
?(玉台作常。
)娥(玉台誤作?戚。
)栖(《禦覽》作扌妻。
)飛月。
慚無二(《禦覽》作一。
)媛靈。
托身侍天阙。
阊阖殊(《禦覽》誤作闾殊阖。
)未晖。
(《禦覽》作央。
)鹹池(《禦覽》作銀河。
)豈沐發。
漢(玉台作?産。
)陰不夕(玉台作久。
)張。
(《禦覽》作帳。
)長河為誰越。
(歲時雜詠作誰可越。
《詩紀》雲。
歲時作誰是越。
)雖有促燕(《禦覽》作有促燕歸。
)期。
方須(《禦覽》作萬頃。
)涼風發。
虛計雙曜周。
(歲時雜詠作同。
)空遲三星沒。
非怨杼(玉台誤作杆。
)軸(《禦覽》作柚。
)勞。
但念芳菲歇。
(○玉台雜詠四。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詩紀》四十六。
又《初學記》四引月一韻。
《禦覽》三十一引月、阙、發、越、發、歇六韻。
) 【歸鴻詩】 昧旦濡和風。
沾露踐朝晖。
萬有皆同春。
(《類聚》作奉。
)鴻雁獨辭歸。
相鳴去澗汜。
長江發江畿。
?潔登雲侶。
連綿千裡飛。
長懷河朔路。
緬與湘漢違。
(○《類聚》九十。
《詩紀》四十六。
) 【除弟服詩】 徂沒離二秋。
掩泣備三冬。
往辰緬難紀。
來算忽易窮。
升沒淹期晦。
灑掃易禮容。
缟衣變作體。
長逝歸爾躬。
(○《類聚》三十四。
《詩紀》四十六。
) 【辭難潮溝詩】 徘徊眷郊甸。
俯仰引單襟。
一途苟不豫。
百慮畢來侵。
永懷交在昔。
有願愆瑟琴。
寫言勞者事。
将用慰亡簪。
(○《類聚》三十四。
《詩紀》四十六。
) 【侍東耕詩】 題封經地域。
辰角麗天部。
(《詩紀》作?。
)浮藹起青壇。
沈腴發绀耦。
草服薦同穗。
黃冠獻嘉壽。
(○《類聚》三十九。
《詩紀》四十六。
) 【登景陽樓詩】 風觀要春景。
月謝迎秋光。
沿波被華若。
随山茂貞芳。
(○《類聚》二十八。
《詩紀》四十六。
) 【白雪詩】 翩若?屑。
晰如瑤粒。
(○《書鈔》百五十二。
) 【獨秀山詩】 〖桂林《風土記》曰:獨秀山在城西北一百步。
直聳五百馀尺。
周回一裡。
平地孤拔。
下有洞穴。
凝垂孔窦。
路通山北。
旁回百馀丈。
豁然明朗。
宋光祿卿顔延年牧此郡。
常於北石室中讀書。
遺迹猶存。
嘗賦詩雲雲是也。
〗 未若獨秀者。
嵯峨郭邑開。
(○《禦覽》四十九。
) 【詩】 太微凝帝宇。
瑤光正神縣。
(○海錄碎事一。
) 【詩】 旦泛桂水潮。
映月遊海ㄛ。
(○海錄碎事三。
) 【詩】 信矣勞物化。
憂襟未能整。
(○海錄碎事九。
)
七襄無成文。
(○《文選》二十六。
《詩紀》四十六。
) 【直東宮答鄭尚書道子詩】 皇居體環(李善本《文選》作寰。
《類聚》、《初學記》同。
)極。
設險隻天工。
(《類聚》作協天功。
)兩闱阻通軌。
對禁限(《類聚》作阻。
)清風。
?予旅東館。
徒歌屬南墉。
寝興郁無已。
起觀辰漢中。
流雲藹青阙。
皓月鑒丹宮。
踟蹰清防密。
徙倚恒漏窮。
君子吐芳訊。
感物恻(《初學記》作側。
)餘衷。
惜無丘園秀。
景行彼高松。
(《初學記》作嵩。
)知言有誠貫。
(一作貫。
)美價難克充。
何以銘嘉贶。
言樹絲與桐。
(○《文選》二十六作直東宮答鄭尚書。
《詩紀》四十六。
又《類聚》三十一引功、風二韻。
《初學記》十一作直東宮答鄭尚書。
引工、風、墉、中、宮、窮、衷七韻。
) 【和謝監靈運詩】 弱植慕端操。
窘步懼先迷。
寡立非擇方。
刻意藉窮栖。
伊昔遘多幸。
秉筆侍兩閨。
(《初學記》作闱。
)雖慚丹ぬ施。
未謂玄素睽。
徒遭良時讠皮。
(《初學記》作諷。
