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與悲觀

關燈
(1941年8月31日)

    美日談判的無結果,是一個顯明的事實。

    羅斯福總統說:“太平洋過于浩渺,使人對于戰争是否可以避免這一個問題難以置答”。又說:“關于太平洋局勢,今日殊無新聞可言”。--談判以後的局勢,仍舊和未談判前一樣。

    紐約《先驅論壇報》說:“近衛緻羅斯福的手書,不過是一個戲劇性的姿态,其戲劇性過于其重要性”。--日本無誠意的裝腔作勢,于此一語道破了。

    在美國是冷淡,在日本是悲觀,這悲觀見之于主要閣員全體出席的緊急閣議上。

    路透社東京電:“今後美日談判将由野村與美總統直接為之,而非與國務院為之,故衆‘尚抱若幹希望’”。這裡透示了一個事實,野村在谒見赫爾時已經碰過壁;這裡也可以看出所謂“若幹希望”究有幾分,因為隻有情急慌張的日本人,才會以為羅總統會與國務院抱着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見解。

    日本當局及各報認為近衛手書及野村活動是“極端重要”的,可是他們的發言人及報紙言論繼續以“英美必須重新考慮對日政策”為言,在日方未放棄此種論調前,我們實難想出繼續談判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