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六。
《詩紀》五十三) 【詠愁詩】 自予抱羁思。
眇與日月長。
載離非宋遠。
誰謂河難航。
憂随積霖密。
慨因朗旭彰。
負之苦不勝。
即之竟無方。
如彼引鲲魚。
待盡守空梁。
天地豈私貧。
運至豈固當。
既悟非形兆。
茲數讵可攘。
(○《類聚》三十五作王徽。
《詩紀》五十三。
) 【七襄怨詩】 藻帳越星波。
玉飾渡雲川。
(○《初學記》四。
) ☆何長瑜〈長瑜。
東海人。
為臨川王義慶王國侍郎。
曆平西記室參軍。
除曾城令。
元嘉二十年。
廬陵王紹鎮尋陽。
請為南中郎行參軍。
行至闆橋。
溺死。
有集八卷。
〉【嘲府僚詩】 〖宋《書》曰:何長瑜為臨川王記室參軍。
嘗於江陵寄書與族人何勖。
以韻語序臨川州府僚佐雲雲。
如此五六句。
輕薄少年遂演而廣之。
一時人士并為品目。
盡加劇言苦句。
其文流行。
臨川怒以白太祖。
除為廣州曾城令。
〗 陸展染鬓(《詩紀》雲。
一作白。
)發。
欲以媚側室。
青青不解久。
星星行複出。
(○《宋書》謝靈運傳。
《禦覽》三百七十三。
《詩紀》五十三。
) 【離合詩】 宜然悅今會。
且怨明晨别。
肴蔌不能甘。
有難不可雪。
(○《類聚》五十六。
《詩紀》五十三。
) ☆荀雍〈雍。
字道雍。
颍川人。
官至員外散騎郎。
有集四卷。
〉【臨川亭詩】 目極依春路。
披褐懷良辰。
明發戒徒禦。
臨流餞歸人。
(○《初學記》十八。
《詩紀》五十三。
) ☆臨川王劉義慶〈義慶。
長沙王道憐子。
為臨川王道規後。
永初元年襲封。
元嘉初。
遷丹陽尹。
出為荊州刺史。
十六年。
為江州刺史。
次年。
轉南兖州刺史。
鎮廣陵。
二十一年卒。
年四十二。
有《世說》八卷、集八卷。
〉【烏夜啼】 籠窗一不開。
烏夜啼。
夜啼望郎來。
(○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九。
) 【遊鼍湖詩】 暄景轉諧淑。
草木目滋長。
梅花覆樹白。
桃杏發榮光。
(○《初學記》二十八。
《詩紀》四十五。
) ☆範晔〈晔。
字蔚宗。
泰子。
義熙末為武帝相國掾。
彭城王義康冠軍參軍。
宋受禅。
随府轉右軍參軍。
召為秘書丞。
遷尚書吏部郎。
文帝即位。
左遷宜城太守。
曆鎮軍後軍長史。
遷左衛将軍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
與孔熙先等謀立彭城王義康。
事洩。
棄市。
時年四十八。
有《後漢書》九十七卷、集十五卷。
〉【樂遊應诏詩】 崇盛歸朝阙。
虛寂在川岑。
山梁(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陽。
)協孔性。
黃屋非堯心。
軒駕時未(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來。
)肅。
文囿降照(《初學記》作昭。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昭。
)臨。
流雲起行蓋。
晨風引銮音。
原薄信平蔚。
台澗備曾深。
蘭池清夏氣。
修帳含秋陰。
遵渚攀蒙密。
随山上岖?。
睇(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瞻。
)目有極覽。
遊情無近尋。
聞道雖已積。
年力互頹侵。
探已謝丹黻。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
《詩紀》雲。
一作??。
)感事懷長林。
(○《文選》二十。
《詩紀》五十三。
又《初學記》十三引臨、音二韻。
) 【臨終詩】 禍福本無兆。
性命歸有極。
必至定前期。
誰能延一息。
在生已可知。
來緣忄畫無識。
好醜共一丘。
何中異枉直。
豈論江陵上。
甯辨首山側。
雖無嵇生琴。
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
此路行複即。
(○《宋書》本傳。
南史本傳。
《詩紀》五十三。
) ☆範廣淵〈廣淵。
泰少子。
為司徒祭酒。
世祖撫軍谘議參軍。
元嘉二十二年。
坐晔事從誅。
有集一卷。
(逯案。
南史範晔傳、隋書經籍志皆作範廣。
蓋避唐諱省淵字。
)〉【征虜亭餞王少傅】 挂冠東門閻。
歸褐西唐足。
結轍塵高衢。
祖供懸長麓。
