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問見於酬唱者翰林王黃州元之為多黃州名世士亦吾裡人事熙陵為學士熙陵稱其獨步天下者嘗以直谏斥久不召召且大用複谏不悔卒複斥竟不大用死黃州黃州於一時流輩少許可獨畏公尚以為不可及也則公之為人可知已補之既以觸鱗集歸大方大方再拜求為集序補之以言為戒久雖諾其請未作也而大方踰年踵門請不衰至載石戶外因甥張宗奭以言幸有間必書補之平生戲笑為文字且不吝固吝於吾裡中賢士長者以孤大方好善追遠踰年之誠心豈先君所以教哉故不辭而終序之公諱肅字穆之自禦史為尚書郎知蔡州恥言不用未四十解绂而去其世家行事本末與諸子茂良具於前進士許齊所為公墓表齊亦文學知名不妄推與凡齊所録不複論論其立身許國之大節以遺大方俾刻石藏諸家以為吾裡後生不及見若人傳聞而慕者之勸雲
治通小序
毀譽不敢浮事實因以加賞罰謂之襲情 賴之以生不可一日無也謂之飲食 天日之清明奴隸識之謂之共知 權言聖人之所獨見也謂之夜行 所挈者要而順者衆謂之裘領 如桡止水惡其波起不如遄已謂之本甯 本強則精神折沖謂之折沖 譬如播種終必粒譬如鑿井終必汲謂之可為 鈎金輿羽不可以為重輕之實謂之揣本 誠者政事之本也謂之緻誠 常德不忒世自低昂而吾之為常者一謂之常一 事有根本不可須臾離也謂之辎重 先河而後海小式為本而大為末謂之務本 非其道雖微不可假人也謂之名器 五味異和謂之相濟 始施之逆利在後日謂之要終 天欲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謂之前應 小人以為翦翦耳君子畏焉謂之微大 象見其牙而小大可論也謂之迎知 推其派而知其所從來深謂之逆流 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謂之貴疎 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謂之賤适 事或不相謀而相病謂之魯酒 一人曰玉十人曰珉舉世皆曰珉謂之衆意 事緻其極則其後無以加謂之窮反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寒者戰懼者亦戰謂之似是以攣拘之語疑域外之事謂之常談 一言而得人之心謂之察鳴 謂狐為狸則不知狐又不知狸謂之胥失 蚌?相持田父捃之謂之兩得 擊舟水中魚沈而鳥揚謂之同離 月不知晝日不知夜謂之物曲且冬且夏謂之疊勝 攘公議之近似者以蓋衆口而濟其私謂之借公 志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謂之非分 益而不已必損謂之勝懼 知所以弱則強矣謂之削喜 事蠱物極而後可以轉敗從新謂之轉敗名實不虧而能使其喜怒移謂之朝三 欲近四旁
莫如中央謂之近四 水避礙則通於海謂之曲成寡能似德拙言似默欲上者識謂之破庸 捷趨而速至中道而憊憩不如椎之久謂之椎久 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謂之始駕 人取我予人予我取謂之獨獲 佃魚網罟利随世興謂之知化 敗不在大一毫萌之謂之見微 無謂不效姑聽其告謂之養敢 胡越可使無異心謂之同舟 徒曰古人不我欺而不知時事已異謂之信書 旦用旦效莫用莫效而不可以經久謂之欲速 挾事懷欺明能知之謂之诘詐 唯有德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謂之量力 夕而亨牛牛乃飨客會其已食謂之失時 文是實非謂之名好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謂之已甚 法析毫厘小
徧大遺謂之密纰 以勢使之鈍者厲怯者奮謂之矢激 利不百不變法謂之重改 谟定於先羣言不能昜謂之不搖 毒虵螫手則勇士斷其臂謂之存大示之好惡而民知禁謂之上欲 有德者進則朝廷尊謂之德威 輿馬緻千裡舟楫涉江河謂之假物 入有拂士出有敵國謂之常存 尾大不掉謂之本弱藩籬不饬謂之外輕 曲士不可語於道而聖人惟時變是守謂之達節 立不昜方非招不往謂之守官作法於涼其弊猶貪謂之謀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謂之積微 川澤納污瑾瑜匿瑕謂之忠厚 苦節不可正故大教務因俗謂之人情 論卑古人而才不足逮當世謂之高論 将以重之适所以賤之謂之過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謂之轉圜 以天下為心好惡
不在其身謂之大度 若緩若纡為國之本不可以無謂之闊要 十羊九牧不若童子之獨謂之專任 言異言逆視道以為則謂之不惑 不患衆之不知患蔽謀者非謂之寶斷 臣民異志則朋黨進在明公議謂之一下 賞一切之功亂百世之法謂之賊下 舉綱而略細謂之大體 數米而炊不足濟天下