)王道奄?霾。
入神幽明絕。
朋好雲雨乖。
吊屈汀洲浦。
谒帝蒼山蹊。
倚岩聽緒風。
攀林結留荑。
?予(《初學記》作子。
)間衡峤。
曷月瞻秦稽。
皇聖昭天德。
豐澤振沈泥。
惜無雀(李善本《文選》作爵。
)雉化。
休用充海淮。
去國還故裡。
幽門樹蓬藜。
采茨葺昔宇。
剪棘開舊畦。
物謝時既晏。
年往志不偕。
親仁敷情昵。
興玩(李善本《文選》作賦。
)究辭凄。
(李善本《文選》作栖。
)芬馥歇蘭若。
清越奪琳圭。
盡言非報章。
聊用布所懷。
(○《文選》二十六。
《初學記》十二。
《詩紀》四十六。
) 【北使洛詩】 〖沈約宋《書》曰:延之為豫章世子中軍行參軍。
義熙十二年。
高祖北伐。
有宋公之授。
府遣一使慶殊命參起居。
延之至洛陽。
道中作詩一首。
文辭藻麗。
為謝晦、傅亮所賞。
集曰:時年三十二。
〗 改服饬徒旅。
首路?險艱。
(李善本《文選》作難。
)振楫發吳洲。
秣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
道由周鄭間。
前登陽城路。
日(《類聚》作旦。
)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運。
經始闊聖賢。
伊氵?(李善本《文選》作谷。
《類聚》作洛。
)絕津濟。
台館無尺椽。
宮陛(《類聚》作階。
)多巢穴。
城阙生雲煙。
王猷升八表。
嗟行方暮年。
陰風振涼野。
飛雲(李善本《文選》作雪。
)瞀窮天。
臨途未及引。
置酒慘無言。
隐憫徒禦悲。
威遲良馬煩。
遊役去芳時。
歸來屢徂愆。
蓬心既已矣。
飛薄殊亦然。
(○《文選》二十七。
《詩紀》四十七。
又《類聚》二十七作北使主洛。
引山、間、川、椽、煙五韻。
) 【還至梁城作詩】 眇默軌路長。
憔悴征戍勤。
昔邁先徂師。
今來後歸軍。
振策眷東路。
傾側不及群。
息徒顧将夕。
極望梁陳分。
故國多喬木。
空城凝寒雲。
丘壟填郛郭。
銘志滅無文。
木石扃幽闼。
黍苗延高墳。
惟彼雍門子。
籲嗟孟嘗君。
愚賤同堙滅。
尊貴誰獨聞。
曷為久遊客。
憂念坐自殷。
(○《文選》二十七。
《詩紀》四十六。
)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 江漢分楚望。
衡巫奠南服。
三湘淪洞庭。
七澤藹荊牧。
經途延舊軌。
登?訪川陸。
水國周地險。
河山信重複。
(李善本《文選》作複。
)卻倚雲夢林。
前瞻京(李善本《文選》雲。
京或作荊。
《詩紀》雲。
一作荊。
)台囿。
清?(李善本《文選》作氛。
)霁嶽陽。
曾晖薄瀾澳。
凄矣自遠風。
傷哉千裡目。
萬古陳往還。
百代勞起伏。
存沒竟何人。
炯介在明淑。
請從上世人。
歸來?桑竹。
(○《文選》二十七。
《詩紀》四十六。
又《類聚》二十八作罷郡還與張湘川登巴陵城樓詩。
引服、牧、目、伏四韻。
) 【五君詠五首】 【阮步兵】 阮公雖淪迹。
識密鑒亦洞。
沈醉似埋照。
寓辭類托諷。
長嘯若懷人。
越禮自驚衆。
物故不可論。
(略出金ぷ作論舊。
)途窮能無恸。
(略出金ぷ作甯不哀。
○《文選》二十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六。
又鳴沙石室略出金ぷ引哀一韻。
)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
本自餐霞人。
形解驗默仙。
吐論知凝神。
立俗迕流議。
尋山洽隐淪。
鸾翮有時铩。
龍性誰能馴。