韓卿辭辇路。
疏傅知殆辱。
素德燭光塵。
玄軌芳前覺。
(○《初學記》十八作範廣泉。
《詩紀》三十六。
○逯案。
泉字乃避唐諱改。
) ☆孔法生【征虜亭祖王少傅】 昔人鑒殆辱。
解绂揚歸ぎ。
真感屬神慮。
高興襲天情。
(○《初學記》十八。
) ☆陸凱【贈範晔詩】 〖《荊州記》曰:陸凱與範晔交善。
自江南寄梅花一枝。
詣長安與晔。
兼贈《詩》曰:〗 折花(事類賦作梅。
)逢(《禦覽》或作奉。
)驿(《禦覽》或作奉秦。
)使。
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禦覽》或作得。
萬花谷作别信。
《詩紀》雲。
一作别信。
)聊贈(《禦覽》或作寄。
)一枝春。
(○歲華紀麗一。
《禦覽》十九、四百九、九百七十。
事類賦梅賦。
萬花谷七。
《詩紀》五十四。
) ☆何承天〈承天。
東海剡人。
晉隆安中為南蠻校尉桓偉參軍。
義熙初。
長沙公陶延壽辟為輔國府參軍。
宋受禅。
領著作郎。
官至禦史中丞。
元酃二十四年卒。
年七十八。
有禮論三百卷、集三十二卷。
〉【鼓吹铙歌十五首】 〖《宋書》樂志曰:鼓吹铙歌十五篇。
何承天晉義熙中私造。
〗 【朱路篇】 朱路揚和鸾。
翠蓋耀金華。
玄牡飾樊纓。
流旌拂飛霞。
雄戟辟曠途。
班劍翼高車。
三軍且莫喧。
聽我奏铙歌。
清な驚短箫。
朗鼓節鳴笳。
人心惟恺豫。
茲音亮且和。
輕風起紅塵。
氵亭瀾發微波。
逸韻騰天路。
?響結城阿。
仁聲被八表。
威震(廣《文選》作靈。
)振九遐。
嗟嗟介胄士。
勖哉念皇家。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九。
廣《文選》十二。
《詩紀》四十五。
) 【思悲公篇】 思悲公。
懷衮衣。
東國何悲公西歸。
公西歸。
流二叔。
幼主既悟偃禾複。
偃禾複。
聖志申。
營都新邑從斯民。
從斯民。
德惟明。
制禮作樂興頌聲。
興頌聲。
緻嘉祥。
鳴鳳爰集萬國康。
萬國康。
猶弗已。
握發吐餐下群士。
惟我君。
繼伊周。
親睹盛世複何求。
(○同上) 【雍離篇】 雍士多離民。
荊民懷怨情。
二兇不量德。
構難稱其兵。
王人銜朝命。
正辭糾不庭。
上宰宣九伐
《詩紀》五十三) 【詠愁詩】 自予抱羁思。
眇與日月長。
載離非宋遠。
誰謂河難航。
憂随積霖密。
慨因朗旭彰。
負之苦不勝。
即之竟無方。
如彼引鲲魚。
待盡守空梁。
天地豈私貧。
運至豈固當。
既悟非形兆。
茲數讵可攘。
(○《類聚》三十五作王徽。
《詩紀》五十三。
) 【七襄怨詩】 藻帳越星波。
玉飾渡雲川。
(○《初學記》四。
) ☆何長瑜〈長瑜。
東海人。
為臨川王義慶王國侍郎。
曆平西記室參軍。
除曾城令。
元嘉二十年。
廬陵王紹鎮尋陽。
請為南中郎行參軍。
行至闆橋。
溺死。
有集八卷。
〉【嘲府僚詩】 〖宋《書》曰:何長瑜為臨川王記室參軍。
嘗於江陵寄書與族人何勖。
以韻語序臨川州府僚佐雲雲。
如此五六句。
輕薄少年遂演而廣之。
一時人士并為品目。
盡加劇言苦句。
其文流行。
臨川怒以白太祖。
除為廣州曾城令。
〗 陸展染鬓(《詩紀》雲。
一作白。
)發。
欲以媚側室。
青青不解久。
星星行複出。
(○《宋書》謝靈運傳。
《禦覽》三百七十三。
《詩紀》五十三。
) 【離合詩】 宜然悅今會。
且怨明晨别。
肴蔌不能甘。
有難不可雪。
(○《類聚》五十六。
《詩紀》五十三。
) ☆荀雍〈雍。
字道雍。
颍川人。
官至員外散騎郎。
有集四卷。
〉【臨川亭詩】 目極依春路。
披褐懷良辰。
明發戒徒禦。
臨流餞歸人。
(○《初學記》十八。
《詩紀》五十三。
) ☆臨川王劉義慶〈義慶。
長沙王道憐子。
為臨川王道規後。
永初元年襲封。
元嘉初。
遷丹陽尹。
出為荊州刺史。
十六年。
為江州刺史。
次年。
轉南兖州刺史。
鎮廣陵。
二十一年卒。
年四十二。
有《世說》八卷、集八卷。
〉【烏夜啼】 籠窗一不開。
烏夜啼。
夜啼望郎來。
(○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九。
) 【遊鼍湖詩】 暄景轉諧淑。
草木目滋長。
梅花覆樹白。
桃杏發榮光。
(○《初學記》二十八。
《詩紀》四十五。
) ☆範晔〈晔。
字蔚宗。
泰子。
義熙末為武帝相國掾。
彭城王義康冠軍參軍。
宋受禅。
随府轉右軍參軍。
召為秘書丞。
遷尚書吏部郎。
文帝即位。
左遷宜城太守。
曆鎮軍後軍長史。
