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有恃無恐

關燈
(1941年7月4日)

    如果日方同盟社所傳德軍先頭部隊已由明斯克前進至離莫斯科僅二百五十哩的斯莫侖斯克的消息确系事實,(現在絕對沒有證實),則莫斯科誠然已遭遇嚴重的威脅;然而我們就整個蘇德戰争形勢來說,就算莫斯科真遭淪陷,也不能算為希特勒已經達到勝利的目的。

    在白海與卡萊裡亞方面,蘇軍對于德芬軍隊的進犯各已給予有效的阻拒;在波羅的海方面,蘇方已否認裡加的陷落;在舊波蘭南境,以基輔為進攻目标的德軍,始終被阻于勒伏夫一帶,在貝薩拉比亞方面,德羅軍隊迄未能越普魯資河一步。各線德軍進展的遲緩,固然可以看出蘇軍抵抗的勇猛,但也未始不是因為德軍目前戰略的重心,是在直搗蘇聯心髒。德軍倘能在短期内攻占莫斯科,即可與北路進攻列甯格勒的德芬軍隊會師,将整個在北戰區作戰的蘇軍置于大包圍圈中。同樣在烏克蘭方面,分别向基輔及奧特薩進攻的德軍,在抵達目的地後,亦可聯絡該二據點,而形成另一包圍圈。

    德軍此種計劃能否圓滿完成是另一問題,但蘇聯當局并未忽視莫斯科與列甯格勒淪于敵手的可能,他們除加緊抵抗,盡可能向敵人索取重大的代價外,并已積極籌劃第二期的應戰計劃,在史丹林的廣播演詞中,已充分證明蘇聯當局的決心。

    蘇聯軍隊的素質,在此次戰争中已充分證明其強勁,尤其不可忽視的,她有廣大的人力作為後盾,在必要時可以動員千萬人以上。勞師遠征的納粹軍隊,即使獲得并非在一般人意料之外的初步勝利,也不過為自己掘下不可自拔的深坑而已,謂予不信,中日戰争便是一個有力的旁證。

    史丹林在廣播演詞中,指明蘇德戰争爆發之時,德軍已全部動員,德軍實力的最高峰已止于此,而蘇聯軍隊的動員,則尚在開始階段,我們觀察蘇德戰局,應正确把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