(○《文選》二十一。
文章正宗二十九。
《詩紀》四十六。
) 【劉參軍】 劉伶(李善本《文選》作靈。
)善閉關。
懷清滅聞見。
鼓鐘不足歡。
榮色豈能眩。
韬精日沉飲。
誰知非荒宴。
頌酒雖短章。
深衷自此見。
(○同上) 【阮始平】 仲容青雲器。
實禀生民(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人。
)秀。
達音何用深。
識微在金奏。
郭奕已心醉。
山公非虛觏。
屢薦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
(○同上) 【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
深心托毫(《文選》作豪。
)素。
探道好淵玄。
觀書鄙章句。
交呂既鴻軒。
攀嵇亦鳳舉。
流連河裡遊。
恻怆山陽賦。
(○同上) 【為織女贈牽牛詩】 婺女俪(《初學記》作麗。
《禦覽》同。
)經星。
?(玉台作常。
)娥(玉台誤作?戚。
)栖(《禦覽》作扌妻。
)飛月。
慚無二(《禦覽》作一。
)媛靈。
托身侍天阙。
阊阖殊(《禦覽》誤作闾殊阖。
)未晖。
(《禦覽》作央。
)鹹池(《禦覽》作銀河。
)豈沐發。
漢(玉台作?産。
)陰不夕(玉台作久。
)張。
(《禦覽》作帳。
)長河為誰越。
(歲時雜詠作誰可越。
《詩紀》雲。
歲時作誰是越。
)雖有促燕(《禦覽》作有促燕歸。
)期。
方須(《禦覽》作萬頃。
)涼風發。
虛計雙曜周。
(歲時雜詠作同。
)空遲三星沒。
非怨杼(玉台誤作杆。
)軸(《禦覽》作柚。
)勞。
但念芳菲歇。
(○玉台雜詠四。
古今歲時雜詠二十五。
《詩紀》四十六。
又《初學記》四引月一韻。
《禦覽》三十一引月、阙、發、越、發、歇六韻。
) 【歸鴻詩】 昧旦濡和風。
沾露踐朝晖。
萬有皆同春。
(《類聚》作奉。
)鴻雁獨辭歸。
相鳴去澗汜。
長江發江畿。
?潔登雲侶。
連綿千裡飛。
長懷河朔路。
緬與湘漢違。
(○《類聚》九十。
《詩紀》四十六。
) 【除弟服詩】 徂沒離二秋。
掩泣備三冬。
往辰緬難紀。
來算忽易窮。
升沒淹期晦。
灑掃易禮容。
缟衣變作體。
長逝歸爾躬。
(○《類聚》三十四。
《詩紀》四十六。
) 【辭難潮溝詩】 徘徊眷郊甸。
俯仰引單襟。
一途苟不豫。
百慮畢來侵。
永懷交在昔。
有願愆瑟琴。
寫言勞者事。
将用慰亡簪。
(○《類聚》三十四。
《詩紀》四十六。
) 【侍東耕詩】 題封經地域。
辰角麗天部。
(《詩紀》作?。
)浮藹起青壇。
沈腴發绀耦。
草服薦同穗。
黃冠獻嘉壽。
(○《類聚》三十九。
《詩紀》四十六。
) 【登景陽樓詩】 風觀要春景。
月謝迎秋光。
沿波被華若。
随山茂貞芳。
(○《類聚》二十八。
《詩紀》四十六。
) 【白雪詩】 翩若?屑。
晰如瑤粒。
(○《書鈔》百五十二。
) 【獨秀山詩】 〖桂林《風土記》曰:獨秀山在城西北一百步。
直聳五百馀尺。
周回一裡。
平地孤拔。
下有洞穴。
凝垂孔窦。
路通山北。
旁回百馀丈。
豁然明朗。
宋光祿卿顔延年牧此郡。
常於北石室中讀書。
遺迹猶存。
嘗賦詩雲雲是也。
〗 未若獨秀者。
嵯峨郭邑開。
(○《禦覽》四十九。
) 【詩】 太微凝帝宇。
瑤光正神縣。
(○海錄碎事一。
) 【詩】 旦泛桂水潮。
映月遊海ㄛ。
(○海錄碎事三。
) 【詩】 信矣勞物化。
憂襟未能整。
(○海錄碎事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