遷左衛将軍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
與孔熙先等謀立彭城王義康。
事洩。
棄市。
時年四十八。
有《後漢書》九十七卷、集十五卷。
〉【樂遊應诏詩】 崇盛歸朝阙。
虛寂在川岑。
山梁(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陽。
)協孔性。
黃屋非堯心。
軒駕時未(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來。
)肅。
文囿降照(《初學記》作昭。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昭。
)臨。
流雲起行蓋。
晨風引銮音。
原薄信平蔚。
台澗備曾深。
蘭池清夏氣。
修帳含秋陰。
遵渚攀蒙密。
随山上岖?。
睇(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瞻。
)目有極覽。
遊情無近尋。
聞道雖已積。
年力互頹侵。
探已謝丹黻。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本作??。
《詩紀》雲。
一作??。
)感事懷長林。
(○《文選》二十。
《詩紀》五十三。
又《初學記》十三引臨、音二韻。
) 【臨終詩】 禍福本無兆。
性命歸有極。
必至定前期。
誰能延一息。
在生已可知。
來緣忄畫無識。
好醜共一丘。
何中異枉直。
豈論江陵上。
甯辨首山側。
雖無嵇生琴。
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
此路行複即。
(○《宋書》本傳。
南史本傳。
《詩紀》五十三。
) ☆範廣淵〈廣淵。
泰少子。
為司徒祭酒。
世祖撫軍谘議參軍。
元嘉二十二年。
坐晔事從誅。
有集一卷。
(逯案。
南史範晔傳、隋書經籍志皆作範廣。
蓋避唐諱省淵字。
)〉【征虜亭餞王少傅】 挂冠東門閻。
歸褐西唐足。
結轍塵高衢。
祖供懸長麓。
韓卿辭辇路。
疏傅知殆辱。
素德燭光塵。
玄軌芳前覺。
(○《初學記》十八作範廣泉。
《詩紀》三十六。
○逯案。
泉字乃避唐諱改。
) ☆孔法生【征虜亭祖王少傅】 昔人鑒殆辱。
解绂揚歸ぎ。
真感屬神慮。
高興襲天情。
(○《初學記》十八。
) ☆陸凱【贈範晔詩】 〖《荊州記》曰:陸凱與範晔交善。
自江南寄梅花一枝。
詣長安與晔。
兼贈《詩》曰:〗 折花(事類賦作梅。
)逢(《禦覽》或作奉。
)驿(《禦覽》或作奉秦。
)使。
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禦覽》或作得。
萬花谷作别信。
《詩紀》雲。
一作别信。
)聊贈(《禦覽》或作寄。
)一枝春。
(○歲華紀麗一。
《禦覽》十九、四百九、九百七十。
事類賦梅賦。
萬花谷七。
《詩紀》五十四。
) ☆何承天〈承天。
東海剡人。
晉隆安中為南蠻校尉桓偉參軍。
義熙初。
長沙公陶延壽辟為輔國府參軍。
宋受禅。
領著作郎。
官至禦史中丞。
元酃二十四年卒。
年七十八。
有禮論三百卷、集三十二卷。
〉【鼓吹铙歌十五首】 〖《宋書》樂志曰:鼓吹铙歌十五篇。
何承天晉義熙中私造。
〗 【朱路篇】 朱路揚和鸾。
翠蓋耀金華。
玄牡飾樊纓。
流旌拂飛霞。
雄戟辟曠途。
班劍翼高車。
三軍且莫喧。
聽我奏铙歌。
清な驚短箫。
朗鼓節鳴笳。
人心惟恺豫。
茲音亮且和。
輕風起紅塵。
氵亭瀾發微波。
逸韻騰天路。
?響結城阿。
仁聲被八表。
威震(廣《文選》作靈。
)振九遐。
嗟嗟介胄士。
勖哉念皇家。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十九。
廣《文選》十二。
《詩紀》四十五。
) 【思悲公篇】 思悲公。
懷衮衣。
東國何悲公西歸。
公西歸。
流二叔。
幼主既悟偃禾複。
偃禾複。
聖志申。
營都新邑從斯民。
從斯民。
德惟明。
制禮作樂興頌聲。
興頌聲。
緻嘉祥。
鳴鳳爰集萬國康。
萬國康。
猶弗已。
握發吐餐下群士。
惟我君。
繼伊周。
親睹盛世複何求。
(○同上) 【雍離篇】 雍士多離民。
荊民懷怨情。
二兇不量德。
構難稱其兵。
王人銜朝命。
正辭糾不庭。
上宰宣九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