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給納粹的打擊

關燈
(1941年7月13日)

    法國抵抗納粹對其本土的侵襲,才一月餘而全線崩潰,俯首簽訂其不光榮的停戰協定。現在維希軍隊在叙利亞抵擋協約軍的攻擊,倒也苦苦支持了同樣長久的時間。如果說維希諸領袖認為法國在叙利亞的榮譽,較其在本國的榮譽更應重視,那是無法令人相信的,因此維希軍隊在毫無希望的情形下負隅頑抗,顯然不是出于自願,而是受納粹的壓迫使然。

    在維希駐叙利亞專員鄧茲将軍接受協約軍休戰條件之前,維希尚以“榮譽所不許可”為言,表示拒絕,但一面則授權鄧茲作投降或繼續作戰的最後抉擇。如果鄧茲将軍選擇了繼續作戰的一條路,那除了緻全軍于覆滅外,充其量不過為納粹盡到牽制英國軍力至若幹時間的義務,對于他自己或維希政府,都一無榮譽可言。在這一點上,鄧氏的接受休戰,是更能使人同情的。

    叙利亞本為法國代管地而非法國屬地,維希政府在容許納粹利用該地一事上,已證明其無能力執行代管責任。英國與自由法軍已誠懇表明對叙利亞絕無領土野心,且願贊助叙利亞黎巴嫩二邦獨立,則此次協約軍在該處的軍事上成就,絕非侵占并吞的行為;而其戰略上的意義,更不在雖勝不武地擊敗被驅策作戰的維希軍隊,而在于打擊希特勒牽制英軍的企圖。英國在叙利亞事件解決以後,無疑地将有更大的餘裕,給納粹以更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